拓展阅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2021-12-10刘满秋
刘满秋
文言文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国独有的文化教育形式。只有学好了文言文,才能更好地掌握古代汉语知识,了解汉语源远流长的历史,热爱我们丰富的汉语文化;才能了解并深刻地认识到我们的祖先,懂得我们的历史,从而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民族文化。在初中阶段学习文言文,是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起点。不过,在实际的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却一直存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文言文阅读数量少,文言阅读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而且在平时的教学中仅仅关注字词的讲解而忽视了文言文本身具有的文化价值,导致“文”与“言”的严重分离。文言文教学增加拓展阅读就是在改善目前文言文教学中出现的阅读量少、文言分离、阅读视野狭窄等问题。本文主要从三方面探讨拓展阅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质疑探究的能力
部编语文七下有一篇课文《河中石兽》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庙靠近河,庙门倒塌之后,门旁的两只石兽也掉到了河里。后来要修庙,寺僧决定要把石兽打捞上来,但是没找到。他们以为石兽被水冲走了,就到下游去找,也没找到。一个讲学家说,石兽肯定沉到沙泥里去了,大家都觉得很有道理,但这时一个老河兵最后说,这两个石兽在上游,结果在上游打捞到了。这篇文章批评了寺僧的不能深思熟虑;讲学家的空谈事理,脱离实际,自以为是,好为人师;肯定了老河兵有实践经验,不盲从,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全面考虑问题,实事求是。不过,文中老河兵说了一句话,“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有人就提出了疑问,认为这个推断过于绝对。这样的问题可以问一下学生,让他们去探究讨论。但是有时只依靠课内的内容还不能很准确全面的得出结论,这时候如果借助课外拓展材料,学生把关于此类问题的多个材料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就会对此类问题有更清晰准确的认识。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的两个拓展材料:《唐铁牛与蒲津桥》和卢望军《谁在臆断——〈河中石兽〉文本解读》。
从材料1看,唐铁牛与蒲津桥确实在多年后从河滩原址挖出;从材料2看,要想实现石兽在十多年的时间里上行数里,需要不停地翻跟斗,这必须符合严格的条件才能实现。而老河兵“凡是……应该……”的表达确实让人质疑。借助这两个材料,同学们也明白了:老河兵的这个推断确实过于绝对,石兽也有可能出现在河中。
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种文体,一类文章,提高比较归纳的能力
部编语文八上有一首诗:《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本诗前两句环境描写,写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面对这繁花似锦的景象,妇人忍不住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束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從首句中的“庭中”就暗示了这里的景色不是大自然中的,而是深闺中的,是一首表现思妇的闺怨诗。对于闺怨诗,同学们还不是特别明白和熟悉。这个时候就可以再给学生几首闺怨诗,让他们去比较分析,进一步理解什么是闺怨诗,闺怨诗的主要内容,主旨和手法主要有哪些。下面是几首作为拓展的闺怨诗:《春怨》唐·金昌绪《望江南·梳洗罢》唐·温庭筠《闺怨》唐·王昌龄。通过上面这几首闺怨诗,学生对这种诗就有了最基本的认识:闺怨诗有的是女人自己写的,还有一些是男人模拟女人的口气写的。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表现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遭遇下或悲悼、或悔恨、或失落、或惆怅的复杂心理状态。
三、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人物和主题,提高审美鉴赏的能力
部编语文八上有一篇课文《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篇幅短,感情却丰富复杂,寥寥数语,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是苏轼被贬黄州之后的代表作。如何更好地理解作者当时的心境,拓展几篇苏轼被贬黄州之后同时期的作品与这篇本文一起阅读,分析,比较,找到此时作者的心理情感的异同点,无疑是一种非常恰当有效的方式。我给学生做的拓展资料如下: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定风波,临江仙和念奴娇 赤壁怀古。
从以上材料来看,初到黄州,苏轼贫病交加,心灵深受打击。对于“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的苏轼而言,梦想无疑被现实击得粉碎。于是,他写下《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回首往事,心中有恨却无人能懂。但苏轼毕竟是苏轼,他不是一介悲悲戚戚的寒儒,而是参破世间宠辱的智者。所以他在察觉到自己的悲哀后,不是自伤心志,而是把周瑜和自己都放在整个江山历史之中进行观照。在苏轼看来,当年潇洒从容、声名盖世的周瑜现今又如何呢?不是也被大浪淘尽了吗。这样一比,苏轼便从悲哀中超脱了。"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和子由渑池怀旧》)。所以苏轼在与周瑜作了一番比较后,虽然也看到了自己的政治功业无法与周瑜媲美,但上升到整个人类的发展规律和普遍命运,双方其实也没有什么大的差别。有了这样深沉的思索,遂引出结句"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慨。《记承天寺夜游》中把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自我排解的达观交织在一起,难言且微妙的情感尽在其中。这样看来,苏轼面对人生困境时并没有变得消沉,而是不断地自我调适。寄情山水,随遇而安,结交好友,提笔抒怀,使苏轼那被政治生活摧残的心灵得到治愈。悲愤过后即是淡然,苏轼不断地思考人生,几乎达到了“水到渠成,不须顾虑,以此胸中都无一事”的境界。苏轼是天生的乐观主义者。虽被政治风雨侵袭,但他懂得如何释怀,苦中作乐。黄州四年造就了一个全新的苏轼——心态愈发平和,处世愈发理性。通过上面几则材料,学生对《记承天寺夜游》的人物苏轼文章的主题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拓展阅读选取的篇章与课文在结构、文体、表达方式或主题等方面存在某种同一性。学生把在多文本阅读中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归纳、比对、讨论再集合成一个整体,通过对同类事物的比较阅读来获得对这一事物更加全面、系统的认识,就使得学生的阅读视野得到提高,加深学生对于这堂课主题和人物的认识,使语文课堂更有趣更高效。拓展阅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实施与开展确实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