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压缩机组故障停机分析及对策措施

2021-12-10

压缩机技术 2021年1期
关键词:气阀压缩机裂纹

李 强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储气库管理处,重庆 401120)

1 引言

某作业区增压站5座,燃气发动机压缩机组21台,5年内压缩机组故障停机次数总计为487次,故障停机频率每天0.17~0.3次,平均一次故障停机少处理气量0.13×104m3。

2 故障停机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2.1 焊缝断裂,天然气泄漏

泄漏情况:天然气泄漏36次,主要由增压工艺管道焊缝断裂、螺纹连接等引起。

可能产生火灾爆炸危险性,发动机火花塞点火能量大于50 mJ,点火电压1.5~2万V,完全具备点燃泄漏天然气条件,实际上点火系统漏电等故障12次,现场出现过发动机缸头漏气着火事件,尤其在降噪密闭空间,危险性进一步增加。

2.2 旋转、往复部件断裂失效

总计4次:其中风扇叶片断裂1次,压缩活塞杆断裂1次,曲轴裂纹1次等。

危险性:属重大危险,历史上出现过飞轮解体物体打击事故,死亡1人。

2.3 连接螺栓断裂

总计10次:其中动力缸与机身连接螺栓断裂5次,余隙缸1次。

危险性:属重大危险,可引发机械伤害或物体打击事故,高压天然气泄漏事故等。

2.4 控制系统失效

仪表故障61次,其中UPD电源损坏7次,雷击9次,掉电6次,传感器损坏3次,热电偶损坏5次,电磁阀失效5次。

危险性:控制失效,属重大危险。1.18事故超速飞车失控直接原因就是控制系统失效。

2.5 气阀失效

气阀故障136次,主要表现为阀片、弹簧、缓冲垫等断裂。

危险性:直接导致压缩机超温运行、活塞杆超负荷发生断裂、碎片进入气缸内导致机械撞击,引发严重事故。

3 典型故障分析

3.1 管道焊缝、表面裂纹、飞轮表面裂纹

36次管道焊缝断裂、冷却器丝堵断裂、管道安全阀连接部位断裂漏气,失效时间主要集中在30000 h以下。

压缩机组无损检测:飞轮裂纹1个,管道、弯头裂纹9处,其中产生飞轮裂纹的只运行3年。

原因分析:

(1)在设计条件下运行(压力、温度、压力脉动等),管道的应力状态不会导致焊缝出现裂纹或失效。

(2)在内压作用下,管道内壁应力大于外壁应力,不会导致管道外表面裂纹。

(3)振动产生的应力可从1 MPa到几十MPa甚至上百MPa,由振动状态决定。

(4)振动产生的应力导致外表面应力大于内壁表面。

因此,管道振动是焊缝裂纹滋生及扩展、疲劳断裂等主要因素,使管道表面产生裂纹并扩展成为可能。

飞轮裂纹产生部位均分布在轮毂筋与外轮连接处,是应力集中部位,是最容易出现裂纹及扩展失效的关键环节。

3.2 气阀故障

气阀故障136次,主要集中在2005年,通过气阀适应性改造及加强系统管理,目前气阀很少出现故障。

原因分析:

(1)气质差:过滤分离系统工艺设计缺陷及维护不当,过滤分离器的压差未进行监控,出现故障后未进行过滤分离效果跟踪检测与分析。

(2)气阀使用存在几十年“一成不变”的现象:增压初期压力高、气量大,增压后期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气阀未作相应调整。反映出对气阀参数认识不清,气阀应用边界条件把握不准等技术管理问题。

(3)检修维护质量缺乏管理监控:如两次气阀检修间隔仅几小时。一方面没有对相关参数进行检测和控制,如弹簧弹性参数不一致,导致阀片、弹簧受力不均,运行寿命大幅度缩短;另一方面未有效建立检修质量考核体系,对频繁出现的异常检修熟视无睹。

(4)没有从系统上、管理上查找原因。

3.3 混合阀片断裂故障

共70次,最短时间时间仅2 h,远小于设计使用寿命。

原因分析:

(1)从使用寿命及混合阀片频繁断裂的情况看,属于典型的质量问题,同时反映出技术管理上存在薄弱环节。

(2)阀片断裂后未从技术参数上着手分析,导致多次出现的问题难以遏制,如2007年作业区通过对混合阀片进行参数检测,发现断裂阀片与正常阀片相比厚度上要薄0.2 mm,通过调整后混合阀片实现零断裂。

(3)配件使用缺乏技术管理,新换配件按要求通过相关参数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检修换件环节未把好最后关口,部分不合格产品在现场继续应用。

(4)阀片频繁断裂故障信息未及时有效反馈,导致存在问题的配件未及时调整。

3.4 机械连接、传动系统部件失效

总计45次,其中轴瓦、铜套、销等断裂烧坏3次,十字头烧坏3个,活塞、活塞杆裂纹/断裂及表面损伤2次,水泵、风扇轴承损坏9次,皮带断21次,连接螺栓6次,风扇叶片1次

原因分析:

(1)润滑失效是部件烧坏的直接原因,暴露出现场安装、操作、工况调整等存在薄弱环节。

(2)低温条件下启机出现部件烧坏与操作直接相关,通过分析,在气温5℃条件下启机操作不当在2分钟内会出现十字头等烧坏事故

(3)工况调节失误,导致反向角较小会直接烧坏轴瓦等部件(整体机组制造商要求不得小于30度)

(4)间隙过小或接触面积不足,如卧南ZTY265-5#机组大修安装动力十字头间隙仅0.1 mm(要求在0.28 mm以上)。

(5)断裂皮带:平均使用寿命5186 h,最短90 h(质量原因),如卧南ZTY265-7#机组运行125 h就出现断裂,同时也反映出皮带装配过松、过紧及对中等现场操作参数控制技术管理问题,如无对中检测工具等。

(6)机械断裂:断裂风扇轴最长使用寿命90142 h;风扇叶片断时累计运行29599 h;断裂螺栓平均使用寿命36460 h,最长84198 h,最短2934 h。

反映出在剧烈振动状态下,零部件及连接件只要存在一定的应力集中和质量缺陷,如强力连接、热膨胀因素等未系统考虑,断裂是必然,时间也不会太久,碳钢在低于371 ℃下动应力不允许超过50 MPa。

在零部件安装及应力控制认识方面存在薄弱环节,现场无相关技术手段加以控制,靠经验办事,使得人为因素增多,重复断裂难以避免。

3.5 润滑系统故障

工作性能不稳定等17次,其中注油器故障6次,润滑无油流监测故障11次。

原因分析:关键部件产品质量存在问题,如润滑无油流检测开关弹簧断裂5次,振动产生松动3次,对振动环境因素考虑不足。现场对润滑油管理粗放,润滑系统发生堵塞4次。

4 对策措施

从487次故障停机中,我们感受到增压队伍在应对故障停机与生产维护中所作的艰辛努力,同时也认识到“多一次故障停机就多一份风险”,需要我们一起共同努力,积极行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实现“零故障停机”工作目标,切实确保增压环节“安、稳、长、满、优”运行。

(1)系统深化认识压缩机组相关技术环节,把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

深入认识增压工艺系统技术参数内涵,增强对增压系统设计、施工、运行及维护检修等环节的控制力。

细化掌握技术参数边界条件,坚持故障查清其实质:如轴瓦等烧伤失效是质量还是装配、操作、工况调整方面的原因,是反向角就不能小于30°,究其竟,查其因,只有在通过检测分析后才会得出正确结论,也才能在故障判断、处理及防止方面形成真知灼见。

坚持系统问题系统分析:只有在日常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中全面掌握设备的技术参数、技术条件和允许偏差的程度,结合历次维护保养精度检测数据,故障统计分析,运行参数分析等,才能够全面掌握增压系统的安全技术状态及性能劣化趋势。

(2)强化压缩机组定期无损检测管理,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事实已证明,在高温、高压及振动剧烈的条件下,机组本质安全状态会出现一些显著变化,给增压站的安全生产带来的危害。排除质量原因及剧烈振动导致振动应力较大短期失效因素外,管道焊缝及表面裂纹发生在2~3年,长的达到8.7年。需要定期对压缩机组相关环节的本质安全状态进行检测。

重点监控运行压力高、振动大的机组,关键是要做好应力集中部件、高温高压管系等部件,无损检测周期宜为2~3年。

(3)切实提高压缩机组制造及配套的技术水平和质量。

加强关键零部件选型的优化分析和论证:首先解决现场故障频率高、质量性能稳定性差的零部件,如在大气环境下使用的混合阀片断裂、皮带断等问题,切实降低现场故障停机带来的风险。

系统深入分析不常见但后果严重的故障:如连杆断裂、风扇叶片断等,有效提高装置系统本质安全水平。

深化研究机组配成套技术:关键要解决振动导致的如管道焊缝断裂、冷却器丝堵断裂等的防治问题,强化机组配套系统质量控制。

开展控制系统专项调查和分析:论证相关环节的风险及防治措施,如紧急停车的可靠性、核心控制部件的现场安装条件及失效的风险等,确保控制系统要“一招致胜”。

(4)细化增压站工艺设计与布局优化控制,强化安装施工技术管理

在细化设计与优化布局方面,关键作好场站工艺设计与机组设计相结合,避免管道系统共振,场站工艺系统设计应根据压缩机固有激振频率范围及压缩介质参数,并结合管道系统固有频率范围计算确定管道设计和布局,避免管道气柱共振和机械共振。如在脉动频率14 Hz,40 ℃,天然气等熵绝热指数1.26,按照API618标准计算开闭端情况下一阶共振管长为8.4 m,则进排管道系统中相应管道长度应避开6.7~10.1 m范围,如某井口振动烈度达到2.56 mm/s(现场人眼即可看出井口摆动),频率12 Hz,与压缩机组激励频率一致,因管道系统存在共振而压缩机组冷却器振动最高达到1.326 mm(超标约10倍)。

在安装施工技术管理方面,在综合考虑管道固有频率及共振管长度、有关热应力限制条件等基础上,合理确定管道支撑布局,通过支撑调节管系刚度和固有频率,管系固有频率应控制在激振频率的1.2倍以上。

5 故障管理工作要求

5.1 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和相关规定

按照《增压开采生产技术管理办法》,对压缩机组实行全过程的综合管理;按照《新建增压站的相关技术规定》,对相关环节的技术参数指标进行系统控制;按照《增压站噪声治理与振动防治工作要求》,对增压站噪声、振动相关参数进行控制;按照《增压生产管理办法》,对增压生产全过程进行标准化管理。

5.2 建立完备的故障数据档案

通过故障统计资料建立数据档案,形成时间轴为树干,技术经济指标及相关状态数据为树枝的信息体系,为设备寿命周期内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技术状态及性能劣化趋势等的分析评价提供完备数据和信息资料,并对设备薄弱环节及影响因素进行定期、定量分析和评估,及时对相关环节进行技术改造和优化调整。

深入开展故障数理统计分析,为实现设备预防性维修提供科学依据,改变目前只能进行定期维修或事后维修状态,达到目前股份公司对设备管理工作的要求,如通过混合阀平均无故障时间的统计和分析,就可以指导对制约因素的分析和预期寿命的统计。

5.3 积极推行设备状态检测和故障诊断技术

推行设备安全状态、精度状态、性能状态等的检测、分析及评估制度,使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成为设备状态管理的技术基础,关键做好振动、噪声频谱监测与分析,发动机动力性能、压缩机容积效率及核心部件如气阀等的性能状态检测等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准确把握设备性能劣化状态及趋势,及时发现隐患,确保装置安全平稳运行。

5.4 强调跟踪评价,把好质量关

要加强技术管理力度,对多次重复出现的故障要有专题分析和控制措施,改变目前故障管理粗放型的现状。

要建立检修维护质量考核管理制度,考核内容两方面:达到相应机型检修技术标准规定的技术参数、技术条件和允许偏差的程度;设备检修验收后在保修期内的返修率。

5.5 强化信息反馈,促进质量持续改进

适时通报机组故障信息,并反馈制造厂,同类问题不得多次出现。

5.6 加强安防系统的维护管理

增压站可燃气体监测系统等的设计除应满足相关标准规范外,还应考虑压缩机组的实际情况,如发动机点火系统不能够做到满足防爆场所使用的要求,“应在每个可燃气体的源头,半径为1524 mm范围内取样,并向上和向下延伸至工艺区域内底部或顶部”。同时应按照相关检定等规定,做好相关工作,确定安防系统运行可靠。

5.7 严把完工交接关

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必须完成相关项目的参数检测并合格后履行相关手续,特别是压缩机组大(项)修及外委年保工作的交接必须到位,确保机组安全平稳投入运行。

猜你喜欢

气阀压缩机裂纹
基于扩展有限元的疲劳裂纹扩展分析
一种基于微带天线的金属表面裂纹的检测
BOG压缩机在小型LNG船舶上的应用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rs17337023 polymorphism in hypertensive gestational diabetic women: A pilot study
心生裂纹
浅析特大型往复压缩机组的安装
压缩机组智能控制与节能增效
气阀对往复式压缩机的能耗影响与解决措施
循环氢压缩机气阀故障分析
往复压缩机气阀故障时气阀定位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