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醉安全与质控》助力围术期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持续改进

2021-12-10谢彦菊孙萌朱婷张惠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21年6期
关键词:麻醉科围术麻醉

谢彦菊, 孙萌, 朱婷, 张惠

(空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麻醉安全与质控》编辑部, 陕西 西安 710032)

《麻醉安全与质控》创建于2017年, 秉承“以提升麻醉安全与质控, 促进麻醉学向围术期医学发展”为宗旨, 通过开设质量管理与提升、质控中心报告、新冠疫情防控等专栏, 促进麻醉医疗质量控制的应用和发展, 推动学术交流, 助力我国围术期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1 火速响应疫情防控, 提升麻醉学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2020年新冠疫情是对我国医疗体系建设的重大考验, 尤其对麻醉学科的建设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疫情肆虐, 如何确保麻醉医护人员的安全, 如何保证科室的安全高效运转, 如何杜绝患者围术期交叉感染等问题亟待权威解答。 《麻醉安全与质控》抢时开设疫情防控专版, 通过学术质控助力围术期质量提升, 第一时间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上述问题进行专项解答, 北京麻醉质控中心、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麻醉团队分享了提升麻醉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 包括日常感控制度的建立、落实、考核, 规范特殊感染手术的技术操作流程并常态化运行, 麻醉学科建设过程中必须同步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等。 《麻醉安全与质控》优先出版新冠疫情防控的专家共识和指导意见及质控文章30余篇, 实现科研成果快速共享, 为疫情防控下麻醉科的有序开展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2 科学指导质量控制, 助力麻醉学科迈向全方位品质管理

围术期质量控制应秉承科学化、学术化原则, 我国麻醉学科领域关于质量控制的研究起步较晚, 学术文章相对匮乏。 《麻醉安全与质控》引导麻醉医护人员采用科学的方法, 全面提高学科质量管理水平。 黄宇光教授带领的国家麻醉质控中心每年的麻醉质量报告, 全面总结麻醉专业医疗质量管理的组织建设情况、安全现状、质控指标数据以及需加强麻醉质量的管理工作等; 李天佐教授从“安全与质量控制工作的立法、评估团队的依从性、不良事件管理常态化、应对突发事件的管理、麻醉的品质提升”建立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麻醉安全质控体系; 张惠教授详细阐述了根本原因分析法的概念、在科室质量控制中的实践应用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田鸣教授通过临床实际工作总结了麻醉相关的医疗、药物、护理、输血、器械、感染等安全方面的不良事件, 持续提高了不良事件的整体麻醉质量和水平;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麻醉科团队介绍了基于围术期信息管理系统的手术室不良事件报告信息系统, 为不良事件的及时上报、分享、快速完成原因分析和改进提供了解决方案, 最大限度实现不良事件相关信息的线上追踪溯源。 通过不断的推进, 越来越多的麻醉医生认识到麻醉质控是管理, 更是科学。

3 紧跟围术期研究热点, 构筑围术期患者安全屏障

我国老龄化日趋明显, 关于老年患者围术期管理质量的探讨越来越多, 尤其是老年患者围术期脑功能健康的研究日趋成为热点。 随着围手术期神经科学的成熟, 以优化围手术期大脑健康为目的, 需要探索干预措施的实施障碍。 2021年我们以围术期脑健康为主题, 加强术后脑健康的长期追踪, 不断改进围术期管理策略。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麻醉科团队和美国佛罗里达大学Shands医院彭勇刚教授总结了近年关于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研究进展, 提出了对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预防重于治疗的观点, 通过围术期完善的术前准备、严格的血糖控制、最大限度的减小手术创伤、多模式镇痛管理和充分的术后营养支持等综合措施减少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 提升老年患者围术期安全保障。

4 追踪APSF先进理念, 推动麻醉安全与质控的持续改进

美国麻醉患者安全基金会(APSF)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以麻醉患者安全为目标的组织。 最初通过精选先进的理念和研究文章翻译成中文, 在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CSA)官网及新青年麻醉论坛等各大平台刊载得以推广, 为了系统追踪国际先进的理念和方法, 2018年CSA与APSF合作, 秉承“传播患者安全信息和理念、聚焦患者安全”的核心理念, 创建并出版中文版APSF通讯。 2019年, 黄宇光主任委员、彭勇刚教授与APSF主编Steven B. Greenberg在佛罗里达奥兰多召开的ASA年会上会唔, 积极商讨与APSF Newsletter的深入合作事宜并达成共识。 目前APSF中文版已出版10期, 文章聚焦患者安全的各个方面, 涵盖脑健康、孕产妇安全及COVID-19疫情以来疫苗安全等问题, 促进了麻醉安全与质控的持续改进。

Dr. Peng(左)、Dr. Greenberg(中)和Dr. Huang(右)在佛罗里达奥兰多召开2019 ASA年会上会晤

5 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推动基层麻醉医疗质量的发展

黄宇光主委领导的新一届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特别重视基层麻醉的发展, 号召携手基层, 一起强大。 四川省大竹县人民医院夏炳春团队紧密围绕基层医疗机构麻醉学科的发展状况, 针对性分析了基层医疗机构麻醉学科发展面临的困境, 并从国家、医院、科室3个层面深入剖析, 引发思考。 为推动基层麻醉医疗质量的发展, 《麻醉安全与质控》积极搭建学习交流平台的同时, 并通过基层麻醉网、米勒之声等新媒体平台免费为全国800多家基层医院捐赠杂志, 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 不仅有利于帮助基层医院麻醉科, 提高规范化建设与管理水平, 提升麻醉医疗质量, 同时也加强各学科和医疗机构间的联系与协助。

《麻醉安全与质控》为全国800多家基层医院捐赠杂志

6 结语

《麻醉安全与质控》作为国家卫健委32个质控中心唯一的质控专项杂志, 自创刊以来, 依托国家麻醉专业质控中心的技术优势, 就如何利用科学质控理念指导临床实际麻醉工作及如何运用管理工具提升和持续改进麻醉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等问题, 积极同各省麻醉质控中心进行学术交流, 通过推进麻醉安全的研究与教育, 构建安全文化和数据信息的交流, 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加速麻醉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水平的提升。

猜你喜欢

麻醉科围术麻醉
麻醉科特色教学查房模式探讨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麻醉科住院医师术前访视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小儿麻醉为什么要慎之慎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围术期血液管理新进展
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