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肉羊新品种在豫南地区杂交改良效果的探讨
2021-12-10黄辉
黄 辉
(新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河南 新县 465550)
黄淮肉羊是由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牵头,联合国内20多家科研院所、地方政府畜牧主管部门和养羊企业,采用“政产学研”合作模式,利用小尾寒羊为母本,杜泊羊为父本,采用传统育种与分子育种相结合的手段,经过杂交创新、横交固定和群体扩繁三个阶段培育而成的适应黄淮平原地区自然资源和气候环境的工厂化肉羊新品种[1]。豫南地区气候湿润、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农作物秸秆产量巨大,发展肉羊养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2]。2019至2020年底,黄淮肉羊在豫南地区进行了中试和示范推广,作者就黄淮肉羊新品种在豫南地区的杂交改良效果进行了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2019至2020年期间,黄淮肉羊在豫南地区开展了中试试验和杂交改良推广应用。试验对区域内养殖企业和养殖户饲养的黄淮肉羊×小尾寒羊F1、黄淮肉羊×湖羊F1与小尾寒羊和湖羊后代4个种群的6月龄体质量、屠宰性能和经济效益方面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长发育性能
黄淮肉羊×小尾寒羊F1、黄淮肉羊×湖羊F1、小尾寒羊和湖羊4个种群6月龄体质量和屠宰率见下表。
从结果可以看出,黄淮肉羊改良小尾寒羊和湖羊后,后代6月龄体质量公、母分别提高了10.1kg、7.9kg、7.5kg和9.2kg;屠宰率分别提高了2.5%、2.9%、2.9%和3.3%。
2.2 经济效益
按照2020年市场育肥羊活羊价格36元/kg计算,6月龄黄淮肉羊×小尾寒羊F1、黄淮肉羊×湖羊F1、小尾寒羊和湖羊的公母平均育肥销售价格为1692元、1548元、1368元和1260元。黄淮肉羊改良小尾寒羊和湖羊后代公母平均每只增收324元和288元;黄淮肉羊×小尾寒羊F1较黄淮肉羊×湖羊F1公母平均每只多销售144元。
3 体会和建议
3.1 黄淮肉羊杂交改良效果明显
豫南地区是黄河下游和淮河流域北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地处平原,灌溉条件便利,一直是国家重要的产粮大区,气候湿润、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农作物秸秆产量巨大,发展肉羊养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3]。一直以来,豫南地区传统以黄淮山羊养殖为主,绵羊占比较低,且绵羊品种主要为小尾寒羊和湖羊为主[4];黄淮山羊虽然繁殖率高,但体格小、生长速度慢,舍饲发病率高,不能满足工厂化生产需求;小尾寒羊相对体格大,繁殖率高,但早期生长速度慢,舍饲适应性差[5];湖羊繁殖率高,舍饲适应性较好,但其相对体格小,作为肉羊效益低下[6]。从该次试验结果来看,黄淮肉羊改良小尾寒羊和湖羊后代公母平均每只增收达到324元和288元,说明黄淮肉羊对豫南地区地方养殖绵羊品种杂交改良效果明显。黄淮肉羊新品种集成了国外优良的肉羊品种杜泊羊生长快、肉质优良等优势基因,符合工厂化肉羊品种的要求,解决了肉羊产业发展的需要,满足市场的需求。
3.2 建议完善保障机制,加快黄淮肉羊豫南地区的示范推广
黄淮肉羊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尽快完善产业发展的保障机制[7]。第一,目前中部地区没有种羊的检测鉴定机构,需要尽快成立种羊第三方生物鉴定检测机构,为肉羊育种开展遗传评估,指导实施肉羊生产性能测定。第二,加强产业监管体系建设。政府应尽快制定产业化需要的相关制度和规范并落实实施,完善肉羊定点屠宰办法,鼓励企业标准制定。第三,加强宣传,完善推广。品牌是肉羊产品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保证,只有打造具有区域性品牌的肉羊产品,才能提高当地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增强区域肉羊品牌竞争力,更快地扩展国内外肉羊产品市场。需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加快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优质草畜转型升级,释放产业发展活力。第四,发挥产业带动作用,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只有广大农户的参与,才能真正实现产业的价值,为群众脱贫致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3.3 以黄淮肉羊新品种为契机,加速推进豫南地区羊业发展
“有种才有种”,种业为中国农业生产的贡献率达到43%,畜禽良种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是提高畜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国家食物安全保障的需要。对肉羊产业而言,繁殖率高、早期生长速度快、肉质好、适应性强是农区肉羊产业化对肉羊品种要求的前提条件[8]。黄淮肉羊新品种对地方原有品种的肉用性能提高近20%,人均增收超过3000元。黄淮肉羊新品种产业化对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特色产业扶贫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提高中国肉羊核心种源自给率、肉羊种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不仅是市场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