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下环艺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思考
——以《手绘效果图表现》课程中茶室文化融入为例
2021-12-10时培文
时培文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300)
“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是“以专业课程为载体,以各学科知识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为切入点,以课堂实施为基本途径的育人实践活动”。同时,协同育人也是一个包含了通识课、自然科学课、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在内的立体化课程体系,需要各学科之间相互协调配合进而维持体系的正常运行。
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案例讲授中,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载体,深入挖掘课程实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在课程讲授中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传播正能量、弘扬主题,从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个人诚信意识等多个层面,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通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显性技能与隐性素养结合的通道,培养学生成为能够肩负民族复兴、时代重任的平面设计技术技能人才。
1 课程简介
《手绘效果图表现》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空间表达能力,以专业表现技法、透视原理、比例关系、空间布局等为主进行教学。通过课程的系统学习,能够使学生把自己的设计构思快速、完整的表达出来。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也为毕业后设计及研究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在课程教学中,紧抓职业技能训练,贯穿工作任务,结合项目实际进行教学,以培养环艺专业从业人员必备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质为培养依据。在授课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在讲授中向学生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社会主义价值观,坚定学生的专业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2 课程思政建设
课程思政是指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形成协同效应的综合教育理念,以“立德育人”为教育的基本任务,有效填补专业知识技能培养和思想政治建设中存在的裂缝。因此“课程思政”应成为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良好载体,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教育理念。
如何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机结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是课程思政工作中的一大难点。如果只是把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照搬过来,就不能达到1+1〉2的效果。因此,结合学科特点和适当的教学案例,挖掘其中的思想政治因素,对相关思想政治课进行评分,不仅可以保证课程思想政治因素的正确性和思想高度,而且有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教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 “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理论价值
将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隐性教育功能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显性教育功能相结合,可以更好的培养适应设计工作需要的专业人才。传统的环艺设计教学注重案例分析和设计分析,基于对“思想政治课”的思考,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内容,能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作为课程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教师应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是专业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帮助学生建立思维导向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实现思维导向,超越自我,提高文化修养、道德素质和思想水平,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
3.1 有利于提升设计专业思想政治育人的实效
对设计专业而言,无法仅靠思政理论课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在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也应充分融入思政教育,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成为引领思想、协同育人的重要领地,从而提升思想育人的实效性。
3.2 有利于提升设计专业学生形成良好地职业操守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需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助的职业精神。在教师专业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注重纪律作风、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核心价值观的塑造等。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与思想政治课程体系的结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设计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
3.3 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
目前,新型技术为社会的全面发展助力,迅速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在先进的设计和生产新技术领域对设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院校应把综合素质的培养放在首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培养出适应形势的高层次设计人才。在新形式下的设计教育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运用新的技术手段来解决设计问题,而且要在课程中渗透古代工匠的精神,使学生能够了解工匠精神在学习中的真正含义,在设计中追求卓越,不浮躁、不肤浅,是对设计职业责任和理想信念的更高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帮助学生在完成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认识设计知识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和价值,从而实现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和升华,符合新时期高等设计教育内涵发展的使命,促进高等设计教育与时俱进的发展。
4 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及融入方式
一门好的专业课程不仅是专业知识教育的过程,更是思想与价值引领的过程。建设课程思政教育的关键是挖掘《手绘效果图表现》课程中思政教育的隐性资源,建立“课程思政”资源库。教师可以根据设计类课程的特点,梳理所承担的课程内容,结合立德树人的相关要求,挖掘并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社会、思想、文化、精神、技术等思想价值。学科知识中所蕴含的设计传统文化、传统哲学思想、传统工匠文化、中国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学生关注的热点设计项目中蕴含的主题含义等,都会在施教者自身的情感和智慧等方面得到体现。在《手绘效果图表现》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对这些提取出来思想价值进行提取和凝练,使学生能够接受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课堂教育的有效融合,悄然润物,实现育人目标。
4.1 发掘环艺设计课程中蕴含的设计哲学思想
在任何一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学目标一般都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其中,素质目标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价值引领和职业素养的塑造,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的最终落脚点,从而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运用辩证思维分析研究问题,最终学会解决问题及做人做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经历了长达三千多年的不断探索与发展,在造园思想上融合了儒、道、佛等自然哲学观,形成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将哲学观可细化分为三大境界,即生境、画境和意境。中国传统茶室文化小隐于野,茶室设计也是重在渲染自然美,与中国传统园林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观一脉相承。根据传统建筑及造园文化的渗透,有的似乎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或者是一些比较常见设计手法,其背后往往隐藏着深刻的道理,教育者需要潜心挖掘其中的道理,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到这些知识背后的思想价值和内涵。
环艺设计专业课教师应当在课程设计和教学的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深入分析教学内容,挖掘课程所蕴含的设计哲学思想和工匠精神,提炼课程思政的特色元素,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伦理规范和价值取向起到积极的作用。
4.2 发挥中华传统优秀艺术文化的作用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文明中,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博大精深、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古代匠人的建筑及造园技术技艺精湛,通过人工手段模仿自然形态,并将景观园林与传统建筑相结合,运用植物、建筑、置石等多种造园手段,从而达到传统园林中“以小见大”、“移步易景”的景观目的。这是体现中国文化“精、气、神”内涵的产物,是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的高度结合的结果,它凝结着古代匠人的智慧。这些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精粹对现代园林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为以《手绘效果图表现》为代表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也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支撑。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对学生的心理、人格、素质和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设计类课程教师应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发掘中国传统艺术文化智慧并善加利用,将中国文化精神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塑造学生成为具有职业信念、道德素质高的设计人才。
4.3 结合现下学生关心优秀设计案例和时事热点
找准学生的兴趣点对开展“课程思政”有着重要帮助,授课教师应结合课程实际,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整合教学内容,挖掘学生的兴趣点,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能够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时,让学生通过结合建筑、景观、室内设计或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的典型案例参与讨论,运用理论来回应现实问题,从而实现思维与价值的碰撞,让学生在对价值认同的讨论中,会发挥很好的教育效果。
在艺术设计类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需要把握一定的度。专业课毕竟不是思政课,不能全面灌输思想政治要素,需要避免长时间讨论,以免引起学生反感。虽然我们已经建立了丰富的《手绘效果图表现》课程思政案例库,并针对当前的热点问题和专业课程内容不断更新和改进,但在课程设计方面还需结合实际教学进行选择。要注意思想政治案例与专业知识的融合,把握思想政治因素的比重。课程思想政治的对象和受益者不仅是学生,也是教师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