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猪与育肥猪胃溃疡的诊治
2021-12-10陈海洲
陈海洲
(西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 西平 463900)
猪场在仔猪的饲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定比例的僵猪。这些僵猪可能是初生时的弱猪存活了下来,但是由于长时间无法获得充足的营养,再加上慢性疾病感染,最后变成僵猪;也可能是在成长过程中,感染圆环病毒、蓝耳病毒等病毒,在保育中期出现细菌性的继发感染,最终没有死亡,却成为僵猪。僵猪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拉低了猪场的生产成绩,而且可能成为传染源,在保育舍将病原不断传播给其他健康仔猪。
1 胃溃疡和僵猪的关系
1.1 僵猪表现
皮肤苍白,被毛粗乱,精神沉郁,采食困难等,其中皮肤苍白,消瘦是比较普遍的临床表现。由于僵猪很难恢复正常生长,所以一般最终会被淘汰。有的猪场可能为了检测感染的病原,进行解剖,观察肺脏、肝脏、肾脏以及淋巴结等器官和组织,以判断猪场主要的感染病原。
1.2 胃溃疡
大部分的猪场或者说兽医不会检查胃内壁的情况,也就忽视了僵猪的一种比较普遍的病变——胃溃疡。胃溃疡是慢性疾病,很少被养猪行业所关注。当猪只出现问题时,也很少考虑胃溃疡的影响。毕竟传染性的病毒细菌更让养猪人担心。但是,胃溃疡在很多猪场,都是比较普遍的问题,其发病比例可能还不低。关注胃溃疡,可能会让猪场在保育初期,就防范于未然,减少一定比例的僵猪。
1.3 僵猪与胃溃疡
僵猪一般都有胃溃疡的问题,而通常胃溃疡一般发生在饮食不规律,饲料质量差等情况下。那么到底是先有僵猪再有胃溃疡,还是先有胃溃疡再有僵猪呢?这个问题可能很难有答案。当然并不是僵猪一定有胃溃疡,也不是发生胃溃疡的猪就一定是僵猪。
2 胃溃疡产生的条件
2.1 胃溃疡的发生,通常伴有胃酸分泌过多
仔猪在6 周龄时,消化系统已经趋于完善,可以根据教槽料释放各种消化酶和胃酸。正常情况下,保育猪很少会出现胃酸过多的问题,但是当仔猪已经适应了教槽料,胃酸的分泌就是持续性的,需要饲料中的高pH 来中和。
2.2 饥饿
当仔猪无法获得足够的饲料时,饥饿会诱导分泌过量的唾液和胃酸。胃酸无法被中和,长时间的积累和对胃壁的损伤就会形成溃疡灶。当然饲料质量不高,饮水不足等也可能引起胃溃疡。
2.3 未及时治疗胃溃疡
胃溃疡在初期,如果及时中和胃酸,保证胃内的稳定,特别是pH的平衡,是可以恢复的。但是如果胃酸长时间得不到中和,胃酸造成的胃溃疡不但不会消失,还会更加严重。溃疡灶面积扩大,新的溃疡灶出现,溃疡灶出血,甚至胃穿孔等。
2.4 疾病导致胃溃疡
当疾病出现时,仔猪出现持续性的发烧,通常会变得厌食;当饲料配方改变时,饲料中霉菌毒素过量时,仔猪可能会出现无法接受的情况;当感染了传染性疾病,特别是会导致全身性淋巴结肿胀的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肺门淋巴结肿胀,压迫气管和食管,导致吞咽时疼痛,仔猪无法采食;除了仔猪无法采食,导致胃酸过多,出现胃溃疡以外,T2毒素在胃内的积累、幽门螺旋杆菌等胃内螺旋杆菌的感染也会出现仔猪胃溃疡。而胃溃疡的出现,又进一步限制了仔猪的采食量。
3 保育猪胃溃疡的表现
3.1 采食废绝
胃溃疡一般和身体消瘦,皮肤苍白是相伴出现的。由于采食量低,长期处在饥饿的状态;或者饲喂不规律,容易导致仔猪胃酸分泌过多,进而出现胃溃疡。胃溃疡进一步限制了仔猪的采食,如果无法改变状态,会使仔猪的病情进一步恶化。
3.2 逆呕
由于胃内没有饲料,所以很难有食物吐出来,可能吐出一些酸液,也通常被忽略。
3.3 胃出血
患胃溃疡的仔猪,当溃疡灶变大或者变深时,出现破溃,会出现胃出血的情况,导致排出的粪便内混有血液,而变成深黑色,并伴有腥臭味。由于胃内出血很难止住,所以仔猪更容易出现皮肤苍白的现象。当溃疡灶进一步加深,就可能出现胃穿孔,仔猪胃出血就会进入腹腔,此时,一般仔猪以死亡告终。
4 保育猪胃溃疡的防治
胃溃疡是慢性疾病,所以预防要比治疗意义更大。
4.1 首先要消除导致仔猪无法正常采食的因素
按时有规律的饲喂,尽量避免保育猪出现长时间饥饿的情况。保证教槽料的质量,避免霉菌毒素对仔猪消化道的影响。
4.2 减少或避免传染病
对于导致仔猪采食减少或废绝的传染病,要及时发现,有发烧、采食降低的仔猪,尽快让仔猪从发烧中恢复过来。而蓝耳病、圆环病等导致的仔猪饮食废绝,尽量将病猪集中在一起,使用湿拌料进行饲喂,并在湿拌料中添加多维等药物,控制病毒感染,尽可能恢复仔猪的身体机能。
4.3 饲料粒度不可过细
固体饲料不能过细,保持一定的粗糙度可以让仔猪更容易消化。同时要尽量减少饲喂的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