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2021-12-10姜文雯沈阳城市建设学院
文/姜文雯(沈阳城市建设学院)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方案中对高等教育的评价方向与办学导向作出了明确的方向性要求,同时也明确指出,探索建立应用型本科评价标准,突出培养相应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将高校引向内涵建设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高等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后的专业教育与职业引导,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专业人才的主要社会活动。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科学技术水平、国际地位的提高,国家、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要已经不仅反映在对专业知识的需求上,更包含了对人才思想意识、认知水平、价值观体现、信息素养等多方面复合内容。管理类人才培养旨在引领学生通过了解企业管理知识体系,正确理解企业管理的相关概念,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技术与方法,并最终结合实际工作,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管理意识,具备分析、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思政视域下企业管理类课程教育目标的协同性
从课程思政的提出来看,其本质目的是为了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实现协同育人。课程思政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各专业类课程的课程设计、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实施紧密结合,把价值观培育、塑造以“基因式”的方式嵌入专业课程,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企业管理类课程本身知识内容与思政目标具有契合点,管理类人才的思政培养目标方向,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关心国际时局及国家宏观环境发展的最新动向,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家国情怀、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其次,引导学生形成大局意识,将时事热点与专业知识点有机融合来分析、解释理论知识,指导学生更直观更容易理解相关理论内容,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关注当前国际时局,培养其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思维,培养科学观、认识论和方法论,学会如何做事;最后,通过课程相关专业知识和理论,培育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企业价值观、个人价值观,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具有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企业管理人才。《企业管理》是工商管理类专业开设的学科基础教育课程。通常课程体系包含三大主要方向,基础理论部分、企业制度文化与战略部分、专项管理部分,基础理论以及企业管理制度、战略管理从管理,道德的基本概念切入道德在管理中所起的作用。从宏观管理整体理论体系出发,引导学生形成大局意识,将时事热点与专业知识点有机融合来分析、解释理论知识,学生可更直观更容易地理解相关理论内容。而在各部分专项管理中从各个方向引导学生主动关注当前国际时局,培养其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思维,激发爱国热情;例如在讲授市场营销与管理职能的基础上,了解中国国家形象与经济状况,解析相关案例,学生在理解相关理论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案例更能深刻理解政治、经济等营销环境变化对企业营销的影响;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项课程更能从秉承自然融合、点到为止的原则,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品德、为人处世、创业教育等方面融入思政教育契合点。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企业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
(一)教学授课形式与教学方法
作为校重点课程建设项目,在课程思政视域下的教改过程中,教学团队积极探索翻转课堂、多样化教学的形式与方法。本着以“学”为中心、以“用”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教学中通过教师团队授课与学习通线上资源进行整合,呈现多样化教学内容,同时采用“行动学习法”将学生分组,将部分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小组行动学习法为主要方法,同时以学习单元目标建立学习任务,通过“案例教学法”“讨论法”“个案研究”等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通过组内协作完成目标,加强对理论、方法的理解与运用,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学习通网络资源及讨论、课内活动参与课堂,以团队个案分析展示为成果,鼓励学生作为主体消化知识,学以致用,提高识别、分析、解决一般现代企业管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改革实施结果与反馈
在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通过层级互动、自评互评等方式跟踪反馈实施结果与改革成效。完成授课内容后,主讲教师进行调研问卷与访谈实证调查,以追踪两届学生的调研结果,反馈实施成效。调研问卷与访谈问题提纲围绕十八个方面进行,涵盖对专业课程思政认知、课程目标、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满意度调查。部分调查反馈关键问题量表见表1,答案采用里克特量表形式收集并进行统计分析。
表1 课程思政调查问卷问题量表
调查问卷设定两道开放性问题,分别考查学生认为专业课程思政应当关注学生哪些需求,以及学生认为专业课程思政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应采取哪些措施。结果归类显示,学生们普遍认为,课程思政应从根本的思想、思想教育、思想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方向进行思考作为基础出发点。同时提出了观影、视频与实践以及课外实践的需要,并且肯定了应对专业课课程思政效果进行评价或多层评价的意义。
总体上调查结果显示出专业课教师对思政教育意义的有效性,54%的同学表示,课程思政的意义非常大,57%的学生承认课程思政提高了自身道德品质与思政素养,76%的同学对教师结合课程思政内容挖掘专业知识背后隐含的德育价值及科学精神表示非常认可,59.52%的同学认为结合课程思政进行专业教育提高了自身的综合能力,体现了企业管理课程思政的成效,也肯定了课程改革的有效性,同时问卷也反馈出了一些课程思政视域下专业课教学改革的问题。
三、课程思政视域下企业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专业教育是一个系统的体系,是基于教育对象的身心特征,通过科学规划和系统设计,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设计及实施紧密结合,不能通过短期行为或者教学改革的方式取得显著效果。
(一)引导认知重塑课程思政意识
通过调研,在接受课程的学生中有近17%的学生从未听说过“课程思政”的概念或者了解过相关信息,66.8%的学生是无法准确区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概念差别的。同时近74%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责,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虽有一定意义,但是学生无法准确意识这种意义的表现以及结果。因此课程思政视域下的专业教育应以引导认知,在思想意识上进行先行教育为前提。
(二)深化内容构建课程思政内涵
在整个课程思政专业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反馈出学生对于教师直接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知识点接受度并不高,部分学生反馈会产生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课程思政教育误区。而问卷反馈出的结果显示,学生对教师结合课程内容深度挖掘其背后隐含的德育价值及科学精神的认可度较高,达到了76%。
例如在讲授“企业责任”知识点时,强调了企业责任的基本概念与转变,从不关注社会责任,到企业、消费者、社会等多重环境与责任的共担,结合课程思政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工业化发展、城镇化进程,带来的社会问题与责任问责;国外案例从1952年伦敦燃煤烟雾到20世纪80年代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等问题的产生,责任的由来与企业的成长是同步的。中国管理思维下,企业责任泛指企业在争取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面对社会的需要和各种社会问题,为维护国家、社会和人类的利益,所应该履行的义务。那么企业作为一个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它的义务就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各种所需要的商品和劳务,它的身份和地位,决定了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它必须对国家、社会各方面承担相应的责任。具体结合当下我国的实际环境引导学生思考,企业对员工的责任,从企业员工的保险与社会福利,到今天企业发展与员工的命运共同体,华为的孟晚舟女士为何作为员工会牵动整个企业、整个国家的心。
企业对社区的责任,我国社区与企业的联合活动不断增多,同学们也可以结合自身经历,联系实际畅谈企业与社区的关系。企业对生态环境的责任,当前形势下,同一个世界,同一片天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命运共同体更是强调了责任共担的意义。企业作为生产者、创造者,如果抛离社会责任、生态责任,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而最后企业对国家的社会责任、对社会的责任,更是说明了思政知识点中的统一性,企业失责会转嫁给社会,而社会问题的处理不当将会是企业共同承担恶果,国产奶粉导致的社会失信,再看鸿星尔克捐款引来的销售热潮,都说明系统思考事物的相互作用和矛盾统一。
同时,授课过程中应广拓知识联结,通过课程改革、学生反馈、除专业知识收获外,在逻辑思维训练、辩证思维、系统思考中的收获占比最高,同时在中国传统文化、系统思考、大局意识、“三观”教育等也具有一定收获。这反馈了课程思政视域下课程构建的内涵意义,要求教师深度挖掘课程内容在课程思政视域下的思政切合点,应结合思政要素,如诚信、爱国、创新、求实、价值观等等。
(三)丰富方法拓宽思政传播途径
课程思政视域下专业课程教学方法除传统讲授、教学互动外,应充分丰富可利用的教学条件和手段,调研反馈出了教学过程与方法的认可,但也反馈出多样化需求的显著性。教师可以利用板书、多媒体、学习通网络互动、腾讯会议等多种线上形式,展开团队协作、讨论、案例分析、成果展示等,拓宽思政视域下的教育传播途径。学生们的接受程度和认可度近90%,课堂活跃度极高,同时提出更倾向选择的课程内容呈现方式,分别为更多的案例帮助消化专业知识、更多的自主任务导向帮助开拓所学内容、更多的课内外训练检验学习效果,以及更多的讨论帮助发散思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馈出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特征与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产生学习动机,采取更有探索性、活跃性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课程思政让学生耳目一新,连锁反应效果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变,这点后续研究也需要持续关注。
(四)积极反馈辐射思政教育效果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专业教育并非一蹴而就,更多的反馈与互动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愿的最有效方式,也是辐射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在教改过程与重点课建设过程中,学生期望课程内容与思政内容的结合可以循序渐进,以多种显而易见的形式深入浅出地展现出来。比如与课程相关联到的名人名言与典故、管理方法与管理学大师的思想起源、与课程相关知识点联系的案例研讨、更多能够激发热情与专业素养的思政视频等等。同时除了课程考试外,83%的同学认为愿意积极参与调研的形式反馈教学效果,同时有超过50%的同学认为通过日常规范、考试与日常规范的结合、同学互评等形式,也是非常好的反馈形式。教师可以增加与学生的多种互动形式,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打破以往师生只在课堂内沟通的局限性,增加有效联结,发挥教师的引导与沟通作用,这样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与沟通技能。
结合学生的感悟心得可以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也为未来企业管理提供了政治支持以及思想支柱。在深入发展的市场经济中,对思想政治、企业管理的关系进行合理处理,从而使二者在相辅相成中促进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竞争力的增强意义重大。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共通点是非常明显的,打破原有认知,重塑课程思政的基本理念,在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索过程中,正确认识到课程思政视域下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所授课程的课程体系、课程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专业知识,激发兴趣、培养管理理念,在理解与兴趣的基础上掌握专业知识以及管理基本职能、概念、原理及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够结合实际去运用所学的各种知识,结合实践投入到环境中,经过内化形成自我的真知。在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深刻领悟思想先行,了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掌握学科发展的新理论和新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的过硬本领。通过言传身教,为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