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部让人深夜痛哭的治愈神作

2021-12-09喜马君

新晨 2021年10期
关键词:苍鹭蛤蟆心理医生

喜马君

2020年,有本封面看上去仿佛只是一本治愈童话的小书,突然难以置信地爆火了。

在中文互联网里对于“读书”一向挑剔的豆瓣网上,这本叫《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的小书,用了半年的时间就收获了3.4万个“想读”、8000多条高分短评,还有近400篇超级走心的长书评,讨论区火爆到仿佛让人觉得走错了网站。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如果你曾经造访过任何一家主流书店,你肯定能在入口显眼处看到这本书,因为它几乎登上了2020年所有图书榜单的心理学榜单。

那些来自天南海北、在不同的平台、不同的时间线里累积而成的海量评论,核心观点几乎惊人地一致:

从来没有这样一本书,让我如此轻松又如此清醒地认识了自己,我意识到了我身上的很多问题,其实都是我自己能够解决的,我能够让自己变得开心起来。

每一个认真读完它的人都说:蛤蟆先生,真的拯救了我的生活。

“蛤蟆先生”是谁?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并不是一本在2020年才刚刚写就的新书。它初版于上世纪90年代的英国,问世不久就以极其迅猛的速度席卷了英国几乎所有图书销售渠道的畅销榜单。

这本书的作者叫罗伯特·戴博德,毕业于剑桥大学的他,是英国极其著名的心理学研究者和临床咨询师,他写的两本专业著作《咨询技巧》和《组织的心理分析》,至今仍是英国心理学研究者与咨询师必读的专业教材。

罗伯特在这本书里借用了家喻户晓的童话经典《柳林风声》里的角色,把自己二十多年心理咨询的经验都融入了这本书里,用仿佛成人童话式的写作方法把一场完整的心理咨询写绝了。

“蛤蟆先生”讲了什么?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冒险归来的蛤蟆先生,继承了父亲的庄园,成为富有的庄园主。在别人的眼里,他住着豪宅、开着跑车、当着校董,有钱有闲,随时都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自由又快活。

但蛤蟆先生却因为自己遭遇过的很多事,变得越来越抑郁——他经常失眠,懒得打扮,成天窝在自家的沙发上,身上甚至散发出一股臭味儿。周遭的风景再美好,在他眼中也失去了往日的色彩。

他会在深夜痛哭,怀疑自己一无是处,他不了解自己,常常自我否定。他渴望被接纳,却不知如何尊重與接纳自己,总是心口不一,又因此惴惴不安。

在朋友们的施压和恳求下,蛤蟆先生来到了咨询师苍鹭那里,等待着苍鹭开启一场冗长的训诫。但接下来的10次咨询,却完全超出了蛤蟆先生的想象……

“蛤蟆先生”特别在哪里?

如果只是粗读这段故事梗概,《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似乎和其他同类图书并没有多少不同。它是怎么火到破圈的呢?

原因是它实在太专业了。

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系博士、著名心理学大V李松蔚老师曾经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推荐这本书,他提到这本书的开头:

被朋友们劝导鼓励的蛤蟆先生,终于鼓起勇气去咨询师苍鹭那里接受咨询,按照一般心理书的套路,接下来蛤蟆先生该一吐心中的不快了,而咨询师可能也该开始全神贯注的倾听、热泪盈眶的共情,或者条理分明的问诊。

但任谁也想不到,苍鹭先生问蛤蟆先生的第一个问题居然是:谁让蛤蟆先生来这里的?

痛苦的蛤蟆先生告诉苍鹭,自己是被朋友们劝来的,然后说自己已经做好准备接受苍鹭的帮助的了。

但是苍鹭却告诉他,你不是来访者,我不会帮助你的。

这段看似日常的对话,其实极其专业。因为蛤蟆先生的回答表示,他并不是自己想要寻求改变,他的一举一动、他的意见想法可能都只是源自别人的建议。

真正内行的咨询师知道,这种处境下的很多人根本不会变,他也许知道自己想要变好,但可能全身的每个细胞都在抗拒。

一个不是真正发自内心想要寻求帮助的咨询者,没有任何能在心理咨询中获得有效结果的可能。

真正专业,并不是在一句话里充斥着在外行看来宛如黑话一般的专业名词,也不是引用大量复杂的文献,而是像《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样,把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自然而然地放进故事里,即便是完全没有基础的读者,也可以随着故事的进程毫无困难地掌握这些理论,并获得进一步行动的力量。

能听的“蛤蟆先生”有何不同?

当你看到这篇文章时,就意味着你将知道《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已经有了有声剧。它绝对不仅仅是给《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配上音那么简单。

这档专辑的第一部分,是完全按照蛤蟆先生的10次心理咨询重新精心编排录制的有声剧。

喜马拉雅邀请了包括曾获“金话筒奖”、中国广播剧“五个一工程奖”的伊平老师在内的,多位获得国家级奖项的声音表演艺术家与资深广播剧演员,用声音将全书重新精彩演绎了一遍。

闭上眼睛静静聆听,只需要几个交谈的瞬间,你就会自然而然地造访蛤蟆先生的庄园,走进苍鹭医生的诊所,看见柳林,听见风声,和蛤蟆先生一同沉思、一同悲伤欢喜,一同如释重负。

有些读者觉得这本书只解决了自己的一小部分问题,他们的困境并没有在蛤蟆先生身上发生,他们渴望找到的答案,也没有被苍鹭先生解答。

这是文字无法弥补的缺憾。但如果听听《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有声剧就另当别论了。

除了书中的苍鹭医生之外,这档有声剧还聘请了另一位“苍鹭医生”——中国资深心理咨询师、CCTV《心理访谈》特约心理专家、关系解构心理学家、有近二十年丰富心理咨询经验的胡慎之老师。

如果你遇到了书中的苍鹭医生并没有解读的困惑,只需要在专辑评论区里向“苍鹭信箱”留言,就有可能获得胡老师的解答。

你一定会喜欢这档专辑的第三部分——由李松蔚老师和“Steve说”带来的一期特别的播客对谈节目。

在这期节目中,两位老师分别从“内行人”视角畅谈了自己对于《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的理解,充分肯定了作者对于心理学领域重要分支知识的普及价值。

为什么你需要”蛤蟆先生”?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之前,其实一直在疑惑——我真的需要看心理医生吗?

我相信此刻的你,或许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去看心理医生,并不只意味着去接受一段诊疗。这件事不可怕,也不值得羞愧,也从来不是只有心理真正发生严重的问题时,才值得一去。

不妨问问自己更多:

我能停止自我批判吗?我能对自己好一些吗?我能开始爱自己吗?我向往开心的生活,但我拥有让自己快乐的能力吗?

当我们压抑或否认自我时,哪怕只是一部分,代价也是高昂的。因为身心会受到无形的束缚,终日惶恐。只有找回完整的自我,才能让心灵获得自由。

你需要有个人陪你走过艰难的自我探索之旅,给你坚持下去的勇气,直到你真的可以独自往前走去。

猜你喜欢

苍鹭蛤蟆心理医生
“独处爱好者”苍鹭
苍鹭如宾
所谓失败
所谓失败
走自己的路
躲猫猫
更大的负担
完形填空Ⅲ
真爱不是寄生
捉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