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体无意识与国际理解

2021-12-09王硕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8期
关键词:李子柒原型

摘要:2017年以来,视频博主李子柒在海外社交媒体收获了大量粉丝,成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典范。本文以这一现象为切入点,利用心理学家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论,挖掘李子柒视频中呈现的自然原型和母亲原型,并探索这两种原型在唤醒人类的集体无意识,进而引发海内外受众的情感共鸣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并且本文总结李子柒视频对促进中国国际理解的启示:一是利用集体无意识构建人类精神的共同体,二是发挥视觉修辞在原型激活中的作用。

关键词:李子柒;集体无意识;原型;国际理解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8-0086-03

一、引言

2017年以来,视频博主李子柒极富中国田园诗意的视频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还成功“出海”,在海外社交媒体上收获了大量粉丝,其YouTube粉丝数已突破1 000万。作为当今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典范,李子柒视频的成功引发了学界的关注和热议,相关话题涉及李子柒爆红对国际传播带来的思考[1]、自媒体的内容生产[2]、媒介景观的文化解读[3]等,但尚未有文献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对李子柒视频在海外获得广泛认同的原因进行探析。因此,本文尝试利用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挖掘李子柒视频中呈现的自然原型和母亲原型在唤醒人类的集体无意识,进而引发海内外受众的情感共鸣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李子柒视频对促进中国国际理解的启示。

二、集体无意识和原型

“集体无意识”是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开创的分析心理學理论的一个核心内容。在对世界各地不同的原始民族,以及其文化、宗教、传说等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荣格发现,尽管这些民族或文化的发源地相距甚远,抑或处于不同的时代,彼此之间没有任何交集,但是,它们却有着相似的精神结构。荣格认为,这种相似性源于人类自远古时期起,在漫长的生活中所积累的共同的集体经验和心灵体验,并将之冠名为“集体无意识”。关于集体无意识与人类行为的关系,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在每个人出生之时,就已经为其行为“预设”了一系列的模式。个体所做出的选择或行为,在其不自知的情况下受到了集体无意识的影响,使得不同的个体容易倾向于某些共同的东西,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集体无意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原型”。关于原型,荣格指出,“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我们遇见普遍一致和反复发生的领悟模式,我们就是在与原型打交道,而不管它是否具有容易辨认的神话性质和特征”[4]。原型是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外显形式,它具有普遍性和遗传性的特征。原型能够触发人类的集体无意识,当原型打开人类潜意识的闸门之时,被语言、民族、国界、时空等意识层面的重重区隔所阻碍的人们,会被集体无意识这一洪流的伟力所裹挟,翻涌出掩埋在人类远古记忆中的共同回响,从而在不同人们之间产生心灵的同频共振。原型可以表现为某些具体的意象,荣格提炼的主要原型意象有人格面具、阿妮玛、阿尼姆斯、阴影、自性、智慧老人原型、母亲原型、圆环原型等等。

基于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和原型概念,本文作出如下假设:世界上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人们所共享的集体无意识,是李子柒视频能够获得国际理解的原因之一。

本文分析李子柒视频中体现了怎样的原型,以及这些原型如何影响外国人对中国的认知,并唤起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情感认同。

三、李子柒视频中的集体无意识与原型

回顾李子柒视频中频繁出现的主题和内容:“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农耕生活;“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田园之乐;以及出现在每一集视频中的优美静谧的自然风光,李子柒强大的动手能力等等。本文认为,李子柒的视频隐含着人类集体无意识中的自然原型和母亲原型,这两个原型唤醒了中外网友心底共同的集体无意识,促使他们涌现出共同的情感。基于此,本文对这李子柒视频中体现的这两个原型分别进行分析。

(一)自然原型

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人类在自然中获得生存和进化所需的物质资源,自然环境也孕育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化。人类先民在自然的怀抱中生活,无时无刻不受到自然的滋养,因此,自然是对人类的集体无意识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原型。“自然原型已经作为深层次的集体潜意识力量隐藏于人类心灵当中,一旦这种潜意识要素得以激发,人类便会借助某种形式来表达这种共鸣。”[5]然而,随着工业文明的高歌猛进,人类自豪于作为万物灵长的掌控感,用科学和技术将自然变为人类的奴仆,其结果是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逐渐倒置与疏远。但是,人类千万年历史中对土地、对自然的依仗与亲近,早已将自然原型深深地植根于人类的集体潜意识中。因此,现代社会众多人类个体虽然没有了生存之虞,但却出现了精神危机。自然原型非但没有在现代人的心底被抹杀,反而使现代人在与自然分离之时,感到一种心灵的不适和撕裂感,进而产生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共同渴望。

首先,李子柒的视频通过对中国传统田园的视觉呈现,有效激发了自然留在人类集体潜意识中的记忆。远离工业时代的机器轰鸣、电子时代的光怪陆离,李子柒将观众带回了农业文明时期。通过对李子柒视频特点的分析可以发现,她的视频主要是以视觉画面和自然界的声音作为符号与观众沟通,从来没有出现以语言为媒介的对中国文化的夸赞或推介。然而,它的传播效果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究其原因,本文认为可以从视觉对于原型的激发作用这一角度来解释。有学者综合《视觉传播:形象载动信息》《视觉人类学》等著作中关于视觉在人类所有感官中的作用的论述,指出“人类的大多数原始经验和情感来自其视觉活动”[6]。从李子柒视频的图像呈现来看,她的视频色彩鲜艳,饱和度高,充满了大自然中大红大绿、古朴原始的颜色。视频中黑发红袍的女子、白雾弥漫的雪山、绿野葱葱的森林、幽深灿烂的星河、深棕或皴黑的厨具、刚采摘的应季瓜果蔬菜的天然颜色,为我们勾勒出一个万物生长的中国田园的画面。李子柒用这些画面搭建起一个大自然原型,激发了人们对自然的崇拜和向往。在观看视频时,观众心中不再膨胀着人类中心主义的豪情,不再以自然的主人自居。相反,观众把自己当作自然的孩子,在大自然中好奇地探索、享受它的馈赠。因此,李子柒的视频成功地唤醒了人类对自然的热爱以及敬畏的集体无意识,从而能够引起海内外受众的情感共鸣。

其次,李子柒视频展现了不急不躁的自然慢节奏。例如,李子柒从种黄豆开始,展示酿造酱油的过程,从养鸭子开始,拍摄制作蛋黄酱的步骤。而且一个主题的视频经常会经历数天或数个季度的跟拍。这种平稳踏实的慢节奏,正好契合了被快节奏的“速食”文化支配的人们的心理诉求:放下脚步,慢慢生活。这种心理诉求其实也在中外文学作品,例如中国作家木心的《从前慢》,美国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等中得到表达。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受到“拜物教”的价值观的驱使,追求物质、消费符号,但是在获得短暂物质满足的同时,人类也感到疲惫与空虚。而李子柒的视频触发了隐藏在人类心中的对消费社会的厌倦,以及对于回归平静的共同心理诉求。

此外,李子柒强大的动手能力,也唤起了现代人心中对于祖先生活的集体记忆。在人类不断追求机械化、自动化、人工智能的过程中,人类的身体劳作不断被技术进步的成果代替。正如媒介环境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观察到的,“一切媒介都是人的延伸”:印刷品是眼睛的延伸、收音机是耳朵的延伸、车轮是腿的延伸,电子媒介则是人类神经中枢系统的延伸。人类凭借强大的改造自然的能力,延伸了与其他动物相比并不占优势的躯体,这些延伸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的进步,但同时也将人的躯体从自然中剥离出来,不再依靠自己的身体与自然接触。可是,这种剥离对人类的集体潜意识来说是痛苦的、不适的。毕竟,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也就是近几百年的事情,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中更多的是对漫长的农业社会,以及狩猎、采集社会的记忆。因而,当看到李子柒在视频中重现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在自然界谋生存的方式:播种、采摘、砍柴、下地劳作,自给自足,看到她双脚踩着泥土、双手捧着食物,看到象征农业文明的符号不断出现,人们便在心灵深处回想起存留在集体无意识中的祖先的生活经验,一种亲切感、治愈感油然而生。

最后,李子柒的视频体现了对自然秩序的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依时节而食,按阴阳昏晓、四季轮替的秩序生活。如同美国学者拉塞尔·柯克在《美国秩序的根基》一书中写的那样,“秩序是灵魂的第一需要”[7]。既然秩序是人类的第一需要,那么,谁来规定秩序?是人类,还是自然?自从启蒙运动以来,人类的自我意识凸显,理性精神高涨,人类尝试为自然界立法,按照人类的意愿,而不是自然的规律确定生活的秩序。例如,美国媒介环境学家刘易斯·芒福德洞见了这种变化。他认为,钟表,而非蒸汽机,是工业革命对人类最大的影响。因为钟表的出现推翻了人们根据自然的日出日落、时节交替安排人类生活的模式,人类开始以小时为单位组织工作和生活,因此,自然的秩序被人造的秩序取代了。表面上看,人类的确征服了自然,将人类的秩序立于自然秩序之上。然而,这种征服并没有缓解现代人心中的焦虑和恐惧。李子柒视频在海内外广受追捧,就是因为它激活了这样一种集体潜意识:按照自然的秩序生活,才能获得心灵的放松与回归。

(二)母亲原型

母亲原型是荣格提出的众多原型中的一种,它有众多的表现形式。通常而言,母亲原型多与象征着孕育、多产、富饶的事物或地点相联系。母亲原型中最常见的是人们的亲生母亲、祖母、继母或者其他与哺育或照料相关的女性,例如保姆和护士,或者是动物,如奶牛等。母亲原型还涉及其他象征富饶肥沃的事物或地点,例如,农田、果园、花园、泉水等等。此外,母性所体现的一些品质,例如关爱、呵护、仁慈、温和、救赎、怜悯、献身精神等等,以及能够激发出这些精神的事物与地点,例如大学、教堂、海洋、月亮等等,这些也是母亲原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对李子柒视频评论的观察,本文发现,网友对李子柒视频的评论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李子柒视频带给他们的感受:热爱自然、放松、希望、喜悦等;二是对李子柒个人的评价:美丽、勤劳、独立、聪明、会烹饪、有创意、照料亲人、无所不能等。这些评价反映出李子柒契合了人们潜意识中對母亲的想象和期待,她的视频建构了一个完美母亲或妻子的形象。从李子柒个人的形象来看,她身着中国古风服饰,乌黑长发或披或挽,干农活的动作麻利熟练,手上有着常年劳作磨出的老茧,这是一个美丽、勤劳的传统中国女性形象;从她的劳动成果来看,她打理的后院永远有着丰饶的物产,她烹制的美味佳肴让人垂涎欲滴,她化腐朽为神奇的木工、织染等手工技能让人赞叹她的智慧和强大。试想,这不正是年幼的孩子心中无所不能的母亲的形象吗?而李子柒对奶奶的陪伴则体现了母性的温柔,是人类孝老爱亲的传统的延续;她对自家田园里动植物的照料,让我们回忆起母亲对自己的呵护和关爱;她在潺潺溪水旁清洗果蔬,在生机盎然的菜园、果园中摘取所需的食物,这种充盈和富饶的感觉让人心安。无怪乎有国外网友留言“我是唯一一个想和她结婚的人吗?”而在中国视频网站上,“娶妻当娶李子柒”也是一条出现频率非常高的弹幕。可见,人们从李子柒身上看到了一种母性的光辉,李子柒的视频成功地激活了人们心中的母亲原型。

综上,李子柒的视频唤醒了人类心中的两个集体无意识原型:自然原型和母亲原型。这两个存在于人类集体无意识中的原型能够让来自不同民族,有着不同文化背景,说着不同语言,有着不同思维方式的人们非常容易感受到李子柒视频中传达的旨趣:对自然的回归、对消费主义的对抗、对现代性的质疑。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慢节奏的田园生活、遵循自然规律的生活方式,帮助深陷物欲世界的现代人类找到了精神的归宿。“回归精神家园是人类永恒的梦,这个梦就是返身寻找自己的本源。人类在寻根时,总在期盼从对自身的领悟中唤醒一缕远古的记忆。”[8]李子柒视频中体现的美丽又强大、慈爱又温婉的女性形象,迎合了人类记忆中对母亲原型的期待。正是因为打通了人类心灵中共通的这两个原型,使得李子柒的视频在海内外产生了共通的情感共鸣,也是李子柒视频在海外成功传播的原因之一。

四、结语

李子柒在海外社交媒体的走红,为我们探索通过民间人士、非政府渠道对外传播中国文化、促进国际理解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相比于单向的、劝服性的话语,李子柒视频中展现的柔性的、自然的话语符号更易引起人们共同的温暖记忆。而这种熟悉、温暖的经验与记忆,就是人类共同从远古祖先那里继承而来的集体无意识。结合李子柒视频在海外成功传播的案例,本文认为,它可以在促进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相互理解方面为我们带来以下启示。

(一)运用集体无意识构建人类精神共同体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诺瓦利斯说:“哲学乃一思乡病,一种在任何地方都要回家的冲动”。集体无意识就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是人类在“失乐园”之后,产生“复乐园”的冲动的源头。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在其著作《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中提出,语言文字和印刷传播媒介在构建民族国家这一想象的共同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样,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如李子柒视频在海外被广为接受一样,集体无意识从心理学角度支持了构建人类精神共同体的可能性。因此,研究和唤醒人类共享的集体无意识,是促进中国国际理解的一条有效路径。

(二)发挥视觉修辞在原型激活中的作用

在前文对李子柒视频特点的分析中发现,视觉修辞在促进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理解中,起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作用。李子柒的视频巧妙回避了语言不通对于外界理解中国文化造成的障碍,她以视觉图像为主的呈现方式可以保证外国人即使在不懂中文,或者没有英文字幕的情况下,也能理解李子柒展现的中国田园生活,也会产生像中国粉丝般的共鸣。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否认语言互通的重要性,只是建议我们在进行国际沟通的时候,可以从认知难度较低的视觉图像着手,利用视觉修辞,激发全人类共享的心理原型。

参考文献:

[1] 任孟山,李呈野.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新时代经验与可能路径——李子柒爆红海外给国际传播带来的思考[J].对外传播,2020(1):16-18.

[2] 董璐.浅论微博签约自媒体的内容生产——以美食视频博主“李子柒”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7(23):84-85.

[3] 蔡竺言.媒介景观:作为“他者”的乡村——乡村美食类短视频的文化解读[J].新闻传播,2019(4):61-62.

[4] [瑞士]荣格.荣格文集:让我们重返精神的家园[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10-11.

[5] 常如瑜.神话原型批评的精神生态意义——荣格原型批评学说中的生态精神解析[J].文艺争鸣,2010(1):155-159.

[6] 范革新.原型與名牌商品之间的情感关联[J].商业研究,2011(2):54-57.

[7] [美]拉塞尔·柯克.美国秩序的根基[M].张大军,译.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4.

[8] 曹桂生,曹阳.“内模仿”与“无意识”理论[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00-104.

作者简介:王硕(1985—),女,山东东营人,博士在读,讲师,研究方向:语言与文化传播。

猜你喜欢

李子柒原型
一起来探案
包裹的一切
以李子柒为例探析短视频时代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李子柒”的田园生活
读懂“李子柒”,此中有真意
慢生活Vlog传播内容分析
《海王》妈妈的原型就是妮可·基德曼
长尾理论视域下内容型网红价值变现研究
消费文化语境下美食类短视频的符号意义建构
人人敬爱的圣人成为了 传说人物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