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记者的职责使命

2021-12-09余海波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8期
关键词:使命记者职责

摘要:记者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闻舆论工作者职责使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培养崇高的职业精神和道德品质,把握好时、度、效,讲好中国故事。只有心系人民、讴歌人民,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断传递崇德向善的强大正能量,才能当好传播者、记录者、推动者、守望者。

关键词:记者;职责;使命

中图分类号:G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8-0190-03

一、引言

记者从事的是意识形态工作。记者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各行各业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既要走进党委和政府部门采访各项政务活动,了解各种便民利民政策措施的实施情况,也要奔波在基层一线或者田间地头,了解老百姓的火热生活和致富故事。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记者的工作性质决定他要通过一件件新闻作品,把握时代脉搏,记录时代变迁,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在新媒体时代,记者依然要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坚持百姓情怀、人民本色,努力创作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精品佳作。

二、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来指导实践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现代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今人们获取信息的第一渠道不再是广播、电视或者报纸,而是手机终端的微博、微信、客户端,所以信息传播速度更快、受众的关注度更高。在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的过程中,记者的报道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媒体的社会公信力和舆论引导力。所以我们要做到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特点,正确、准确、及时采访报道新闻事实,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来指导我们的一切采访工作,这是作为记者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政治素质,没有这个素质的记者就不能正确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使命,更不会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新闻媒体必须把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教育作为常修课、必修课。当前,在新闻采编队伍当中,个别年轻的采编人员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解不透彻,甚至有人认为这是纸上谈兵,导致采访和写文章的随意性比较大,政治意识不强,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在采访工作中可能出现一些导向性偏差和失误。所以在新媒体时代,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教育,切实提高新闻队伍的马克思主义修养,对于履行好记者的职责使命,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非常迫切的。

去年疫情期间,榆林传媒中心始终坚持党性原则,牢记媒体职责使命,紧紧围绕中央及省市决策部署,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100余名党员采编力量全程坚守抗疫宣传报道前沿,担当起榆林抗疫新闻舆论工作主力军、主渠道、主阵地责任。同时充分运用媒体融合改革成果,全媒体开设“防控疫情我们坚守一线”“抗疫英雄谱”“夺取双胜利 榆林在行动”等10多个专题专栏,各平台推送新闻作品14 300余件(次),其中自创作品近2 000件,4件原创短视频播放量超过100万次,全媒体总点击阅读量超过2亿次,季度发稿量、转发量、点击量、影响力均创新高。积极推送榆林抗疫好声音到中央及省级媒体平台,13件新聞报道在央视播出,10余件作品选登学习强国全国平台。抗疫期间表现突出的两名记者分别被授予省、市“三八红旗手”。这些成果充分证明榆林传媒中心有一支听党指挥、坚持党性,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的记者队伍。

三、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作为第一责任

近年来,传统媒体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方面成果突出,做到了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但在具体宣传工作中,为了吸引群众的眼球,追求特定的宣传效果,也在把关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其中原因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对导向还存在一些模糊的甚至错误的认识,认为导向问题是领导的事情,我们只是一个记者、编辑、技术人员。这些认识是不对的,也是严重错误的。

记者的根本职责是采访,最终表现是传播新闻。所以不管在前期采访还是后期播出环节,都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增强用正确舆论导向引导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充分培养自己的政治胸怀,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才能有效履行好记者的职责使命。以榆林传媒中心为例,采编相关部门每天早上9点召开编前会议,收集研究当天刊播发内容,策划下一阶段选题,最后安排记者去完成落实。这就意味着记者的所有采访活动不是个人行为,是组织行为,是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策划的采访活动。所以必须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按照宣传思想工作的要求,有目的地传递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递人民群众的声音。记者一定要牢记和履行自己的职责使命,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保持清醒头脑,有预见性地策划符合时代要求的新闻选题,才能保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去年,榆林传媒中心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紧扣中央及省市大事要事开展新闻选题策划,全媒体开设“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精神”“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在基层”等20多个系列主题报道,全部实现移动优先,全年自采新闻报道超过5 400件,创历史新高。同时加大对外宣传工作力度,中央及省级主要媒体平台播发榆林新闻报道630余件次,其中中央电视台55件,创融合以来最高。积极筹建“学习强国”榆林学习平台,向全国及省级学习平台推送新闻作品2 710条,其中被全国平台选用78条、省级平台选用1 021条,总阅读量超6 000万。榆林传媒中心推送的新闻评论《敢说“不行”也是自信的表现》获中国新闻三等奖,12件新闻作品荣获陕西新闻奖,其中一等奖5件、二等奖3件、三等奖4件。

四、树立崇高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记者的工作特点,决定每一位记者都要树立崇高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坚决对“吃、拿、卡、要”说不,在群众当中树立媒体工作者良好形象,从自己的工作责任出发,从自己的岗位实际出发,不断提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以榆林传媒中心为例,其始终坚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有效加强记者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培养教育塑造。

第一,采编队伍的深度融合促记者作风转变。自2021年1月1日起,在中心领导的强力支持下,新闻采访部全面推进内部改革,制定出台《新闻采访部深度融合改革方案》,彻底打破过去报纸、电视记者界限,将所有记者重新划分为时政、深度、主题、社会、编辑五大组。在深度、主题、社会三个组内,通过双向选择、自由组合,组建了18个团队。团队内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由过去署名“本报记者”“本台记者”全部转为“记者”。同时按照编组和团队划分情况,重新划分了办公用房,小组一起办公、团队面对面办公。在内容生产上,倾斜团队考核打分,鼓励团队作战,巩固团队协作成果,以团队为引领,有效凝聚起团队的精神力量,短时间内使所有记者成为全媒体记者,为更好地履行职责使命创造了条件。

第二,“4321”考核机制激发工作动力和活力。彻底打破过去报纸、电视各自考核,新媒体不考核的现状,重新划定各平台考核计分权重,建立“4321”考核机制,即一条新闻最高可得100分,其中新媒体占40分、报纸占30分、电视占20分、广播占10分。新媒体考核采取阅读量与点赞量挂钩,阅读量和点赞量越高,得分越多,既要求数量,更注重质量。一条新闻只有在新媒体、报纸、电视、广播4大平台同时发布,才能获取最高分值。倒逼全体记者由过去单一媒体记者迅速转变为全媒体记者,通过精准的绩效考核制度,更能激发记者履行职责使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批选题精准、活力十足、内容丰富、更接地气的优质稿件频频出现。

第三,常態化组织一线记者开展专题学习,提高采编人员综合素质。2020年举办榆林传媒大讲堂6次,开展短视频等全媒体采编业务培训300余人次。首先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始终做到牢牢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牢牢掌握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而全面提高记者的政治思想素质以及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水平。其次学习新闻策划采编相关专业知识,特别是新媒体采编技巧,全面提升履行职责使命的能力和水平。

第四,设立名记者、名编辑,评优树模营造良好工作环境。通过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培养一些政治水平高、学识渊博、业务功底厚实的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名制片人,从整体上带动提升采编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

第五,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增强队伍的战斗力。传媒工作的特点是多兵种作战,环节比较多,如果管理工作不到位,规章制度不明确,节目流程不严谨,就容易出错。因此,加强管理,加强对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流程的管理,显得尤其重要。榆林传媒中心形成完善的《工作制度汇编》,内容涉及各部门、各环节工作制度。用制度推动实际工作见成效,让每一个记者守规矩、听招呼、能干事、有底线,自觉树立崇高的职业精神,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五、把握好时度效、讲好中国故事

作为记者,首先要把讲好中国故事、为时代鼓与呼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在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中,要全面体现时、度、效要求,从时间、时效、时机,从高度、深度、广度,从效果、效益、效应等方面,准确把握好新闻表现形式、表现分寸、表现深度和传播效果。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榆林传媒中心先后策划开设了“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传承延安精神、重走转战陕北路”“时代先锋”“走进乡村看小康”等全媒体主题采访报道,采写出一系列优秀稿件,舆论影响力持续增强。在省广电局组织的全省广电节目评议中,《榆林新闻联播》“党史学习教育”“身边的价值观”等专栏先后4次受到通报表扬。

具体来讲,把《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作为贯穿全年的重头戏。2021年第一季度,所有新闻稿件均详细报道各级各部门“十三五”光辉成就、“十四五”宏伟目标。第二季度以来,全面报道各地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所有稿件要求有点有面有故事,而且不管是报纸、电视还是新媒体,全部打造为头条工程,起到了引导舆论、鼓舞人心的宣传目的。以3月份为例,各平台所有头条主题报道均列入此栏目,这些新闻题材好、内容新、典型性强,全部安排在《榆林日报》《新闻联播》的头条,履行了记者的职责使命,起到了引导舆论、鼓舞人心的宣传目的。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浓墨重彩。其全面聚焦了全市各级各部门党史学习教育情况,重点介绍各地党史学习教育动态、措施办法及学习成果,采访党员心得体会,同时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集中采访报道各地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事例,为全市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有序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塞上森林城 提质增效行动》有声有色。榆林传媒中心紧紧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创建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部署,积极联系对接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林草局等,围绕人大督办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全面挖掘榆林林业与生态建设成果,展示各地治沙造林、生态建设的好经验、好举措、好成效和先进典型,特别是榆林各级企业,全面发挥企业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植树造林,唱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主旋律。

《时代先锋》传递正能量。为了讴歌党的光辉历程,我们策划开设了《时代先锋》专栏,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集中采访报道了榆林各条战线、不同岗位的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基层党组织,立足岗位、无私奉献,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的先进事迹。在策划环节,要求每一个记者围绕小切口、小人物、小故事,展现具有大情怀的闪光点。今年特别围绕路生梅获得2020年全国诚信之星、三秦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策划了多次集中、系列报道,全面挖掘人物的闪光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向路生梅学习,为建党百年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传承延安精神 重走转战陕北路》讲好转战故事。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榆林传媒中心今年全面策划推出该系列报道。6月2日开始采访组赴“转战陕北”的起点延安市王家坪开启采访,6月23日采访组在“转战陕北”的最后一站吴堡县川口渡口完成采访,历时21天。采访组先后深入清涧、绥德、靖边、佳县、米脂、横山、子洲、吴堡等八县区十余个采访点,实地采访“转战陕北”亲历者、见证者、党史学者、基层干部等,记录历史,挖掘军民互助互爱的故事,记录今夕变化,形成了报纸、电视、新媒体、短视频、微党课等各类新闻作品110余件。特别是在抖音、快手短视频平台榆林传媒中心官方号开设“转战陕北故事多”“百年党史微课堂”等专题,累计发布短视频22条,点击量达126万+。

六、时刻不忘传播正能量、引领时代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并为这种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奋斗,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不动摇或背离理想信念。”[2]这就要求记者不能人云亦云,始终坚定政治定力,时刻把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作为主要职责,用我们的笔和镜头记录老百姓的故事,记录身边的感人故事,始终做到心中有人民、心中有责任。

这几年,榆林传媒中心各传播平台均设置了《身边的价值观》专栏,突出讲好身边的凡人善举、老百姓身边的感人故事,传播人间正能量。3月份,榆林传媒中心各平台先后集中关注了榆林90后尿毒症晚期女子摆摊筹医药费的故事,通过新媒体、报纸、电视、广播等平台发布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仅仅两天时间,爱心企业、团体及人士就为其捐款7万余元。播出了电视新闻《榆林90后尿毒症晚期女子摆摊筹医药费》《爱心涌动 情满驼城 不足两天孙娟收到7万元爱心捐款》等新闻,发挥了媒体社会责任,传播了正能量。同时还播出了《张应龙:创新治沙模式 构筑绿色屏障》《牛玉琴:植树造林“老黄牛”》《郭成旺:百岁寿辰沙地添新绿》《邱超:青春无悔 赤诚支教》等百姓故事,从不同角度关注了老百姓为榆林文化、生态建设等作出积极贡献的感人事迹,弘扬了主旋律、传播了正能量,凝聚了榆林精神和榆林力量,为鼓舞群众推进榆林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七、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记协成立80周年的贺信中说:“希望广大新闻工作者坚定‘四个自信’,保持人民情怀,记录伟大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殷殷嘱托,高度概括了记者的职责使命和社会责任。作为一名电视新闻工作者,始终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头脑,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培养崇高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握好时度效,传播好正能量,全面讲好中国故事。只有以这样高度的政治使命感和责任感,听党指挥,遵守纪律,才能在工作实践中练就过硬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策划能力和采编水平。只有心系人民,謳歌人民,才能当好传播者、记录者、推动者、守望者。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21.

[2] 新华社.中共中央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N].人民日报,2015-12-30(01).

作者简介:余海波(1980—),男,陕西榆林人,本科,主任记者,研究方向:新闻采编。

猜你喜欢

使命记者职责
打孔
新形势下做好基层党校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论川端康成作品中的民俗美
电视编导与记者的区别
电视新闻记者的编辑意识分析及阐述
企业如何有效实施不相容职责分离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