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信息素养测评研究

2021-12-09吴泽宇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33期
关键词:测评信息素养互联网+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在教育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大学生面临的信息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给大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与应用带了全新的要求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文章从“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信息素养测评的原则与方法入手,然后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测评结果的应用方式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相关机构或者类似研究起一定的借鉴作用,推动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稳步提升,促进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信息素养;测评

信息素养主要是指人在处理问题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与素养,包括对于信息化工具的使用以及对于信息数据的处理等,随着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深入应用,信息环境变得日益复杂,这就要求公众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应对“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进程。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进步的主力军,更应该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如何快速科学合理的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测评以及良好的应用评价结果,是现阶段高等教育实现信息化的关键,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互聯网+”背景下大学生信息素养测评原则与方法

1.1大学生信息素养测评原则

“互联网+”时代信息呈爆炸性增长趋势,并且随着媒介形式的多样化,信息内容以及主体都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传统的信息素养测评标准一般是基于前期基础需求随着高等教育要求逐渐演化而成的,难以满足“互联网+”时代的特点与要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有机融合“互联网+”的时代背景,结合新时代学生的发展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首先针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测评需要遵循科学性原则,仅仅围绕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以及信息知识层层展开,不同评价指标之间需要有所联系且彼此相异,保障测评系统的统一性以及科学合理性。其次信息素养测评系统需要具备多样性,充分结合不同的测评方式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全面测评,不仅需要测评大学生的信息技术掌握使用情况,还需要从学生的信息意识以及心理进行深层测评。再者测评方式需要简单高效,信息素养测评的各项指标需要简明扼要,在少而精的基础上保持完整客观。最后测评需要具备可操作性,在信息素养的测评过程中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

1.2大学生信息素养测评方法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信息素养测评方法需要整合传统的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方式,然后结合新时代的特征进行有效创新,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深层次的全面测评,保障测评结果的客观性以及科学合理性,保障在测评结果的应用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首先可以使用考试评价法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测评,现阶段大多数高校运用考试评价法更加侧重于对于学生信息知识以及技能的测评,忽视了学生思维方式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的评价,因此可以针对信息素养某个具体情景进行针对性考试评价,有目的性的测评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其次可以使用问卷调查法进行测评,较之考试评价法这种方法更加容易获取大学生的真实情况,并且大学生在接受测评过程中的环境更加轻松自由、容易接受,因此通过这种测评方法所得的结果更加准确、客观,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最后可以通过答辩法进行测评,这种方法有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实时的互动沟通,保障测评结果更加具有针对性,因此答辩法能够反应大学生信息素养深层的真实水平。在实践过程中这些测评方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进行有机结合综合使用。

2“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信息素养测评结果的应用

2.1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

根据具备科学性、多样性、简要性以及易操作性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测评原则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水平进行全面的测评,能够对大学生整体情况有一个全面客观的了解,因此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信息素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培养,制定个性化的信息素养培养策略。首先高校可以借助以课堂教育与图书馆教育为主的校内教学资源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机结合信息检索、运用与专业教学内容,促进大学生能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理解信息理念以及掌握信息运用技能,潜移默化的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与此同时高校也可以借助高校丰富的图书馆信息资源,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信息运用活动帮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挖掘所需要的图书资源,推动大学生信息素养与综合素养的同步提升。其次高校可以借助社会信息环境提升大学生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新媒体平台以及社交公众号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鼓励学生在公共网络中检索信息解决自身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学习中运用自身的信息素养,将信息素养转化为实际的信息技术能力。

2.2设置针对性的信息素养提升课程

高校可以在信息素养测评报告的参考下设置针对性的信息素养课程,进而由点及面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首先高校可以将其他专业与信息化课程进行交叉教学,通过计算机课程或者网络课程提升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并且帮助大学生能够良好的利用计算机解决自身专业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其次可以通过计算机课程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意识,提升大学生对于海量的网络信息的分辨利用能力,促进大学生能够高效把握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提升学习效率。最后可以培养大学生提升信息素养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大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结语

总体而言,信息素养是“互联网+”时代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因此科学合理的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测评以及良好的应用评价结果,是现阶段高等教育实现信息化的关键。现阶段大学生信息素养测评需要具备科学性、多样性、简要性以及易操作性,并且可以借助考试测评法、问卷调查法以及答辩法单独或者有机结合对大学生进行综合测评,保障对大学生整体情况有一个全面客观的了解,因此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信息素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培养,制定个性化的信息素养培养策略。

参考文献:

[1]陈小芹.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方法及应用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30(01)

[2]代磊,刘羽萱.信息生态视角下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J].现代情报.2018,38(12)

作者简介:吴泽宇(1987年9月-),女。汉族,湖北,湖北警官学院图书馆,硕士研究生,助理馆员,信息资源建设。

猜你喜欢

测评信息素养互联网+
测评一款LED成像灯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的公民参与度测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