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基础 考查能力

2021-12-09王志刚

中学生理科应试 2021年11期
关键词:平衡常数指针电极

王志刚

2021年北京市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化学第16题,以实验探究为载体,立足基础,考查能力,灵活考查考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陌生化学问题的能力,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试题具有较高的效度和区分度,凸显“变化观念、平衡思想”化学核心素养观.下面通过对此道考题的剖析与研究,抛转引玉,以引起更多教师对新高考等级考试的关注与研究.

一、等级考真题

(2021年北京市学业水平等级考试题16)某小组实验验证“Ag++Fe2+Fe3++Ag↓”为可逆反应并测定其平衡常数.

1.实验验证

实验Ⅰ:将0.0100 mol·L-1 Ag2SO4溶液与0.0400 mol·L-1 FeSO4溶液(pH=1)等体积混合,产生灰黑色沉淀,溶液呈黄色.

实验Ⅱ:向少量Ag粉中加入0.0100 mol·L-1 Fe2(SO4)3溶液(pH=1),固体完全溶解.

(1)取Ⅰ中沉淀,加入浓硝酸,证实沉淀为Ag,现象是.

(2)Ⅱ中溶液选用Fe2(SO4)3,不选用Fe(NO3)3的原因是;

综合上述实验,证实“Ag++Fe2+Fe3++Ag↓”为可逆反应.

(3)小组同学采用电化学装置从平衡移动角度进行验证.如图1所示,补全电化学装置示意图,写出操作及现象:.

图1

2.测定平衡常数

实验Ⅲ:一定温度下,待实验Ⅰ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取

V mL上层清液,用c1mol·L-1 KSCN标准溶液滴定Ag+,至出现稳定的浅红色时消耗KSCN标准溶液V1mL.

资料:

Ag++SCN-AgSCN↓(白色) K=1012

Fe3++SCN-FeSCN2+(红色) K=102.3

(1)滴定过程中Fe3+的作用是;

(2)测得平衡常数K=.

3.思考问题

(1)取实验Ⅰ的浊液测定c(Ag+),会使所测K值(填“偏高”、“偏低”或“不受影响”);

(2)不用实验Ⅱ中清液测定K的原因是.

二、试题剖析

本题以“Ag++Fe2+Fe3++Ag↓”为可逆反应的实验探究为载体,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考查物质基本性质、考生化学实验设计能力、化学计算能力及实验反思能力.

1.实验验证剖析

(1)Ⅰ中沉淀(Ag),加入浓HNO3,由于发生反应:

Ag+2HNO3(浓)AgNO3+NO2↑+H2O

故观察到的现象为:灰黑色固体溶解,同时产生红棕色气体.

(2)Ⅱ中溶液选用Fe2(SO4)3,不选用

Fe(NO3)3,实际考查到了两个知识点:

其一:给定溶液pH=1,溶液显酸性(为什么要给定pH=1?);

其二:NO-3在酸性條件下有强氧化性,可溶解Ag(3Ag+4H++NO-33Ag++NO↑+2H2O),因此,不能证明“固体Ag粉完全溶解”一定是Fe3+氧化的结果.

(3)小组同学采用电化学装置从平衡移动角度进行验证:

电极及电解液的选择:由于给定装置为原电池装置,且给定了右边电极为Ag电极,则右边电解质溶液c必定是AgNO3溶液,结合有待验证的化学反应(Ag++Fe2+Fe3++Ag↓),推知左侧电极a为惰性电极(Pt电极或石墨电极),电解质溶液b为FeSO4溶液、Fe2(SO4)3溶液或二者混合溶液均可.

验证操作及相应实验现象:

①闭合开关K,Ag电极上固体逐渐溶解,指针向左偏转,一段时间后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再向左侧烧杯中滴加较浓的FeSO4溶液,Ag电极上有灰黑色固体析出,指针向右偏转,一段时间后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

②闭合开关K,Ag电极上有灰黑色固体析出,指针向右偏转,一段时间后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再向左侧烧杯中滴加较浓的Fe2(SO4)3溶液,Ag电极上固体逐渐减少,指针向左偏转,一段时间后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

思考题1:此装置左侧电解液b可否选用

Fe(NO3)2溶液或者Fe(NO3)3溶液?为什么?

2.平衡常数测定剖析

(1)实验Ⅰ中反应“Ag++Fe2+Fe3++Ag↓”达到平衡,取上层清液V mL,用KSCN溶液滴定,此时Fe3+起的是指示剂的作用.

思考题2:为什么取上层清液进行滴定实验?若直接在反应混合液中进行滴定实验是否可行?

(2)由于Ag++SCN-AgSCN,K=1012,说明溶液显红色时反应已经进行完全(为什么?),故计算得实验ⅡⅠ中上层清液中c(Ag+)=c1V1Vmol/L,根据平化学衡三段式进行如下计算:

Fe2+  +  Ag+Ag + Fe3+

起始浓度(mol·L)0.020.010

转化浓度(mol·L)0.01-c1V1V0.01-c1V1V0.01-c1V1V

平衡浓度(mol·L)0.01+c1V1Vc1V1V0.01-c1V1V

计算得

K=c(Fe3+)

c(Fe2+)×c(Ag+)

=0.01-c1V1vc1V1V×0.01+c1V1V.

3.实验反思剖析

(1)若取实验Ⅰ的浊液测定c(Ag+),当使用KSCN溶液进行滴定实验时,由于反应“Ag++Fe2+Fe3++Ag↓”平衡会向左移动,故消耗KSCN标准溶液V1的数值会偏大,故所测平衡常数(K)值会偏小.

(2)不用实验Ⅱ中清液测定K,主要是因为“实验Ⅱ中,向少量Ag粉中加入0.0100 mol·L-1

Fe2(SO4)3溶液(pH=1),固体完全溶解”,由于无固体Ag粉剩余,不能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当然也就不能用此实验清液测定K值.

三、备考启示

结合本道化学等级考试题所涉及的考查内容,在复习备考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教材,掌握好常见物质基本性质

在本题中,问题“Ag与浓HNO3反应的实验现象”,就是对教材中HNO3基本化学性质的考查.在复习备考中,扎实掌握常见金属Na、Mg、Al、Fe、Cu及其重要化合物、Si、Cl2、S、N2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是做好化学试题的基础和保障.

2.理解原理,能运用所学原理解决陌生化学问题

在本题中,通过探究“Ag++Fe2+Fe3++Ag↓”为可逆反应的实验设计,巧妙地运用原电池原理、平衡移动原理,完成了浓度对离子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影响的实验探究,在考查基本化学反应原理的同时,还实现了对考生运用已知理论、解决陌生化学问题高阶思维能力的考查,起点低,落点高,等级考试题选拨性功能得以充分的体现.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滴定原理、电池原理等基本化学原理的运用训练,通过开阔学生思维、训练学生应变能力,在变式训练中培养学生“变化观念、平衡思想”化学核心素养观.

3.深研真题,用心体会命题人的“奇思妙想”

在本题中,命题者设计实验,引導考生测定并计算“Ag++Fe2+Fe3++Ag↓”的平衡常数(K),考题灵活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计算能力及反思能力.其中“取上层清液VmL,用KSCN溶液滴定”设计巧妙,先使平衡体系与“沉淀Ag”脱离,再测定平衡后溶液中“Ag+”的平衡浓度,成功地避开了平衡移动对c(Ag+)滴定结果的影响,设计精妙!考生在读题过程中,详细品味“取上层清液V mL测定c(Ag+)”与“取实验Ⅰ的浊液测定c(Ag+)”的异同,马上就有“恍然大悟、茅塞顿开”的感觉.在详细对比阅读中,命题者的“良苦用心”就被“洞察”了.

在化学复习备考中,深研真题,多做反思,精准备考,相信师生的高三备考之旅一定是一段人生“神奇之旅”.

(收稿日期:2021-09-20)

猜你喜欢

平衡常数指针电极
巧妙解决燃料电池电极式书写问题
郊游
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钛pH电极制备与表征
为什么表的指针都按照顺时针方向转动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常见考查方式
原电池电极的判断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浅析C语言指针
不可忽视的三大平衡常数
几种新型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