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右史 察古知今
2021-12-09黄峥
摘 要:在历史时间、空间概念等内容教学中,善用“左图右史”教学技能,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推动课改。同时,在地图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时空素养,符合核心素养培育要求,能让学生养成良好历史思维,让他们形成版图意识。文章将针对历史地图教学中培养学生时空素养的方式展开详细阐述。
关键词:历史;地图教学;时空素养
一、 引言
如今,部分教师对时空观念的认识不准确,在实际教学中,局限于简单讲解历史事件时间排序,不重视解析事件间内在联系,在时间和空间上交叠认识历史事件。同时,在课堂上,不擅长使用历史地图,忽视对地图的多方面解读。加之时空素养培养方法相对单一,以简单讲述为主,缺少实践,影响到了教育效果。
二、 巧选地图,深挖时空信息
历史地图是以时空为依托,解读、还原、解释历史信息的,利于学生时空素养养成。在课堂上对学生时空观进行培养时,要用心选择适合的历史地图,挖掘其潜藏的时空信息。历史事件间往往存在着一定因果关系,学生可按照时序性来理解。课堂上,教师可筛选能反映某个时间段历史事件的地图,结合地图,帮助学生了解事件发生过程,构建时空观。历史地图往往蕴涵着重要的空间信息,其能用来反映历史事件背景和社会空间。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巧选能增强历史事件空间感的地图,引导学生延展阅读历史地图的空间信息,清晰解读事件发生的具体位置或区域范围,由此形成良好的空间感。其中,在《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中“郑和下西洋”知识教学中,为帮助学生理解事件背景,教师可先为学生出示一幅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地图,在地图上清晰标注出西洋的具体位置,请学生说说: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指的是今天的什么地方?对地图进行解读时,学生们将了解到“西洋”指的是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海一带。接着,可继续为学生展示郑和下西洋的概况图,请学生自主读图,明确郑和下西洋的范围。结合历史地图,学生们将了解到郑和远航范围非常大,包括了亚洲、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洪海沿岸。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历史空间体验,对比分析郑和下西洋概况和欧洲航海家航海概况,充分认识到郑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是空前的。在这里,精心选用能深化历史事件空间感的地图,用历史地图帮助学生辨明郑和下西洋的位置和范围,可以让学生建立良好的时空观,促进学生时空素养发展。
三、 简化地图,突出时空线索
在历史地图具体运用中,由于部分历史地图信息过于分散且跨度大,不利于学生时空素养养成。针对这个问题,为帮助学生理解时空概念,教师要发挥历史地图的“放大镜+望远镜”重要作用,删繁就简,提取关键信息,以取得较好的核心素养培育效果。教师对历史地图进行简化时,要紧密联系课程教学需求,且要注意突出关键地点、地理要素等时空线索,清晰标明时限,以保证学生能准确地将历史时序和空间联系起来。其间,为更好地突出时空线索,要改变以往简单讲述地图要素的教学模式,一边讲解一边演示如何简化历史地图,再现当时的地理环境,并重视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等富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最终达到最佳的时空素养培养效果。如在《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课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搞清正面战场抗战的“点”和“线”,再绘制一幅正面战场抗战的简图,在简图上清晰标注出“八·一三”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中中国军队进攻路线,突出“线”这个时空要素,再清晰标注主要战场、中国军队集结地域、进攻方向、阻击阵地、日本进攻方向、日本撤退方向、中国军队防守地区等主要的“点”。同时,根据教材内容,在简图上清晰标注出“八·一三”淞沪会战的时间是1937.8~1937.11,太原会战的时间是1937.9.11~11.8,徐州会战的时间是1938.1~1938.5,武汉会战的时间是1938.6~1938.10。看了正面战场抗战的简图以后,学生们将牢牢掌握相关时空线索,从中看出抗战路线和时间,清晰捋顺四次重要会战的先后顺序。整个教学活动中,通过简化历史地图,突出“点”“线”时空线索,可以让学生时空素养得到了较好的熏陶。
四、 多图对比,构建时空框架
日常学习中,学生们经常会表现出时空错乱的问题,甚至会存在“张冠李戴”现象。面对这个问题,教师要精选多幅地图,引导学生进行多图对比,归纳地图中相关历史信息,由此完善历史时空框架,成功构筑一个时空网。历史地图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隐性知识。课堂上,教师要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精心选择多个历史地图,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地图中反映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信息,综合各个知识要素,将零碎知识串联起来,以形成对相关历史知识的全方位、立体性认识,高效构建起时空框架。整个教学活动中,为促进学生形成良好时空素养,教师要准确把握历史事件间时间、空间的连接,再通过多图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其联系,让学生形成整体认识。例如,在教学《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一课时,为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时空框架,提高学生时空素养。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先为学生展示托勒密地图、15世纪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和16世纪绘制的世界地图。结合这三幅地图,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能辨认这三幅地图的大致绘制时间和绘制范围吗?”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每一幅地图的特征,对比其绘制时间和绘制范围。多图对比中,学生们将形成良好的空间感,依据空间变化脉络对全球航路开辟的次序、路线形成感性认识,意识到欧洲人的世界观正在发生改变。同时,学生们将对继续学习世界历史产生浓厚兴趣。基于此,教师可自然过渡到殖民扩张讲解中,引導学生学习全球殖民大扩张,进一步了解繁荣商品经济和新航路的开辟。
五、 图文结合,探究时空联系
在历史地图教学中,为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以图文结合方式引导学生探究时空联系,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时空观。首先,课堂上不能局限于使用枯燥乏味的文字材料,要利用好历史地图,引导学生归纳、分析历史事件发生原因,理清其因果关系。其间,教师要结合图文资料,精心设计课堂问题,以启发学生,唤醒他们深入思考事件发生的原因。其次,要以图文结合方式引导学生分析事件发生前后的变化,从中挖掘出其产生的具体影响,正确理解因果关系。除此之外,要以图文结合方式引导学生探究事件的一般规律,对其变化进行归纳。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考虑课程教学目标,并紧密联系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运用图文资料。例如,在《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课教学时,可结合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及措施。课堂上,可先为学生出示秦灭六国的地图,利用相对直观的地图让学生了解到公元前230年~前221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战略相继灭掉了六国。当学生了解了秦灭六国的过程以后,教师再为他们展示一幅秦朝疆域地图,在地图上用文字标注秦统一六国的具体措施,于地图上正北位置标明夺河套、修长城、筑直道的措施,在西南位置标明开辟“五尺道”、任命官吏的措施,在正方位置标明修灵渠等措施,以图文结合方式深化学生对秦国建立统一王朝的理解。同时,学生们将认识到在公元前230年~前221年这段时间里秦国建立统一王朝前后治国措施的变化,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时空观。
六、 多图合用,体会时空变迁
日常教学中,在对学生时空素养进行培养时,不能局限于使用静态地图,要发挥好动态地图重要作用,以直观反映某些历史事物或现象的时空变迁,增进学生对其时空变化的认识。同时,为更好地还原时空变迁,要重视多图合用,借助时间轴将地图上变迁过程串联起来,以方便学生更好地发现前后变化,深入观察变化原因。时间轴是一种重要的图画资源,多图合用,能让时空素养培养效果得到显著提升。举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在教学《中古时期的欧洲》一课时,为了增进学生对时空变迁的体会。课堂上,教师可先为学生出示俄罗斯帝国建立的时间轴,依据时间顺序,将俄罗斯帝国建立过程串联起来,完整展现从9世纪到17世纪末俄罗斯将疆界推进到太平洋,成为庞大帝国的过程。然后,再出示俄罗斯帝国建立的地图,用不同颜色在地图上清晰标注出1462年的莫斯科公国、1462~1598年俄国扩占的地区、1599~1689年俄国扩占的地区、1689~1725年俄国扩占的地区、1725年的俄国大致边界。通过观察俄罗斯帝国建立的时间轴和地图,学生们将从中体会到从9世纪到17世纪这段时间里俄罗斯社会空间的变化,清楚了解俄罗斯成为跨欧亚帝国过程中领土的扩大。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多图合用,学生体会中古时期俄罗斯时空变迁,学生的时空素养得到了较好发展。当学生具备良好时空素养以后,教师可继续引导他们对比分析中西封建社会,引导他们从时间跨度、形成背景、政治制度、阶级矛盾、经济制度、城市发展、思想文化几个方面深入理解社会发展差异,延展学习本课知识。
七、 识图指导,击破时空要素
日常学习中,当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识图方法以后,他们将从历史地图中获取更多有效信息,通过解读时间、空间等信息,形成良好时空观。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识图方法进行指导时,要教会他们细心查看图名等显性信息,再引导他们自主阅读历史教材,有针对性地标注相关信息,结合地图解决具体问题,击破各个时空要素。同时,对学生识图方法进行指导时,要教会他们善于发现地图中隐性信息,引导学生通过读图理解教材中相关概念等知识。另外,具体指导中,要教会学生从军事、政治等不同角度分析地图,充分利用地图全方面认识历史。例如,在《人民解放战争》一课教学时,为发展学生时空素养,于“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知识点教学中,教师可先为学生展示一幅挺进大别山的地图,指导他们自主阅读地图,查看显性信息。地图分析中,学生们将了解到挺进大别山的历史事件发生在1947年6月,并通过查看图例语言准确掌握挺进大别山历史事件中解放区、游击区、晋冀鲁豫解放军进攻方向、歼灭国民党軍主要位置等内容。接着,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地图,并自主阅读教材,总结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历史背景。同时,可引导学生结合图例,在地图上清晰描绘出战争的具体路线。然后,在“辽沈战役”学习中,可指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识图方法,自主分析地图中的时空信息。其间,有的学生将通过阅读地图,总结出辽沈战役发生在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还有的学生将归纳、总结出围锦打援的线路。通过结合地图,击破各个时空要素,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时空素养,让他们在识图中养成正确时空观。
八、 结论
综上可知,历史地图教学有利于学生时空素养养成。课堂上,对学生时空素养进行培养时,教师要注意巧选地图素材,对地图进行简化,以构建一个良好的时空框架。同时,要重视进行多图对比,在图文结合、图线结合基础上,增进学生对时空的感受,并通过识图指导,进一步提高学生时空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严伟红.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时空观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2):56-57.
[2]吴佳苗.时空观念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策略[D].温州:温州大学,2019.
[3]刘晓燕.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素养的培养[J].新智慧,2019(10):124.
作者简介:
黄峥,福建省福州市,福州高级中学。
①文章属于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常规课题,课题名称:高中统编历史教材“左图右史”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0CG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