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创始者方震东

2021-12-09谢滢

环境与生活 2021年9期
关键词:卓玛香格里拉植物园

谢滢

九月的迪庆高原几乎芳华落尽,小叶栒子、中甸山楂的枝头开始挂上红果。在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中穿行,方震东的目光依次停留在一株株形态各异的植物上,“这是中甸刺玫,香格里拉的市花,是我们从一个水库淹没区抢救移栽过来的;这是中甸乌头,可惜我们只采集到了一个种群的种子……”。

今年57岁的方震东毕业于云南大学生物系,不善交际的他本可选择继续高山植物研究的事业,但2000年,他毅然做出了一个让家人、朋友都极为不解的决定——放弃调往内地去中科院工作的机会,留在海拔3400米的香格里拉,全职筹建一座高山植物园。

香格里拉所在的迪庆藏族自治州,位于喜马拉雅山东南麓横断山腹地,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在此形成举世瞩目的“三江并流”自然地理景观。河谷高山北连青藏高原,南接热带地区,成为植物南北扩散通道和东西交汇之地,仅蕨类植物就有330种,种子植物有4600多种,大量动植物在这里生长繁衍,形成难得的物种基因库。

谈起初衷,方震东回忆,“在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我看到很多当年被植物猎人从我国西南地区带到欧洲的杜鹃、报春、绿绒蒿等高山花卉,但在它们的家乡,为什么没有一个观赏园艺植物的大本营,让全世界的人来这里,关注我们的生物多样性呢?”

美好理想的背后布满荆棘。横亘在方震东面前的第一个难关,便是财务危机:土地补偿、园区建设、员工工资,都是成本,在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方震东只能拿出家里的存款、再东拼西凑填补漏洞。对于一位单纯的科学家来说,做预算、搞运营都是让方震东头疼的事儿。直到三四年前,他才达成一个“小目标”:“我终于不用再借钱了。”

这20年,是方震东为植物园奔忙的20年,也是云南建设飞速发展的20年。作为在迪庆维西乡村长大的云南人,他打心眼儿里感到欣慰;但同时他也看到,城市化进程和旅游设施的改善,不可避免地侵扰着野生动植物的栖息之地。经济活动如何尽可能地减少对生态的影响——这是贯穿整个人类文明史的恒久困惑,也曾是萦绕在方震东心头的硕大问号。

談及一些极端环保主义者的观点,方震东紧锁眉头,“所有人类活动都要为了自然环境而让步?这不现实。国家建设、民生改善都是好事。人类在这颗星球上生活了那么久,我们要做的不是拒绝发展,而是追求平衡。”

最初“建立一个观赏园艺基地”的愿景在方震东心中进一步延展、变化,最终具体为把濒临灭绝的极小种群植物移栽到植物园,进行迁地保护,实现繁育,给这些珍贵的基因建一艘“诺亚方舟”。

经过20余年的努力,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庇护着朱红大杜鹃、中甸刺玫、大果刺柏等1000多种种子植物、30余种蕨类植物,也为当地百姓提供了一方生物多样性的净土。

在植物园行走间,一位正在剪枝的藏族姑娘略带羞涩地莞尔一笑。“这是卓玛。”方震东介绍道。卓玛是植物园在当地社区招募的员工之一。“刚开始这里的老乡不太理解我。所以我干脆为他们组织专业技能培训,让他们知道,植物园是做什么的,再提供工作岗位。之前,像卓玛这样年纪轻轻就嫁人生子的女性,很多都不出去工作了,但现在,他们在植物园有了职业发展的机会。这就是一个人与自然相互成就的例子。”方震东说。

在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中,茶马古道穿山而过,衮钦寺遗址静默地隐于其中。建园之初,方震东便确立了绝不破坏这些人文遗迹的宗旨。

如今,这艘“诺亚方舟”已实现了方震东心中的理想国——在人与自然的平衡中,世间万物,生生不息。

猜你喜欢

卓玛香格里拉植物园
卓玛,卓玛
“香格里拉”的由来
开往香格里拉
寻找香格里拉
游中山植物园
一只叫卓玛的藏羚羊
成语植物园
绵纸植物园
迷行香格里拉
梦中的卓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