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龙川县地质灾害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1-12-09祝小辉

西部资源 2021年2期
关键词:龙川县东江总数

祝小辉

摘要:通过对广东省龙川县已发409处地质灾害点的统计,从地质灾害发育的类型、规模、分布及发育特征等方面分析,总结龙川县境内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为:1.南方雨水季节,连续降雨、强降雨及台风暴雨天气;2.县域面积主要是丘陵、低山及中低山地形地貌,风化土层5m~20m厚不等,局部厚达50m,岩土性质差;3.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因削坡建房,对山体坡脚开挖引起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关键词:地质灾害;发育特征;诱发因素;龙川县

1.区位概况

龙川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和韩江上游,东部与河源市五华县、兴宁市交界;南靠河源市东源县;西与河源市和平县相连;北界与江西定南、寻邬接壤。县域总面积约3089km2。截止2019年底,龙川县发生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崩塌为主,发生地质灾害共计409处,其中威胁1000人以上的灾害点3处,威胁100人~1000人40处,威胁100人以下366处。

2.地质环境条件

2.1气象水文

龙川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季风明显,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的特点,由于县域呈南北狭长地形,南北气候、雨量分布很不均匀。春暖迟,秋寒早,降雨集中,常有低温阴雨、暴雨洪涝、寒露风等灾害性天气出现。龙川县多年平均气温18℃~21℃之间,最低是北部细坳镇18.4℃,最高是南部老隆镇21.5℃,无霜期达318d;极端最高气温为39.6℃(1980年7月10日),极端最低为-2.5℃(1991年12月29日)。近十年(2008~2018年)平均降水量为1580.4mm,但年降水量差异较大,分布不均,丰水年达2553.6mm,枯水年为1162.1mm(表2-1);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3月下旬至9月下旬的雨季,占全年雨量的75%左右;据统计历史上日最大降雨量为345.6mm(1983年7月26日),月最大降雨量达633.1mm(2005年6月),最大年降雨量为2606.2mm(1983年),最少为1177.2mm(1991年)。龙川县风向每年5月~8月份以东南风为主,其余各月多吹偏北风,每年境内受台风影响3次~5次。

龙川县地表水分属东江、韩江两大水系。东江为广东珠江水系三大河流之一,发源于江西寻乌县,自东北向西南流入河源,从惠州经东莞虎门出海,全长562km;据东江龙川水文站资料,2000年~2009年东江最高水位出现在2006年7月27日,为70.72m(珠江基面),最低水位为64.05m(2009年12月24日);东江流域面积2260km2,东江水系集雨面积大于100km2的支流有小金水、流田水、沙洲水、安远水、黄麻水、车田水、小庙水等7条。韩江源于广东紫金县白山岽,流经大埔县三河坝与汀江汇合后称韩江,由此穿山南下在汕头附近注入南海,全长约410km;韩江流域面积829km2,韩江水系较大支流有田心水、洋田水、谷前水、洋贝河等4条。

2.2地层

龙川县境内地层从古到今主要包括元古界震旦系、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古近系和第四系。岩性主要为沉积碎屑岩类、火山碎屑岩类、变质岩类和松散岩类,出露总面积约1410.85km2,占县区总面积的45.67%。

2.3岩浆岩

境内岩浆岩分布广泛、面积大,主要为中生代酸性侵入岩,以花岗岩为主体,伴随有中酸性斑岩,总面积约1333.81km2,占县区总面积的43.18%。岩性以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为主,花岗岩、花岗斑岩、二长花岗岩、石英二长斑岩次之。就其产状而言,多为岩基,岩株、岩脉次之。侵入时代包括白垩纪、侏罗纪、三叠纪。

2.4混合岩、混合花岗岩

混合岩、混合花岗岩主要沿断层带分布在北西部细坳镇及南东部龙母、新田镇,呈不规则状展布,总面积约344.34km2,呈不规则状展布,占县区总面积的11.15%。

2.5地质构造

工作区大地构造位置属赣闽隆起区,处于南岭纬向构造东亚带与新华夏系东江断裂带的交汇处,由于经历了加里东期以来的多次构造运动影响,褶皱和断裂较发育,形成以北东向构造为主,北西向、东西向为辅的构造体系格局。

褶皺构造:县域内褶皱构造较为发育,分布方向主要为北东、北北东方向,与区域构造线相吻合,规模由3.5km~ 40km不等,其核部地层由下石炭统和上泥盆统地层构成,其次由中生代侏罗系、白垩系地层构成。

断裂构造:县域内断裂构造线主要为北东、北北东方向,规模相对较大,其次为南北和北西、北北西方向的断裂,规模均较北东向断裂要小。东西向断裂分布少,且规模小。

3.地质灾害特征

3.1地质灾害类型

龙川县已发地质灾害点409处,其类型为滑坡、崩塌,其中滑坡131处,占总灾害数的32.03%;崩塌278处,占总灾害数的67.97%。由此可知,龙川县已发地质灾害以崩塌为主,滑坡次之。

3.2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根据《广东省地质灾害隐患点特征认定和地质灾害分级标准(试行)》(2014年1月)中各灾种规模分级标准。对龙川县地质灾害点进行规模划分。

在调查的409个地质灾害点中,潜在规模特大型2处,占灾害点总数0.49%;大型6处,占灾害点总数1.47%;中型110处,占灾害点总数26.89%;小型260处,占灾害点总数63.57%;微型31处,占灾害点总数7.58%。由此可知,龙川县地质灾害以小型为主,中型次之。

根据统计,龙川县滑坡地质灾害点共131处,按规模(省标)分级:特大型2处,大型1处,中型8个,小型120处。滑坡坡度多数在大于50°,共89处,占总数67.94%,其次为 40°~50°,共37处,占总数28.24%;根据滑坡体的岩土类型分析,本区域滑坡主要为土质滑坡,共120处,占总数的91.60%。

崩塌地质灾害278处,按规模(省标)分级,大型5处,中型102处,小型140处,微型31处。崩塌主要发生在人工边坡(主要为削坡建房),斜坡坡度在50°~70°,共203处,占总数的73.02%;根据崩塌体的岩土类型分析,本区域崩塌主要为土质崩塌,共252处,占总数的90.65%。

4.地质灾害发育影响因素分析

4.1地质灾害发育在时间上的分布特征

根据龙川县气象局降雨量的监测资料,其2009年~ 2019年平均年雨量为1621.79mm,而4月~9月为龙川县主要降雨期,其多年平均年雨量总和为1143.73mm,占年均降水量的70.5%,尤以4月、5月、6月和7月为多雨月,占全年的52.0%;10月至次年3月为少雨月,降雨量较少,多年平均降雨量之和为478.06mm,占全年的29.5%。

根据资料统计分析,龙川县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3~7月,共计390处,占灾害总数的95.35%,发生在1~2月和8~12月的地质灾害仅为19处,占灾害总数的4.65%。由此可见,龙川县滑坡、崩塌地质灾害时间分布一般在多雨月的中后期,多由连续降雨、强降雨及台风暴雨天气诱发。

4.2地质灾害发育与地形地貌关系

龙川县境内地形地貌总体为南北高、中间低,北部为中低山地形,中部和南部为丘陵地貌。地势由东向西倾斜,构成山地、丘陵、谷地相间分布的格局,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85.7%,谷地平原占14.3%,为南方地区典型的山区县城。

本区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海拔高程100m~500m丘陵地区,共计389处,占灾害总数的95.11%。从單个灾种来看,各灾种的分布也符合这一规律,97.71%滑坡、93.88%崩塌均分布在海拔高程100m~500m丘陵地区。产生这一规律的主要原因是在丘陵区内普遍发育5m~20m厚风化土层,局部厚达50m,风化层土体中一般含有20%~70%砂质成分,孔隙度大,岩土性质差。

4.3地质灾害发育与人类工程活动关系

龙川县是一个山区县,人类工程活动对山体的破坏强烈,是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龙川县409处已发地生质灾害,大部分为人为因素,因削坡建房、建学校形成的人工边坡的崩塌、滑坡有373处,占灾害总数的91.0%。

5.结论

龙川县为南方地区的山区县,通过409处地质灾害点的统计,总结出龙川县境内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为:(1)雨水季节连续降雨、强降雨及台风暴雨天气,雨水入渗增加岩土体的自重,降低了岩土体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岩土工程性质变差;(2)山区县域,大面积分布的丘陵、低山及中低山地形地貌,风化土层5m~20m厚不等,局部厚达50m,风化层土体中一般含有20%~70%砂质成分,孔隙度大,岩土性质差;(3)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因削坡建房,对山体坡脚开挖产生了大量临空面,引起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以上三个因素是本地区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今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考虑因素,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国平,徐晶,毕宝贵.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应用生态学报, 2009, 20(3):653-658.

[2]郑颖人,陈祖熠,王恭先,等.边坡与滑坡工程治理(第二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0

猜你喜欢

龙川县东江总数
遥感技术广东龙川县地质灾害调查的应用
近期原创作品
◆我国“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超12万个
哈哈王国来了个小怪物
“一半”与“总数”
万绿水 东江请原创歌曲|全国征集
近50年龙川县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
东江本地早快速投产配套技术研究
异军突起
——东江鱼(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我军歼敌总数及各年度的歼敌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