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晴隆栗山萤石矿的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标志

2021-12-09宋正刚

西部资源 2021年2期
关键词:贵州

宋正刚

摘要:晴隆栗山萤石矿属于热液蚀变型矿床,赋存于“大厂层”的角砾状石英岩、灰质角砾岩、硅质岩的蚀变体中,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随着勘查与开发的深入,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看法。着重阐述萤石矿的矿床地质特征,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初步总结出其找矿标志。

关键词:萤石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晴隆栗山;贵州。

1.概况

晴隆栗山萤石矿地处贵州省晴隆县大厂镇,位于羌塘—扬子—华南板块—江南造山带—兴义隆起区(Ⅳ-4-2-1)兴义穹盆构造变形区,整体构造为碧痕营背斜、后坡背斜和放马坪背斜以及其间的斜向构造共同组成的穹窿构造,即大厂穹窿,控制了大厂矿田内所有锑、金和萤石矿点的分布。

区域地层属扬子地层区,主要为沉积岩,由新到老出露二叠系中统茅口组、二叠系上统“大厂层”、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二叠系上统长兴组、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和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区域构造主要为北东向的碧痕营穹窿、花鱼井断层,落水井断层为主要的控矿构造受次一级的北西向、南北向、近东西向的构造叠加,碧痕营穹窿被落水井断层切割,在区内另发育有小型断裂与褶皱,见图1。区或矿产主要有锑、金、萤石、硫铁矿、煤等。

2.地层

出露地层主要为沉积地层,由新到老简述如下:

茅口组(P2m):为矿区内最老的地层,岩性为灰色中一厚致密块状石灰岩,顶部为一层不太稳定的砾状石灰岩,偶见燧石结核。出露厚度>100m。

大厂层(P3dc):矿区揭露厚度4.00m~33.66m,变化相对较大,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在岩溶洼陷带其厚度最大,矿体规模变化与“大厂层”厚度变化存在正相关关系。按岩性分为3段:上段为灰绿色高岭石化、绿泥石化、硅化玄武岩及黄铁矿化凝灰质、粘土质砾岩;中段为灰色硅化、黄铁矿化角砾状凝灰质粘土岩与绿色—乳白色石英岩,角砾大小不一,无分选性,角砾成分以硅化粘土岩为主,胶结物以硅质为主,岩石普遍硅化;下段为灰色角砾状石英岩与灰质角砾岩,角砾成分为灰岩和石英岩,胶结物为硅质和钙质成分,该段为主要含矿层位。

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出露厚度40m~110m,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关系。按岩性分为两段:上段为紫色、灰绿色高岭石化、绿泥石化变玄武岩;下段为暗绿色和深灰色细一隐晶致密块状玄武岩。

龙潭组(P3l):矿区内厚度变化不大,一般约70m,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关系。按岩性分为3段:上段为灰色薄层中一细粒砂岩、粉砂岩和钙质砂岩;中段为灰黑色中厚层状硅质岩,由隐晶质石英组成;下段为硅化、黄铁矿化粘土岩、岩屑砂岩、页岩及薄层煤,分布锑矿化(点),见照片1。

3.构造

矿区位于碧痕营背斜南东翼,总体为一单斜构造,地层总体倾向南西,倾角5°~13°。区内发育F1断层,特征如下:

F1正断层:位于矿区近中部桂花一带,呈北东—南西向展布,两端延伸出矿区。倾向北西,倾角50°~60°,断距10m~70m,破碎带宽3m,两盘具硅化现象。

4.矿体地质特征

矿区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于碧痕营背斜南东翼大厂层的灰色角砾状石英岩与灰质角砾岩中,矿体厚0.8m~ 2.80m,CaF2含量为22.43%~73.76%,倾角5°~13°左右,矿区内不连续分布。矿区内初步发现具有工业价值的矿体有3个,简述如下:

Ⅰ号矿体:位于矿区北西端,产于大厂层中,由Ⅰ号采矿巷道、分巷及相应钻孔圈定,矿体形态表现为层状、似层状、局部呈透镜状产出。矿体走向北西,倾向南西,倾角5°~12°,走向长约400m,倾向长约440m根据巷道,矿体厚1.10m~2.92m,厚度平均1.87m,厚度变化系数56%;CaF2含量为35.76%~61.17%,平均46.10%,品位变化系数51%,有用组份分布均匀,厚度属较稳定,构造对矿体破坏不大。矿体围岩均为硅质岩,接触界线清楚,矿体的自然类型以萤石矿化、方解石化为主,在硅质岩与碎屑岩接触地带见部分硅化。

Ⅱ号矿体:位于矿区北东端,产于大厂层中,由Ⅱ号采矿巷道、分巷、采场及相应钻孔圈定,矿体形态表现为层状、似层状、局部呈透镜状产出。矿脉走向北西,倾向南西,倾角5°~13°左右,走向长约550m,矿脉沿倾向延深约510m,根据探矿工程,矿体厚度为0.8m~2.80m,平均厚度1.52m,厚度变化系数72%;CaF2含量为28.43%~73.76%,平均45.04,品位变化系数80%,有用组份分布较均匀,厚度属较稳定,构造对矿体破坏不大。矿体围岩均为硅质岩,接触界线清楚,矿体的自然类型以萤石矿化、方解石化为主。

Ⅲ号矿体:位于矿区中部,产于大厂层中,由Ⅲ号采矿巷道、分巷、剥土及相应钻孔圈定,矿体形态表现为层状、似层状、局部呈透镜状产出。矿脉走向北西,倾向南西,傾角5°~13°,走向长约840m,矿脉沿倾向延深约650m,根据探矿工程,矿体厚度为0.85m~2.70m,平均厚度1.36m,厚度变化系数79%;CaF2含量为27.52%~66.24%,平均44.53%,品位变化系数75%,有用组份分布较均匀,厚度属较稳定,构造对矿体破坏不大,矿体围岩均为硅质岩,见图2。

5.找矿标志

主要找矿标志有构造标志、蚀变标志和岩石特征标志。

构造标志:构造是良好的构造找矿标志。由区域性构造作用形成的处于茅口组与峨眉山玄武岩组不整合界面(沉积间断面)的构造蚀变体,是萤石矿体存在的主要找矿标志,而背斜、断裂的形成而成为深部含矿热液向上运移的通道或就矿场所。

蚀变标志:黄铁矿化、硅化、方解石等是萤石矿的蚀变标志,凡有萤石矿的地方,都具有这些蚀变的组合。

岩石特征标志:角砾状石英岩、角砾岩和硅质岩,是较好的蚀变岩石特征。蚀变岩石中具有溶蚀孔洞、节理裂隙,往往萤石矿赋存于其中,矿石品位高,见照片2。

6.结论

栗山萤石矿处于羌塘—扬子—华南板块—江南造山带—兴义隆起区兴义穹盆构造变形区,碧痕营背斜南东翼。

矿体主要赋存于“大厂层”(P3dc)蚀变体中,主要为角砾状石英岩、角砾岩、硅质岩,Ⅱ号矿体较好,平均厚度1.36~1.87m;矿体总体产状平缓,厚度及矿石质量在倾向和走向上变化小。

萤石矿的含矿围岩主要为灰岩、碎屑岩、玄武岩等,与碳酸盐和细碎屑岩具有密切的空间联系,特别是与硅化蚀变体(SBT)具有明显的空间对应关系。矿体严格受蚀变体的控制,属于热液蚀变型矿床。

萤石矿具有构造标志、蚀变标志和岩石特征标志;蚀变岩石中具有溶蚀孔洞、节理裂隙,往往高品位萤石矿赋存于其中。建议矿区进行地层演化与成矿的综合研究,利用典型的找矿标志,更高效的指导找矿。

参考文献:

[1]曹俊臣,初论中国层控萤石矿床分类及某些地球化学特征[J].地质与勘探, 1985, (7):8-14。

[2]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州省地矿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黔西南州萤石矿产的成矿理论与找矿勘查研究[R]. 2018, 11.

[3]陈本金,黔西南及邻区大陆动力学背景与地震活动[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9, 29(1):53-58。

[4]代德荣,何小虎,金少荣,等.黔西南萤石矿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J].矿物学报, 2018, 038(006):693-700.

[5]彭建堂,胡瑞忠.晴隆锑矿床中萤石的稀土元素特征及其指示意义[J].地质科学, 2002, 37(3):277-287.

[6]贵州省地矿局109地质大队.晴隆县高岭萤石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R]. 2019. 08.

猜你喜欢

贵州
贵州,有多美
寻味贵州——遵义
寻味贵州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贵州,我还会再来——一个北京理工男自驾独行环游贵州14天
贵州处处有宋意
民国时期贵州社会教育述论
贵州遵义新蒲杨价夫妇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