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训练法在青少年网球训练中的应用
2021-12-09沈大海
沈大海
(天津市体育科学研究所 天津 301617)
网球运动,起源于12世纪-13世纪的法国,主要的赛事包括澳网、法网、温网以及美网等。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部门对体育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使得青少年网球训练工作的推广工作得到持续的推进及深化。针对青少年群体进行网球训练,可以增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使青少年的各项身体机能被积极调动,从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发展。而对于循环训练法来说,则为日常健身运动训练当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以具体的训练任务为依据,构建若干练习占或者练习点,运动员则根据相应的顺序及路线,使每站所规定的练习内容及要求训练的方法能够顺利循环完成。总体而言,循环训练法,为一类综合形式的练习方法,具有生动活泼的特点,可以促进运动员的练习情绪及积极性。由此可见,从提升青少年网球训练的效果角度考虑,本文围绕“循环训练法在青少年网球训练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价值意义显著。
1、研究背景及目标
1.1、背景
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各项机能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针对网球运动,则需结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从而提高青少年运动员参与训练的适应性及积极性。与此同时,青少年运动员和成年运动员比较,在各项身体素质及技能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倘若网球训练技巧方法不当,则会抑制青少年的个人成长发展。因此,给予合理、科学、有效的网球训练方法非常关键。
对于循环训练法,在军事训练计划中适宜使用,可起到增强力量的作用。当然,在其他的一些运动项目当中也适宜使用,比如,跑步、游泳、网球训练等。结合上述分析,为了提高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对网球技巧方法的掌握,便可以合理科学地开展循环训练。
1.2、目标
如前所述,对青少年网球训练的背景及采取循环训练法的意义均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而从青少网球训练应用循环训练法的目标层面分析,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
(1)对循环训练法基于青少年网球训练当中的优势进行充分挖掘,结合青少年网球训练的特点,对青少年在网球训练学习中的兴趣提升,进而促进青少年运动员专注力、身体素质、技能水平的提升,使青少年网球训练当中的一些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取代传统单一体能或技能训练方法,使青少年网球训练的效果得到全面提升;
(2)优化设计循环训练站点,将设计站点的普遍规律找出来,对青少年网球训练的负荷量进行充分把控,使青少年网球训练的合理性及科学性得到全面提升。
2、研究对象及方法
2.1、研究对象
将40名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进行3个月的网球训练。A组20名在网球训练过程中采取循环训练方法,B组20名在网球训练过程中采取传统的常规训练方法。其中,A组,男性12名、女性8名;年龄跨度为15-16岁,平均年龄为(15.5±0.5)岁;身高 155-178cm,平均身高为(165.8±1.2)cm;体质量为 48-64kg,平均体质量为(58.2±1.1)kg。B 组,男性 12名、女性 8名;年龄跨度为 15-16岁,平均年龄为(15.5±0.5)岁;身高 156-178cm,平均身高为(165.9±1.1)cm;体质量为48-65kg,平均体质量为(58.2±1.0)kg。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青少运动员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代表后续数据有可比的意义。
2.2、测试指标
通过不同的训练方法,3个月后比较两组青少年运动员的相关测试指标水平,包括:(1)扇形跑,主要检测的是青少年运动员的移动能力;(2)体前屈,主要检测的是青少年运动员的柔韧性;(3)双摇跳,主要检测的是青少年运动员的耐力及协调性;(4)网球基础技术,主要检测的是青少年运动员的网球基础技术水平;(5)比赛能力,主要检测的是青少年的网球实战能力。每一项0-100分,得分越高,代表青少年运动员的运动能力越好。
2.3、训练方法
(1)循环训练方法的实施。
对A组青少年运动员实施循环训练方法,将训练时间设定为3个月,每个星期进行5次训练,分成四个阶段,循序渐进进行训练,即遵循“体验训练→适应训练→提高训练→进阶训练”的原则,具体如下:
(1)体验训练。主要分成6个站点:其一为半场加速跑;其二为底线左右移动;其三为前滚后翻;其四为立卧撑;其五为大字跳;其六为原地持重物左右开放式步法挥拍;
(2)适应训练。在此训练阶段,站点难度需升级,主要包括:其一,静止体前屈;其二,俯卧撑(男性)、平板支撑(女性);其三,八字移动;其四,原地弓步交叉跳;其五,软梯交叉步;其六,底线持拍左右移动;
(3)提高训练。在适应训练的基础上,对训练动作的难度及持续时间进行适当增加,一共设置站点8个,包括:其一,立卧撑;其二,软体交叉步;其三,标志物小碎步蛇形跑;其四,高抬腿后全场冲刺跑;其五,标志物4地点循环跑;其六,前后持拍八字;其七,底线持拍障碍物左右移动;其八,拦网左右移动;
(4)进阶训练。此环节训练的设置,其目的是促进青少年运动员网球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站点设置了10个,包括:其一,立卧撑;其二,俯卧撑(男性)、平板支撑(女性);其三,原地正反手持重物挥拍;其四,网前障碍物左右移动;其五,高抬腿后冲刺跑;其六,前后持拍八字;其七,三点标志物八字,其八,软梯单项双腿跳;其九,左右障碍物原地跳;其十,标志物小碎步蛇形跑。
(5)传统常规训练方法的实施。
对B组青少年运动员实施传统常规网球云训练方法,主要实施体能与技术双方面的训练,将训练时间设置为3个月,每周进行5次训练;其中,周一、三、五实施常规步伐训练,包括:其一,场地两侧折返跑;其二,高压球步伐练习;其三,发球上网步伐练习;其四,底线左右移动步伐练习,每次训练5组,将每次训练时间控制在0.5h;周二则进行3000m跑训练;周三在步伐训练的基础上,再进行柔韧训练;周四则进行力量方面的训练。
2.4、统计数据处理
3、研究结果
3.1、两组青少年运动各项身体素质得分比较
在扇形跑、体前屈、双摇跳三项身体素质训练得分方面,A组青少年运动员均明显高于B组青少年运动员,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青少年运动各项身体素质得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青少年运动各项身体素质得分比较(+S,分)
组别 扇形跑 体前屈 双摇跳A 组(n=20) 85.50±1.00 86.00±0.50 88.00±0.50 B 组(n=20) 70.50±1.50 72.00±1.00 73.00±0.50 t 12.387 11.671 12.672 P<0.05 <0.05 <0.05
3.2、两组青少年运动员基础技术得分及比赛能力得分比较
A组青少年运动员,基础技术得分为(89.00±2.00)分、比赛能力得分为(83.00±1.00)分;B组青少年运动员,基础技术得分为(76.00±1.50)、比赛能力得分为(72.00±0.50)分。结合数据可知,A组青少年运动员的基础技术得分、比赛能力得分均明显高于B组青少年运动员,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2.164、10.132,P<0.05)。
4、讨论分析
近年来,国内有学者经研究表明:针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采取循环训练法进行训练,可以使青少年运动员在扇形跑、体前屈、双摇跳方面的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此次得出了与之高度相似的研究成果。
本次研究,A组青少年运动员在网球训练过程中,采取循环训练法;B组青少年运动员则采取常规训练法,结果显示:在扇形跑、体前屈、双摇跳三项身体素质训练得分方面,A组青少年运动员均明显高于B组青少年运动员;从中可知,实施循环训练法,能够提升青少年运动员在网球训练过程中的移动能力、柔韧性、耐力以及协调性。与此同时,A组青少年运动员的基础技术得分、比赛能力得分均明显高于B组青少年运动员;由此可见,循环训练方法的实施,能够提高青少年运动员在网球方面的基础技术能力及比赛能力水平。
鉴于循环训练法的诸多优势,现提出两方面的建议:
(1)和传统的常规训练方法比较,循环训练方法在青少年运动员网球训练当中的优势更为突出。因此,基于具体训练期间,可根据青少年运动员的特点、能力水平,灵活地应用循环训练法,从而促进青少年运动员网球能力技巧水平的提升;
(2)在循环训练方法实施过程中,合理设置站点非常关键,在确保站点设计合理、科学、有针对性的基础上,才能够保证青少年运动员网球训练效果的提升。所以,需以青少年运动员的各项生理指标为依据,在合理判断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科学的运动训练方法,进一步严格实施;
(3)不同的青少年运动员,在网球知识、技巧方面的接受能力存在差异化,需结合青少年运动员在网球方面的能力技巧、接受能力情况,明确差异性,进一步实施差异化教学。与此同时,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合理设置,并逐步增加站点,使青少年运动员在网球技巧训练过程中的适应能力水平得到持续提升,进而提升整体训练效果。
总之,循环训练法在青少年网球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升青少年运动员的移动能力、柔韧性、耐力以及协调性,还能够使青少年运动员的网球基础技术水平及比赛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循环训练法指导借鉴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