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需求视域下的高校体育场地的建设、利用与管理

2021-12-09梁小莉

新体育·运动与科技 2021年7期
关键词:体育场地体育场馆场馆

文 / 梁小莉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进一步加大,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的体育资源获得了扩充,操场、基础健身设施得到了完善,乃至于一些高校中专业体育场馆也得到了投入。这就引发了新一轮的资源管理问题,即如何提高目前高校体育场地的建设管理利用效率;如何将这些有限的资源服务更多的大学生,用于大学生的体质提升与运动习惯养成;如何保护这些体育资源,使这些体育资源得到充分、可持续的利用。研究梳理了目前高校体育场地建设利用管理中存在的四重对立矛盾,并根据这些特点,试着提出了以相应的解决方案。

1 高校体育场地的建设、利用与管理的四重矛盾

图1 高校体育场地的四重矛盾

1.1 体育场地的特点与师生需求不匹配的矛盾

随着高校体育场地的建设,越来越多高档、专业的体育场馆进入到了高校校园,具体如羽毛球馆、游泳馆、健身馆等耗费不低的低资源也开始出现在校园内。这样的现象一方面说明了国家对高校体育建设的重视程度的加深,投资力度的加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体育建设已经从“从无到有”的时期,进入到了“人有我精”的时期。这也就导致了高校体育场地建设中的第一个矛盾,即体育场地的特点与师生需求不匹配。这一矛盾具体指的是,学生和老师对场地的要求实际学校能够提供的场地的特点不相适应。如一些地处较低的北方学校内建设的露天游泳池场地,这显然就和学校中师生占比较大的体育需求不相匹配;还有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贫困省份的大专院校内,建设了颇为高档、专业的网球馆,这也和大多数学生能够负担得起的体育消费、体育兴趣不相匹配。虽然从大多数高校体育场地建设的情况来看,这种不相匹配的矛盾表现还较少,但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学校存在着这种资源性的浪费。

1.2 师生对体育场地的利用与学校保护场馆资源的矛盾

目前一些大学的体育场地建设的资金主要来自于两部分,一部分是国家相应专属教育基金的资金划拨,另一部分则来自于本地学校自发的募资行为。体育场馆建设往往耗费不起,所以学校对这些场馆的保护力度往往也超出了对一般场地保护的要求。一些学校甚至不惜花费重金,为一些!球类专业场地安装监控,雇佣专门的保安。因为对这些场地保护的压力过大,学校向师生开放这些场地的要求和门槛也比较多,例如有的学校就要求学生必须穿着软底舞蹈鞋才可以进入体操室;有的学校要求学生一周内不可以超过两次使用羽毛球馆;有的学校甚至要求学生非比赛期间不准使用学校专业的足球场地。值得肯定的,是学校对资源保护的决心,但事实上学校这些过度保护的行为也造成了因噎废食的情况发生,在这些过度保护场馆的学校内,学生们往往因为这些严苛的条件难以满足,而放弃该类体育项目,转投其他门槛较低的项目。而在一些学校内因为对学校场馆资源的过度保护,也导致了学生与校工之间发生冲突。

1.3 场地的开放度与师生利用场馆时段的需求矛盾

除了对资源过度管理之外,还存在着学校将场馆开放时间的安排与师生日常生活的安排冲突的现象。例如有的学校将健身房的开放时间设置为早8点到晚6点,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在白天课满的日子内无法使用健身场馆;有的学校虽然将开放场地的时间放宽至晚上9点,但相应的后勤服务没有到位,仍然是10点之后,不再向学生提供热水,学生在运动之后无法解决卫生问题,进而也削弱了场地的利用率。这种冲突的现象在笔者观察、调研的范围内的院校内并不罕见,甚至一些学校相关的负责人也默许了这种冲突。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校各个部分负责人各有不同,利益资源的分配也有很大差异,统筹解决问题有较大的困难;有的是因为将需求错峰,多少可以减少场馆的使用率,间接的能够对花费高昂的运动场地起到保护的作用。

1.4 高校体育场地的服务群体与实际需求服务群体的矛盾

随着国家对全体人民身体素质关注度的加大,在相关政策的呼吁下,一些学校也被要求向公众免费开放学校的体育场地。因此目前许多学校体育场地内不仅仅有学生,更有很多从校外进入校园的人民群众。由于各类人群对健身需求和对场地规划的不同,在一些学校内可以看到这样啼笑皆非的场景—老年人占据着操场中心跳广场舞;节假日青年父母带着婴幼儿占据铺满绿荫草地的足球场。专业运动无法在学校内展开;而居住在学校周边的群众对学校公共场地的依赖程度又不断的加深。学校体育资源供给的群体与实际对学校资源产生依赖的群体发生了冲突,某校就曾出现学生就为了使用足球场地,与周末带孩子在足球场地上放风筝的家长发生肢体冲突。虽然在大多数学校,学校都用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为理由,拒绝了大部分外校人员进入学校,但因为目前社会上呼吁提高闲置体育场地资源的呼声越来越高,向社会各界人士在节假日开放学校公共体育场地的学校数量仍有增加,虽然目前高校体育场地的服务群体与实际需求服务群体的矛盾并不突出,但是可以预见的是,这一矛盾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还将会继续激化。

2 多维视角下高校体育场地按需分配的路径讨论

2.1 重新评估校内闲置体育场地,二次改造或向社会开放

针对目前许多学校场地建设过于豪华、或是和学生运动需求不对标的情况。学校可以将这些资源重新评估,对一些场地建设空间较大的场地,进行门类转化的改造,使得场地转化为更加符合本校师生需求的场馆。对于一些已经建设完成、或是改造空间不足的场地,学校可以考虑将这些场地以一定频次为校外有相应需求的社会成员提供服务。

2.2 划拨专项场地维护维修基金,专项维护校内专业体育场地

前文中提到,一些学校存在着过度保护场馆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主要来自于学校在维护基金上的短缺,以及学校应付管理职能部门检查的压力。面对维护基金上的短缺,学校可以考虑从行政管理的费用中划取一部分资金,用做对场馆的维护。特别是一些学校在雇佣校外人员保护场馆上花费的费用,可以转投入对场馆后期维护利用层面。学校可以定期检查校内体育场馆资产维护情况,并在一定使用的年限之后,对维护费用高昂的场地考虑转换场地应用面向,将场地改造转换为维护费用较低、目标普适性较大的体育场馆。

2.3 酌情针对维护费用昂贵的体育场馆向校外人员收取费用

全民健身是我国目前的大势所趋,即便学校过度注重资源管理,仍然不应该一刀切的将所有的校外群众划拨在提供服务的范围之外。前面也提到一些高校建造的面子工程,枉顾教师和学生的应用实际,那么这些场地可以考虑适当的向校外人员开放,并收取一定的费用,进入学校体育场地维护基金,用作于全校体育场地长期使用维护的费用。市场调节不仅可以补充学校场馆的维护,还可以使校园向校外人士开放资源的合理度调整到一定范围。避免出现,因为全部免费开放而导致的校内体育场馆资源浪费情况发生。

图2 高校体育场地按需分配路径

2.4 统筹全局,减少因为资源安排不合理带来的场馆使用不便

在一些学校场地内,虽然器械和城管的建设有了更新换代,但后期保障服务根本没有跟上。前文中也提到一些学校场地的开放时间延长,但后勤服务没有得到保障。在一些场馆内不仅热水的供应时间有限,甚至连饮用水、空调等相配套的设施都没有加以建设。这显然是会打击大学师生的运动积极性的,因此学校应该立足与师生运动服务的根本,尝试基于全校统筹的角度,为师生提供可持续可利用的场馆服务建设。这就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相互的配合,以及专项资金的到位。学校可以从开学前的校内资源整顿入手,统合各级、各单位的资源,相互配合,统筹全局,减少因为资源安排不合理带来的场馆使用不便。

2.5 构建校工和志愿者双循环的场地利用监督模式

在一部分学校内学生被视为完全享受服务的个体,这种教育逻辑显然是偏颇的。例如有的学校专门为了场地的卫生,雇佣保洁人员,打扫场馆;有的学校为了保障场馆安全,雇佣社会人员作为保安,在场馆内巡逻。事实上进入大学的学生已经是具有了社会一般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已经能够承担得起大部分社会功能,学校不应该将学生们看成是一个被保护、被照顾的个体。因此学校也可以考虑校工和志愿者双循环的场地监督利用模式,由学校学生会招募体育爱好者和有志于为大家服务的志愿者,帮助学校协同管理场地。学校也可以建立匿名监督者模式,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监督作用,将日常场馆运用中的意见通过网络投稿到专门的信箱,帮助学校一起建立一套无声但有效的场地利用监督机制。

猜你喜欢

体育场地体育场馆场馆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研究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场馆风采
体育场馆经营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和经营的策略探究
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