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研究
——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为例

2021-12-09李兰

南方论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战略服务文化

李兰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广东佛山 528011)

一、前言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全国人民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我国政府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更好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解决“三农”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展开,这对服务乡村振兴的人才队伍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同时,国家也积极鼓励和倡导社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特别提到要形成“校地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城市医生教师、科技文化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的机制[1]。在国家战略的指导下,高校作为教师、科技文化人员的聚集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近些年来诸多地方高校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地方高校统一战线以高校为依托,聚集高校内外有关联的统战成员,充分发挥地方高校优势,成为了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中坚力量[2]。据此,有必要进行地方高校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案例进行研究,以探求出一条更有创造力、活力的地方高校统战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路径。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下文简称“佛科院”)是位于佛山市的一所地方本科院校。佛科院统一战线工作是佛山市高校统一战线服务地方的重要力量,也是全国地方高校特别是理工类高校统一战线服务地方的典型。近些年来,佛科院统一战线积极参与服务乡村振兴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困难。因此,本研究以“分析现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逻辑,全面分析佛科院统一战线服务地方乡村振兴的现状与困境,有针对性地提出地方高校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创新路径,进而为提升地方高校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作用提供理论指导和建议。

二、地方高校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现状和困境

(一)地方高校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现状

佛科院积极发挥统战人才和资源优势,形成以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和输送等三个方面为主的服务乡村振兴体系,为佛山乡村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成果转化

首先,从科学研究方面来看,佛科院统一战线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以建设高水平理工大学为依托,切实围绕目前佛山市农村面临的重点问题如乡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乡村社会与环境治理、乡村产业结构失衡、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等,组织大量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到地方创新创业项目的应用研究工作,并将先进科研成果实际运用于乡村发展。其次,从思想研究方面来看,佛科院统战代表人士在政协提案、建言献策、扶贫扶智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给佛山市乡村发展献计献策。

2.产学研合作

佛科院统一战线结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开展与佛山各乡村的产学研合作,集聚高校科研机构、生产者、渠道方、媒体方等多方资源,共建科研平台、实验室、研发机构等,促进产学研成果落地生根,助推乡村产业体系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多方共赢。

3.人才培育及输送

人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因素之一。佛科院作为佛山人才培育的重要场所,一方面将学校教师专业研究方向和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的人才需求进行有机集合,培育一大批乡村技术型专门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优秀人力资源。另一方面,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创业就业实践基地、校企合作实习项目等方式,加强高校人才与乡村的交流与联系。同时,充分运用相关优惠及鼓励措施,加大对国家人才需求和发展战略、就业政策导向等的宣传推广力度,提升高校毕业生对就业最新趋势的了解,提高其返乡就业创业的积极性和成功率。

(二)地方高校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困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就曾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过重要指示,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3]。基于此,目前国内许多地方高校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方式、内容都难以满足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本研究以佛科院统为研究对象,分析得出地方高校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主要困境有:

1.地方高校统战成员服务乡村振兴的动力不足

对于高校统战成员中的教职工来说,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阻力:一是尚未建立完善的统战成员参与服务乡村振兴激励机制,特别是在岗位晋升、职称评审、绩效分配等方面缺少此类工作成果的评估和奖励。二是缺少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的专项经费不足甚至没有,导致相关实践工作难以开展。三是统战成员在乡村振兴战略服务方面以乡村振兴科研和思想项目为主,缺少主动参与乡村振兴实施的活动。

对于高校统战成员中的学生来说,在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习、调研等方式参与乡村发展,整体服务特征体现为参与层次较低、内容较为单一、范围较窄。另外,基于乡村地理区位和交通情况,乡村可进入性较差,学生服务乡村发展需要时间和金钱,但高校目前缺少鼓励和支持学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专项资金,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主动性。

2.尚未建立地方高校统战服务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

目前,在资金、政策、市场等客观条件和制约因素的影响下,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组织或者机构大都是在政府主导的情况下建立的,经常出现组织能动性不强、沟通困难,政府监管不到位的现象。其中,地方高校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队伍和组织机构也多是处于配合和合作的状态,服务方式也主要以科研和实践项目的单个或组团形式进行,缺少长期有效的服务和沟通机制。

3.地方高校统战服务乡村振兴的内容和形式较为单薄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扎实推进和实施,必将对地方高校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工作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但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地方高校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的工作内容和方式还是不够丰富的。具体来说,大多数地方高校还主要是通过开展教职工教研工作,学生社团活动如“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习等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缺少为乡村产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具体的规划咨询、技术指导等专业性服务,更缺少对乡村生态、治理环境、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等方面的关注。

三、地方高校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创新路径

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统一战线的作用,本研究在深入剖析地方高校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现状与困境的基础上,提出地方高校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创新路径。

(一)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乡村五大振兴战略实施工作,其中乡村产业的振兴是核心,是解决当地村民就业、吸引优秀人才聚集、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村生活富裕等的前提。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要求聚焦重点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强化创新引领,突出集群成链,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4]。

从地方高校统一战线的角度来说,可以主要通过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来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如今,高校统一战线服务地方乡村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以科研平台、实验室等研究性机构为主,缺乏和当地企业、村民的双向沟通机制,导致科研成果并未能很好地转化为生产,对乡村产业的发展促进效果不大。因此,未来高校统一战线可以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整合当地政府、企业、当地村民和高校统战成员多方的力量,构建由“政府支持、企业投资、当地村民和高校统战成员”四方参与的全产业链产学研平台和多方双向沟通的反馈机制(如图1),推动农业产业从农业技术研究到农业研究成果生产的上中下游的闭环衔接,提高产学研成员间的沟通效率,有效提高产学研合作对乡村产业发展的贡献。

图1 高校统一战线服务地方乡村产业振兴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

(二)健全激励机制,助推乡村人才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人才是第一资源”,于乡村振兴而言亦是如此。因此,国家重点提出要把人才视为乡村人才振兴的第一要素,强调要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要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施展才华,要努力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但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特征,客观上导致了乡村人才总量不足且还大量外流,严重阻碍了乡村人才的振兴。地方高校比如佛科院有着大量从地方乡村来的在校生或者校友,其中不乏“乡愁”情怀的人,高校统一战线可通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提高其回乡做贡献的积极性,为乡村人才振兴培养和输送人才。一方面,校友会是高校毕业生情感联结的桥梁,高校统一战线可以充分发挥校友会的作用,在市内各重点乡村振兴实践地,建立回乡创业校友会,为回乡校友提供管理和技术支持,搭建回乡创业交流平台,协助回乡校友拓展人脉圈。另一方面,资金是回乡创业的基础,高校统一战线可与当地政府、企业合作,倡导成立回乡创业产业基金,为优秀回乡青年、优秀回乡青年创新创业项目等提供专项支持和帮助,提高回乡青年的待遇,提供回乡青年更多的机会,提升回乡青年创业的成功率,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投身到“三农”事业上来。

(三)丰富服务内容,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文化是乡村的根,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但随着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乡村与城市的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等领域的差距也越来越大。一方面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落后于城市,乡村年轻人特别是乡村知识精英大都去大城市生活,致使乡村“空心化”现象严重,乡村文化特别是一些传统的手工艺文化逐渐衰落。另一方面,乡村村民普遍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不仅对文化活动参与热情不高,而且容易受崇尚金钱、盲目攀比等不良文化的影响,导致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受限。

高校统一战线是一支由高学历、高知识的教育、文化、科技相关人才组成的队伍,是发挥高校统一战线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力量。目前,由于高校统一战线成员多居住在城市,多关注城市文化的研究,而对于乡村文化振兴的关注不多。另外,高校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文化振兴的工作内容较为单一,主要为文化宣传资料和设施设备等硬性条件的建设、文化活动的举办两个方面,忽视对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研究和服务。

村民作为乡村文化体振兴的主体,理应在高校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文化振兴的过程中受到重视。高校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应将村民可持续生计和乡村文化振兴有机融合,切实让村民成为文化振兴的传承者和受益者。一是充分挖掘乡村本土文化资源,联合当地政府、村委成立乡村文化研学机构,定期开展乡村文化教育、乡村传统手工艺培训等研学活动,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提升村民的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帮助村民通过传统手工艺开展文创产品创作、文艺演艺、民宿经营等,促进村民的可持续生计能力。二是成立高校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文化振兴的专家库,将文化、旅游等与乡村文化振兴相关领域的学者、优秀校友汇聚,定期组织文化入村等活动,为乡村振兴献计献策。三是利用高校统一战线人才资源,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文化事业建设,为乡村文化创意产品创造市场,筹措资金来源。

(四)加强成果转化,助推乡村生态振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其独特价值的重要体现,生态宜居的乡村亦是人们对美好乡村生活的向往。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高校特别是高水平理工大学有大量从事生态环境科学技术研究的团队和资源,要加强科研成果转化,促进乡村生态振兴。一是加强乡村环境治理如乡村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等有关的科研研究,加大与当地政府、企业的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促进乡村生态环境的重要方法和技术。二是增加环保组织工作,利用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科研训练、劳动课等实践教育环节,充分调动高校统战老师和学生,成立服务地方乡村的环保组织,并开展诸如协助制定环保相关的村规民约、环保技术指导、环保宣传、志愿服务等一系列与生态环保主题相关的活动。

(五)建立长效服务机制,助推乡村组织振兴

乡村组织的振兴是乡村稳定发展的根基。2019年3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就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就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抓实建强基层党组织,整顿软弱涣散的村党组织,选好配强农村党组织带头人,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发挥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基层治理水平在不断地提升,是促进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不过,乡村基层组织也还存在着战斗力不足、凝聚力不强、创造性不高和人才流失严重等内部问题,同时还受到村规民约、宗族势力等非正式制度的不合理或不合法干预,严重制约其健康发展,更是阻碍其对乡村振兴的作用。

乡村组织振兴离不开科学的引导。因此,高校作为人才培育的重要场所,理应成为乡村组织振兴的“智囊团”。从高校统一战线的角度来说,可与乡村、当地政府和企业共同合作,建立统战服务乡村振兴的服务机制。首先,要配备一名或多名统一战线工作联络员,长期跟踪和了解村的思想动态、集体行动和利益诉求,摸清村基层治理现状,并定期组织乡村治理研讨会,推动高校统战成员从村内部和需求出发,做出切实解决乡村治理问题的研究。其次,充分调动村人才资源,比如村政治精英、经济精英、社会精英等,鼓励其积极参与乡村社会治理,协作成立行业协会等并分配高校统战成员,长期提供管理和技术咨询,促进村民自治实践。另外,充分发挥教研科研能力,深根乡村,对乡村组织核心问题和困难“对症下药”,提出切实可行的乡村组织振兴研究成果和指导建议。

四、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乡村产业升级、留着乡村人才、乡村文化保护和传承、乡村生态可持续发展以及乡村组织优化的重要手段。但当前,全国各地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不一,乡村的五个振兴仍存在许多尚未突破的瓶颈,亟须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发展情况探索出具体可行的振兴模式。地方高校统一战线作为扎根地方、服务地方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付诸实际行动去实践,勇于探索出地方高校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创新路径,真正为乡村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基金项目:本文系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20年度统战研究课题〕

猜你喜欢

战略服务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年味里的“虎文化”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谁远谁近?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