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街道绿化景观对公共健康的影响

2021-12-09姜日忠

现代园艺 2021年18期
关键词:城市绿地绿地街道

姜日忠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园林服务中心,内蒙古乌兰察布 012000)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报告显示,世界出现的疾病中,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占比为25%。现今,全球城市化的进程在不断推进,人们的生活节奏在不断加快,城市环境每况愈下,这些都严重影响到了城镇居民的身心健康。因而世界各国都科学制定了国家环境和健康行动计划,开始注重绿色环境的重要作用,希望通过构建绿色环境减少城市化带来的为害,同时,提升公共健康质量。

1 关于城市发展及公共健康的相关概述

自19 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人们的居住条件开始恶化,空气污染、卫生设施匮乏等问题也开始不断出现,这些问题导致大规模流行病的发生,因而人们开始关注并研究城市规划及公共健康问题。当时在规划园林绿地时,主要考虑的是改善空气质量,并有效控制传染病的传播,进入20 世纪后,人们逐渐将关注点转向如何防治慢性病方面。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涵义做出了界定,健康包括3 个方面,分别是身体、精神、社交。这种对健康内涵的界定,和绿地空间对城市公共健康产生影响的3 个维度正好相对应,即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

2 城市街道绿化景观对公共健康的促进作用

2.1 生理健康

2.1.1 增加城市绿地绿视率。有关研究结果证实,在所有颜色中,绿色对人类的健康更加有益。一些颜色,如红色和黄色等明度高,若注视时间较长,会产生眩晕及焦虑感;黑色和灰色等明度低,会让人心情变得沉闷,甚至还会引发一些慢性疾病。绿色在色谱中属于中间色,大自然也是绿色,因而绿色能让人的心情变得愉悦和舒畅,进而让人的各项生理指标更加健康。

2.1.2 形成城市绿地小气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中开始出现了大量的建筑物体,因而影响了城市绿化面积,建筑物下垫面反射率不断增加,给城市带来了严重的热岛效应。由于夏季温度高,容易出现焦躁及烦闷情绪,从而影响到人体平衡调节,严重的话,还可能会导致体温调节出现障碍。对于城市绿地景观空间,其可以形成局部小气候,对空气增湿降温,调控大气流。夏天属于高温环境,绿地景观空间可作为绿岛,让人感到凉爽舒适。

2.1.3 净化空气。一些植物有较好的吸附有害气体的能力,能有效吸附空气中的大量污染物,进而消除细菌、净化空气,从而提升人们居住环境的健康指数。水生植物自净能力强,可利用自身根系有效吸收水中的污染物,提升水体清洁度。

2.1.4 确保碳氧平衡。如城市中的汽车数量越来越多,导致汽车排放出了大量尾气,二氧化碳含量日益增多,因而城市中的温室效应越来越明显。绿地空间中存在各种植物,可有效过滤城市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保持空气中的碳氧平衡。

2.1.5 指示居住环境质量。一些植物对有害气体或有害物质能作出及时反应,可将这些植物作为指示性工具来监测居住环境质量。例如,向日葵、金鱼草、曼陀罗对二氧化硫反应敏感;紫藤、小叶女贞、杨树对氨气反应敏感。

2.2 心理健康

2.2.1 绿视率。人们看到绿色植物,会产生平和、宁静的心理感受,可减少自身心理压力,让人们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2.2.2 植物精气。植物精气是一种气态性有机物,是植物在自然状态下挥发出来的。人体吸收这些精气后,能适度刺激人体,还能对人体进行调节,使身体各项指标保持平衡。此外,其还有益于人的心理健康,比如,薰衣草可以挥发出一些气体,让人心理更加镇定;人闻到柠檬的香味后,心率会减缓。

2.2.3 锻炼身体。城市绿地是城市居民进行锻炼活动的重要场所,在这里人们还能进行各种人际交流活动。有研究数据结果显示,如果劳动时处于一个良好的绿地环境中,能给劳动者心理带来满足感、归属感。开展园艺活动,一些病人特别是精神病患者,经过劳动后产生疲劳感,能有效缓解其心理压力。有学者通过森林疗法试验表明,在森林中,居民经过活动和休息后,会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2.4 降低人的暴力情绪及攻击性。有相关学者曾调查了154 个城市居民所处的居住环境,结果显示,居民所处的生活环境周围有绿地和生活环境周围没有绿地的居民相比,他们心理更加平和。

2.3 社会健康

从社会整体角度而言,社会健康指的是在获取物质与服务方面,公民所享有的机会是完全公平的。对于城市绿地,居民在使用绿地方面具有公平的权利,对于绿地带来的生态、健康效益,也能公平地享受。从个体角度而言,社会健康更加重视个体是否幸福和具有良好的社会关系,也就是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之间是否能和谐共处。城市绿地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种功能,公共服务功能可以有效促进社会交往,改善社会关系,提升社会凝聚力。绿地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机制具有综合性与复杂性,同时涵盖了生理、心理、社会3个维度,这3 个维度之间相互关联,比如,绿地中的活动能降低人们心理压力,改善各种负面情绪,减少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让人们更容易地融入到社交活动中。

3 城市街道绿化景观影响公共健康的主要方式

3.1 直接影响

(1)树木具有冷却气温的效果,街道绿化能减少城市中心区热岛效应,提高热舒适度,降低热应激产生的身体伤害。(2)通过光合作用,街道绿化植物能吸收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臭氧及小于10 μm 直径的颗粒,从而净化空气,降低呼吸道疾病出现概率。(3)植物叶片较粗糙,能反射与吸收噪音,风吹过树叶的声音能掩盖噪音,舒缓人们压力。国外一些研究学者发现,多和绿地接触能减少噪音滋扰,降低心理疾病患病率。(4)街道行道树及中央隔离带树木大多是成排规则式种植,能有效分隔车行道和人行道,向驾驶者指明方向的同时,也能对车道边界进行界定,从而保障驾驶人与行人的安全。有研究结果表明,有行道树的街道如果出现了道路交通事故,危险程度比没有行道树的街道要低许多。(5)街道绿化植被能减少太阳强光照射下的直接辐射,还能让玻璃或浅色建筑材料减少太阳反射光,加强机动车行驶安全。(6)人们经常接触绿化景观,可以释放压力并缓解紧张情绪,减少负面情绪,从而让精神状态变得愉快轻松。

3.2 利用中介影响

如果缺乏运动,会引发6%的冠心病、7%的二型糖尿病、10%的乳腺癌、10%的结肠癌。保持适当的运动量,死亡人口数字会减少10%~25%,每年可以有53.3~130 万人免于死亡,世界人口平均寿命会增加0.78岁。相关流行病学结果表明,通过步行、骑自行车等形式积极出行,可增加个人能量消耗,进而减少由于不活跃的生活方式而引起的慢性疾病。和家庭、公园相比,街道是人们更常见的步行、骑自行车及进行体育锻炼的场所。和公园相比,街道绿化对步行行为能带来更大的影响。作为一种最基本的身体锻炼方式,步行可以有效防止出现一些生理和心理疾病,良好的街道绿化环境能促进人们积极锻炼身体。街道绿化数量、质量与总步行时间之间有着正相关关系,在街道绿化和各种健康结果之间,二者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关联。比如,街道树木密度越高,人们步行数越多,肥胖病、患哮喘发病几率较低,而且步行的绿色街道和老年人寿命的增加之间也有关联。大多数人在骑自行车时喜欢选择高绿化率的街道,街道中的地面植被、绿色立面,能提高街道对自行车运动的吸引力,街道树木的存在,让人们在骑自行车时会首选街道。此外,街道绿化空间为人们的社会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增加了人和人之间交流的可能性和社会凝聚力,提高了社会幸福感。

4 结语

城市街道绿化景观作为城市里的第二自然,会直接影响城市的公共健康,因而在规划城市街道绿化景观时,必须重点考虑其健康效能。因此,要深入分析绿地对城市公共健康的影响作用与机制,有效提升未来城市街道绿化景观的公共健康质量。

猜你喜欢

城市绿地绿地街道
基于长时序Landsat数据的城市绿地定量遥感监测研究
小学校园绿地景观设计研究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热闹的街道
基于LID的不同类型城市绿地特征分析及措施设计
街道生活
走进绿地
风居住的街道
发展城市绿地 提高城市品位
街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