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防护林衰退机制及生态修复模式的探讨
2021-12-09李玲
李玲
(通化市白鸡峰国有林保护中心,吉林通化 134000)
防护林在东北平原地区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保护农田、防范和治理工业污染的作用[1]。是天然的绿色保护屏障,森林衰退是林业资源生长过程中的自然现象,病虫害和人为破坏加速了衰退进程。因此,防护林修复不但是林业建设发展的需要,也是东北地区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基于此,东北地区防护林生态修复迫在眉睫。
1 防护林衰退概述
防护林衰退是指防护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生理机能下降、土壤和微生物环境恶化、生产力退化等现象,导致防护效能降低。防护林衰退是一项生理机制,如果人为破坏,就会加速其衰退进程,需要进行人为干预,从而延缓防护林衰退。因此,做好生态修复工作首先应从分析产生衰退机制的原因入手,确定防护林建设目标和切入点,进而更好地把握生态修复模式。
2 防护林衰退表现
防护林衰退是指在防护林生长时,出现生理机能下降,土壤、微生物环境持续恶化,生产力降低,枯死木、枯梢木、濒死木比例不断增大及出现林相残败、林分结构失调等现象,形成了大面积的低产林、低质林、低效林。通过调查可知,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辽宁省通化县樟子松防护林就开始出现衰退枯死的现象,衰退林分面积达2.5 万hm2,占樟子松人工林总面积的65%,情况不容乐观。
3 防护林衰退原因
3.1 自然衰亡
防护林树木与其他植被一样,都有一个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枯萎的自然生长过程。东北地区植被繁茂,有些树木生长已有上百年、上千年历史,在这漫长的生长过程中,自然衰亡是必然趋势。自然衰亡因树木年轮而不同,也就是说,自然衰亡真实存在,但不是迅速衰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衰退机制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变化过程。另外,如果受到病虫害侵蚀和雷电的影响,造成大量树木枯萎死亡,甚至引发森林火灾,就会加速森林自然衰亡进程。
3.2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造成防护林衰退主要表现在:(1)东北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大片防护林面临被砍伐和环境被污染的境地。东北地区作为我国最早的重工业区,其生产过程中必然会造成污染环境,环境一旦遭到破坏,也会影响到防护林树木的生长发育。在工业废水、废气、重金属污染环境下,有些林木渐渐死去,加速了防护林衰退进程。(2)防护林抚育管护能力跟不上。防护林树种与其他植被一样,需要护林人员实施看护、巡山、检查、病虫害防治、消毒杀虫、补植补造、浇水、施肥等一系列管护措施,如果缺乏这些管护措施,就会破坏防护林木的健康生长。(3)因生产生活需要大量砍伐树木。过去生产条件落后,大部分农户由于取暖、盖房、生产经营需要,会大量砍伐原始森林或防护林。特别是近年来装修行业的兴起,需要用到大量的木料板材,经过切割加工成型,运往各大装修公司。随着对林木需求量的逐渐增大,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大量成年防护林遭到破坏。而成年防护林树木需要几十年的时间生长,一旦遭遇没有节制地砍伐,就会对防护林生长带来毁灭性的影响。(4)森林防火。雷击和人为因素都有可能引发森林火灾,对防护林构成安全隐患,一旦发生火灾,防护林大面积被烧毁,防护林生态修复难上加难。
3.3 气候变化影响
气候变化造成防护林衰退主要是由于气候温度和东北地区所处的纬度造成。适宜的生态环境,稳定的生态系统是影响树木寿命的主要因素,当上述因子不适合树木生存时,就会出现防护林衰退的现象。具体体现在:一是东北地区地处中高纬度,是我国气候变暖最显著的区域之一,近50 年来,东北地区升温明显,水资源和光能资源呈不同程度减少趋势[2];二是旱灾的增加和地下水位的下降;三是冬季极端低温、霜冻及恶劣自然天气频繁发生。
4 防护林生态修复模式
4.1 全民动员、义务造林是关键
尽管东北地区防护林面临较多问题,要想促进防护林生长发育,关键在于动员全民植树造林。防护林衰退既是事实,也是面临急需解决的问题,需要东北地区群众积极自发行动起来投入到义务造林中[3]。一方面可将东北地区防护林涵养造林纳入常年规划中,防护林的生长发育不是一蹴而就,其涵养造林需要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才能实现和完成,在这漫长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另一方面及时做好补植补造工作,每年分春秋2 季完成防护林造林任务,将造林任务和造林质量纳入到每个企事业单位管理中,包括各级政府、机关单位、学校等。
4.2 保障资金充足
营造防护林除了植树造林,还需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补植补造、引进苗木、苗木培育、看管养护、林木病虫害防治等[4]。为此,一是各级政府应对防护林建设增加财政专项投入,用于扶持和养护防护林建设,从购苗、繁育、看护到树木病虫害防治、森林火灾防灾预警等全过程,选派技术过硬的专业技术员进行指导;二是通过公益活动,向社会大力宣传“植树造林、人人有责”的理念,募捐筹资,从而保障防护林资金的充足。
4.3 依法监管
为了高效完成防护林建设任务,强有力的法律监管至关重要,依法监管是树立和提升全民护林思想和素质的有力措施。由于利益诱惑和导向,难免出现防护林管护工作不到位的情况,只有通过法律维护,以儆效尤,才能取得良好的护林成果。依法护林既是对投入造林资金的监管,也是对各级护林造林任务的监管,同时,依法打击威胁防护林安全的行为,如火灾、乱砍滥伐、私人倒卖林木、开办林木加工厂等。加大对装修公司的管理力度,从源头上严格管理木材的砍伐加工销售,特别是对于一些商务酒店、高档住宅的重复装修,其会浪费大量木料板材,应进行严格管控。警示和教育广大群众,自觉维护防护林安全,只有做到依法监管,防护林抚育养护才能见成效,从而筑牢护林防线。
4.4 大力整治工业污染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应看到如果不进行工业生产升级改造,淘汰落后产能,进行零污染排放,减小温室气体效应,防护林生态修复仍然存在较大困难,会加速防护林衰退。因此,治理工业污染至关重要。(1)通过合并、重组、拍卖等方式,淘汰一批工业生产企业,降低对环境的污染。(2)加速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更新换代,增加科技投入,走先治理、后生产之路,坚决关闭不合生产经营规范和不达标的各类化工厂,严格管理工业污水排放,减轻对地下水源和土壤的污染。(3)全面监测东北工业基地大气、土壤、水源状况,将检测结果纳入到各级政府治理、考核、管理范围之内。积极创造适合防护林建设生长的环境,对于敷衍了事、治理不到位的各级单位依法追责问责,形成长效管理机制。(4)做好监管工作,防止破坏防护林事件的出现和反弹。特别是近年来,生态休闲旅游日益兴起,部分地区在防护林区修建旅游别墅,大量砍伐防护林,使得防护林面积锐减,破坏了生态植被。因此,在防护林区必须加大监管力度,依法管理开发商。
4.5 科学引种与造林
(1)加快引进耐旱、抗寒的生态、速生树种,养护与造林同时展开,重视对防护林生长的巡查管护,及时砍伐移除成熟期树木,做好补植补造工作。因为在树龄成熟期,一部分树木已经衰亡,只有进行有序地砍伐,才能更好地进行防护养护。(2)针对正常发挥防护效能的防护林,可在林下适当配置具有经济效益的粮、果、药、菜、禽等动植物,构建兼顾经济、生态效益的经营模式。当地群众在产业的带动下,会更加珍惜和爱护防护林,自发地进行管护和栽植。(3)根据防护林树种及立地条件,对防护林进行立体开发,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和物质转化效率。(4)实行封山禁牧,防止人畜破环防护林,牛羊放牧对草和林木破坏力大,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从而对防护林自然生长繁育造成威胁。因此,只有加强管护力度,禁止牛羊进入,采取封山禁牧修复模式,才能有效保护防护林[5]。
5 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东北地区防护林建设,延缓林分衰退需从多方面入手。一是资金保障是前提,不论是科学育林、病虫害防治,还是聘用护林员,都需要资金做保障;二是动员全民义务植树造林,快速修复防护林;三是加强防护林后期养护,及时清理枯死木,优化培育防护林树种;四是大力宣传森林防火知识,依法管护,加大巡山护林力度,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五是加强各级政府管护职能和责任落实,选派林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护林人员也要勤于巡山检查。防护林生态修复是一个综合根治的过程,只有长期坚持,才能取得修复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