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加坡云雾林现代温室景观的艺术设计
2021-12-09林辰
林辰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00)
新加坡滨海湾花园位于新加坡中心繁华地带,是新加坡国家公园局为了实现“花园城市”的目标重点建设的项目。该公园由滨海南花园、滨海东花园和滨海中花园3 个风格各异的水岸花园连接,占地101hm2。滨海湾花园于2012 年建成,成为新加坡的地标性公园,提升了新加坡的国际形象。滨海湾花园的整个园区不仅采用了现代先进的生态技术,运用高效的可持续节能系统,而且在艺术形式上表现其特有的创造性,对温室景观的艺术设计有里程碑的作用。
1 滨海南花园的云雾林
云雾林是滨海湾南花园中的一个热带雨林气候山林植物温室(属于冷温室)。云雾林属于热带雨林的一种,指繁茂于云雾连绵的山地森林,这里植物茂密,生物多样性丰富,有着极高的湿度,地形气候特殊,所以云雾林是人类的天然绿色之肺,受到国际认可与保护。滨海湾南花园的云雾林冷温室模拟海拔1000~3500m 的云雾林气候景观,运用现代景观设计的手法,引导游客体验云雾林的生态环境之美,并提倡保护地球云雾林的生态环境。云雾林馆占地0.8hm2,高58m,内部温度常年维持在23~25℃。云雾林冷温室主要的植物种类在新加坡内少见,为保护价值很高的高山地区植物。场馆内通过30m 高的人工瀑布及生态装置模拟微缩热带雨林型高地山林生态系统。云雾林温室的建筑结构由玻璃和钢结构组成,设计师选择这2 种材料是为了保证冷温室里的热带山林植物不会被新加坡炎热的太阳晒死,通过温室内的温度控制,模拟自然气候,给植物一个信号:“冬天已经过去,要准备春天开花”,保证植物一年开花4 次,以供游览者观赏。云雾林温室使用冷却组构,混合安排置换通风与直接蒸发制冷和增湿[1]。不仅绿色环保,也改变室内环境温度,提高游客的舒适度。
2 云雾林温室设计
云雾林冷温室主体突出植物景观的设计,植物是园林中重要的造景元素,为人们带来大自然的享受。进入云雾林冷温室首先看到的是一条30m 的人工瀑布与景观水池,瀑布组团又分成许多细小的瀑布,利用建筑高度差层层跌落,水从各楼层落下产生水雾,就像高山地区雨雾缭绕的生态环境一样,让参观者更直观地感受高山地区云雾林气候的特点。云雾林温室的景观空间充满大量的植物造景,都是在模拟热带高山云雾林气候的生态,其中包括动植物与地形地貌的仿生场景。在设计中,除了平面上的植物造景,同时也注重立面植物造景,大量的植物都依附在固定板上生长,并融于建筑中。在观景节点上,以模拟云雾林生态场景为设计主旨,配置云雾林气候下的蕨类植物及仿生雕塑,植物根据生产周期依次开花,丰富游客的视觉观感。
3 温室景观的艺术设计
3.1 仿生的艺术设计
建筑就是一个巨大的景观体,所以建筑的造型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景观空间的艺术感,不同的形态不仅给景观空间的艺术性增添了一份情调,也丰富了整个景观空间。云雾林是一个绿色建筑,也是一个仿生景观,建筑的造型酷似“山”的形状,对应着热带山林植物园的主题。建筑外壁被大量云雾林气候的山林植物包裹起来,同时,在建筑的壁面上设计大大小小的洞,不仅让整个建筑的采光通风更加优秀,也形成多孔人造中空假山的造型,这个宛如“竹荪”的仿生造型也提升了游客的视觉体验。
云雾林的小场景也运用了许多仿生造型,在导览路线两侧的景观中加入动植物主题的仿生雕塑与植被组合而成的景观场景。景观雕塑为前景、主景,植物为背景、虚景,设计师用景观与仿生雕塑相融合的造景手法,把想要表达的意向融入艺术雕塑放在景观之中,形成一种艺术、生态相融合的视觉景观设计形式,将“保护生态与生态多样性是必要的”文字意象化。这些雕塑有的置于花丛中,有的置于绿树下,与植物紧密结合,不仅画龙点睛,且活跃气氛,增添了园林景观平常自然的人情趣味。其中,位于顶层的节点“迷失世界”的场景就模拟云雾林,三面由覆盖各色花卉的弧形墙壁围合起来,中央是一方静谧的水池,小型的假山置于其中,水池中小木舟隐藏在假山之后,雾气从水池边上缓缓弥漫覆盖了整个区域,植物中穿插了各种云雾林气候下生存的动物,形成云雾林的生态多样性,让游览者在“迷失森林”行走时仿佛置身于云雾林中。这种仿生雕塑与景观融合的方式可显示其保护生态多样性与环境的精神,又能让参观者在视觉上享受新颖独特的景观。全馆除了迷失世界的场景,还有模拟龟类、鸟类、昆虫类、热带山林植物等等生态环境模拟景观场景,均采用了这种艺术手法。
3.2 借景的艺术设计
《园冶》一书记载:“园林巧于因借,精于体宜”[2]。在云雾林温室处处可以看到借景的景观艺术手法。云雾林温室建筑就借用的“山体”的形状,设计师把云雾林温室建筑融入植物之中,建筑外壁被大量的热带山林植物所覆盖,让游览者感觉像游山一样。建筑中穿插的一些孔隙,这些孔隙不仅仅是装饰作用,同时也是建筑的窗户,以“孔隙”为框,从框中观察外面的热带山林植物,游览者通过环状360°分布的“窗户”从建筑内部的孔隙看向外部景观,让游览者体验温室植物的自然美属性。云雾林的外壁上有着与建筑各楼层相连通的悬空步道,从悬空步道往下看或者往上看都可以构成了俯借与仰借的艺术手法。云雾林的瀑布、水池以及所产生的雾气也间接借景参与其中,借助一楼水中镜面的映射,雾气的折射来增加整体的景观气氛,营造一种山云缭绕的仙境之景。
3.3 交互景观的艺术设计
交互式景观指两个或多个个体之间的互动,景观中的“交互”可以是人与景观、也可以是人与人的信息双向传递,或者是自我的反思[3]。云雾林的交互性景观主要是人与景观装置的互动,在+5℃温度升高体验室、地球检验室展厅和岩洞和晶石峰展厅,使用了许多交互性设计。岩洞和晶石峰展厅主要是摹拟云雾林的山地环境,通过视觉、声音、触觉增加游客的交互景观体验,整个展厅主要由岩洞和晶石峰的模型展示为主,开放式的展厅让游客可以在参观体验中听到外部的水流声,透过建筑的空隙,游客可看到山体水雾交织在一起的画面,配合水流声让游客联想到云雾林山地环境。地球检验室展厅主要是一个多媒体影像展厅,这里多是数据视频与游客之间的交互。+5℃温度升高体验室展厅主要是通过“时间”为设计概念,通过视觉与温度控制进行交互式体验。在视觉上,通过二氧化碳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视频画面,让游客了解到人类过量排放二氧化碳最终破坏的是人类自己的居住环境,同时,通过控制展厅的室内温度配合画面,让游客更加强烈地感受气候变化导致居住环境破坏的威胁,这种视觉与感觉上的景观体验不仅让游客直接了解了冰川融化、全球变暖带来的直接后果,同时警醒游客要时刻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4 云雾林温室景观设计的启示
通过分析云雾林温室的植物景观和艺术手法,得出以下4 点启示,为温室景观设计有序开展提供参考:(1)立意清晰,主题明确;整个冷温室的景观都在紧扣云雾林生态环境主题,意在将云雾林环境整体摹拟在馆内让游客体验,在节点设计上,充分通过五感体验与艺术相结合,致力于打造一个“艺术来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生态冷温室景观。(2)热带高山云雾林气候的知识传播与科普教育;温室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知识传播,这不仅是植物知识的传播更是生态保护的教育。(3)仿生形式的构成;温室的仿生景观是模拟大自然,让人造景观变得更加自然,体现温室自然美的一面,云雾林设计师通过仿生艺术手段及艺术造景手法,最终通过设计展现热带山林自然美属性。(4)交互式景观的运用;温室的交互景观可大大加强人在景观中的参与性,根据视频、数字模型、温度等与人互动。当景观不再纯粹是景观,当景观融入更多元素,景观会越来越有趣。
5 结语
云雾林是一个优秀的温室景观设计与艺术相结合的案例,成功将仿生艺术、生态、景观设计融合在一起。在体验云雾林生态环境之旅的过程中,参观者将通过欣赏和了解各种热带山林植物,产生对自然环境的喜爱之情,及对保护环境的寓教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