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
2021-12-09钱蔚
钱蔚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000)
1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目的
1.1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乡村振兴
目前,我国城镇化不断发展,更新迭代,而乡村发展像是按下了暂停键,停滞不前,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如何振兴乡村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中之重。乡村振兴是城镇化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开启的新一阶段,乡村景观环境则是乡村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能促进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减少贫富差距,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对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实现我国农业强、乡村美、农民富的宏伟目标具有战略意义,为乡村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1]。也是我国为推动脱贫攻坚战的顺利进行提出的新战略,为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奠定基础,可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推动社会整体发展。
1.2 提升乡村旅游效益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产业,正在逐步进入人们视线,对乡村振兴具有推动作用,在乡村经济发展中逐渐占领重要地位。无规矩不成方圆,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进一步规范,乡村旅游依托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一个地方长期发展积淀的精神文明产物,由于地理位置、历史原因等不同,与其他地域的文化形式有很大差异,具有十分鲜明的地域特色[2]。好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可最大化发挥地域文化价值,提升乡村旅游效益。
1.3 乡村规划设计符合时代发展需求
乡村景观规划符合天时、地利、人和,符合时代要求。民可载舟,亦可覆舟,人民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当今社会不断发展,技术不断进步,旧事物也在新事物的出场中不断淘汰,我国的城镇化已逐渐步入正轨,乡村发展迫在眉睫,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可提前布局、规划整个乡村发展,促进社会发展。
2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的难点
2.1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难以在先例中找到借鉴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作为一种新的战略决策,是我国为了发展乡村振兴的一次尝试,正处于不断壮大发展的过程中,前路艰难,需逐步探索,但对指导乡村如何规划设计、如何有机结合自然与经济发展、如何全面开发乡村旅游资源,都难以找到相似案例作为参考,完整的计划理论体系也在逐步形成中,还没有相对成熟。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跟脱贫攻坚战一样,在国内是没有借鉴先例的,就算国外有过类似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但是我国的国情、乡村生态系统与国外有较大差异,因此,借鉴意义相对不大。如果没有结合我国国情,照搬照抄国外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盲目做出决定,缺少科学有效的规划,会损害我国珍贵的乡村景观,还会严重损害我国的乡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2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与自然之间存在的问题
经济与自然的共存问题很难找到完美平衡点。优美的生态环境,需要科学合理的乡村景观设计进行整体布局和引导,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但由于理念、运作机制等因素影响,造成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与乡村生态宜居对接不充分、生态宜居的建设需求与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有效供应不均衡,不能展现乡村景观设计的最佳效果[3]。
如果只考虑经济利益,过分损害自然生态环境,后果不堪设想,如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发生于1943年美国洛杉矶,因为大量汽车尾气在紫外线照射下所生产的光化学烟雾,许多居民出现眼睛红肿、流泪等症状。因此,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作为整个计划的前瞻者,必须要考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2.3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与乡土文化之间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乡土文化积厚流光,博大精深,乡村是培养和栽培乡土文化的本源,也是乡土文化的土壤,没有乡村,就没有乡土文化的存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根本目的是振兴乡村,乡村振兴在一定程度上会借鉴城镇化的优秀成果,如果乡村改造过于城镇化,会破坏乡土文化的发展,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会在一定程度改变乡村原有面貌,如何在这种改变中保留乡土文化土壤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3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原则以及策略
3.1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3.1.1 遵循地域特色原则。在发展乡村景观建设的同时,不能一味地生搬硬套城市理论设计原理,将其套用在乡村景观建设过程中,而需要考虑当地的生活特色及文化特色。当地的特色是一个地方经过传承与发展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必须要遵循当地的风俗习惯,结合地域特色合理规划及设计。在建设景观的同时,要考虑当地的风俗文化的发展问题,想方设法提高当地人的文化素养,让当地人更加认可乡村的发展。在乡村景观建设过程中,融入当地的文化特色,也能让景观建设更加合理,也更易得到原住民的支持。
3.1.2 遵循生态保护原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永恒不变的定理,所以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不能忽略生态保护原则。如需要规划的乡村,有紧邻的湿地或森林,在规划这类型乡村的景观时,可将重点放在乡村的湿地或森林区域,首先要保护这些区域的自然资源,避免遭受不必要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景观观赏的需求,也能保护生态平衡,符合当前绿色环保的理念。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才能让乡村有更好的发展。
3.1.3 坚持可持续性原则。乡村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命脉,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其发展也决定了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乡村作为我国发展的基础,在进行相关建设过程中,必须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不能将这部分的景观规划设计作为某个阶段的工作,而是需要进行合理且有效的建设,充分发挥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作用,助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
3.2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策略
3.2.1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乡村景观规划设计难以从相似先例中找到借鉴,就可一个一个拆解出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遭遇的难点,再进行细分,从每一个小的难点出发,与其他规划设计实例中的难点或类似点进行一一比对,从成功的实例中吸取经验,解决乡村规划设计的难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失败实例中吸取教训,在乡村规划设计中规避陷阱。
3.2.2 因地制宜。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一方面要保障乡村经济迅速发展,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另一方面,要保护自然,创造更加健康的环境。由于很多村庄拥有独特的地方特色与风俗习惯,开展乡村旅游有较好的经济发展前景,但缺少对乡村旅游景观的了解及理论支撑,盲目的乡村旅游景观建设会一定程度上破坏乡村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使乡村独有的景色逐渐消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水平,对乡土文化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因此,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因地制宜的策略,有机结合自然环境、地域特点、人文风情等不同特点。在发展乡村经济的同时,维护乡村风貌,保护生态环境。
3.2.3 保护和传承。在乡村历史中,乡土文化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乡土文化对乡村居民来说,是先辈努力的结果,也是一直流传下来的精神支柱,更是千千万万的乡村居民的根,深入人心。而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不能用强硬的方式改变乡村居民对乡土文化的向往及憧憬,更不能要求其放弃乡土文化,要循循善诱,在传承中进行保护,并且对村民加以引导,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努力将乡土文化转变为优势,化乡土文化为重要的发展资源,助力乡村有更好的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乡村景观规划设计需要政府和乡村居民共同努力构建,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能为我国的乡村旅游经济创造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也能平衡乡村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现阶段,其对当今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涉及诸多阶层和利益,缺少借鉴先例,难以把控,开展难度大,为此,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地处理经济和自然间的关系,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顺利开展乡村景观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