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对策探究实践

2021-12-09焦小飞

现代园艺 2021年9期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监测

焦小飞

(民勤县湖区林业工作区站,甘肃武威 733399)

林业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在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保障中的作用也是巨大的,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总会出现破坏林业资源的行为,林业生态被破坏,此时就更加容易出现各种病虫害,继而使得林业资源处于不断缩减的状态。面对这样的问题,就需要积极建立对应的防治机制,确保其可以解决好林业资源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1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分析

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是多方面:随着人工林规模不断增加,人工林种植中就可能出现大量病虫害,因为人工林种植结构单一,病虫害发生几率比较高,一旦出现,就可能对天然林系统造成影响;在林地有使用化学农药的行为,这种行为会对于林业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林业覆盖范围比较广泛,病虫害一旦发生就可能迅速蔓延,往往难以采取有效的根治方案。比如在2011 年山西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就发布了林业病虫害预测报告,其中明确提出发生的面积达到29万hm2,成灾面积为1.3 万hm2。

2 当前林业病虫害防治的现状分析

对当前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调研,了解当前此方面取得的成效,可以更好地认知此项工作。最近几年病虫害防治投入在提升,制度也在不断改善,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是林业病虫害防治体系的效能还不是很理想,其问题集中体现在如下几个环节:

2.1 监测工作机制未有效发挥效能

林业病虫害波及范围比较广泛,实际可能造成的危害也比较大,因此很多地方都高度重视林业病虫害监测预报机制的构建,希望在实际病虫害大暴发之前采取对应的措施来进行预防和控制,以降低实际的林业损失。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地方都会因为经费不足,相关技术不完善等问题,将这样机制构建计划搁置,监测工作没有有效开展,防治工作没有规划,检疫仪器和技术推广也处于步履维艰的状态。如果这样的情况长期持续下去,就可能使得实际的林业病虫害的负面影响不断蔓延。

2.2 病虫害的波及范围广,防治难度比较大

林业病虫害一旦发生就可能波及到很大的范围,而对于这种大范围的病虫害事件,实际的防治投入比较大,防治难度也不容忽视。尤其在最近几年,各个地区为了实现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加快了人工林种植的节奏,使得人工林的规模在不断提升,此时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几率也在不断提升,但是对于地区而言,要人没人、要钱没钱的局面是客观存在的,这样就使得实际的防治工作处于杯水车薪的状态,也就难以起到理想的病虫害防治效果。

2.3 病虫害防治质量不高,先进技术使用范围狭窄

很多地区林业资源丰富,经济却比较落后,在此方面投入较少,无论新设备还是新技术,都难以迅速用于实际防治工作。部分地区还在以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的方式来进行病虫害防治,不仅污染环境,还会出现扼杀天敌的情况,继而难以保证实际的系统和谐性。也就是说很多先进的技术和理念难以贯彻执行到实际的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去。如果这样的情况长期发展下去,就会使得实际病虫害防治质量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

3 林业病虫害防治策略分析

3.1 正确看待林业病虫害防治问题

从宏观制度设计角度入手,将林业资源管理作为生态文明体系建设的重要节点,在原本林业管理专项资金投入的基础上,设定专门的林业病虫害防治资金,确保各项工作的开展有夯实的资金作为支撑;各级政府要正确看待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价值,将其与国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关联起来,树立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意识。在此基础上积极调查区域林业病虫害历史,了解其特点和属性,对产生的原因进行归结,组织专家和对应的检测队伍对实际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和研判,确保可以依照地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特点来优化设计各项制度,确保各项制度可以引导实际的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朝着更加有效的方向发展。在社会层次,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宣传工作,确保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到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并全面深刻地了解当前政策,在此基础上实现防治价值观的树立,这样可以便于后续公众参与其中,营造良好的林业病虫害防治的社会氛围和环境。

3.2 注重林业病虫害监测预防体系的构建

林业病虫害监测预防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详细来讲,需要将焦点放在如下3 个方面:其一,在当前国家级中心测报点、省市县重点测报点的架构上,增加监测站点,积极引入更加先进的监测技术,确保将远程监控技术、数据分析技术、信息技术等渗透其中,确保实际的监测系统的功能朝着更加广泛的方向发展[1];其二,积极结合实际林业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经验,精细化分析各种监测预报的行为,积极制定相应的林业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制度,形成详细的工作基准,确保参与到实际林业病虫害监测预防工作的人员可以切实发挥自己的效能,使实际的监测预报工作结果朝着更加精准的方向发展;其三,建立监测预报的联动机制,就是说在区域内如果发现病虫害疫情,需要迅速地上报附近区域的林业部门,迅速进行排查,结合实际传染传播的情况来进行研判,确保实际的治理朝着综合性和交互性的方向发展,这样可以使得实际林业病虫害监测预防体系的价值得到更大的发挥[2]。

3.3 秉持开源节流原则,确保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

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资源有限,无论是国家的专项资金,还是地区的政策资金,其能够投入的量是有限的,而实际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范围又比较广,且实际基础设施又比较薄弱,此时就需要确保各项资源使用都能够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因此,在实际林业病虫害防治资源配置方面,需要坚持开源节流的基本原则,引导实际的有限资源配置进入到更加理想的状态。需要做好的工作:一要积极了解国家关于林业资源管理的政策文件,获得国家的补助,归结地方使用到此方面的资源,形成统一规划、统一安排、统一配置的格局,确保林业病虫害的资金使用行为能够朝着更加有规划的方向发展[3];二要分析区域内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细节,设定对应的重点和难点,关注对应的风险点,在此基础上将对应的资源合理地配置到不同的环节,确保可以最大化地发挥对应资金资源的效能,而且不能以一刀切的方式来应对;三要关注林业病虫害防治基础设施的建设,确保各个站点中配备对应的检测人员,鼓励他们积极发挥自己的效能,贡献自己的力量,确保整个资源的配置进入更加科学的状态;四要积极建立对应的资金使用监督管理机制,确保定期公布实际林业病虫害防治资金的使用情况,管控其中存在的占用或挪用行为,给予相应的责任人更加严厉的惩罚[4]。

3.4 注重林业病虫害防治行为的管理,推广新技术

林业病虫害防治系统的建立,需要发挥科学技术的效能,实现科学防治才是出路。要积极主动做好如下3 个方面的工作:一要积极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运用到林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去,确保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妥善处理,归结有限的管理资源,采取更加有效的管理模式,确保实际的管理机制得以构建,以便展现出精细化管理理论的巨大价值[5];二要积极将各种新技术,尤其是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相关的技术使用到实际的防治中去,积极建立对应的监督管理机制,规避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的行为,倡导以微生物农药为主导,确保林业和农业的发展不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在实际设备方面,要积极将更加高效率的喷雾机械、注射器等设备投入其中,强调对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实际的综合防治的能力和质量得到不断提升;三要积极组织当前在职的林业病虫害防治人员深入学习,了解新技术,探究新设备,确保实际的管理素质和专业技能得到不断锻炼,由此确保可以迅速地将新技术和新设备使用到实际的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去。当然在实际新技术和新设备使用时,要对实际使用方案综合评估,关注实际经济和生态效益,做好全面权衡后,以试点的方式进行,使得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投入使用行为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否则就可能出现透支情况,这对实际防治系统的持续发展不利。

4 结语

综上所述,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是生态文明体系构建中的重要环节,也取得很多成就,但距离理想的效益还很远。因此,需围绕当前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对应措施去改善,提升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质量和效益。当然在此过程中,仅仅依靠相关部门远远不够,还需政府在宏观制度设计方面和资源支撑方面投入及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由此形成多元防治系统。

猜你喜欢

林业病虫害监测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land produces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学习监测手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