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梨园农药减量增效关键技术
2021-12-09周超华黄冬华李艳婷
周超华,徐 雷,周 铮,黄冬华,李艳婷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江西南昌 330200)
江西省常年4~6 月为雨季、7~9 月为旱季,梨树栽培中容易发生大量的病虫害,生产中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防控梨树病虫害,喷药次数多、化学农药用量大、效率低,对环境污染大,对梨果质量安全构成威胁。
江西省梨树树形以开心形、疏散分层形为主。大多开心形梨树主干矮、分枝低、不便机械操作;疏散分层形梨树树冠高大,梨园喷药等人工管理成本高。选择好梨树树形、综合防控病虫害、梨园生草等是梨园农药减量增效的关键。
1 梨树树形选择
可选用“3+1”、细长纺锤形、双臂顺行式等树形。
1.1 “3+1”树形
该树形只有一层主枝,基部3 个主枝和1 个中心干,主枝间枝梢不交叉重叠。上小下大,上部枝条对下部的影响小,通风透光条件好。苗木在70~80cm 处定干,主干高0.6~0.7m,树高2.5~3.0m。栽植的第1 年,定干后选留水平夹角在120°左右的3 个主枝,中心干继续向上生长,以后在主枝上不再配备侧枝,左右两侧直接配备大、中、小型结果枝组,主枝上的中心干上直接配备中、小型结果枝组。
1.2 细长纺锤树形
第1 年苗木栽植后在70~80cm 处定干。以后,对距离地面50cm 以上顶端30cm 以下之间所有芽进行刻芽,新梢生长至15~20cm 时用牙签开角至80°~90°,逐年培养成螺旋状均匀分布的10~15 个主枝,间隔20~30cm,每个主枝上直接着生结果枝组,树高2.7~3.0m。
1.3 “双臂顺行式棚架”树形
该树形按宽株窄行定植,株距4~5m,行距3~4m,主干高1.2~1.3m,无中心干,2 个主枝,顺行向左右延伸。中心干上左右2 个主枝呈40°~45°向棚架上伸展,主干与主枝的交接点距离棚架的架面的垂直距离为40~50cm。在左右的2 个主枝上,每隔30~40 cm 着生1 个结果枝组,该结果枝组与行向垂直。2 个主枝的延长头抬升30°左右,每个结果枝组的延长头抬升20°左右,以保证主枝及结果枝组较强的生长势。
2 病虫害综合防控
2.1 重点防控对象
梨炭疽病、梨黑斑病、梨轮纹病、梨锈病、梨黑星病、梨胴枯病、梨小食心虫、梨瘿蚊、梨木虱、梨叶螨、梨茎蜂、梨蝽象、梨蚜虫等。
2.2 主要症状
2.2.1 梨炭疽病。为害叶片和果实。在叶片上为害,表现为在叶片的正面形成黑色圆形病斑,病叶提前脱落。在果实上为害,表现为在果皮上形成同心轮纹病斑并腐烂凹陷。
2.2.2 梨黑斑病。为害果实、叶片和新梢。在叶片上为害,往往形成中间灰白色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叶提早脱落。在果实上为害,在果面上形成黑色圆形病斑,随着果实增大,果面发生开裂,提前落果。
2.2.3 梨轮纹病。可为害枝干、果实、叶片。在枝干上为害,表现为皮孔变大成瘤状;在果实上为害,表现为果皮上形成颜色深浅相间的同心轮纹,病果腐烂;在叶片上为害,表现为形成同心轮纹的褐色病斑,病叶提早脱落。
2.2.4 梨锈病。主要为害叶片。早期形成黄色病斑,后期在叶的背面长出大量的毛状物。
2.2.5 梨黑星病。为害叶片和果实。在叶片上危害,表现为在叶背的主脉及支脉上生出黑色霉状物。在果实上为害,表现为在果面形成褐色圆形病斑,病斑上有大量黑色霉状物或病部凹陷、果面不平、果肉变硬,提前落果。
2.2.6 梨小食心虫。以果实上为害严重。幼虫从果面蛀入果内并排泄大量虫粪,之后蛀口腐烂。幼虫也会为害套袋果,可从袋口不严实处钻入。江西梨小食心虫1 年发生5 代以上,以6~8 月发生的幼虫对生产造成的为害最大。
2.2.7 梨瘿蚊。有梨叶瘿蚊、梨花瘿蚊之分。梨叶瘿蚊幼虫吸食叶片汁液,造成梨叶呈卷筒状,受害叶片不能正常展开,叶色由嫩黄绿色变紫黄色至紫红色,叶片增厚,叶质脆硬,最后变黑枯死脱落,一般造成春梢、夏梢的叶片脱落。梨花瘿蚊在梨树的花蕾期和幼果期为害,造成花蕾和幼果脱落,严重降低坐果率、减少产量。
2.2.8 梨木虱。以若虫和成虫刺吸梨芽、花蕾、叶片和嫩梢汁液;被害的芽、叶、果会出现坏死斑,引起霉菌寄生,诱发煤污病。以冬型成虫在树皮缝隙内、落叶、杂草及土缝中越冬。花前为越冬代成虫产卵盛期,躲在花芽、枝条和果台基部产卵,花后为第1 代若虫盛发期。
2.2.9 梨叶螨。往往在叶片背面刺吸,形成苍白斑点,发生严重时叶片脱落;5 月中旬~6 月初为发生高峰。
2.2.10 梨茎蜂。以成虫、幼虫蛀食为害春梢,嫩梢被成虫产卵为害后凋萎下垂、变黑枯死,遇风吹落变成光秃枝。1 年发生1 代,以老熟幼虫在被害枝以下的2 年生枝条内越冬;于第2 年的3 月下旬、4 月上旬即花期为成虫产卵和为害高峰期,孵化出的幼虫于4~5 月蛀食嫩梢和2 年生枝条。
2.3 防控措施
2.3.1 农业防控措施。选用抗病性较强的优良品种及优良苗木,采用前述的树形,避免与桃、李混栽;注意梨园通风透光;加强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性。在夏季,梨果采收完成后,将梨园的病虫果、腐烂果、丢弃的残次果捡拾干净,及时剪去病虫为害的枝条,及时烧毁或就地深埋。在冬季,清除梨园枯枝、落叶、病虫果,剪除病虫枝,刮除老翘皮,及时烧毁或就地深埋,清除梨园周边与梨锈病有关的桧柏类等转主寄主植物。每年12 月份土壤机耕20cm 左右,可冻死在土壤中越冬的一部分虫卵,减少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虫基数。
2.3.2 生物防控措施。利用释放赤眼蜂防控梨小食心虫。其作用原理在于赤眼蜂寄生在梨小食心虫的卵,使得梨小食心虫卵不能孵化。因此,大大减少了梨小食心虫对梨果的为害。根据对江西省梨小食心虫发生情况的监测结果,结合江西梨果基本上在8 月上旬之前采收完毕的实际情况,在梨树的生长季节可释放赤眼蜂2 次,第1 次在5 月下旬~6 月上旬,第2 次在7 月上中旬。应选择晴天、阴天,无降雨、无大风时释放赤眼蜂。一般在10:00 前或15:00 后放蜂,尽量避免新羽化的赤眼蜂遭受大太阳晒。梨园释放赤眼蜂的数量,一般每667m2梨园每次释放赤眼蜂3 万头,梨小食心虫发生严重的梨园每次每667m2可释放赤眼蜂5 万头。赤眼蜂卵卡悬挂高度以高于1.5m 为佳,释放时将赤眼蜂的蜂卡别在梨树中部叶面的背面。
2.3.3 物理及性信息素防控措施。①悬挂黄板。防治梨茎蜂、梨蚜虫。于梨树盛花末期,在树冠外围悬挂黄板,适宜高度为1.5m,每667m2挂20 块黄板即可达到良好的效果。②安装杀虫灯。4~8 月,在梨园安置杀虫灯,防治吸果夜蛾、金龟子等害虫。③悬挂迷向丝、三角屋性诱芯,防治梨小食心虫。迷向丝每棵树悬挂1 根,高度为1.6~1.7m,为提高效率,根据江西实际,可在5 月中下旬悬挂1 次可用3 个月的长效迷向丝。也可于5月中下旬在树冠外围距地面1.5m 处悬挂装有性诱芯的诱捕器(三角屋),每667m2悬挂5 个三角屋,诱芯1个月换1 次,共更换2 次。迷向丝防控梨小食心虫的原理:梨园到处是迷向丝散发的性信息素的气味,雄虫失去找寻雌虫的能力,极大地减少了雌雄虫的交配,显著减少了下一代梨小食心虫的数量。三角屋性诱芯防控梨小食心虫的原理:三角屋内性诱芯散发出雌虫的气味吸引雄虫,待雄虫飞向三角屋,往往被屋内的粘板粘住,梨园内雄虫数量大为减少,自然显著减少了雌雄虫的交配,下一代梨小食心虫的数量也就大大减少。④绑缚瓦楞纸。于秋季的8~9 月,在梨树主干绑缚瓦楞纸,诱集梨木虱和红蜘蛛越冬成虫,冬季或早春取下瓦楞纸,刷除树干上的越冬虫,焚烧瓦楞纸以灭除虫源。
2.3.4 化学防控措施。冬季修剪完成以后,梨园全园喷石硫合剂(4°~5°Be,或40%石硫合剂结晶体20~30倍液)1 次。2 月下旬~3 月上旬,在梨树的混合芽开始膨大至露出花蕾前这段时间再全园喷石硫合剂(2°~3°Be,或40%石硫合剂结晶体40~50 倍液)1 次,以消灭在梨树树干、枝条、地面等越冬的病虫。
3~5 月是化学防治梨炭疽病、梨黑斑病、梨轮纹病、梨锈病、梨黑星病、梨蚜虫、梨瘿蚊、梨木虱、梨叶螨的关键时期。可在梨树谢花后及时喷1 次杀菌剂+杀虫剂,以后每隔15~20d 再喷杀菌剂+杀虫剂2~3 次。杀菌剂可选用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代森锰锌、腈菌唑、戊唑醇、氟硅唑、三唑酮等,防治梨蚜虫、梨瘿蚊、梨木虱可选用啶虫脒、吡虫啉等杀虫剂,防治梨蝽象可用高效氯氰聚酯等杀虫剂,防治叶螨可选用乙螨唑、哒螨灵、阿维菌素等杀虫剂。
梨果采收后至8 月份秋梢旺长期,再喷施1~2 次杀菌剂+杀虫剂,防治梨炭疽病、梨黑斑病、梨蚜虫等。
9~10 月,全园喷1 次杀菌剂,以倍量式或多量式波尔多液(1∶2~3∶200)为主,重点防治梨炭疽病、梨黑斑病。
对梨胴枯病树干病斑采取划道办法处理,然后涂杀菌剂;及时剪去梨胴枯病枝条。
2.3.5 喷药机械。大面积梨园可使用大型牵引式、悬挂式、自走式风送式弥雾机喷药,小面积梨园可使用小型自走式弥雾机;有条件的可使用专业化无人机喷药,以提高功效。
梨园生长期病虫害往往是从点到面,逐渐蔓延开来。因此,防治病虫害应当抓住关键时期治早、治准,采取挑治、综合防治策略,减少大面积用药次数、用药量。梨园生草,既可以培肥地力、改善微环境,又可以为赤眼蜂、瓢虫、草蛉、捕食螨等天敌提供生存环境,能有效防治梨蚜虫、梨木虱、梨小食心虫、螨虫等害虫。
3 梨园生草
梨园行间可选用白三叶草、金荞麦、苦荞麦、鼠茅草等种植。生草的种子一般在3 月份播种。可选用悬挂式、坐骑式、自走式等割草机械,草高度达到40~50cm时刈割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