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机生姜种植技术特点及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2021-12-09韩喜艳孙建涛

中国蔬菜 2021年7期
关键词:生姜有机农户

韩喜艳 刘 伟* 孙建涛

(1 潍坊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山东潍坊 261061;2 山东禄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潍坊 261000)

通过对山东省潍坊市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有机生姜融合创新产业园的实地调研,总结了有机生姜种植技术和产业发展模式:主要技术创新是脱毒姜苗采用有机基质独立袋装的种植方式,置于配备物联网设施和微喷自动灌溉设施的种植网大棚,收获后的生姜使用有机环保方式进行贮存;种植模式上通过承包经营或者雇佣职业农民的方式组织农户参与,为其提供脱毒姜苗和有机生姜种植全套技术,由园区企业按合同价格收购,通过搭建的成熟销售渠道统一销售。并提出该产业模式推广应注意在技术标准化、全产业链环节有机化、有机姜品牌化、有机姜深加工等方面的问题。

生姜是我国优势特产蔬菜,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2019年中国生姜种植面积28.4万hm2(426.4万亩),产量约995万t,出口量(未磨的姜)为52.35万t,实际需求量为773.6万t①数据来源:智研咨询集团《2020—2026年中国生姜行业竞争格局及风险管控分析报告》。。中国也是生姜生产、出口、消费第一大国。随着社会发展和消费升级,人们对高品质生姜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我国生姜生产也逐渐向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发展,发展和推广有机生姜种植是生姜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必然方向。

山东省潍坊市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是山东省首个以生态经济为特色的省级生态经济开发区,每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00天以上,负氧离子浓度每立方厘米达3 000多个,高于世界卫生组织“空气清新”标准的2倍;淡水资源充沛,峡山水库面积144 km2,占全区总面积的近1/3,水质优良;建成有机农业种植基地逾1 666.7 hm2(2.5万亩),是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目前正着力打造“峡山有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有机生姜是峡山区重点打造的三大特色农业产业之一。2020年峡山区生姜种植总规模约2 000 hm2(3万亩),其中有机生姜种植面积86.1 hm2(1 292亩),占潍坊市有机生姜种植总面积的86%以上,是潍坊市有机生姜的主产区,有机生姜种植潜力和产业发展空间较大。该地区有机生姜种植技术和产业模式于2014年开始探索推广,2019年仅15.1 hm2(227亩),2020年达到86.1 hm2(1 292亩),有机生姜每667 m2产量由最初400 kg增加到3 500 kg,目前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标准化的有机生姜种植技术和产业发展模式,规划到2022年种植规模266.7 hm2(4 000亩)。本文在峡山区有机姜融合创新产业园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有机生姜种植技术和产业发展模式的特点和发展意义,并对该模式推广中应重点关注的地方提出建议,以期能够促进有机生姜产业快速发展,满足市场对高品质生姜需求的不断增长,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1 峡山生态区有机生姜种植技术特点

1.1 无土有机基质种植

峡山有机生姜种植模式采用无土有机基质种植,并形成一套系统的种植方案,目前已经申请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510251976.0,ZL 201510251994.9),该种植技术有3个要点。

①采用有机基质。将长白山野生松塔在-20℃条件下粉碎作为养分支撑,加入原木锯末作为填充物,并按照一定比例添加煤炭腐殖酸形成专利配方。该配方没有添加化肥等肥料,包装有机基质的种植袋达到食品级的安全级别,可以降解,不会释放有害物质。

② 采用独立种植袋。1个种植袋大约需要10 kg基质,生姜生长初期施用经有机认证的肥料,后续随着松塔的腐熟,养分逐渐释放,可以满足生姜整个生长期的养分需要。种植袋可以循环使用4~5年,每次种植补充15%左右的基质即可,约5年后统一更换种植袋。废弃的种植袋通过蒸汽高温消杀,统一处理。一旦有种植袋发生病虫害,直接封住袋口移出大棚,最大限度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提高管理效率。

③种植袋置于平台上。将种植袋置于高30 cm、宽80 cm的平台上,且种植平台用黑色无毒聚乙烯膜(PE膜)和防草布完全覆盖,以达到排水顺畅、防虫防菌和阻止杂草生长的效果。

1.2 大棚覆盖种植网

有机生姜的种植需要在大棚中进行,但不覆盖棚膜,只覆盖种植网。有机生姜使用的种植网是黑白相间条纹网格,也被称作斑马网。斑马网不仅能防虫,同时也能通风、遮阴,调节网内的空气湿度,更有利于生姜生长(张其录,2012)。目前斑马网已经获实用新型专利。

1.3 脱毒姜苗代替姜母

为了降低土传病害,减少种姜的遗传变异、品种混杂等,峡山区有机姜融合创新产业园成立脱毒姜苗育繁推中心,主要培育脱毒姜苗,用脱毒姜苗代替姜母。脱毒姜苗育繁推中心与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潍坊兴旺生物种业有限公司等科研单位和企业合作,进一步提升种苗繁育水平,开展生姜种苗研发,建立了从姜苗的脱毒培育到繁殖驯养等全套程序,生产商品脱毒姜种,每667 m2生姜种植所需姜种从750 kg降至150 kg,种植成本显著降低。

1.4 病虫害防治

峡山有机生姜生产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模式,采用斑马网覆盖、基质栽培、独立袋装的种植方式,有效解决病虫害问题。

①虫害防治。在影响生姜生长的第1代甜菜夜蛾产卵之前全部覆盖斑马网,且采用双道门缓冲间设计,大棚内悬挂黄蓝粘虫板诱杀害虫,有效防止地上虫害的发生。同时种植袋与土壤之间铺设PE膜、防草布进行双隔离,有效阻隔地下虫害的发生。

② 病害防治。采用基质栽培独立袋装的种植模式,利用微喷滴灌设施,最大限度降低了土传、水传病害的发生和传播,如有病株,将种植袋移出棚外隔离即可有效阻断传染源。

③草害防治。基质栽培独立袋装的种植模式,与土壤隔离,裸露的土壤铺设防草布,阻隔草害的发生。

④ 投入品选择。防治病虫害时严格筛选符合有机生产且具有有机生产资料评估的产品,并做到每批次检测。

2 峡山生态区有机生姜产业经营模式

2.1 生产方式

有机生姜的种植由于技术门槛比较高,并不适合农户分散生产经营,因此需要一定的组织方式使农户参与进来。目前峡山区的组织方式是建设有机生姜生产园区,主要通过农户承包经营或者雇佣职业农民的方式,为农户提供全套技术支持。农户与园区签订种植合同,只需负责种植管理环节,通过统一指导确保产量、统一投入品确保品质、统一贮存确保安全、统一销售确保品牌建立。

①农户参与模式。目前主要有两种参与模式:一种是农户承包联产方式,由农户缴纳承包费,量力承包一定数量的大棚,按照统一的种植技术进行种植,生姜收获后由园区按照确定的价格统一收购,农户每667 m2平均收入可达36 000元,是种植普通生姜农户的2~5倍。农户需要一定的自主投入,例如承包费、种植费用。尽管园区统一销售,但收入几乎完全依赖产量,有一定的风险。另一种是新型职业农民方式,由园区雇佣农户,一个团队两三人,负责几个大棚的田间管理。收入模式是基本工资+提成,提成主要根据最终产量。农户承担风险较小,但是预期收入不如承包经营收入高。目前两种模式的参与比例大约为1∶1。

② 土地。园区土地主要通过土地流转方式从农户手中集中到园区,发展有机生姜规模经营。园区对土地流转提供的补贴价格高于周边市区,保证了土地流转农户的利益。

③技术。由园区对参与有机生姜种植的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提供脱毒姜苗和有机生姜种植全套技术,并配备专业的专职技术人员,全程指导农户种植,及时解决种植中遇到的病虫害等问题。

④ 设施。园区建起高标准物联网大棚,统一配备必要的物联网设施和微喷自动灌溉设施等,能够自动检测温度、湿度、养分、二氧化碳浓度等指标,通过实时大数据分析结果自动进行施肥、浇水等,管理效率提高80%。大棚覆盖斑马网,并搭建好种植平台,提供有机基质及种植袋,满足农户种植需求。园区建设有机生姜仓贮区,采用二氧化碳贮存方法,通过控制恒温库内二氧化碳浓度抑制虫卵孵化,保证生姜贮存过程的安全有机。

2.2 产品定位

有机产品必须要经过有机认证机构审核认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标志。峡山有机生姜模式种植产出的生姜已经创立“禄牌有机生姜”品牌,该品牌生姜连续4年通过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有机产品认证、美国国家有机工程NOP(The National Organic Program)有机产品认证,并经过专业检测机构欧陆集团Eurofins的德国Dr.Specht博士实验室424项权威检测,零药残、无重金属,符合欧盟有机标准(卢昱和杨国胜,2019)。2016年8月经中国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上海微谱化工服务技术有限公司检测,其主要营养成分姜辣素及钙、镁、锌、铁、钾等微量元素含量为普通生姜的4~22倍。

2.3 销售渠道

目前园区企业已经建立较为成熟的销售渠道,并对所收购的有机生姜通过高效贮存实现全年稳定供应,满足不断增长的有机生姜需求。2020年销售额超过7 000万元,2022年销售目标1亿元。目前已建立的销售渠道主要包括:①连续参加中国有机产品展,宣传产品,洽谈对接更多销售渠道,扩大产品影响和销量。② 依托盒马鲜生、京东等电商平台进行网上销售,进入山姆会员店、永辉超市、有机汇、成武金石、春播、食菌纪等高端零售渠道的一线城市线下门店,并逐步拓展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优质商超渠道。该渠道以生鲜类有机生姜销售为主,产品销量稳步增加,实现有机生姜优质优价。③登陆印象商城,该渠道主要是以潍坊特色产品、传统工艺品等为主要销售对象,在该渠道销售的有机生姜产品以加工品为主,通过平台的影响力进行礼品营销,扩大禄牌生姜的品牌知名度和销量。④ 利用微信小程序建设官方微信商城,不断凸显自有品牌,完善自主销售渠道。

2.4 资金投入保障

设施投入方面,由国有企业绿科集团来投资建设满足生产要求的大棚,然后交由园区公司进行托管,并给予绿科集团固定收益回报。园区公司负责整体运营,或通过承包方式组织农户生产,以收取的承包费来收回成本甚至盈利;或通过雇佣职业农民的方式,以销售差价获取收益。

政府补贴方面,峡山区为支持相关产业发展出台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其中与有机生姜产业模式相关的包括:土地流转金每667 m2补贴800元,连补3年;钢架大棚建设每平方米补贴10元,日光温室建设每平方米补贴20元;物联网水肥一体化设施每平方米补贴2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初始投入顾虑和压力。

农户投入方面,园区与金融机构合作,设立有机生姜专享贷,为承包经营农户提供贷款,保障农户资金投入,并可以直接抵减承包费,激发和调动农户的参与积极性,以吸引农户参与。

2.5 有机生姜特色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园区在发展有机生姜种植、拓展销售渠道的同时进一步延伸有机生姜产业链。在产业链上游与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潍坊兴旺生物种业有限公司合作进行有机生姜种苗研发,建立起从姜苗的脱毒培育、姜苗繁殖驯养、转化脱毒姜种等全套程序。在有机生姜种植的基础上积极研发了有机姜脯、有机姜干、有机生姜淀粉、有机姜粉、生姜纤维面料、有机姜黄素、有机姜精油等高附加值的产品,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目前研发出的鲜姜饮品已具有自主专利权,市场销售情况良好。通过向生姜下游产业链拓展,打通有机生姜“从良田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条,融合金融、物流运输、电子商务等行业供应链协同发展,带动相关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有机生姜全产业链的融合发展。

3 产业模式的价值与意义

3.1 有利于乡村产业振兴与农民增收

发展有机生姜种植,通过创新产业组织模式,将农户、园区、土地流转有效连接,并配备技术人员、销售渠道,形成稳定、高效的产业链,有效促进了农村产业的发展。而且高品质有机生姜的生产种植,能够显著提高峡山区生姜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从农民增收角度来说,尽管一座占地1 000 m2左右的大棚一年的承包费需要投入1.5万元左右,但按照一座大棚产量4 500 kg,收购价格为12元·kg-1计算,农户收入可达到5.4万元,扣除1.5万元的承包费和约1.5万元的日常管理费,纯收入2.4万元。若按农户承包10个大棚计算,一年的收入为24万元左右,收入是传统方式生姜种植收入的近两倍。且该模式具有两个优势:一是应用先进设施,人工劳动强度相对较小;二是实现价格锁定,风险相对较小。有机生姜种植模式是将绿色发展理念在农业生产中落实的重要体现,该模式的推广和发展有利于乡村生态振兴。

3.2 高端农业符合消费升级趋势

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居民消费呈现加快升级的趋势。消费升级是经济结构调整、提质增效的关键,也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动力。在消费升级中一个重要方面是产品的品质升级(黄隽和李冀恺,2018),其在农产品领域的表现就是高端的农产品及加工品和更安全的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而农产品的消费升级也会对农业产业发展引发新的变革,形成高端农业等新的业态。发展有机农产品和有机农业就是这一趋势下的顺势而为。峡山有机生姜产业模式就是顺应有机农业发展和消费升级趋势的产物,是对传统生姜产业的转型升级,有机生姜无农药残留,无重金属,姜辣素及微量元素含量高,品质高,在当前消费升级的发展机遇下,发展空间巨大。

3.3 促进农村三产融合

峡山有机生姜产业模式在发展有机生姜种植的同时,也不断探索延伸产业链条,研发以有机生姜为原料的高附加值的加工产品:初级加工产品如有机姜脯、姜干、有机姜粉等;深加工产品如生姜纤维面料、有机姜黄素、有机姜精油等(张传伟 等,2019)。同时不断拓宽产业范围,整合有机生姜产业和产品文化,发展自主销售渠道,实现有机生姜从种苗培育、生姜种植、深加工、物流存贮、营销、销售等环节的全产业链贯通,并且在产业组织方面融合电子商务、金融、技术服务、研发等多行业领域,实现协同发展。峡山区生姜产业实现了从传统种植模式向有机种植和高质量集成模式转变,已成为峡山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有效载体。

3.4 推动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

农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也是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要求。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高质量发展道路是必然选择。峡山有机生姜以长白山松塔为营养基质开创生姜基质栽培有机种植法,采用独立种植袋、斑马网、防草布等物理措施防治病虫草害,全过程化学肥料、农药零投放,保护了周边的土壤和水源。基质栽培独立袋装替代土壤,也起到了农地休耕作用,而且种植袋可以多年循环使用,每次种植只需要补充15%左右的基质,极大地节约了种植成本、缓解了环境的压力,也让消费者吃上安全放心的生姜。

4 模式推广建议

4.1 全产业链有机化保证产品符合有机认证

峡山有机生姜产业模式技术门槛高、产量低,投资门槛高,只有保证产品有机性,在市场上保证较高的销售价格,才能维系较高的回报率,模式才有推广价值。

保证生姜的有机性不仅要在种植环节满足有机认证的要求,在存贮、流通、加工等其他环节都要满足有机要求。目前这一模式下的各产品在各个环节都符合要求,并已获得多国有机认证,但是随着模式的推广,严格按照有机标准可能面临更大挑战。一方面,更多的农户参与种植,部分参与者可能会对有机技术要求有所疏忽。因此必须加强对参与农户的培训和管理,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和惩罚措施使其能严格遵守有机生产要求,生产出全部符合有机要求的生姜。另一方面,在一定产量下,贮存和流通等环节通过精细化管理能够满足有机要求,但随着有机生姜产量不断增加,如果精细化管理得不到保障,产品的有机生产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该模式的推广过程中必须根据模式扩大的产量进行动态估计,并与贮存容量和流通能力进行匹配,保证严格遵守全程化有机要求。

4.2 打造产品品牌保证产业规模扩大后的市场

随着有机生姜模式的推广,有机生姜及加工品的产量必然也会不断增加,市场规模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当前随着农产品消费升级和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担忧,对有机农产品的需求必然会不断增加,未来一段时间内有机生姜仍有市场需求,但需要重点对销售渠道进行关注。由于信息不对称,很多消费者对产品不够了解,对销售渠道不够熟悉,也无法判断哪个渠道销售的产品更令人值得信任。所以,应通过包装设计、产品功效等方式树立品牌形象,加强宣传,寻找合适的销售渠道并加以固定,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开拓,增强消费者的信任,让消费者更了解产品。同时也需要主动发现消费者的不同诉求,了解不同消费者的喜好,准确做好市场细分,找准市场定位,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采取对应的销售策略和销售渠道,提高消费者忠诚度。这样才能满足模式拓宽、供给增加的要求。

4.3 推进有机生姜产品深加工

在峡山有机生姜产业模式中,目前仍然是以有机生姜初级产品为主进行销售,产业链条短。当前已有的初级加工产品如有机姜脯、姜干、有机姜粉等,深加工产品如生姜纤维面料、有机姜黄素、有机姜精油等,销量有限,附加值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为了提高模式的效益性和推广的吸引力,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加强:一是继续加强研发,根据姜的功效和消费需求研发新产品,同时注重提升已有产品的品质,提高市场认可度,打造更有吸引力的有机生姜加工产品;二是培育消费者对有机生姜加工产品的需求,在当前人们越来越注重身体保健的形势下,可以通过礼品营销等方式扩大影响,通过宣传、讲座等多种形式引导消费者对有机生姜保健功效的消费认知,不断增加对有机姜加工产品的消费需求。

4.4 实施技术标准化以扩大推广范围

有机生姜产业模式在进行技术创新的同时也需要不断梳理总结,整理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包括从种植技术、大棚的标准和设施配备、病虫害防治、收获、存贮到加工等所有环节,并确定适用方法和技术标准,以便于操作运用和推广,满足有机认证要求,并能够通过培训等方式进行技术输出,扩大应用范围,实现其价值。

猜你喜欢

生姜有机农户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夏吃生姜益健康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喝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