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训体系的构建
2021-12-09许凯殷志栋朱志武蒋诗卉刘婉嫕许国喜河北环境工程学院体育系
许凯 殷志栋 朱志武 蒋诗卉 刘婉嫕 许国喜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体育系
多年来,许多高校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下大力改善教学环节等方面做出了各种有益尝试,但应用型本科实训体系依然十分混乱。构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实训体系应从核心概念明确以及实训体系现状出发,以DACUM图表构建为主要研究方法,结合实训目标与实训体系评价标准进行综合研究,最终达到明确当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训体系问题,构建完善实训体系的研究目标。
一、核心概念阐释
(一)实训
实训是我国高等教育院校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团队合作能力、技术能力水平的一种培养方式,其结合了理论教学和职业训练的优势。实训是以传统授课中所讲解的知识点为主要的理论依托,结合现实中的实际案例,促使学生参与式学习,增加实践经验,同时实训的教学内容是与社会工作实际息息相关的,可以降低学生的就业风险,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最终使得学生满意就业,就业满意学生。
(二)应用型本科
应用型本科是中国教育事业在发展过程中,对新型研究生教育、实践型研究生教育的一种探索,它主要是在以应用技能训练为主要教育目的,旨在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创新方向的基础上培育更多很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的人才。本文所探究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也是应用型本科中的一分子,探究专业的实训体系构建是对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
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训现状分析
(一)专业市场不够景气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向社会输送能够担负起工作责任的人才,但是在一些专业的社会需求度不是很高,专业就业面比较狭窄的应用型本科中,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发展就会受到一定的制约。
当前我国虽然对竞技体育的重视程度较高,一些热门体育专业的就业面并不狭窄,但是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上,国家的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的企业都是在东南沿海发达城市中扎根落地,就业面相对来说比较狭窄,社会对于此专业的人才需求度也不是很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此专业的实训体系的完善。
(二)实训课程设置不具备科学性
实训课程的科学性是促使实训体系完善的重要基础,但是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实训课程设置中,大部分高校的课程设置都不具备科学性。
实训课程的时间节点大多是安排在临近毕业的时间点中,方便学校管理,时间点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正确的,但是在课程的监督上,大部分学校都没有足够完善的监督体系、课程评价标准,这就导致了课程虽然有了安排,但是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而且在大部分院校中,实训课程与理论课程中间没有任何过渡,很多学生都是在茫然无措中进入到实训环节,初期甚至连自己需要做什么都不甚清楚,这就浪费了宝贵的实训课程时间,这也是当前大部分高校在安排实训课程的不科学之处。
(三)校内外实训环节、实训基地建设不够完善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的有序实施,需要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以及有着较为完善的实训环节。当前,此学科的校内实习教学的实施重点是以专业技术的基础课程为主要教育手段,而时间管理重点则集中于学生毕业实习的前段时间,目的是为协助学员更好地进行社会实践工作,教学内容较为基础,而校外实训课程一般就是指学生可以独自到校外实习的这一阶段,也就是校内实训的延续。从总体上来看,由于不少高校的管理者都十分重视在校内外学习,对学校的实训活动教学关注程度反而不够,而且有些高校也没有设置学校的实训活动教学,学校实训练习环境相对单薄,在这样的情形下不利于学校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不利于学生认知和掌握学校相应的教学行业发展趋势,从而影响了学校的整体发展与提高。
不少高校都会为在校生建立或者设置校内外实习基地,主要包括各级的体育运动主管部门、体育事业单位、体育运动公司和一些非营利性的运动机构。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很多学校在进行校内外实训的时候,一些运动健康俱乐部、运动协会更加得到学校的青睐与热爱,学校实训选择这些健康俱乐部所占的比重很大,选择其他实训基地进行实战锻炼的学生占据的数量较小。这同时也暴露了一个问题,即学校的实训锻炼内容相对单调,在实训过程中学生们每天都是反复地进行着毫无意义的事情,学生们很难在实践中掌握新鲜的东西,从而无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在校外实践培训教育基地的建设不够完备,学习者在校内外实际教学活动中的创新能力未能被完全充分地调整起来,教学质量与效果不能有效保障。因此,对高等学校而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校内外实践教育培训基地制度,为学生创造更加多样化的实验锻炼教育培训基地,使学生通过持续的实践与摸索,确定了自身今后想要发展的方向,为学生更好地应对今后的实际工作与日常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训体系的构建
(一)实训目标的确定
首先是实训目标的确定的依据,实训目标的确定主要是以现实因素为主。在确定实训目标时,结合本专业的专业特点以及专业培养目标,以科学性、全面性、导向性原则为主要依托。同时在确定实训目标时,要综合考量现实因素的影响,以专业课程体系教学目标为主要依托,以社会需求为主要导向综合考量确定实训目标。
其次是实训目标的确定,实训目标的确定应着眼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结合理论依据制定。目前来看,实训目标应当确定为: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促使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进行一定的思考。
(二)实训内容DACUM图表构建
见表1。
表1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训内容DACUM图表
(三)实训方式
高校必须有效整合该学科的培养目标,优化培养方法,加大实训教育在课程中的比重,严控实训教学方式。在教育过程中,注意采取集中与分散的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要夯实最基本的理论,还要通过集中与分散相结教学方法,在课程期间加强实践性教育力度,学生可以在大一至大三阶段科学分组和进行教学实验活动,并强调实验训练,明确自身的优点和劣势,扬长补短。最后,学校必须完善对临近毕业学员的监测与评估机制,以科学衡量他们在校外实践中的成绩,进而有效提升学生毕业实践品质。
此外,校方也需要进一步丰富学校实习基地建设内容,为在校内的学生们创造更多选择的机会。除此以外,学校还可以与一些体育用品制造企业以及体育文化传播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伙伴,从而能够让学生们进入或到这种企业公司内部开展顶岗实习,以便于有针对性的提高自身的实力。校方也可以从中掌握社会上对体育人才培养的需要状况,进而革新教学方式和课堂教学理念,给学校以更为科学的指导与支持,助力学校更快的蓬勃发展与提高。
(四)实训评价体系构建
实训评价体系应当围绕健身指导能力、社会体育组织能力、体育管理能力以及问题处理能力这四个能力的达成程度制定,其次评价体系应当涵盖学生职业能力的掌握程度,并且以此为主要依托将四个能力进一步细致划分,形成涵盖健身指导频率、健身指导时长、健身指导人群、健身指导人数规模、健身指导场所数量、大众体育活动组织的次数、大众体育活动组织的规模、大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大众参与体育活动的反馈效果、俱乐部管理、团队管理、大众健康管理、大众损伤的处理能力、健身问题的处理能力、组织问题的处理能力以及管理问题处理能力16项评价指标的课程评价体系,最终以学习任务完成度进行百分制打分,确定学生实训学习课程成绩。
四、结语
为搞好学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育管理工作,需要着重进行校内外的互动实训活动系统建设工作,从最基础的学科名词解释入手,以当前国内此学科的专业实训活动系统建设状况为主要切入点,以DACUM图表建模为重点探究方法,进一步创新实验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形成足够完备的实训教学活动评价系统,为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