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津湖战役老兵文玉祥:“我没想过活着回去”

2021-12-09李浩瑄实习生李欢

廉政瞭望 2021年20期
关键词:长津湖眉山志愿军

│文 本刊全媒体见习记者 李浩瑄 实习生 李欢

从客厅走回卧室,不到5米的距离,文玉祥拄着拐杖一小步一小步地挪了5分钟。1950年,文玉祥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20军60师180团团部秘书奔赴朝鲜战场,完整参加了抗美援朝五次战役,两次负伤。直到现在,一到下雨天,文玉祥受过伤的右腿还会酸痛。在与记者交谈的过程中,他时不时就得晃动一下自己的右腿。

“家里面从来没有这么热闹。”今年已96岁的文玉祥在四川眉山生活了半个多世纪,家中四世同堂。因为电影《长津湖》的热映,像他一样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军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半个月来,眉山市的领导干部、社区志愿者、学生、记者们纷纷前来看望他。家人问文玉祥累不累,他会笑着答:“累,但我愿意聊过去的事。”

记者登门采访的当天,文玉祥胸前佩戴着4枚纪念章。据眉山市东坡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文玉祥是全区唯一获得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抗美援朝志愿军出国作战七十周年、光荣在党五十周年这四枚纪念章,且还健在的老兵。

“那时候我们什么都不清楚,穿着单衣,戴着布的大盖帽就出发了。”一开始,文玉祥和战友们都以为是到山东曲阜打蒋介石,结果到了曲阜,大家才得知,原来是要去朝鲜打美国人。

忘不了战友牺牲的惨状

文玉祥本是浙江绍兴人,即使大半辈子都在四川度过,他仍说着一口绍兴话。年少时他念过5年私塾,之后在余姚最大的一家副食店做学徒。

“我家跟鲁迅先生的家只有两公里,但家里条件不好,靠父亲拉黄包车为生。”文玉祥说,正是如此,见店里的两位师兄都参加游击队去了,才十几岁的他也待不住了,想着反正在家留着也没有好日子过,还不如跟着师兄们打“鬼子”去。

绍兴流行越剧,文玉祥过去很喜欢看,当时的老百姓把《碧玉簪》的唱词改成了“四明山上冷清清,上山参加新四军”,到现在文玉祥还能唱出这句来。

1945年6月,在当了一段时间的游击队员后,文玉祥正式加入由陈毅元帅领导的新四军,他在一纵队3旅9团参谋处担任文书。抗日战争胜利后,文玉祥所在的一纵队开赴山东,“我印象很深刻,在打解放泰安战役时,我们指导员冲上城墙胸部中枪牺牲在我眼前。”

一纵队作为解放战争时的头号主力团,骁勇善战,渡江战役前,全军统一番号时部队被编为第20军。1950年10月底,正警备上海的第20军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奔赴朝鲜。

“那时候我们什么都不清楚,穿着单衣,戴着布的大盖帽就出发了。”一开始,文玉祥和战友们都以为是到山东曲阜打蒋介石,结果到了曲阜,大家才得知,原来是要去朝鲜打美国人。

在曲阜秘密登上火车,25 岁的文玉祥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20军60师180团团部秘书的身份奔赴朝鲜战场。作为第一批入朝作战部队,文玉祥完整经历了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五次战役,长津湖战役是其中的第二次。

“到朝鲜时,雪已经没过膝盖,没有厚衣服穿,也没有什么东西吃,很多人耳朵都冻掉了。”50 年一遇的寒流,即使是当地人也难以承受,文玉祥回忆道,他们一路上除了战士们相继被冻伤,还随处可见被冻死在路边的朝鲜妇孺。

为了躲避敌机轰炸,战士们白天只能待在金矿里,然而没吃没喝,饿得不行,有战士爬出去找吃的,结果有的被冻死,有的被炸死。“那时候看着战友的惨状,只想着一定要报仇。”文玉祥说。

“死了光荣”

刚到朝鲜时,后勤保障还跟不上,文玉祥和战友们只能靠土豆充饥。“每人每天两三个土豆,把它们捂在怀里,饿了就拿出来啃两口,硬得像石头一样。”

11月27日,长津湖战役打响,志愿军参加这场战役的部队是第9 兵团,由20 军、26 军和27 军组成,近15万人。长津湖处处白雪皑皑,气温更是低至零下40度。由于未能配备御寒冬装,志愿军第9兵团冻伤28954 人,冻死4000 余人。美军陆战一师也冻伤7000余人,冻死数百人。

在被大面积冻伤,非战斗减员极为严重的情况下,志愿军以强大攻势迅速将敌人分割包围,给予建军有百余年历史、自诩“重装备典型”的美“王牌军”陆战第一师以歼灭性打击,有力地配合了中朝军队西线战场的作战,取得了出国第一仗的辉煌胜利。

在战场上,文玉祥作为团部秘书,除了要看档案、查文件,还有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在夜间和炊事员一起给战士们送饭,文玉祥两次负伤都是在送饭途中。

“美国人的飞机从早到晚在上空盘旋轰炸,到了晚上我们要用餐时,他们轰炸最为密集。”文玉祥第一次伤在右腿根部,受伤后他被送回中国治疗,伤还没好,文玉祥就提出想回朝鲜战场继续作战。

这次返回朝鲜,文玉祥带了一车的兵,成了排长。“没想过还能不能再活着回到中国,死了光荣吧,我们20军的杨根思连长就和敌人同归于尽了,得让美国人知道我们中国人不好惹。”

文玉祥说,自己在战场从没怕过,还记得第一次上战场打日本人,“我挺平静的,反正没成家也没有孩子,无牵无挂,就一个想法,‘敌人死我才死,敌人不死我不死’,脑子里压根就没有‘生命宝贵’这个概念。”上了朝鲜战场,文玉祥同样下定了跟美军殊死战斗的决心,“美军将领麦克阿瑟说要打过鸭绿江,我们志愿军就做铜墙铁壁,死也不能让他跨过江。”

在美军的狂轰乱炸下,文玉祥第二次受伤,这次伤在脚后跟,弹片至今仍残留在他的身体里。

1951年4月22日至5月21日,第20军参加朝鲜战场第五次战役,毙伤俘敌5000余人,缴获、击毁敌汽车、坦克490余辆及大批物资。5月23日至7月14日,原本奉命北移休整的第20军又在华川、金城地区顽强阻击“联合国军”的疯狂反击,在华川以北地区30公里的防御正面上,顽强奋战50余天,抗击并遏制了敌人地面和空中的猖狂进攻,有力地掩护了兄弟部队的后撤,取得了打死打伤俘虏敌军2.1 万人的重大胜利,圆满完成了防御作战任务。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曾这样称赞第20军:这个部队能打硬仗、恶仗,能突击又能顾全大局,是一支作风很硬的好部队。

想再见一面老战友

战争胜利了,文玉祥随部队回国驻防浙江湖州,1955 年1 月,他又参加了解放一江山岛之战。两年后,文玉祥退役,原本被分配到上海江南造船厂,但他主动提出要到艰苦的地方工作,于是再次去到了冰天雪地的东北,在长春客车厂武装部工作。

1966年,响应祖国“三线建设”的号召,文玉祥带上妻子搬迁至四川眉山,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眉山车辆厂。

在眉山车辆厂武装部干了一段时间,文玉祥调到了厂里的组织部,专门处理转业军人相关事宜。“婆婆在世时曾抱怨过,她几次生孩子时,公公都没有陪在床边,而是在外地出差。”文玉祥的小儿媳妇戢红告诉记者,文玉祥在眉山车辆厂工作的20 年间,曾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

1986年,文玉祥离休,大儿子将他接回长春生活了几年,老伴去世后,由于想念孙儿,1997年,文玉祥还是选择回到眉山。这次回来,文玉祥在眉山的两个孩子都已离世,从那时候开始到现在的20多年间,都是戢红在悉心照料他。

“我爷爷这个人挺好照顾的,他从来不发脾气,平时也很安静,就自己在家写写画画。”文玉祥的孙子文嘉龙记得,过去爷爷还能自行外出时,唯一的爱好就是到厂子里的文化活动中心找人下象棋,渐渐地,文玉祥连象棋也不下了,“他说跟那群小屁孩玩不到一块,其实他口中的小屁孩也都是60多岁的退休老头了。”

文嘉龙知道,爷爷越来越“宅”,身体行动不便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他的同龄人都已相继离世,“现在要找个他当初的同事都难。”

为了让文玉祥打发时间,戢红教会了他使用平板电脑,教他看短视频。“这段时间,他只要一刷到《长津湖》相关的视频都会看上好几遍。”戢红说。

电影刚上映的时候,文嘉龙第一时间带着8岁的儿子文金旭到影院观看。文金旭告诉记者,印象最深的是战士们趴在岩石上被敌人的飞机扫射时的画面,在他看来,“太爷爷就是那样受伤的。”

前段时间,戢红接到文玉祥当时所在部队一名指导员的儿子打来的电话,那名指导员在临终前说起了文玉祥,对方找到戢红想找时间来看望。两天前,还有名在南京的战友后代也打来电话慰问。

“我想他们啊,要是有生之年能再和老战友们见上一面就好了。”文玉祥说。

猜你喜欢

长津湖眉山志愿军
血战长津湖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眉山印象
The Review of The Battle at Lake Changjin 《长津湖》观后感
志愿军六天三炸“水门桥”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志愿军
长津湖归来
冰雪长津湖 初醒冬与狮——《长津湖》推介
书写眉山的几种方式(组章选三)
志愿军战俘在美军集中营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