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秋芳:传承好家风,党员干部应培养尊重和服务群众的好品德

2021-12-09口述李秋芳整理许然杨晓东

廉政瞭望 2021年20期
关键词:公款工作队家风

│口述 李秋芳 整理 许然 图 杨晓东

我从小被红色家风熏染,从亲身经历中感悟到,传承好家风,党员干部尤其要培养尊重和服务群众的好品德。

抗日战争时期,我父亲当过八路军部队的文化教员和军区医院护士长,是全军的劳动英雄和模范青年。新中国建立后,他是教育战线“劳模”,被誉为“焦裕禄式干部”。父亲一辈子吃苦耐劳,勤奋敬业,也希望儿女成为社会有用之人,不管多忙,他都挤时间常开家庭会,嘱咐我们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善良待人。

我母亲对儿女主要是身教。她很聪慧,抗战时是妇救会主任,为防日本鬼子抢粮,把粮食藏进山洞里,还在日本人面前装了很长时间的哑巴。她性格坚韧,家里碰上多难的事都默默扛下来。她心地善良,凡事先考虑别人,就连山里亲戚每年送些桃子杏子,她也让我们先分送给同院每家邻居,然后才让自家孩子尝鲜。

受到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我对好家风的理解是:

传承好家风,必须以劳动者为尊为荣

我不满16岁中学毕业后,主动报名到煤矿。虽是女孩子家家当矿工,还是得到了家人的支持。接受新工人培训后,我先干了电工,接着干了钳工,后被调到科室做宣传和人事工作,兼任煤矿青年团书记。能成为一名煤矿工人,我感到很光荣。

那时,煤矿科室干部是不脱离生产劳动的,每年在井下劳动时间不得少于100天。我就在小本子上给自己记账:这个月下井多少天,每天干了几个小时,不超额完成下井任务,不能饶过自己。

参加一线生产劳动,汗水与井下工人流在一起,让我看到:他们每天三班倒从井口走出,除了牙白,满脸都是黑的;煤洞掌子面放完一茬炮,烟尘尚未散去,他们就往电镏子板上攉煤了;为了多出煤出好煤,他们一个高产日接一个高产日地干;一旦井下出现落顶塌方,他们会奋不顾身护矿友……亲眼目睹他们身上的好品质,令我敬重产业工人,理解着什么是“先进生产力”。

传承好家风,必须实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

我被调任团区委副书记后,便围着农业中心工作转。常年跑农村,白天跟农民在田间地头一起干农活儿,晚上与乡村干部聊工作,夜里同农村小姑娘或老太太睡一个土炕,经常把虱子带回家。为此,母亲专门给我买了个铁盆,用来煮衣服灭虱子。

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生活,使我惦记着为农民做事。1977年,处于“文革”十年内乱结束百废待兴之时,区委派出一批驻村工作队抓增产增收,要求不变面貌不出村,我被任命为工作队指导员。

我们驻的村面朝河滩,背靠青山,但村民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工作队先通过“吃派饭”调研摸村情。我们问农民:“为啥一年到头种地还吃不饱饭?”农民说:“一天到晚就是个死工分。”我们确实看到,由于干多干少都一样,每天早晨太阳升起老高了,村民才慢悠悠往地里走。我们接着问农民:“怎么干才好?”农民说:“包着干好。”

到底能不能“包着干”?对于联产承包到家庭,工作队老同志担心被当成资本主义尾巴。驻村工作队和村领导班子议来议去都感到,只有“联产承包”,才能把村民对土地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激发出来。最后工作队和村党总支共同决定,先联产承包到作业组。

推行联产承包后,天刚亮村民就下地劳作了。为了提高粮食产量,村里年轻人搞了种子提纯复壮,扩大了小麦试验田。为改写村民手摇辘轳提井水的历史,工作队提议建扬水站、打机井,青年突击队便上山打眼放炮,完成了管道铺设工程,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为了增收,各生产队搞了多种副业创收项目。全村男女老少一年的苦干,创下粮食产量和人均收入历史最高记录,工作队被评为全区优秀工作队。

我离开这个村进城后,村里年轻人不知怎么摸到了家里的住址,时常到家中去看望我母亲,跟她聊聊村里的事。我感悟到,“为人民服务”不能当成口号喊,“民”是具体的,是党员干部不同岗位的服务对象。凡对群众有利,哪怕是点滴小事,都值得我们去做而且做好。

传承好家风,必须做到公私分明

好家风一定是公私分明的。在机关工作很长时间里,干部出差各地,是自带全国粮票花钱买饭票在食堂打饭。80年代后期,一定级别的干部出差有了一桌招待饭。我觉得,公务是公家的事,吃饭是自己的事,出差返京前,常把一桌人的饭钱悄悄留下,一个月若出差两趟,工资就入不敷出了。后来,有了标准化的公务接待,还有公务礼赠,被视为“人之常情”。再后来,干部公款大吃大喝成风,公款送礼五花八门,公费旅游行迹境内外。

为治理乱花公款的顽疾,党的十八大前,利用在中央纪委驻中国社科院纪检组履职的机会,我组织专家学者搞了问卷调查,包括“每周平均公款吃喝几次”“跟谁吃的”“为什么吃”等问题,请党员干部直接作答。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全国仅区县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平均每周公款吃喝5次以上。

回到家,也常和家人聊起这些事,都觉得应扭转这些现象。借鉴国(境)外的有益做法,我们课题组提出了治理公款吃喝、公款送礼、公车私用、公费旅游等歪风的对策建议。不少地区党员干部也呼吁,期盼从公款吃喝的繁重负担中“解放”出来。

我们共同看到,党的十八大后,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履新不到20天就颁布了八项规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反“四风”,关紧“三公”消费的闸门,有效遏制了公私不分的行为,党员干部接受了公私分明的深刻教育。近年来,餐饮业回归到以家庭消费为主体,公职人员亲友聚餐一般不敢再用公款报销了。

当代年轻干部不仅要传承好家风,也应创造时代新家风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的好家风,不光要有革命亮色,也应具有时代特色。当代年轻干部传承好家风和创造时代新家风空间很大,当下着力点可考虑:

首先,自觉做到家国同构。我曾在全国妇联做专职妇女工作十多年,在邓颖超、康克清、陈慕华、彭佩云等大姐领导下抓家风家教工作,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亿万家庭的命运只有与国家民族的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获得幸福生活。如今,年轻干部不能只为小家庭的富裕而忙碌,而应以党为民服务的任务为目标,同家庭成员一起,为祖国大家庭更美好而付出努力。

其次,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应秉持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和科学育儿观,男女都来承担不可或缺的家庭责任,扮演好夫妻和父母不同的家庭角色。要善于带着孩子一起做家庭“大厨”和“保洁员”,培养孩子爱劳动的意识和会做事的能力。

再次,选择高雅健康的休闲生活。年轻干部要多读书,不仅读纸书和电子书,不断汲取知识养分,更要读“社会实践”这本大书,面对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了解并学习人民大众的优秀品质。要选择健康的休闲项目,以强身健体、文化艺术、旅游观光等活动,愉悦家人身心,提升休闲生活品质。

我认为,这次举办全国“好风传家”研讨会,很有战略眼光,因为“国之本在家”。好风传家,对于党风廉政建设来说,是解决“不想腐败”问题的关键地带。当然,举办“好风传家”研讨会交流思想有一定时限,而四川成都的天府家风馆可成为全国党风家风教育的长期“打卡地”。

猜你喜欢

公款工作队家风
勤劳节俭传家风
最不值钱的是公款
家风伴我成长
轻盐集团: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幽默好家风(二)
家风
400万元公款美容的工会主席是怎样的一朵奇葩
驻村工作队要参与村庄治理
桥陈村来了一支扶贫工作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