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守为党育人初心,接力耕耘乡村教育

2021-12-08王思静韦英哲

广东教育·综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汕头市全科学校

王思静 韦英哲

张丹敏,中共党员,1997年8月至今在汕头市潮南区陇田镇浩溪学校任教,教龄24年;祖父张候仕,中共党员,新中国第一代教育工作者,教龄32年;父亲张元龙,中共党员,1972年11月参军,退伍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41年;母亲张如珍,1983年参加工作,在乡村小学任教32年;丈夫肖泽铭,中共党员,1994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浩溪学校校长,教龄27年;女儿张璐,现就读于汕头职业技术学院2019级全科教师专业。

选择:“教师是光荣的职业”

“小时候跟着妈妈去学校,坐在教室最后一排,妈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听得津津有味。那时,我的心里就种下了当老师的种子。” 张璐至今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听妈妈上课的情景。让她从小就感到特别自豪的是,家里的教师特别多。

今年91岁的张候仕是这个教育世家的领路人,1949年2月参加工作,在原汕头市惠来县华林小学任教;后在惠来县田墘小学、点埔小学、双山小学、靖海中心小学、周田中心小学任教,在周田中心小学先后担任了教导主任、校长;1962年8月起在原汕头市惠来县教育局任职;1969年12月至1983年8月任原汕头市潮阳县田心中心小学校长,兼任田心教育组工会主席、支部书记。

张候仕因工作兢兢业业,1957年、1960年、1971年先后3次被原汕头市惠来县、汕头市潮阳县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1962年被原汕头市惠来县评为“优秀校长”,系粤东地区推荐往粤东进修学院学习的25名优秀校长之一;2018年,被教育部授予“从事乡村教育工作满三十年”荣誉证书。

“国家发展需要人才,人才培养需要教师。年轻时,父亲就告诉我们,教师是光荣的职业,能够教育下一代人,很自豪。”第二代张元龙退伍后,毅然選择从教,于1976年4月就读原汕头市潮阳师范学校。1978年9月毕业后,先后在汕头市潮南区井都镇神山学校、陇田镇华林学校、南埔小学、南阳小学任教,曾担任南埔小学、南阳小学校长。

张元龙的妻子张如珍,1983年7月至2014年8月在陇田镇华林学校任教。夫妻俩分别于2016年、2018年被教育部授予“从事乡村教育工作满三十年”荣誉证书。

到了张丹敏这一代,在选择专业时,也谨遵爷爷的教诲——“还是当教师好!”简短的一句话,让张丹敏坚定了方向。初中毕业,她考上原汕头市潮阳师范学校。1997年8月至今,张丹敏一直在陇田镇浩溪学校任教。“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是受家人的影响,我爷爷、父亲他们两代人勤勤恳恳,培育芬芳桃李。我很羡慕他们,因此自然而然就接过了教书育人的接力棒。”张丹敏说。

张丹敏的丈夫肖泽铭,同在浩溪学校,默默耕耘乡村教育,2016年被广东省教育厅授予“从事乡村教育工作满二十年”荣誉证书。

初心:“一直要听党话、跟党走”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教育工作者,张候仕不仅牢记教书育人使命,还树立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高政治觉悟。1956年12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2021年7月,获得党中央颁发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当记者来到家中采访时,张老特意将这枚金闪闪的纪念章挂在胸前。“一直要听党话、跟党走。”他说话中气很足,声音洪亮。

在老人家的影响和教育下,他的四个儿子全部踏上从军之路。1972年11月,大儿子张元龙进部队;后来,二儿子张元潮、三儿子张元进、小儿子张朝晖相继入伍。在部队的“大熔炉”中,四个儿子都得到了锻炼,有的入了党,有的还立功受奖。退伍后,张元龙、张朝晖子承父业,成为光荣的人民教师。

“我们四兄弟的四个家庭中都有党员。”张元龙告诉记者。目前,这个大家庭中一共有11名党员,他们政治立场坚定,坚决拥护党的领导,自觉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始终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张丹敏于2005年入党,2011年、2016年、2021年连续当选潮南区第三、四、五届党代表。她认真履行党代表的职责,积极参与区党政组织的各项活动,为潮南区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在学校,张丹敏做好党员教师的本分,勇挑重担,坚守讲台,勤恳工作,用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先锋形象。“既是教师,又是党员,让我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唯有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坚持人民教师的诲人不倦,才能真正当好一名党员教师。”

曾有个学生叫小泓,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由年迈的奶奶照顾。父母的长期缺席造成孩子性格孤僻,脾气暴躁;因基础差,对学习失去信心;多次逃课,对于科任教师的批评教育无礼顶撞……许多教师认为其是一块“朽木”,而张丹敏坚信:爱可融化任何心灵的坚冰。

通过有针对性的观察,她发现孩子的篮球技术超群,于是专门为他制定了帮教措施。在篮球比赛选拔中,她引导班上学生推选小泓参加,得到同学的肯定,小泓深感意外。此后,他非常刻苦地训练,在校级篮球赛中大展身手,为班级获得亚军立下功劳。

此外,张丹敏还利用课余时间为他补课,耐心辅导。小泓的自信心慢慢提高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乡村学校,学校生活如同家庭生活,学生尤其需要教师的爱,而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尊重和信任学生。”在张丹敏的引导下,她带领的班集体的荣誉感和凝聚力强,学生巩固率和升学率高,班风正、学风浓,多次被评为 “先进班级”“文明班”,她本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

坚守:“条件再苦也没人当‘逃兵”

时间回到1949年,当时交通不发达,张候仕工作地点离家较远,他大概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每次回家还得下田挣工分。

“那时候教师的工资很低,家里四个小孩要养,都是靠我奶奶娘家接济的。”张丹敏说,尽管如此,爷爷从未想过放弃教育事业,而是一直鼓励家里人从教,他始终认为国家的希望就在下一代,教师要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下一代。

张元龙对家里的拮据状态深有体会,但在父亲的教导下,他也走上了从教之路。“我一开始在潮南区井都镇神山学校任教,也是离家比较远,只有一辆旧自行车,大概要骑一个小时才能到学校。”有一次上班路上,自行车链条突然断了,路上也没有修车的地方,他只得把自行车寄放在老乡家中,跑步去学校,跑了几十分钟,大汗淋漓,终于在上课前赶到学校,随即便投入工作。

4年后,张元龙调回陇田镇华林学校任教,离家的距离近了许多,负责的课程却更多了。除了小学一年级外,二至五年级的数学都是他负责的,初中的历史、地理、政治等科目,他也教过。张如珍补充道:“他教的小学毕业班参加全镇统考的成绩特别好,特别是数学尖子生,全镇前十二名,有八九名在他教的班上。”

问起秘诀,张元龙回答:“在农村教书,主要还是靠‘勤。”张元龙的勤劳,女儿张丹敏颇有感触:“小时候家里还没通电,常常看到父亲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刻试卷,一笔一笔地在油蜡纸上刻下习题,再用油墨一张一张地印出来。”担心油墨重叠后作废,张丹敏常陪在父亲身边,一张一张地接过试卷,铺在地上。她说,发到学生手上的每一份学习资料、每一份试卷,都是父亲一笔一笔刻出来、一张一张印出来的。

“那时候辅导资料太难得了。”张元龙说,为了让学生多学点,他也常常自费到书店买一些辅导资料,回来就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在教室后面的小黑板上抄下习题,让学生练习,放学后再留下来给他们讲解。

“他几乎都是第一个到学校,最后一个离开学校的。”张如珍对丈夫的勤劳和辛苦也深有体会。当时她也在华林学校任教,负责的是小学一年级,几乎是“包班”,既要当班主任,又要教语文、数学等学科。“除了体育,其他學科都是我负责的。回想过去的工作,条件不好,确实比较难!”张如珍说。

“条件再苦也没人当‘逃兵!”张丹敏说,长辈们从事乡村教育确实不容易,但都是严谨治学,认真做事,将教育事业坚持到底。

长辈们的教育情怀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张丹敏,在陇田镇浩溪学校从教24年,她当过班主任,也当过少先队辅导员,曾任语文教师,也任音乐教师。“服从安排”是她挂在口头的一句话,“学校需要我负责什么,我就尽力做好什么。成为一名优秀乡村人民教师是我一生不悔的追求。”

接力:“家里长辈是我的榜样”

张丹敏对待教学十分认真,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她还结合音乐特长与知识,积极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寓音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今,她的音乐课堂更是生动活跃,用音乐陶冶学生的身心,培养学生的优良品格。“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朗朗的读诗声从教室里传来,这别开生面的古诗鉴赏,实际上是张丹敏的音乐课堂。

课余,张丹敏十分亲近学生。24年的教学生涯中,有无数个令她感动的时刻。有一次,她生病了,不停咳嗽,班上学生争相送药,有个学生端来了一杯凉茶,说是让爷爷帮忙煲的;有个学生带来了新摘的枇杷……“我觉得好感动,孩子们的爱真的很质朴、很动人。”

在张璐小时候,张丹敏常常带着女儿到学校,不知不觉便在女儿心中埋下了从教的种子。

2019年初中毕业后,张璐的成绩足以上当地重点高中,但与家人沟通后,她毅然选择了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的全科教师专业。

全科教师是汕头市在省内率先发起的一个培养计划,从2018年起,每年招生200名,连续实施5年,培养一批适教乐教、乡村学校需要、能够承担多门学科教学任务的初中起点大专层次教育(小学教育)的本土化乡村小学全科教师,进一步充实和优化乡村师资配置,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让广大乡村孩子能够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这个计划很好。”张元龙在乡村任校长多年,他说,这种全科教师很受欢迎,在农村学校很紧缺。得知这个计划后,他也全力支持孙女报读。

在家人的支持下,张璐成了这个培养计划的第二届学生。五年学制的教育,读了两年,她对全科教师有了新的理解:“以前我只知道全科教师教小学,服务于乡村小学,现在学了这个专业,才发现要求很高,需要能文能武,不仅文化课要学得好,艺术、体育也要学得好。”

这也是让她觉得很幸福的,在学校,她不仅学习了高中的文化课,也学习了声乐课、钢琴课、乐理课、美术课等艺术类方面的课程,满足了她的许多兴趣和爱好。

2021年9月是张璐学习全科教师专业的第三个学年,到2024年毕业后,她便要回到潮南区当一名乡村教师,作为这个教育世家的第四代,接过教书育人的接力棒。

张璐说:“家里长辈是我的榜样。他们在课堂上给学生传授知识,在课余成为学生很好的朋友,生活上、学习上都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名基本功扎实的教师,当学生的良师益友。”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    韦英哲

猜你喜欢

汕头市全科学校
汕头市金韩种业有限公司
汕头市金韩种业有限公司
汕头市明德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学校推介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呕心沥血20年:追记汕头市潮阳区关工委主任陈世英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