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径山 一方茶叶富一方人

2021-12-08陈荣高

浙江林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山镇共同富裕山村

陈荣高

径山村位于余杭区径山镇,村庄四周群山环抱、山峦重叠、古树参天、竹海葱茏,森林覆盖率达96%以上,山多田少生态好,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落。金榜题名来得特别不容易,这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的成功典范,也是奔向共同富裕的鲜活样板。

径山村被列入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喜讯传来,径山村人莫不欢欣鼓舞,激动万分。

径山素称禅茶第一村,始种于唐,盛于宋,自宋至清均列为“贡茶”。宋开庆元年(1259),茶种、茶具传入日本,开日本茶道之先河。唐代茶圣陆羽在此游历,著写《茶经》。宋代诗人苏东坡赞叹径山山色,写下“我昔尝为径山客,至今诗笔余山色”的佳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径山茶宴的展示,使径山村声名远播。

步入村中,只见那粉墙黛瓦的杭派民居,彰显出禅茶飘香的风情,在房屋的设计和景观的布局中,既富有鲜明的乡土文化,又具有意境之美,使人在自然祥和的村落空间中寻味禅意。从径山奔流而下的泉水叮咚穿村而过,犹如“佛法大海水”昼夜不停地流向径山人的心田。“一方茶叶富一方人”,这是径山村的真实写照。径山有茶园3000余亩,村民采茶叶、献茶艺、开茶馆、办民宿,发展农家乐、茶叶深加工,形成了一个以茶兴业、以文进村、茶游娱乐融为一体的农耕文旅产业链。村党总支书记俞荣华是径山茶炒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运用领导艺术和制茶技艺,不断探索径山茶的过去和未来,在世人面前展示了唐代煮茶、宋式点茶、禅茶炮制及谢茶感恩等内容,并结合传说典故,设计成“禅村十景”:禅境寻踪、止步接缘、苏子遗墨、船桥夜遇、围炉煮茶、蔡公斗茶、御泽留恩、佛指一休、大同心圆、大安通径。富有诗情画意的景观让游客在移步易景中感受独特的“禅茶文化”。

沿着径山古道经东坡洗砚池、宋孝宗御碑亭,至兴圣万寿禅寺正门,就到了径山寺。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曾三游径山作文吟诗,常在池中洗涤笔砚,故名为东坡洗砚池。东碉桥、大堰桥、古船桥三座古桥自古皆是上径山寺的必经之桥。

径山先有寺还是先有村,也许谁都说不清道不明,但径山因寺而得名却人人皆知,谁来径山村必先登上径山寺。径山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下诏建寺,住持被赐封为“国一禅师”,距今已有1200余年。千百年来,多少高僧大德、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由古道登上径山古刹,感悟径山千年的神韵。南宋时香火鼎盛,规模极为宏大,乾道二年(1166),宋孝宗幸游径山,亲笔御题“径山兴圣万寿禅寺”赐之,宋宁宗嘉定年间被列为江南五山十刹之首。鼎盛时,殿宇楼阁林立,僧众达三千,被誉为“东南第一禅院”。在中日佛教乃至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径山寺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宋元明清期间,日僧谒径山者相继不断。径山寺屡毁屡建,解放后仅存大殿及宋孝宗御碑、明代永乐大钟、明代铁香炉。2008年,径山寺复建工程开始实施,2010年10月21日举行奠基仪式。当今,一座雄伟壮丽的径山寺展现在世人面前。

径山村已经从美丽环境蜕变为美丽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示范村的基础也基本奠定。如何依托“大径山”走向共同富裕,径山镇召开了共同富裕示范乡村建设大会,成立“乡村新社区”并启动共同富裕联盟,同时设立发展基金会,吸引乡贤企业与乡村签约合作,开启了企业与政府同频共振的新篇章。各个村通过相互引流导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将实现从单村作战向抱团发展转变的新局面。

径山村、径山镇、径山寺,三者互相依存,本是“同根生”。每年前往径山寺的游客超过了200万人次,怎样把山上的过客变成山下的住客,是大径山目前探索的方向。

共同富裕不是平均富裕,如何从“有人先富”到“人人都富”,从“一村人富”到“一镇人富”,关键是帮助低收入群体朝着富足方向加快发展步伐,在教育、医疗、养老保障等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更进一步。我们期望径山镇积极探索推进共同富裕的體制机制和制度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浙江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树立标杆。

猜你喜欢

山镇共同富裕山村
仁化红山镇白毛茶亮相央视《新闻直播间》
共同富裕:绘就美好生活蓝图
奔向共同富裕的路上
如何正确理解共同富裕
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绵薄之力
我请大雁落山村
传奇孤山镇,青山总不尽
山村之晨
山村晚归
Shenzhou Ⅶ Is Ready to F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