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如何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2021-12-08李红贞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1年12期
关键词:生物学观念细胞

李红贞

在高中阶段,生物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增强主观能动性,通过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检验验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思维习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集中体现在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本文通过课程文本实例进行具体阐释。

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人们经过实证后的观点,其形成路径为“感觉经验—基本事实—概念原理—生命观念”。例如,在学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课时,基本事实为树叶是绿色的,叶片由细胞组成,细胞内有叶绿体。以此事实为基础提出概念原理:绿色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之后进一步升华生命观念:绿色植物的细胞内有叶绿体,其含有的多种色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

理性思维是指根据生物学事实和证据,以严谨求知的态度,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展开思辨、论证,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容易受到首因效应的影响而产生较为片面甚至错误的认识。例如,不少学生认为鸟类都是能在空中飞的动物,糖都是甜的等。教师可以运用对比教学和启发性教学等方式,着重引导学生扩大知识范围,如学习“动物细胞的形态结构”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已经学过的“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进行比较学习,这样做有益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也有助于学生运用理性思维来探讨生命现象及总结规律。

科学探究是指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后,经历“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和检验—处理数据—归纳理论—自我反思”这一科学的生物学研究过程。如在讲授“生物的遗传和进化”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大拇指能否向后弯折、舌头能否旋成窝状来引出“基因控制性状”这一内容,进而深入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分子水平及其机制的学习中。这样做不仅可激发学生对一些常见但容易被忽略的生物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有助于学生梳理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加深其对重点学习内容的印象。

社会责任是指在掌握相关生物学知识的基础上,主动担当,發扬科学精神,参与相关社会事务的讨论。如在“分子与细胞”这一学习模块中,学生应熟练掌握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等过程,并通过生物体内分子机制的学习,了解到生物的生长、衰老是正常的生命现象,这些知识可以运用于一些疾病的科普中。教师在教学中应倡导学生积极地关注相关社会议题,并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参与民众讨论。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态环境意识,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主动宣传积极的生命观等。教师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将课堂与现实情境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责编 马孟贤)

猜你喜欢

生物学观念细胞
DANDY CELLS潮细胞
潮细胞
潮细胞
Dandy Cells潮细胞 Finding a home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钓鱼的观念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当观念成为艺术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