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2021-12-08牛合喜
牛合喜
在社会信息量急剧增加的今天,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工具性日益突出。过去语文课所采用的机械地划分段落、简单地归纳中心思想、抽象地概括写作特点的“三大块”教法,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学生语文素养的需求。语文教学不仅要致力于教学内容的革新,还要致力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力求在主动参与、交往互动的课堂氛围中,教会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创设和谐氛围
教學活动是师生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有力保障。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用亲切和善的态度、生动幽默的语言,以及鼓励的目光、神情、手势等体态语言,使学生形成主动探索的心理愿望。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一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把课程教材的创生与教学的创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二要用民主、风趣的教学风格,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消除心理障碍,树立积极探究的信心。
贴近实际生活
语文教学必须贴近生活,这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牢固树立“在生活中学语文,在实践中学语文”的教学思路,把生活的活水引进课程,从学生的切身感受入手,创设生活化的文本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产生自主探究的积极心态。例如,在讲解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时,不妨让学生从网上搜集红军长征的有关资料,用粗线条勾勒出诗中展示的五幅“征难图”,举办毛泽东诗词朗诵会等,这对加深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大有益处。
加强科学引导
要使学生有效学习,前提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首要任务。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有一位教师将课文中心定位为“一曲童年的恋歌”,即便是后半部分三味书屋那看似枯燥乏味的读书生活,也不乏童年的乐趣。此观点一提出,学生顿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教师的点拨下找到了表现作者怀念童年的句子,诸如先生虽严厉,但不常让学生罚跪,也不常用戒尺打人;生活枯燥,但有时可以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读书乏味,但可以画画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的科学引导起到了真正的“线索”作用。
组织自学讨论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仅仅起着“引”和“导”的“线索”作用,而自主探究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善于“放权”,引导学生制定目标、设计问题,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例如,在讲解《变色龙》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学讨论:本文以“变色龙”为题,有何意义?警官在处理“狗咬人”事件时,判断谁是谁非的依据是什么?在讨论、归纳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会逐步提高。
(责编 马孟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