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

2021-12-08郭小红王巍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1年11期
关键词:爬墙叶柄预学

郭小红 王巍

【教材分析】

《爬山虎的脚》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通过长期、连续、细致的观察,发现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爬墙的,并用细腻传神、生动准确的文字做了介绍。可以说,本文是一篇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的经典范文。教师在教学时应引领学生先在品词析句中体会课文传神的表达,再发现表达背后的奥秘,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从而学会观察。

【教学目标】

1.认识“均、柄、蜗、萎”4个生字,读准“枯萎”以及多音字“曲”和“爪”,正确理解“叶柄、触、巴、贴”等词语。

2.基于学生预习时遇到的问题,通过圈画关键词句、画图、演示等方法,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脚是怎样往上爬的。

3.通过图文对照、比较研读,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学习作者连续细致观察的方法,产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关键词句,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爬墙的,体会作者语言描写的准确生动,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作者

1.借助图片,导入新课。

出示爬山虎的图片,导入:同学们,这一片绿绿的、爬满整面墙壁的植物叫作爬山虎。它有一种特殊的本领,那就是“爬”。你看,它能往墙上爬,还爬上了屋顶。爬山虎之所以这么能爬,是因为它有脚。你们在哪里见过?

2.齐读课题。

3.简介作者。

师:你了解叶圣陶吗?(学生可能联系三年级学过的课文《荷花》,也可能联系童话《稻草人》)作者叶圣陶不仅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还是一位语言艺术家。他的作品的语言总是那么简练而准确。让我们跟随叶老的文字,去认识爬山虎,去看看爬山虎的脚。

二、预习反馈,质疑启思

1.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预学卡第1题,检查学生的词语预学情况。

我能读准下面的词语,并圈出觉得难读的词语。

◇嫩红   均匀   痕迹   叶柄   蜗牛   枯萎   重叠 一顺儿

◇空隙   铺开   蛟龙的爪子   触着墙    占了   弯曲   一根茎

(2)出示词语预学难度统计图(如图1)。

根据统计情况,重点指导“枯萎”“叶柄”“爪子”。指导“枯萎”时,重在读准“萎”;指导“叶柄”时,在读准“柄”的后鼻音之后,借助示意图(如图2)理解“叶柄”“茎”;指导“爪子”时,借助字典中的解释(如图3)给“爪”选择正确的读音。

2.完成《语文作业本》中的第2题并校对。

给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

空(kōnɡ  kònɡ)隙       弯曲(qū    qǔ)

蜗(wā    wō)牛          枯萎(wěi   wéi)

3.梳理预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

(1)出示预学卡第2题。

读了课文,我产生了这样的疑问:                    。

(2)梳理学生的问题,可以发现主要存在以下两类(如图4)。

师:爬山虎的脚长什么样?它是怎么爬墙的?(板书“脚”“爬”)这节课,我们将围绕同学们提出的这两个问题展开学习。

三、学习描写爬山虎脚的语句,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1.找出文中写爬山虎脚的段落,并画出写爬山虎脚的句子。

2.学习活动:辨一辨,画一画。

(1)图5的①~③中,爬山虎的脚画得正确吗?为什么?

(2)如果都不正确,请试着把正确的脚画在图5的④上。

先认真读文中语句,独立思考,圈画出作画的依据,再小组交流讨论,确定小组代表。

3.各组代表交流。

(1)图5的①中,爬山虎脚的颜色、位置和形状均不正确;图5的②中,爬山虎脚的位置不正确;图5的③中,爬山虎脚的形状不正确。

教师在学生交流时相机板贴。

茎上叶柄的反面   枝状的六七根细丝

很像蜗牛的触角   跟新叶子一样嫩红

(2)展示學生画的正确的脚。

(3)齐读句子,再次感受文中语言描写的准确、生动。

4.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师:从这段话的哪个词中可以看出爬山虎的脚其实长得十分隐蔽?(“注意了”)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么准确生动呢?(板书:细致观察)

四、学习描写爬山虎攀爬过程的语句,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1.学习活动:填一填,说一说。

(1)自由读第4自然段,找出描写爬山虎爬墙的句子。

(2)完成《语文作业本》中第5题的第2小题。

(3)动手演示,根据习题,同桌互相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2.交流。

(1)讨论学生所填的内容,相机板贴。

细丝的头上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把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引导学生结合演示,注意到变成小圆片的是“细丝的头上”,变成小圆片是为了更好地“巴住墙”,并把嫩茎拉过来,使它紧贴墙,同时关注细丝由“直”变“弯”的细节,结合朗读想象爬山虎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情景,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描写。

(2)观看视频,进一步感受作者准确生动的描写。

3.讨论。

师:爬山虎刚长出来的脚是那样娇嫩可爱。触着墙的脚留给你怎样的感觉?为什么?

引领学生通过“巴”“拉”“紧贴”“蛟龙的爪子”“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等词句,体会脚爬墙时的牢固有力,感受作者写出了爬山虎脚的细微变化。

4.探索作者的写作奥秘。

师:读了这一部分内容,你发现作者写得如此生动准确,还有哪些奥秘?

引导学生抓住“原先”“现在”“不几天”“后来”“逐渐”等词,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通过“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明白观察时还要用心想;通过“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知道观察时还可以用手触摸。

五、总结延伸

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随着叶老的文字,观察了爬山虎的脚,明白了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也懂得了只有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连续细致的观察,才能准确生动地表达。爬山虎的叶子又有着怎样的特点?我们怎么把学到的本领运用到自己的观察实践中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板书设计】

10.爬山虎的脚

【教学点评】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教学的本质是让学。让学,告诉教师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告诉教师学生学会学习的途径只有学习实践,“只有把孩子扔进水里,他才能真正学会游泳”。郭老师《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就是体现让学理念的很好的范例。

一、教学的起点:从学生学情的分析开始

课始的生字新词教学环节中,郭老师一改常规做法,从分析学生的预学单入手,把重点落在“枯萎”“爪子”“叶柄”三个词上,且根据实际情况对三个词做了不同的处理——“枯萎”重在正音,“爪子”结合字典中的解释据义定音,“叶柄”借助图片理解词义,不仅解决了学生的难点,还暗含了学法的指导。课始,郭老师还梳理了学生预学时提出的问题,较好地把握了学情,并且围绕学生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学习指导,让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

二、教学的展开:以学生的学习实践贯穿始终

教材成为学生的学材。整堂课的主体就是两个大的学习实践活动——“怎样把爬山虎的脚准确地画下来”“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活动的设计紧扣教材和单元语文要素,契合学生学习的难点。两个学习活动依学生的学习实际在设计上有所不同。四年级学生要借助文字把爬山虎的脚非常准确地画下来,颇为不易,故采用先独立学习,后小组合作的方式。借助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编写的《语文作业本》中的题目,厘清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则相对难度不大,故以学生独立学习交流为主。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演示,深度参与学习实践活动,“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这一语文要素的落实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教学的终极目标: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旨归

教育,从某个意义上说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學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其实质也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郭老师的教学全程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课前预学单的使用,培养学生预学质疑的习惯;课始词语教学的处理,暗含学习方法的引领;课中学习活动的展开,立足于学生个体的学习、思考,辅之以同伴、教师的启发。持之以恒,学生终将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

(浙江省天台县实验小学   317200 浙江省天台县教学研究室   317200)

猜你喜欢

爬墙叶柄预学
勒“狗子”
斗草
明确预学起点 构建教学基点
扭动的小蚕
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预学
荆半夏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
有效预学,实现高效课堂
不必再爬墙
小学数学有效预学策略探索
为什么爬山虎能“爬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