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行为优化策略
2021-12-08刘静刘勇
刘静 刘勇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将党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传承党的红色基因。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思想政治学科教师教学行为的特征
近年来,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使教学改革逐渐转向素养本位,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新的要求。作为教育理念的具体执行者,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核心素养的养成路径。
教师教学行为应具有人文性。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应通过情感的引领、思维的启发,使学生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一致,为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提供支持。
教师教学行为应具有情境性。只有在了解国家、社会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形成政治认同,进而提高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具体教学情境,以情境体验激发学生的自主性。
教师教学行为应具有对话性。课堂就是小社会,思想政治教师更应在课堂上营造民主协商的氛围,而不是把持权威、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在此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决策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教学行为应具有反思性。教学行为的反思性是指教师并非单纯照搬他人经验,而是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教学方式,能动地将“他人的理论”与“自我的理论”进行连接。思想政治课虽然是一门人文学科,但通过教师对教学行为细致的研究和审慎的选择,反思也作为一种文化渗透于教学行为,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教师教学行为应具有整合性。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多种教学行为相互整合、共同发挥作用的过程,其教学效果取决于整体的教学行为。因此,教师在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细化为具体的课程目标时,既要考虑学科核心素养内部的相互联系与整合,又要关注不同学科间的联系。
二、思想政治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优化策略
落实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有赖于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基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教师教学行为优化策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课堂讲述合理合情
作为中学生德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课不但要使学生获得可靠的知识,而且要使学生思想上有所提高,行动上有所表现。因此,教师不仅要解决学生会不会的问题,还要解决学生信不信、实行不实行的问题。通过严密的知识论证、情感熏陶和具体可信的生活案例,教师避免理论与现实的脱节,增强理论的可信性,进而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及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
(二)精心设计情境问题,科学提问
核心素养引领下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还要关注学生价值观念和思维能力的形成。而这些都与问答行为紧密相关。教师应重视所提问题的价值导向和思维质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具体实施中,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来确定提问的顺序:在针对重难点知识提问时,要根据学生的关心点与兴趣点设问,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在针对社会热点提问时,要凸显问题的价值引领性,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设问。如在讲解《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时,教师可依据三门峡本地的发展规划设计问题:说说你所知道的三门峡市经济发展举措及这些举措体现了什么样的发展理念。
(三)整合课堂资源,发挥“互联网+教育”优势
教师应借助互联网的优势,筛选有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内外资源,丰富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和形式;利用“一师一优课”、微课等平台,先学后教,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就限定主题布置相关任务,使学生利用网络等途径自主探究,课上进行成果展示;在知識检测时,用好极课大数据,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个性化辅助学习,科学提升教育质量。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切实提高学生能力
新课改要求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如何去“教”,更要着眼于指导学生如何去“学”。如我校实行的“三维六步”教学法要求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及相关准备工作,课上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对主题进行探究。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立足于人的长远发展,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培养核心素养是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教师要以此为指向,调整课堂教学行为,重视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助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责编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