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单篇课文教学与《语文作业本》有机融合

2021-12-08胡杰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1年11期
关键词:小节野草诗句

胡杰

【教材分析】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课文。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全诗共7小节,通过两类人的对比,批判了“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向鲁迅先生学习。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所在的第八单元以“走近鲁迅”为主题,单元语文要素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该单元安排了4篇课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是最后一篇。学生通过前面3篇课文的学习,对鲁迅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积累了“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与经验。因此,教师在教学《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时,应重点关注学生借助前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及课外查找到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作业分析】

《语文作业本》在《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这一课中安排了两个练习:一是阅读课文片段,把批注补充完整;二是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其中练习1串联前一阶段学习过的课文和鲁迅的名言,引导学生理解文中难懂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和精神。练习2安排了《〈野草〉题辞(节选)》,并在短文的下面编排了三道小题,其中第2、3小题是对野草精神的理解。

两个练习均指向“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这一语文要素。教学设计时,借助练习中的部分内容,理解《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中难懂的诗句,感受鲁迅的形象,是一条有效的路径。比如,利用《〈野草〉题辞(节选)》及相关题目,理解诗句“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感受鲁迅不怕牺牲、顽强斗争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对比写法。

2.能借助本单元的课文、《语文作业本》中的习題和其他相关资料,小组合作学习,感受鲁迅的形象。

【教学重难点】

借助资料,理解“野草”的含义,感受鲁迅的形象。

【课前准备】

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及查找到的相关资料,完成预学单(如表1)。

【教学过程】

一、预学反馈,立足学情

导入:同学们,本单元我们一直在靠近一位伟人,他就是鲁迅先生。通过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我想你们对鲁迅先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拿出预学单,小组内先交流一下,然后形成各自的见解。

1.小组合作分享“我对鲁迅的了解”,综合组员的意见,形成“我们对鲁迅的了解”。

2.在班级内公开发表各组的见解。(注意倾听,如果自己小组表达的意思和其他组一样,请不要重复发言)

二、初读诗歌,体会节奏

1.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引导:鲁迅,一位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在1936年10月19日离我们而去。他给后人留下的有怀念,更有深深的思考。今天我们学习的《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就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

(1)读诗的主标题和副标题。

(2)读学习提示,说说怎么学这首诗。

2.初读感知,有节奏地朗读。

(1)自由通读一遍,读正确。

引导:《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是一首现代诗歌。诗歌就像音乐,有节奏。比如,对第一小节,老师会这样读: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2)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再次朗读诗歌,给诗歌画上分隔符。

(3)交流反馈:抽学生朗读不同的小节,关注学生的节奏与停顿。

三、归纳整理,对比朗读

引导:前前后后我们已经读了好几遍诗歌了。诗歌题目是《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有的人”在诗句中出现了好几次。请归类一下,你觉得作者写了几类人?

1.学生圈画,默读归类。

2.学生自由表达,简要阐述理由。

3.学生再读第一小节,归纳整理。

引导:我们再读读第一小节,作者绕口令似的说“活着”“死了”“死了”“活着”。你们读明白这两个“活着”和“死了”吗?它们的意义一样吗?

(1)学生交流。

预设:第一句是说“虽然身体活着,但在人民心中已经死了,如行尸走肉”,第二句是说“虽然生命结束了,但精神永存,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2)小结归纳:理解了两个“活着”和“死了”的意思,我们也就清楚地知道了这首诗其实就写了两类人。如果用两个词语来归纳的话,一类人是“虽生犹死”,另一类人是“虽死犹生”。

4.对比朗读第一小节。

5.发现两类人的不同,感受对比写法。

引导:像这样的对比,整首诗中还有很多。请默读全诗,找一找,并试着归纳。这是对两类人的什么进行对比?

(1)学生交流,自由归纳。

(2)教师顺学而导,帮助梳理。

①不同态度、做法的对比。

重点指导“啊,我多伟大”一句的朗读,感受自傲、高高在上的感觉。

②不同结局的对比。

(3)师生对比朗读。

四、借助资料,探究品味

1.回归诗题,引发思考。

引导:再次读读诗题,副标题告诉我们“纪念鲁迅有感”,可全诗并没有提到“鲁迅”二字。臧克家究竟用了怎样的方式纪念鲁迅呢?让我们借助资料去探究品味。

2.探究学习第二小节,感受鲁迅的形象。

(1)自主朗读第二小节,说说从哪里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形象。

学生自主交流,重点交流“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2)出示《语文作业本》中的批注(如图1),联系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说感受到了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特别引导学生关注鲁迅先生救助车夫时的动作神情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3)出示学习资料“巨匠鲁迅逸事”,内容如下。

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鲁迅家里有两个保姆,不知何故,经常发生口角。他受不了整天的吵闹,竟然病倒了。

隔壁一个小姑娘问道:“大先生,你为什么不喝止她们?”

鲁迅微笑着说:“她们闹口角是因为彼此心里都有气,即使吵闹暂时压下去了,心里那股气也是压不下去的,她们恐怕也要失眠。与其三个人或两个人失眠,还不如让我一个人失眠算了。”

资助施茶体贴路人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每至夏天,沿街店铺常备有茶桶,过路者可自行用一种长柄鸭嘴状竹筒舀茶水,消渴解乏。

鲁迅的日本好友内山完造在上海山阴路开设内山书店,门口也放置了一个茶桶。鲁迅因会见友人、出售著作、购买书籍等事项常去内山书店。他看到茶桶,十分赞同内山此举,于是多次资助茶叶,合作施茶。

1935年5月9日,鲁迅在日记中记录道:“以茶叶一囊交内山君,为施茶之用。”鲁迅还托人从家乡绍兴购买茶叶,亲自交给内山先生。

鲁迅逝世后,内山完造曾写过一篇名为《便茶》的回忆性文章记述其事。

学生学了资料后,谈谈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新认识。

(4)借助《自嘲》,明确化用诗句的方法。

①引导:同学们,你们体会得真好。诗人臧克家和你们一样,感慨于鲁迅先生的为人,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其实,“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句话化用了鲁迅先生一首诗中的诗句。

②出示《自嘲》,进行文白对读,感受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橫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自嘲

交了不好的运气,我又能怎么办呢?想摆脱却碰得头破血流。

破帽遮脸,穿过热闹的集市,像用漏船载酒驶于水中一样危险。

横眉怒对那些丧尽天良、千夫所指的人,俯下身子甘愿为老百姓做孺子牛。

坚守自己的志向和立场,永不改变,不管外面的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 ]

③小结:我们发现了臧克家诗中的奥秘——引经据典,化用诗句。一起再读读这一小节。

(5)有感情朗读第二小节。

3.借助资料合作探究,继续品味“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师:刚才,我们借助《语文作业本》和学习资料,理解了诗句,感受了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下面用这样的方式,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继续探讨。

(1)读第三至七小节,先自己思考“哪些诗句在纪念鲁迅先生”,再结合《语文作业本》和学习资料,想想从诗中哪些地方读到了鲁迅先生,以及他是个怎么样的人。

(2)小组合作,交流探讨。

重点交流如下内容。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①借助《〈野草〉题辞(节选)》和练习题,想想“野草”有怎么样的精神。

②补充《野草》的创作简介,了解《野草》表达鲁迅向上的精神。

③联系鲁迅先生“谈碰壁”的事件。

回顾“碰壁”的深刻含义,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说说下面这一题(如图2)。

随机有感情地朗读。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①学生自主交流,联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以及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谈谈鲁迅为何受人尊敬。

②出示毛泽东、叶圣陶等人对鲁迅的评价,读读说说新感受。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毛泽东

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

——叶圣陶

③有感情地朗读。

4. 对比作者的情感态度。

引导:学到这儿,鲁迅先生的形象在我们的心中更加清晰与深刻起来。读着读着,你们发现了吗?作者对诗中提到的两类人的态度是不一样的。请说说你们的理解。

预设:

对“虽生犹死”的态度:痛恨、批判、咒骂……

对“虽死犹生”的态度:赞扬、歌颂、崇敬……

5.对比朗读,情感升华。

(1)播放朗诵视频。

(2)男女生对比朗读。

五、综合评价,写颁奖词

1.引导:鲁迅先生的伟大思想与精神品质不断激励着后人。如果“感动中国世纪人物”组委会要委托我们写一段综合评价先生的文字,你们会怎么写呢?小组商量一下,合作完成一则颁奖词。

2.抽组交流。

3.各组分享成果。

六、延伸阅读,深入感知

1.引导:鲁迅先生留给世人太多宝贵的财富。让我们看看他的名言吧。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学界的三魂》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2.总结延伸阅读:对鲁迅先生的感知永远没有尽头,让我们继续保持探究的热情,去了解,去领悟。推荐阅读《呐喊》《野草》《朝花夕拾》以及其他作家写鲁迅先生的文章,如阿累的《一面》、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实验小学   312300)

猜你喜欢

小节野草诗句
留守
六一来了
快把我哥带走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一束野草
一束野草
节节草的秘密
演奏西贝柳斯《d小调协奏曲·作品47号》有感
杜甫诗句填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