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甜蜜的危险

2021-12-08水野玲子

海外文摘 2021年12期
关键词:微胶囊化学物质芳香

水野玲子

近十年来,因邻家洗涤剂飘散出的气味而导致身体不适的人越来越多。而且,不少人还抱怨被满员电车里弥漫的香味以及办公室里的化妆品味熏得难受。这种因柔顺剂、合成洗涤剂、除臭杀菌喷剂、止汗剂和清新剂等芳香产品发出的气味引发的健康问题和不适感,被称为“香料公害”(简称“香害”)。

| 21世纪的“香害”问题 |

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深受化学物质过敏症、慢性疲劳综合征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半个世纪前不大出现的病症所困扰。其中有些疾病被怀疑与化学物质有关,但因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太多,而且难以确定具体的致病物质和两者的因果关系,所以许多深受其害的人往往被认为是“神经过敏”。“香害”同样如此,从家庭用品中释放的化学物质会污染空气,人吸入后还会影响健康。但由于现阶段还难以通过科学手段来证明香味剂和人体健康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发病机理,因此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

目前,“香害”受害者的具体数量尚不明确。但2020年日本国民生活中心的报告称,该中心自2014年以来,共接到928件(78%为30至60岁女性)关于柔顺剂气味损害健康的投诉。

由日本消费者联盟等七个团体组成的“消除香害联络会”在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就芳香产品损害健康的问题在网上做了问卷调查。在9332名参与者中,有7000人都认为是芳香气味导致了“身体不适”。其中85%为女性,56%为男性,女性的比例高于男性的主要原因在于她们更多地承担了做饭和洗涮等家务事。

“香害”之所以会成为社会问题,是因为即便向厂家投诉产品气味导致了身体不适,厂家也大多会以“个人喜好的偏差”和“遗传基因问题”等理由推卸责任。2020年,《朝日新闻》就芳香产品损害人体健康的问题进行了报道,医生们认为“香害”问题正变得愈发严重,而专家们却认为“讨厌柔顺剂是个人体质问题所致”,但这显然不能让人信服。日本研究化学物质过敏症的第一人、东海大学医学部教授坂部贡认为,化学物质是引起嗅觉过敏症状的主因,很多“香害”受害者都可能患上化学物质过敏症。

如今,濃香型洗涤剂或化妆品被人们广泛使用。它们散发出的气味引发了越来越多的人体健康问题。

| 留香珠与环境污染 |

2000年前后,日本一些厂商为提高竞争力,开始销售添加了人工芳香剂的日常用品。虽然以前各厂商也生产香型产品,但自进口于美国的“丹妮”柔顺剂成为畅销品以后,日本各厂商开始热衷于开发更新颖、更浓香的产品,同时,电视上也频繁播放香型商品的宣传广告,这使芳香类产品销量增加至十年前的五倍,继而导致了由混合着大量有害物质的香味剂引发的“香害”。其中,加入了柔顺剂等成分的留香珠,使“香害”问题变得愈加严重。厂家宣传的所谓“散发清香”“香味持久”和“富含纳米除臭成分”等,实际上就是将香味剂和除臭成分封闭在由聚氨酯树脂和三聚氰胺树脂制成的微胶囊中的结果。

“香味持久”是因为附着于衣物上的无数微胶囊在摩擦或揉搓时会逐步破损,被破坏的微小塑料片、制造微胶囊材料的合成树脂、除臭成分和香料等会散发在环境中,让人们不知不觉地就吸入了这些成分,继而导致“香害”。虽然一些厂商已经开始使用安全材料来制造留香珠,但追求“让更多微胶囊附着于衣物上”和“让香味更持久”的技术研发却一直没有停下。另外,许多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购买的产品中添加的所谓的玫瑰或薰衣草香,其实是由多种化学物质合成的人造香味剂。

加入了柔顺剂等成分的留香珠, 使“ 香害”问题变得愈加严重。

引发“香害”的产品种类繁多,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可能就是柔顺剂了。

日本民众呼吁相关部门对柔顺剂和室内空气清新剂等产品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含量进行测定,并作吸入毒性实验,同时,还要劝阻人们使用添加了柔顺剂等化学成分的留香珠,并提醒民众在公共场所尽量不使用香味剂等等。虽然有些地方还制作了“香味礼仪”的海报,以提醒市民注意“不要影响周围的人”,但这并未引起厂家的关注和相关限制措施的出台。

| 尽早制定公害对策 |

引发“香害”的产品种类繁多,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可能就是柔顺剂了。而在含有柔顺剂的留香珠中,不仅有香味剂和除臭成分,还添加了能高效祛除衣物污垢的界面活性剂等各种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

最近,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手指触碰就会发出香味的图画书。由于微米或纳米级芳香微胶囊可能通过鼻腔吸入肺里,从人体细胞的间隙进入血管,继而污染血液,因此,应该对这种图画书进行医学调查和研究。

二战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但也经历了由有机水银引发的水俣病、被多氯联苯和二噁英污染的米糠油中毒事件等惨痛教训。这些过去出现的公害,往往都是在人们健康出现大问题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才被认定。而且,那些被认定为公害病的患者也没有得到应有的赔偿。因此,“香害”问题不能因为无法证明其因果关系就不引起重视,不能再重蹈20世纪公害的覆辙。尽管“香害”受害者仍占少数,但那些控诉香味有损健康的人,可以说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应在受害者数量迅速扩大之前,就尽快采取相应措施。

[编译自日本nippon网站]

编辑:侯寅

猜你喜欢

微胶囊化学物质芳香
复凝聚法制备微胶囊的研究进展
酵母微胶囊在食品中的应用现状
夏夜
高中化学物质的漂白性辨析
专题I身边的化学物质
参考答案
触破式微胶囊与缓释性微胶囊制剂有何区别
薰衣草的自述
First Perfume Which Smells Better the More You Swe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