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地方社科院智库研究的定位、理念与方略
2021-12-08杜宇玮
杜宇玮
摘要:[目的/意义]地方社科院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其具有特殊的功能定位和研究范式。[方法/过程]基于智库研究者视角,结合经济学研究的实践体会,本文对新形势下地方社科院智库研究的使命担当、基本理念和实践方略进行了理论阐释和例证。[结果/结论]地方社科院智库研究者应以“为人民做学问”为宗旨,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加快从学者型“理论家”向智囊型“谋略家”的角色定位转变。同时,秉承“四个坚持”的基本研究理念,并在实践中以决策咨询研究为核心任务,注重加强研究意识、研究导向、研究问题、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的创新。
关键词:地方社科院 智库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 决策咨询 中国特色
分类号:C932.6
在现代社会,智库作为国家或地区软实力和话语权的一种体现,已成为推动国家或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黨中央高度重视和关心智库建设,多次在不同程度上肯定了智库的重要性,指出了我国智库建设和发展的新方向和新要求,并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1]。这不仅体现了哲学社会科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而且也为新时代我国智库建设明确了目标方向;不仅彰显了哲学社会科学在智库建设中的重要作用①,而且也赋予了智库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艰巨使命。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浪潮下,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下的中国,已经开始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并正积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面对更加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智库作为连接理论知识与公共政策的桥梁,必将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中体现出更加重要的价值。而地方社科院智库,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界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力量之一,也必将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将智库分为党政部门、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军队、科研院所和企业、社会智库这七大类,其角色定位、运营模式和功能特色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从我国实践上来看,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以上各类智库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总体而言,目前仍主要以官方智库为主,民间智库发展相对较为缓慢。与国际顶尖著名智库相比,中国智库仍存在较大的差距[3],国际化发展也相对落后[4]。对此,诸多研究从智库管理者和建设部门的角度,分析和提出了我国智库建设与发展的存在问题、影响因素、解决思路、评价体系,以及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路径和建议[5-10]。特别地,有些研究和访谈则重点考察了包含地方社科院在内的地方智库建设的现状特征、优势不足、发展思路和路径对策[11-15]。如果将智库比喻成一个“工厂车间”,那么智库建设就是“搭建厂房”,是开展有效生产的首要基础;智库研究则是“生产产品”,是获取经济利益和产生社会效益的必要途径,这才是体现智库价值的根本途径。因此,与现有大多数研究侧重于智库建设的角度不同,本文基于智库研究者视角,结合笔者从事经济学领域智库研究的实践认识和思考,围绕新形势下地方社科院智库研究的功能定位和研究范式进行探讨,以期为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提供有益启示。
1 功能定位:新时代地方社科院智库研究的使命担当
1.1 历史使命:以“为人民做学问”为宗旨,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智库建设的论述,既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和新方略,也指出了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新目标和新路径。这不仅为智库发挥政府决策咨询、社会舆论引导和公共知识传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也赋予了智库以新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习近平同志曾指出[16],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这一重要论述要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初心应当是“为人民做学问”,切实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坚守人民立场,这同样也是对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智库研究者的要求。也就是说,智库研究者在实际研究工作中,应当“思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益”,以事关人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作为智库研究者的研究对象,通过扎根于人民的调查实践,解释和解决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问题和难题,为人民奉献精品力作。
具体而言,“为人民做学问”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研究素材取之于民,即所有的研究问题、数据、资料均应当来自于对人民群众实践的总结、统计、提炼和加工,故而能够客观反映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况;二是研究结论释之于民,即通过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应当可以解释人民群众生活中出现的经济社会现象和问题,从而得以揭示问题的根源及其关键决定因素所在;三是研究政策用之于民,即从研究结论中得到的政策启示,应当可以有效解决和化解人民群众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从而有利于增进经济效率和提高民生福祉。
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40余年高速增长的“中国奇迹”已为世人所瞩目,其背后的发展规律和机制值得探索和总结,从而可以丰富发展经济学理论。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特殊的制度环境下产生的问题及实践都蕴含了中国特色,中国的问题具有特殊性,中国的实践具有先验性。因此,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智库研究者的使命应当是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积极开展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在理论上,我国智库研究者应当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实践总结、拓展和创新,为建立一套有别于西方国家、具有自身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而贡献边际知识。在实践上,我国智库研究者应当遵循《意见》中有关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战略目标的要求,以国家战略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服务中央及地方党委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为研究宗旨,出真知、辨事理、谋发展,承担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中国人民共同富裕以及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而启智启慧和献计献策的重大责任。这不仅是新时代赋予中国智库的历史使命,而且也是新形势要求地方社科院智库研究应当承担的重要任务。
1.2 角色定位:从学者型“理论家”向智囊型“谋略家”转变
根据国内一般性介绍,地方社科院是特定省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综合性学术机构,是为地方党委和政府提供经济社会发展决策咨询服务的重要思想库和智囊团。从这个定义来看,地方社科院智库研究者不仅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从而具有“学者”身份;而且还承担地方发展战略决策的咨政建言任务,从而具有“智囊”或“参谋”身份。学者型专家主要聚焦特定学科、特定领域的学术前沿问题进行专门而深入的研究,并不服务于特定的对象,研究工作也具有显著的独立性,是一种“专用型”人才。相比之下,智囊型或参谋型专家更像是一种身份的标志,是一种以服务特定对象为目的,用研究成果解决特定社会现实问题的“通用型”人才[17]。
从当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五路大军”来看,学者型专家主要集聚在高校和科研院所,而社科院系统智库特别是地方社科院,囿于其单位性质、财政来源、学科背景、运作模式和管理体制机制等因素,往往无法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突出优势。相对地,地方社科院智库具有更便利的与政府部门联系沟通的渠道,因而具有更高的政策敏感度、更多的调研实践机会、更强的社会组织联络动员力等方面的显著优势,能够更及时地把握前沿的政策动向,可以获取更丰富、更贴近实际的研究素材,从而有利于战略性和应用性咨政研究的开展。《意见》中也明确指出,地方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要着力为地方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有条件的要为中央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服务[2]。因此,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体现自身价值,地方社科院智库研究者有必要加快从学者型“理论家”向智囊型“谋略家”的角色转变。
2 基本理念:以“四个坚持”为准则开展智库研究
2.1 开展智库研究的前提: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西方智库虽然标榜其独立于政府或政党,但事实上,智库作为服务于执政党和政府决策的机构,是有价值取向和政治方向的。相较于西方智库是为资本主义政党和政府服务而言,社会主义智库的本质区别在于其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在社会主义国家,无论是智库建设、智库评价还是智库研究,都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在具体实践中发展、升华,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内容中明确要求,通过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来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和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1]。这恰恰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和新型智库建设对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作用,而且这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指导和深化。
在中国语境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正所谓“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时代和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遵循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18]。地方社科院应当自始至终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办院方向,用马克思主義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来武装头脑和统一思想,用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科研和各项工作[19]。地方社科院智库研究者要深刻领悟和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立足当代中国国情和地方区情,培养动态的、发展的、开放的眼光和视野,不断增强对新形势、新形象、新问题的洞察力、判断力与反应力,为党中央和地方党委及政府决策提供精准、及时、高效的服务,从而为推动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竞争力提升贡献知识力量和智力支持。
2.2 开展智库研究的根本:坚持与时代同步
习近平总书记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曾提出了“四个坚持”的要求,首先就是强调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其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和讴歌新时代;要勇于回答这个时代提出的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和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和捕捉创新的灵感;要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来深刻反映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时代的精神图谱,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20]。也就是说,智库研究者应当以阐释时代精神为己任,为时代探真理,宣扬时代正能量;应当以文化自信为底蕴,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为奋斗目标[18]。
具体而言,智库研究者要以总结时代特点为要务,根据中国特色社会科学发展和新型智库建设的现实需要,开展专业化、特色化、开拓性的创新型研究,创造知识、分享知识、传播知识;需要具备“家国情怀”,以事关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为国家富强和民生幸福做学问。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然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一切经济社会工作和社会科学研究的重心都始终要围绕解决这个矛盾来开展和探讨。地方社科院智库研究者也要牢牢把握时代脉搏,围绕新时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以及主要矛盾开展理论与实证研究,并提出顺应这个时代潮流的对策建议。
2.3 开展智库研究的关键:坚持与实践同行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20],“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学术研究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宗旨与最终目的,即来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服务于现实。当今,中国正经历着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同时也正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具有显著历史意义的伟大实践,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强大动力。智库研究者要走出“办公室”和“象牙塔”,强化智库研究的实践导向,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深入人民群众火热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去。
以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地区为例,其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在全面建设小康和基本现代化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当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总结和提炼这些经验知识,分析和解决这些矛盾问题,对我国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具有重要的示范、先导和启示意义。就经济学研究而言,虽然主流阵地在西方,但是我国经济学者完全可以扎根中国改革发展伟大实践的沃土,通过探索和揭示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和发展规律,提出自主性与创新性的观点。然后,逐步构建一套科学的、系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书写“中国篇章”,展现“中国价值”,提出“中国方案”,进而更好地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宏图伟业。现实中,与高校等学术机构注重基础理论的“书斋”式纯学术研究不同,地方社科院智库研究的特点和优势在于贴近地方实践,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立足实践进行理论阐释和学术研究,并最终服务于咨政研究。
2.4 开展智库研究的目标:坚持着力解现实难题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22],“一种理论的产生,源泉只能是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动力只能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要求”。智库的任务就是要把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和真实表现及其未来影响、解决方案表达得科学、客观、富有逻辑,向决策者提出真实的决策建议[5]。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引下,中国正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昂首阔步迈向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打乱了中国原有的发展节奏,同时也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全球经济正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和挑战。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下,全国各地通过采取有力、有效的行动措施,已经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阶段性成效。但是,当前全球疫情形势仍然比较严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仍然很大,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很多困难。在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维持外贸外资稳定、扶持中小微企业、保障就业民生、保障安全生产、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面对疫情形势下的经济社会发展难题,智库研究者的职责在于要从专业领域为我国人民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争出谋划策。具体来说,既要坚持求知求真精神,又要秉承实事求是精神。既要有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性思维,客观认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理性思考疫情形势下加快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机制和新路径;也要有全局性思维和前瞻性思维,加强全球疫情变化和国际经济形势的研判、分析和预测,系统性、针对性、前瞻性地提出应对策略和政策举措,助力推动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和稳定运行,为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扎实做好“六稳”工作、保持我国国民经济的“稳中求进”提供理论支撑。地方社科院智库研究者应当围绕上述目标,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政策走向,通过科学性研究和可行性分析,因地制宜地提出适用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思路与政策建议。
3 实践方略:以“决策咨询研究”为核心任务发挥作用
在公共治理体系中,智库是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和影响政府决策的重要力量[2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24]。智库要提升其存在价值,关键是要以服务决策为导向,加强针对重大问题的前瞻性、储备性、綜合性的研究,提高自身的决策咨询水平[12]。结合地方社科院发展的实际情况,新时代社科理论工作者的基本功能或任务可以归纳为用好“学术研究”“理论阐释”“决策咨询”这三支笔[25],这也是地方社科院智库的主要职能。如果说学术研究是基础,是“基本功”,必须要扎实,不可荒废,那么后两者则是社科院智库研究的重点,是“必杀技”,这是社科院智库价值的体现,因而应当是社科院智库的核心功能,或者说是社科院智库建设的核心任务。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地方社科院智库研究者要胸怀“两个大局”,围绕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需求,把握时局形势变化,以不变应万变;聚焦“决策咨询研究”这个核心任务,统筹做好学术研究、理论阐释、决策咨询工作,积极做出客观、理性、科学的分析和提出前瞻性的思路对策,为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公共决策提供客观、准确、优质的咨询服务,使得地方社科院智库成为“用得上”“靠得住”“离不开”的思想库和智囊团。
3.1 研究意识:既要有底线思维,又要有前瞻思维
国际形势波谲云诡,改革发展道路险阻,必须高度警惕和防范“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智库研究者应当具备足够的敏感性和前瞻性,面对重大风险,既要会及时防范的“先手棋”,又要有随时化解的“杀手锏”,也要有打持久战的“锦囊计”。具体来说,一方面要有底线思维,既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又要未雨绸缪,提高风险预判能力,精准研判、妥善应对经济领域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另一方面,要有前瞻性思维,即要具备对事物演进的前瞻性思考、储备性研究和战略性判断。所谓前瞻性,是指要密切关注经济发展趋势和时事政治最新动向,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明确的问题导向,这些问题要有战略意义,且对问题的演进有一定的预判。所谓储备性,要求具有足够的前期知识储备和超前研究,解决思路和对策建议是基于前期严谨的科学研究而得出的,是有可靠、充分的论据和科学、有效的方法作为支撑,而不是临时“抱佛脚”和“拍脑袋”做出的决定。所谓战略性,则要求具备大局意识,考虑全面,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同时,要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国家及地方社会发展沿着正确方向演化和前进。
3.2 研究导向:要为国家与区域发展把脉问道和建言献策
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发展,既离不开高层的正确决策,也离不开民间的智力支持,因此,需要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主要功能是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智力支持,基本导向则是为党和政府献计策,为国家提谋略,为人民做学问。要处理好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通过深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为国家和区域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依据,并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思路和方案。“十四五”时期,作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的第一个五年,对于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而言意义重大。因此,当前地方社科院智库要重点围绕各地“十四五”规划前景以及政策落实工作开展应用对策研究,为“十四五”时期的关键问题把脉问道,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战略规划是智库研究的重要问题,其通常与政策相关,对一个区域、行业或领域的影响至关重要[26]。就战略规划和对策研究的一般性思路而言,不能因循守旧,而需要在内容、形式上力求创新。应当根据我国及地方发展实际,客观地总结评价过去相关规划之经验和不足,思考和探究在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做好战略规划。不能将规划等同于计划,更要避免规划成为“鬼话”“空话”“套话”,要强调战略规划对实际经济社会工作的指引性、针对性、有效性和保障性,以求切实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方向、思路和策略指导。就经济学专业领域来说,现阶段应当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战略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战略目标,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战略主线,坚持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聚焦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围绕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重大问题开展规划编制前期研究和建言献策。具体而言,立足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准确地研判我国及地方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围绕扩大内需、制造强国、贸易强国、网络强国、科技强国、服务经济、数字经济、对外开放、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收入分配、创新型国家建设、实体经济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政府与市场关系等主题,开展深入的理论分析和调查研究。然后,科学提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思路、战略重点、目标任务、实施保障、对策建议等,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提供中国方案和区域经验。
3.3 研究问题:要坚持“两头抓”,做“对决策者有用”的研究
在智库体系中,各级党委和政府等决策主体是核心,居于主导和领导地位,也是推动智库体系建设的最重要、最有力、最直接的力量[23]。事实上,在学术研究、理论阐释、决策咨询这“三支笔”中,“理论阐释”和“决策咨询”都可以纳入决策咨询研究范畴中,服务对象都是以党委和政府人员为主。只不过理论阐释一般研究“大题目”,而决策咨询一般研究“小题目”。也就是说,智库研究者进行决策咨询研究,在选题上要“两头抓”或者说“抓一大一小”。
所谓“大”,主要从中央对地方的全局性和战略性部署入手,从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来选择研究主题。具体来说,就是中央和国家层面的一些新理论、新提法、新战略、新精神出台之后,在地方上都还“迷茫”和“无从下手”的时候,智库研究者要及时准确地进行解读和预判,因地制宜提出方向性、原则性、基础性的思路建议。例如,“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对某省(市)的影响及对接策略,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某省(市)方略,等等。所謂“小”,就是比较专业、比较具体的业务领域,决策者的知识结构和日常关注所不及的地方。作为专业智库研究者,应当能够结合特定事件的最新发展趋势和动向,经过系统研究、实地调查和深入思考,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对策建议,推动具体问题的真正解决。例如,推动某省(市)区块链发展的战略思路和对策建议,中美第一阶段协议对某省(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影响及对策,新冠疫情全球化对某省(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等等。
另外,要充分体现决策咨询研究的重要作用,关键是对决策者“有用”,做到研究结论对决策者有启发。这要求智库研究工作必须贴近党委和政府决策实际,指出决策者尚未察觉但已很紧迫的问题,或者解决决策者重点关注但悬而未决的难题。具体来说,要做到敏锐地提出问题、透彻地分析问题和科学地解决问题。其中,透彻分析问题比敏锐地提出问题更为关键,科学地解决问题又比透彻地分析问题更为重要。科学地解决问题要求具备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有相对科学、具体、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泛泛而谈,且要具备及时性,响应和成文速度要快。
3.4 研究视角:要有全球化视野,以开放的眼光来认识和分析问题
当前,全球化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从国家角度而言,中国必须继续保持开放的姿态,并实施更加开放的制度,来取得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践行大国责任,履行大国义务,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和繁荣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从智库研究者角度而言,其应该以开放的视角来认识和分析问题。任何经济社会现象的形成和发展都不是孤立的、封闭的。地方社科院智库研究者必须要有全球化视野,以开放的、联系的、动态的眼光来分析、解释和解决中央及地方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例如,在产品内国际分工条件下,世界各国及其产业、企业之间通过全球价值链相联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以来,我国融入国际分工程度日益加深。特别是对于东部地区而言,深度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特征。这种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在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产业结构、收入分配、地区差距、能源资源消耗、生态环境矛盾等一系列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释与破解,可能需要从全球价值链视角进行剖析才能得出较为客观的结论。再如,关于当前新形势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智库研究者需要明确的是,绝不能以封闭的、线性的视角来解读。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意味着关起门来搞国内循环,而是强调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这里仍然需要重视对外开放的重要作用——国内大循环的畅通离不开国际大循环,要以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来倒逼加快国内的改革与开放。
3.5 研究方法:要加强定量分析,注重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和创新
长期以来,我国智库研究习惯于和擅长定性研究,大多数决策咨询报告局限于运用理论阐述、文字演绎、经验总结等传统方法,往往会凭直觉“拍脑袋”来提出对策建议,从而使得研究报告缺乏足够的科学性、说服力和针对性。即使应用研究也较多地依赖简单的宏观统计数据或个案分析,缺少对专题数据的长期积累和搜集,缺乏基于大样本数据特别是微观数据的精确分析。
提高决策咨询研究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必须注重对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一是从以定性分析为主向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转变。决策咨询研究更多的是应用性研究,要以事实和数据说话,这必然要求加强定量研究。要掌握和运用现代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社会网络分析等前沿方法,学会通过构建严谨的量化模型来进行分析和预测。二是从“小数据分析范式”向“大数据预测范式”转变[27]。在信息大爆炸和大数据时代,政策分析需要注重大数据的运用。一方面,需要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软件,如运用Python进行数据挖掘等,广泛采集和积累相关信息和数据,然后展开大样本数据分析。另一方面,可以在广泛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构建特色数据库,打造数据库品牌。此外,也要借鉴国际一流智库的经验注重研究方法的创新,创造出独特的、科学的、适合我国国情和地方区情的实用研究方法。例如,美国兰德公司的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系统分析法(System Analysis Method)和情景规划法(Scenario Planning Method),日本科学技术与学术政策研究所的“科学地图”方法,以及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的未来导向技术分析(Future-oriented Technology Analysis, FTA)方法,等等。
4 结语
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界和我国智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社科院智库具有其特殊的功能定位和研究范式。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和国内外多重矛盾交织的复杂新形势下,地方社科院智库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本文基于智库研究者的视角,结合经济学研究的实践体会,阐明并提出了地方社科院智库研究的使命担当、基本理念和实践方略。主要研究结论是:对于地方社科院智库研究而言,应当充分遵循“为人民做学问”的宗旨,其研究者的角色定位应当加快从学者型“理论家”向智囊型“谋略家”转变;应当秉承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与时代同步、坚持与实践同行和坚持着力解现实难题的基本理念;应当聚焦决策咨询研究这个核心任务来发挥作用,并在具体实践中注重加强研究意识、研究导向、研究问题、研究视角以及研究方法的创新。期望上述结论和观点能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和智库研究者提供可能的奋斗方向和目标,同时也为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和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提供有益的思路启示。当然,对于以地方社科院为代表的我国地方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发展模式、现状水平、现实困境及其制约因素等具体问题,还有待结合更多的实践案例和数据做更为深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 41-42.
[2]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5(4): 4-8.
[3] TANG T, et al. 2019 Report on Chinese Think Tanks: Modernization of Chinas Governance and Modernization of Think Tanks[M].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20.
[4] 李国强, 李初. 加快中国智库国际化建设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J].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21, 6(2): 2-7, 32.
[5] 孫蔚. 中国智库的现状及其参与决策研究[J]. 中州学刊, 2011(2): 119-122.
[6] 胡鞍钢.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实践与总结[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4, 15(2): 4-11.
[7] 薛澜. 智库热的冷思考: 破解中国特色智库发展之道[J]. 中国行政管理, 2014(5): 6-10.
[8] 王文. 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几个重大问题的思考[J].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16, 1(1): 24-30.
[9] 王强, 丁锐. 中国特色智库体系建设的内涵和路径探讨[J].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18, 3(5): 13-18.
[10] 张志强.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智库使命和智库建设[J].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20, 5(4): 1-12.
[11] 张华. 我国新型智库建设与地方社科院科研转型研究[J]. 东岳论丛, 2010, 31(10): 5-10.
[12] 张述存. 地方高端智库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前瞻[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7(1): 99-103, 128-129.
[13] 党俊. 地方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研究: 基于SWOT分析模型[J]. 智库时代, 2018(29): 67-69.
[14] 李坤轩. 地方新型智库建设: 现实问题及发展路径: 基于S省智库建设的调查分析[J].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19, 4(5): 29-34, 65.
[15] 李雪. 地方社科院新型智库建设要处理好五种关系: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刘建武访谈录[J]. 经济师, 2020(10): 6-7.
[16] 习近平.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6-05-19(002).
[17] 吕诚诚, 李刚. 从“学者”到“参谋”: 社科院专家的治学范式转变[J]. 图书馆论坛, 2021(4): 1-11.
[18] 刘德海.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协调发展研究: 兼论江苏新型智库体系建构[J]. 南京社会科学, 2014(12): 1-7, 14.
[19] 山东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论地方社科院向新型智库的转型[J].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 2011(1): 3-10, 111.
[20] 新华社.习近平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EB/OL]. (2019-03-04)[2021-04-10]. http://www.gov.cn/xinwen/2019-03/04/content_5370529.htm.
[21] 胡薇. 问题与路径: 智库评价及中国特色智库评价体系构建[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6(6): 107-116.
[2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20: 63.
[23] 钱再见. 新型智库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制度化路径研究: 以公共权力为视角[J].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16, 1(1): 52-61.
[24]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3: 30.
[25] 夏锦文. 为改革开放再出发用好社科理论研究“三支笔”[N]. 新华日报, 2019-01-08(11).
[26] 初景利, 唐果媛. 论从学术研究到智库研究的转化机制[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8, 41(11): 1-5.
[27] 唐涛. 当前全球智库发展特点以及对中国的启示[J]. 情报资料工作, 2020, 41(5): 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