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旬老人70年甘做“守魂人”,长征起点3000烈士入土为安!

2021-12-08田祥玉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遗骸烈士战士

田祥玉

6岁,他目睹了一场伤亡惨烈的战争;21岁,他在剿匪时意外发现数具红军遗骸,之后多年,他致力于“让无名英雄入土为安”并为他们一一找回姓名;今年92岁的他,可以骄傲地对后人说:“我的人生简单得只有两个字!一个是‘红,一个是‘心。”

9月初的闽西骄阳似火,记者来到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的松毛岭。苍翠松柏点缀的群山之下,一座3米多高的纪念碑映入眼帘。碑上的红五星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红五星下的“无名烈士墓”几个大字遒劲有力。

墓碑前,一位个头不高、头发花白的老人站得笔直,他正声情并茂地讲述着松毛岭的故事……

青山有幸埋忠骨,他是3000多名烈士的“守魂人”

老人名叫钟宜龙,今年92岁的他是烈士后代,也是这“无名烈士墓”下面3000多名英烈的守魂人。伴着山间清脆悦耳的虫鸣鸟叫、熟透的栗子挣脱毛刺刺的壳砸在地上的“哒哒”声,听这位老党员、“全国最美家庭”获得者细说他与众不同的人生选择。

“我们现在的和平,都是这些人拿命换来的,他们不该被历史忘记!我要在有生之年,让更多人知道这巍巍的松毛岭山上,埋的都是忠骨、铁骨与傲骨!”说完这句话,钟宜龙向“无名烈士墓”敬了个礼。

“这里埋葬的3000多名烈士,都是钟老从松毛岭的各个山头,一个个带回来的。”“钟老在这里守了整整70年了!”“牺牲的烈士是英雄,钟宜龙也是英雄!”

周围村民争先恐后地介绍着钟宜龙,他却说:“这是我该做的,也是我会做到底的!否则,松毛岭战役的烈士不得安息!”

长汀县曾是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是江西瑞金的东大门。1934年8月,蒋介石命令6个师和炮兵1个团向该县东大门—松毛岭逼近。松毛岭战役就此打响,红军与国民党激战了七天七夜。这场战役是红军长征前在东线的最后一战,无数战士用生命为接下来的长征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

战役打响时,钟宜龙刚6岁,他所在的长窠头村驻扎着红军战士医疗队。“国民党的飞机和大炮炸得整个松毛岭都在颤抖,红军死伤不计其数……”

时隔80多年,钟宜龙对当时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一批又一批的红军伤员被我母亲和乡亲们从山上抬下来,我被吓得不敢哭了……”

钟宜龙口中的“母亲”,是他的养母、妇女游击队队长涂从孜。钟宜龙是孤儿,他出生后不久,父母就被土匪杀害。是同村的革命党人钟大庭、涂从孜夫妇收养了他,并将他视如己出。

松毛岭战役结束,养父随红军长征,养母组织带领乡亲夜以继日地上山搜救受伤的红军战士。“他们血肉模糊,有些人没有手,有些人没有脚,有些人的眼睛被炸掉了……”钟宜龙说,“母亲救活了很多命悬一线的战士,但也有很多人因为伤势太重牺牲。活下来的战士要参加长征,牺牲的战士只能被草草掩埋在荒山野岭。”钟宜龙回忆道。

之后数年,养母常常感叹:“不知道那些战士的名字,也不知道他们来自哪里,是谁家的儿子、丈夫和父亲……”她之所以这样感叹,是因为丈夫在长征途中牺牲,他的遗骸永远留在了异乡。

红军长征后十多年,养母带着钟宜龙颠沛流离,那么艰辛的环境里,她一直将钟宜龙带在身边,还想方设法帮他找报纸、书籍,督促他认字、写字。“会写字,你将来才会写‘入党申请书。”养母的话至今萦绕在他的耳边。

1950年冬天,时任长汀县中复乡治安委员和武装委员会主任的钟宜龙带领村里上千名民兵,配合解放軍去松毛岭剿匪。松毛岭南北绵延80多里,东西宽30多里,山峰险峻,森林茂密,数以万计的土匪藏身各处,为了把他们逼出来只好放火烧山。大火把匪徒们逼出来了,也向钟宜龙展示了一幅令他无比震惊的景象……

让无名英雄入土为安,是对烈士父母最好的告慰

弹片、弹壳和当年红军的日常用品,它们散落在群山之间,瞬间将钟宜龙拉回到了6岁那年。他忍不住号啕大哭,面前呈现的还有松毛岭战役中没能离开战场、也没能回家的战士遗骸。

“一定要让这些烈士入土为安”,这个念头如钉子一样深深地扎进了钟宜龙的心里。

“我的心在滴血,话都说不出来了。这些战士和当年埋在荒山野岭的红军烈士,他们是我的父辈,和我的亲生父母、养父一样,是为了新中国而捐躯的!他们牺牲时都很年轻,连名字都没留下。”钟宜龙慢慢弯下腰,小心翼翼地将一具遗骸归拢,其他民兵也纷纷蹲下来整理遗骸,他们很多人的父母或兄弟,也和钟宜龙的父母一样为国捐躯了。

一些党员干部和村民也纷纷加入收殓队伍。他们夜以继日,挨个山头仔细搜寻、收集红军烈士的遗骸,在随后3年多里,他们顶着烈日与寒冬,行走在松毛岭的崇山峻岭间,以平均每天3具遗骸的速度,搜寻、整理当年松毛岭战役中牺牲的无名烈士遗骸。

“我觉得这和救命没什么区别,只有这些烈士入土,我的心才会安。”有人因为家人反对而离开,有人因为实在分身乏术不得不退出,但钟宜龙从没想过放弃。“我是烈士家属,想到我的父母在战场上牺牲,我养父的遗骸不知道在哪里?我就觉得必须做这件事。”

妻子涂成秀比钟宜龙大4岁,她没读过书,大字不识一个,但同样来自革命家庭的她特别支持丈夫。平常她在家干农活儿,照顾孩子,但只要有时间,就会陪着钟宜龙去做这件“大多数女人都不敢做的事”。“多一个人帮忙,烈士遗骸就能早点儿入土为安,他也会早点儿心安。”当钟宜龙提出想为这些烈士建一座纪念碑时,涂成秀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为了给这些烈士建墓碑,夫妻俩省吃俭用,攒下一点钱就去买水泥、砖头,村里的党员干部和烈士家属也纷纷效仿,宁愿每天少吃一顿饭,也要拿点钱出来修纪念碑。

1953年8月1日,一座两米多高的烈士纪念碑出现在松毛岭山腰上319国道旁,纪念碑的下面,是钟宜龙和大家3年来搜寻到的3000多具无名烈士遗骸。

然而,望着眼前的“无名烈士纪念碑”,钟宜龙的心情却依然沉重。

不忘记历史,才会好好珍惜现在

原以为让烈士入土为安就够了,但看着纪念碑上寥寥数字,一个“红军”就代替了3000多位烈士的姓名,钟宜龙不甘心,他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事要做。“烈士为国捐躯,牺牲后却连个名字都没有留下……”钟宜龙毅然决定,要为这些无名英烈找回名字。

从那以后,只要有空儿,钟宜龙就拿着户口登记表走访,同村和邻村幸存的老红军和“五老”人员家庭,他一户都不敢放过,从1928年到1934年参加革命的烈士名单以及他们的点滴故事,他都一一整理、记录下来,日后再传给自己的子孙后代和更多烈士后人。

采访时,钟宜龙说起自己前几年核查到的一名无名烈士的故事。“这名烈士叫钟宜康,我是从弃暗投明的‘大地瓜口中知道他的!”钟宜龙开始滔滔不绝……

1931年12月,钟宜康奉红屋区苏政府之命,送信到中共长汀县委办公所在地,当他带着县委的指示信返回,走到现在的长汀县南山镇南田迳村七七亭时,不幸遭遇了反动团的团长李七孜。“为保住党的秘密,钟宜康迅速将密信放进口中嚼烂并吞进了肚子。敌人逼问他吃的什么,他回答是‘红心果!”钟宜龙情绪激动,说到钟宜康被杀害,肠子被敌人取出来挂在大树上时,他的眼淚簌簌而落。“这位伟大的地下党员就这样牺牲了,不过他用生命唤醒了反动派‘大地瓜,让他弃暗投明选择加入共产党!”

1993年,长窠头村兴建水泥厂,施工过程中,工人们发现了不少被掩埋的烈士遗骸。当时,钟宜龙在外地,儿子钟绍锦将这个消息打电话告诉了他。“我可以肯定,这些烈士是当时经救治无效而牺牲的战士!”钟宜龙嘱咐儿子,一定要妥善处理好烈士的遗骸。

钟绍锦曾跟随父亲上山搜寻烈士遗骸,这么多年来,父亲的一举一动深深影响了他,他理解并支持父亲,也受他的影响早早加入了共产党。按照父亲的嘱咐,钟绍锦和另一名烈士遗属一起将这些烈士遗骸细心收集起来,等父亲回家时,他们将英烈集中安葬到了无名烈士墓旁。

一位位英烈的名字被相继找到,一个个英雄的故事也随着他们的名字而鲜活起来。钟宜龙说,在一次次的寻访中,他的心也一次次被打动、洗涤和升华。为了将烈士的名字和事迹更完整地记载下来,他跑图书馆、纪念馆、走访相关人士的家属,向年轻人求教,工资的大部分,也都被他拿来“不务正业”了。

“国家的解放,我们现在的和平,是这些人拿命换来的,我这么做的目的,是要给英雄的后代们一个交代,让他们传承这样的红色精神!”采访当日,钟宜龙激动地拿出他花多年时间整理编写的一篇文章,上面写满了烈士的名字,这些人,钟宜龙全都不认识,但在他心底深处,他们是如父如兄一般存在。

最好的人生,是“红”“心”两个字

退休后,钟宜龙回到农村,在他儿时生活的地方修建了房子。从此以后,他有空儿就去附近村落走访,继续为松毛岭战役牺牲的战士“正名”。每个月,他都会步行去十里外的无名烈士墓祭扫。“我不知道父母和养父葬身何处,但是站在这里,我仿佛觉得他们就在身边,我会跟他们说说心里话。”钟宜龙说。

85岁生日过后,钟宜龙身体大不如前,家人不再让他一个人去松毛岭。但他闲不住,2016年,他拿出所有积蓄,将居住多年的老屋修缮一新后,在大门上挂上了“红色家庭展”的牌子。“我的房子、存款都不会留给你们,因为我要做更重要的事。”这是修缮老屋前,钟宜龙对子女们说的话,孩子们都举双手赞成,还都向父亲承诺,无论是出钱还是出力,他们都会不遗余力。

屋外的墙上,几面鲜红的党旗迎风飘扬,贴有“红色家庭展”的大门上,是钟宜龙自己写的对联:“若要红旗飘万代,重在教育下一代”,跨进大门就是展厅,墙壁上贴满了钟宜龙搜集、整理和排版的资料:红军当年在南山镇驻扎时留下的标语、当地革命烈士的调查表和老照片、钟宜龙撰写的文章、包括他自己在内的11位家庭党员的简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栏……

“所有资料都是他自己搜集整理的,展厅的布置、排版也都是他亲力亲为,我们和奶奶只是做一些辅助工作。”钟宜龙的孙女说,虽然墙上的排版不完美、不精致,但每一位家人以及来过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钟宜龙深厚的家国情怀。

“我养母五姐妹都荣获中共‘光荣之家,我亲生母亲家的四个舅舅都是抗日战士,我养父的族谱里有40多位亲人为革命献身……”钟宜龙动情地讲述自家的红色故事,“感情!革命感情!”这就是他为什么要这么做的终极答案。

“我的人生只有两个字:一个是‘红,一个是‘心!”这句话,钟宜龙已经说了无数遍,他的子女和孙辈,也曾多次向他表示:一定会将他的红色精神一直传承下去。

早年他登山祭扫,老伴儿总默默跟在身后,因为“虽然我比他大,但身体更硬朗”;如今钟宜龙在家里忙着“红色家庭展”,涂成秀便承担了所有家务。钟宜龙接待来访者时,涂成秀不厌其烦地为他和客人端茶倒水,一遍遍地擦拭着展板;钟宜龙讲述红色故事时,她就像小学生一样,坐在一旁认真地听。

听了成百上千遍的老故事,涂成秀从不觉得厌烦。“我没什么文化,不懂什么道理,只知道我老伴儿说的、做的,全都是对的!”这是涂成秀每次面对采访时都会说的一句话。

2016年,钟宜龙荣获“感动福建十大人物”称号时,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是这样写的:“不是每一个烈士,都和父亲一般留下名字。整整一甲子,松毛岭上,洒一碗酒,抚慰万千英魂;红军桥前,烧一炷香,燃烧革命激情。长征精神没有终点,你站在起点,举起火把,教我们重走信仰之路。”他的确就是这样的人。

(感谢福建省龙岩市妇联、长汀县妇联对本次采访的大力支持)

猜你喜欢

遗骸烈士战士
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各界群众夹道迎烈士归来
绿茵小战士快乐友谊赛
鸡蛋战士
“烈士”本来不必牺牲
悼北伐阵亡烈士(二)
36具志愿军遗骸在韩入殓 31日归国
国际主义战士
韩将归还68具志愿军遗骸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