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喻小念:情绪的重量

2021-12-08王中鸿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内心丈夫情绪

王中鸿

雨果说过:“比大海更丰富的,是人的心灵。”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内心体验的外在表现,是人所具有的一种心理形态,心理学也就是关于灵魂的学问。这里的灵魂是指精神,是指和物质(肉体)相对应的精神活动,也是人类心理学的原始概念。情绪是人类心理活动中最普遍、最易被观察和最多变而难于把握的心理活动。

情绪,你懂它吗

生活里,你有好好理解过“情绪”这个词吗?

情緒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比如喜、怒、悲、恐等感情色彩;它还具有外部表现形式,如面部表情(喜笑颜开、愁眉苦脸、怒目圆睁等)。心理学家伊扎德认为,情绪包括生理基础、表情行为和主观体验3个方面。“绪”是丝端的意思,“情绪”则表示感情多端,如丝如绪。

情绪也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特别是在人际交往中发展起来的心理特征。故而,无论是个体还是某一群体的情绪,都具有很强的社会性。

因此,人类既具有与生物学需要相适应的主观情绪体验,又具有与社会文化相联系的复杂情绪(或称社会情绪)。

情绪影响着人的心理、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着整个人生。著名的费斯汀格法则指出:日常生活事件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事情的反应(即情绪)所组成。情绪不是人生的全部,但它却能影响人生的质量;情绪就像是一把双刃剑,良好的情绪反应会为你赶走阴霾,感受幸福和人生成功,而恶劣的情绪则会令人痛苦,将你的事业、人生推向黑暗深渊。

情绪,在婚姻中举足轻重。

身为IT企业高管的张鹤事业发展顺利,丈夫在一家大型国企负责技术,工作同样出色,他们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刚上小学。然而,这对别人眼里的“人生赢家”,夫妻关系却一直非常紧张,口角不断、分居冷战,“三年之惑”他们勉强挨过,“七年之痒”他们苟延残喘,而接下来的“十年之痛”呢?张鹤想想都崩溃,只想离婚了之。

而张鹤的丈夫也很沮丧,妻子在外人眼中温文尔雅,却会因为自己没有及时刷锅洗碗,当着孩子的面怒责自己“懒如蠢猪”;稍不称心就甩脸子、瞪眼睛,自己过得胆战心惊,几乎每天都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发口角,两个人的生活过得一地鸡毛……

如果把这对夫妻都比作气球,丈夫就像一只瘪了气的,而张鹤却像一只鼓胀到要爆炸的。自结婚起,她心里积蓄了许多从未表达的不满情绪:领证后先生没送任何礼物,当晚反而跟朋友喝个烂醉;恋爱期间从没有任何亲昵称呼,婚后也直呼她大名;孩子几次生病,都是她一个人熬夜送医;女儿出生后,夫妻性生活越来越少,丈夫每次都敷衍了事……

许多不满在心里马上要炸掉,张鹤很希望同丈夫聊聊,却总是找不到沟通的由头和氛围,每次看到丈夫那副躺在家里懒散的样子,就气不打一处来。她越来越难以忍受丈夫回到家后就变成“哑巴”,也更是全无沟通的心情。

你的情绪表达,为什么方向全无

日积月累的不满,让张鹤内心的怨气越积越深,夫妻关系自然越来越糟糕。张鹤的恶语相向便是情绪的表达,但问题是她的情绪表达,方向正确吗?让对方理解你的情绪,真的那么难吗?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难以用合理的情绪表达自己的内心需求和状态。比如,如果有人问你“今天心情如何?”一般人的回答是“还好”,即使你刚经历重大挫折,内心酸楚,但依然会倾向于干巴巴地挤出一句“还行”。

为什么人们总是很难表达情绪?对比观察一下,我们会发现,相比大人,孩子非常容易清晰、直接地表达出他想要什么、不要什么。他喜不喜欢、开不开心等情绪或状态。

但是,在成人世界里,有太多因素阻碍我们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和需求,为了保护自己,我们学会了隐藏真心真意。于是,人们慢慢忘记了自己本是可以简单直接表达情绪的,渐渐失去了这种最初就具备的能力。

在情感中,成年人的表达障碍,主要成因有三:

1.很多父母教育孩子时,对孩子的负面情绪只实施“禁令”:不允许孩子哭泣、不允许生气、不允许吵架……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很容易丧失表达伤心、生气等负面情绪的能力,戴上了各种各样的面具。他们经常会对自己说“我怎么可以感到悲伤”“我不应该如此生气”等,并极力否认自己的情绪,更别说要将它们表达出来,因为他们在潜意识里不希望别人发现自己有了“不应当有的情绪”。

2.有人认为,表达情绪意味着暴露了自己的弱点,他人可能会利用情绪来伤害自己。有的人在恋爱中尽力不让对方看出自己有多在乎、多投入,害怕被对方看低;有的人则用忍住情绪来保护自己,甚至伪装出一副强大的表象;有的人担心表达情绪后遭到“被否定”“被拒绝”的伤害,为了避免“可能的失望”,索性不去表达。

3.也有人虽然想表达情绪,却不知该用何种方式。他们既不能准确分辨、识别出自己复杂情绪中的种种心理需求,也无法找到合适的语言词汇去描述情绪。他们觉得即便花费大量时间尝试说清自己的感受,他人可能也不愿意去理解,久而久之,就放弃了表达情绪。这样的人既缺乏辨别自我情绪的能力,也缺乏理解他人情绪意义的能力。在婚姻中,他们很容易成为一坨“冰”,冷着自己,也冻伤他人。

所以,并不是每个人都天然地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在婚姻关系中,一方或双方长期不能准确表达情绪,就必然会妨碍彼此的感情交流。久而久之,对感情产生的伤害可以称得上是致命的。了解自我情绪并学习合理表达,理解并接纳对方的情绪,是保持良好婚姻状态的重要润滑剂。

其实,准确且舒适的情绪表达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只是需要技巧和训练:

1.多以第一人称表达自己的情绪。任何时候都以“我”“我们”作为表达不满情绪的起始语,这样的表达更容易让对方知道,描述的是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不易造成误解或误伤。

我们可以品品用第二人称表达情绪时,往往是这样的语境:“你真是气死人了”“你怎么能这么无聊呢”“你真是令人伤透了心”……再对比看一下第一人称表达时的语境:“我现在感觉很愤怒”“我觉得自己被伤害了”“我好痛苦、好想哭”……

对比很明显是不是?听话者的感受会完全不一样。当你用第一人称表达的时候,对方会觉得自己是在倾听你的感受或需要,然后通常会给予适当的回应,或不由自主地思考你的话,理解你的不容易和自己的不当之处。

而当你用第二人称去表达情绪时,对方会觉得自己在被指责、被厌恶,自然心里很抵触甚至逃避,拒绝对你的需求做出思考和回应,甚至会针锋相对,转而指责、攻击你。如此,双方非但不能加深理解、增进感情,反而会让误会越来越多、矛盾越来越激烈,使婚姻生活深陷痛苦的泥沼。

2. 学会正向表达情绪的关键词。抓住自己想要表达的情绪的关键字眼,然后再把这些词用几句话串起来。这样的表达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我们能把情绪表达得更加精准,不容易让对方误会。

比如丈夫应酬总是很晚才回家,令你感到“担心”或“害怕”时,你大可直接表达出这种担心,明白地告诉对方。比如用跟“害怕”关联的词—胆子小、没有安全感,然后组成类似的话:“老公,我一个人在家很害怕,你也知道我胆子小、没有安全感,你能不能早点儿回来陪我?”而不是“你能不能早点儿回来,天天就知道应酬喝酒,家里出事了怎么办?”对比一下,前者是不是让对方听起来舒服多了?也容易让他产生共鸣。

3. 可以适当描述场景。当你表达高兴的时候,可以说:“我今天太高兴了,就像是中了100万的彩票,觉得天空格外蓝,路上的人都超级顺眼。”当你表达生气的时候,可以说:“我很生气,这时候谁要是来惹我,我就能变成鞭炮,噼里啪啦到处炸。”这样的表达,更容易让别人去关注、理解你彼时的情绪状态。

感受背后还有感受

当情绪袭来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识别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就像身体不舒服时,我们要先知道什么症状,才能对症下药。比如我之前提到的咨询案例:张鹤的丈夫也理解妻子既要工作,又要顾家,很辛苦,他尽可能地参与到家务和带娃中来,却时常被指责,他觉得懊恼又委屈。

其实张鹤对丈夫的不满,不是因为他家务和带娃做得不好,而是来自婚后诸多事件的委屈。“他太抠了,重要的日子难道就不能有些仪式感吗?是他没钱吗?還是根本不在乎我?”“他为什么总是先斩后奏,我就那么不通人情吗?”“他为什么拒绝与我亲热?是觉得我老胖丑了吗?”

一连串的控诉和逼问,全都是因为张鹤内心的需求没有被满足,也没能及时抒发,如千斤秤砣一样压在心中,压抑之下,情绪肆意发展成“情绪化举动”,夫妻关系变得更糟。因此,当有不舒服的情绪感受时,要尝试用语言把它们描述出来,而不是用抱怨、批评、指责等方式表达。

著名家庭治疗师萨提亚说过:“感受的后面还有感受,感受的感受就是决定我们感受的东西。”意思就是,每种表面感受的背后,还有深层次的感受,每种重要感受背后,都有着细小的情绪亟待我们挖掘。

我们要明白,夫妻、情侣的亲密关系是一种高级的人际吸引形式,不同于一般亲情、友情,更需要及时表达和沟通彼此内心的需求,而情绪往往是这种内心需求的直接表现。比如当收到对方送的礼物时,需要将开心的感觉传递给对方,对方才能感知他行为的意义。

“亲爱的,你的礼物我真的好喜欢,非常开心,非常惊喜,你真好!”这样的表达,即使对老夫老妻来说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婚姻强化剂。一般来讲,善于沟通真实感受的夫妻,婚姻满意度都不会低,因为在沟通情绪的背后,夫妻间形成的是深度了解、深层链接以及深度共情。

要想知道对方感受背后的感受,需要依靠经验,需要在不断了解对方的基础上用智慧沟通。要清楚哪些事可以跟对方商量,哪些事直接告知就行,哪些事需要如实诉说,哪些事要做“艺术处理”。

首先,选择沟通的时间和方式很重要。如果一方情绪不佳,另一方非要此时讨论,就很难解决问题,如果某件事当下无法沟通,应当给出一个明确的承诺,比如“我现在心很烦,不太想谈论这件事,明天晚上我们再说,可以吗?”而不是“等我心情好了再说吧”这样无限延期的回答。在沟通或商讨时,需要双方都尽量心平气和,否则沟通无果,痛苦加倍。

其次,好的表达才能让对方积极回应。人生而不同,不同的生活经历和家庭背景,使每一个人表达爱和接受爱的方式亦不相同。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当你没有感受到对方的爱意时,并非因为对方不爱你,很有可能只是因为对方表达爱的方式和你的心理预期不同,造成了“信息差”,而你也不一定能适时回应对方的爱,两个人就此误会加深。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如果夫妻一方在一边玩儿手机看电视,一边“啊”“哦”敷衍伴侣,忽略一些小的情感共鸣,就会拉开伴侣间的距离,同时让被忽略的一方产生不满情绪,进而慢慢消磨婚姻。所以,好的表达不代表一定是充满正面情绪,而是平和、顺畅、全心投入、不攻击别人的表达,这样才能让对方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有回应你的勇气。

情绪的背后有需求,感受的背后还有感受。只有去关注、倾听、理解他人的需求,去体会别人爱的表达方式,才能更好地感受对方的爱意,回馈爱的需求。对每一个人来说,在婚姻中体会、了解和分享情绪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终生不断学习、成长。

猜你喜欢

内心丈夫情绪
傍晚
安慰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情绪认同
内心不能碰的按钮
一块生锈的铁
拥有强大的内心
怎样保护丈夫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