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伪装者》编剧张勇:敏感与钝感的结合体

2021-12-08凤在江湖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伪装者张勇创作

凤在江湖

写作路上,她想到的永远是如何继续写好下一篇;生活里,她永远有着单纯可贵的孩子气。

6年前,电视剧《伪装者》播出,万人空巷,其酷爽的剧情、丰富的人设、复杂的背景让人久久难以忘怀。此后,每年的开播纪念日总能勾起一大批铁杆剧粉的集体怀念。编撰这部超级剧集的人,内心到底有一个多么丰富的世界?

如果说感性的人过不了柴米油盐,理性的人谈不了风花雪月,那么张勇却恰恰将两个不兼容的品质和谐地融入自己的个性,然后注入编剧作品里。《伪装者》《一触即发》《天衣无缝》,明明是谍战剧,剧本中却兼有理性的斗志和感性的温情。

2021年9月21日是音乐剧《伪装者》的首演夜,扮演明楼的靳东和扮演大姐明镜的刘敏涛又一次“同框”。拥有一个观众颇为熟悉的故事,音乐剧《伪装者》却没有机械套搬小说与电视剧的情节,原作编剧张勇也再次出山,操刀了这次舞台剧的改编。

可贵的单纯孩子气

张勇原是一名作家,《伪装者》系列作品均出自她的谍战小说《谍战上海滩》,讲述了上海明氏家族四位继承人明镜、明楼、明台、明诚身负多重伪装,以不同的方式曲折探索,奋力抗战以图救国的故事。

家事复杂,工作环境更是暗潮汹涌,这让明家四姐弟经历着更深刻的“国”“家”抉择:在军统系统,明楼是明台的上司“毒蛇”,明诚同为下线;在中共系统,明楼是明台的组长“眼镜蛇”,明诚是谍报员;然而在汪伪系统,陪在明楼身边的还是明诚……一家子爱恨纠葛,烧脑虐心。网友们纷纷感叹,真没想到看个电视剧还能看到心惊胆战、颅内高潮……

写出如此脑洞大开的情节,编剧张勇要么是运筹帷幄的女诸葛,要么是女流界的衛斯理,然而,听到她笑声与嗓音的那一刻,一切先入为主的印象都被打破了。

张勇是位骨架高大的四川女人,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边框眼镜,扎着低低的马尾,俨然一位邻家大姐姐的模样。一双清澈如水的眼睛,那眼神里,闪耀着单纯、简单、快乐。

这位金牌编剧的业余生活简单到有点儿枯燥,除了写作就是打打游戏,张勇笑说:“我不抽烟不喝酒,不爱麻将不推牌九,下班回家就宅着,最多打点网游,其他的时间就是看书写作。我最怕的是工作应酬,一下班就准点回到家里,哪怕再晚,也要回家给老公儿子做饭。”

“大家都说我很傻很胆小。”生活中的张勇,全无创作时的心思缜密,是个妥妥的“马大哈”。有次老同学聚会,大家约定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聚餐,都知道她有忘路的毛病,一路人在餐馆里聊着,另一路人专门守在附近等她。就算是自己常走的路,她也经常因为在心里筹划着创作戏份而离了神,不知不觉走到别的方向,看到前面是死胡同时才慌了神。“以前我只能拿电话向老公求助,现在科技发达了,直接锁定目的地,App打车回家,再也不用被人笑哈哈了。”

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孩子气。与假恶丑的姑息迁就和堆笑谄媚的世故相比,又是一种多么难能的品质。面对由自己的作品带来的明星光环和超高关注,张勇也连连摇头:“我就是个普通人,有的人擅长书法,有的人擅长交流,而我,只是擅长搞文字。”

家是小小的国

乍听名字,很多人会以为张勇是个身长八尺的男儿。张勇祖籍江苏盱眙,父母都是南京人,父亲希望她能毕生努力,报效国家,就给女儿单字取名为“勇”。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作出“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生产力布局由东向西转移,张勇的父母报名支援成都,自此,张勇的家从江南水乡搬到了成都的巷子里。

“创作过程中,我一直最注重的就是忠和孝。”国是个大大的家,家是个小小的国。在张勇的代表作《伪装者》里,谍中谍、骗中骗、智斗智让人欲罢不能,在多重身份的转变和惊心动魄的设计中,明镜、明楼、明台三姐弟的亲情贯穿始终,在残酷与冰冷的谍战剧里,就像冬日的一缕阳光。

与电视剧相同的是,编剧张勇生长在一个充满爱意的家庭里。剧里的明楼、明诚、明台在外面是何等人中龙凤,回了家一切照样都得听大姐的,犯错了就得挨训—在外三匹虎,回家三只猫。

“这其实源于我的家庭故事,我妈妈就是大姐明镜的‘个性原型,她对我的舅舅们既关心又严厉,我的舅舅们对她也是又爱又怕。”张勇的母亲跟两个弟弟年纪差距较大,自打弟弟出生,母亲担起了很重的担子,又当妈又当姐,帮父母照顾两个弟弟的学业和生活。在张勇的记忆里,两个舅舅都十分怕妈妈。舅舅们淘气闯祸被发现了,只要妈妈一绷脸,空气中那股紧张的气氛,让她至今难以忘怀,虽然挨训的人不是她,但是也大气不敢出一声。

妈妈对长辈孝顺有加,对晚辈严柔并济,在张勇心中,妈妈就是中国女性最完美的形象之一。她就像一把秀美却坚韧的雨伞,保护了全家人,也保护了女儿美好的内心。今年52岁的张勇,语气间依旧充满孩子气,父母对她的爱称是“我家蠢蠢的老实小孩”。

“我幼时特别淘气,给父母惹了不少麻烦。上学之后因为理科成绩太差,老师经常叫妈妈到学校训话。”可父亲却从来没有打骂训斥她,只有母亲叹口气拉过她说:“拜托你,不要让老师来找我了。”明白了父母的“底线”之后,张勇收敛不少,也专心读书了,最后还考上了那个年代很吃香的职业高中。

成绩好了不过赞,成绩差了不责骂。这样的教育风格也有了传承,张勇的儿子也是“皮小孩”,一旦他调皮捣蛋了,张勇也搬出“拜托大法”作为最后通牒,诚恳向孩子交付自己的心情,同时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不想,无心插柳柳成荫,张勇的儿子从小成绩优异,“皮小孩”和“好学生”,他都当得很好。

张勇小时候是在外婆身边长大的,外婆嗜好朗读唐诗宋词元曲,又喜欢看楚剧川剧。渐渐地,外婆无意中种下的文学种子在张勇心间发了芽。等到她长大了,这些种子噼里啪啦开花结果,长成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职高毕业后的张勇没有机会上大学,也没有在任何写作专业机构培训过,但并不影响她内心里对于写作的渴望。

2008年以前,张勇一直在工厂工作,一干就是20多年,日复一日与机械交往并没有消磨她的创作意志。每天从工厂下班回到家,无论多晚,她一定会摊开书本,闻闻墨香,挥洒墨滴。“风吹星月影凉凉,笔底温情著未央”便是她那时的心境。

也许是20多年一成不变的工作节奏,让她在创作生活里,也如同工人一般按时上下班,十分规律:白天努力码字,晚上回归家庭,浸于柴米油盐,却依旧是一个快乐的码字工。无论生活多么质朴单调,她依旧享受其间。

“写作像一束光亮,透过生活的斑驳,投影在我心间,照亮生活中的一切。”而写作与生活的相互辉映,也让她熠熠发光。

永远想着如何写好下一篇

与其他创作者一样,成名之前的张勇也曾不断试错。16岁,她开始学习戏曲创作,28岁才发表了第一个剧本,12年间,她不断地经历着向杂志投稿、退稿、再投稿、再退稿的过程,循环往复,却乐此不疲。她就像《谁动了我的奶酪》里的两只小老鼠嗅嗅和匆匆一样,不断遇到困难,不断自我修复,一往无前,无暇自怨自艾。

张勇善于总结经验、扬长避短,她有着“很快忘记伤痛”的钝感力,写作的路上,她永远想的是如何继续写好下一篇。

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张勇觉得自己尽力了。“写作是我的爱好,我觉得自己挺幸运,爱好即工作,通过30多年的努力我才走到今天,未来,我还将继续努力下去。”2008年,由于在艺术创作上成绩优异,她从工厂破格调入成都市川剧院任专业编剧,那時她已经39岁了,大器虽晚,却成。

在张勇的创作生涯中,搬上舞台的各类剧目有20余部,其中越剧《藜斋残梦》获中国第九届戏剧节优秀入选剧目、中国越剧艺术节剧目银奖,新四川清音《满山情花开》获第九届全军汇演一等奖。2012年的电视剧处女作《一触即发》低开高走,受到粉丝们的热烈追捧,豆瓣评分高达8.7;张勇的第二部电视剧作品《伪装者》大结局时卫视收视率破3,网络播放量已达28亿……

一部电视剧在拍摄时,编剧常常与导演看法相悖。导演要修改内容,很多编剧都会跳出来反对,但张勇却不同,十次里有九次都能虚心听取意见。只要改动得有理有据,能够说服她,且对故事情节推动有帮助,她就愿意听,更愿意改,甚至还自己主动提供多个方案,让导演选择。

“只要这个作品能达到效果,能让故事更好,你说得有道理,我一百个愿意修改。”如此谦虚低调的态度,让导演、制片对张勇赞不绝口,主创团队更是对她敬佩有加。

张勇每部剧都会花大半年时间做准备,包括找寻研究历史真实事件。然后,将这些故事的架构搭起来。张勇把写剧本称作“养剧本”,就像养娃一样,费心费力费时间。在谍战剧的创作过程中,如何做到让人物和典型故事既具有历史的真实感,又能结合社会实际,有现代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呢?张勇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将英雄人物进行平民化处理,在其背后注入浓厚的个人、情感和家庭因素。“英雄也和普通人一样,是有喜怒哀乐、有爱和情的多面体。把英雄写进我们平常人生活的这种状态中,穿衣吃饭、生活习惯、教育程度,甚至细化到回家的情景、工作的状态。”假大空的东西,观众的接受度不高,做好踏实的工作才能描绘好英雄的故事,也正是因为下了如此苦功,她的剧作才收获好评连连。

这几年,音乐剧版、舞台剧版、越剧版的《伪装者》不断呈现在观众面前。在张勇倡导的“经典再造,而非复刻”的新创作理念下,每场都是爆满。有人问:张编剧有这功夫,为什么不再潜心创作,创造另外一个高峰呢?

张勇自信地说:“创作是我自己一直以来的喜好。我的人生目标是一直创作下去,而不是一定要追求多少个高峰。《伪装者》得到全国人民喜爱,这个高峰曾经上去过一次,我觉得挺幸福的。再创高峰固然好,没有我也不会强求。人生是一段抛物线,需要我们顺着自然规律来创作,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只要努力了,对得起自己就可以了。以更多样多彩的形式宣传这段英雄谍战故事,让更多的观众喜闻乐见,也是好事啊。”

作家渡边淳一曾说:世界上不仅仅存在敏锐聪慧这种才能,相比之下,不为琐事动摇的“钝感”,才是人们生活中最为重要的基本才能。这也在无形中剧透了编剧张勇的人生。

《伪装者》里的每个人,都是敏感与钝感的结合体,他们有着敏锐的觉察力,也有着矢志不渝、岿然不动的追求。明氏三姐弟都是地下党,为了自己的信仰不惧生死,即使身边出现再多的诱惑和危险,他们依然一刻不曾背叛信仰,不为外物所动。

生活中,矛盾、困惑无处不在,与其斤斤计较、困于其中,不如看轻看淡,让自己变得“钝”一点。这种“钝”,不是不明事理、浑浑噩噩地混日子,也不是在该认真的时候马虎潦草对待,而是做事有原则、遇事不苛求的生活态度,同样是张勇毕生追求的接受失败、继续挑战的反脆弱能力。

猜你喜欢

伪装者张勇创作
跟曾国藩学修身
傅山的“四宁四毋”
大自然中的“伪装者”
Jazz
伪装者: 找找我在哪……
张勇
了不起的伪装者
同题异学(1)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