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模式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探索
2021-12-08刘峰巍
刘峰巍
摘 要: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这门重点学科已然成了培养新时代信息技术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包括教学过程当中的意识思维过重、理论与实践教学之间脱节、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差等,这些都是阻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要得到有针对性的解决。文章围绕“互联网+”思维模式背景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展开分析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模式;“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探索
0 引言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社会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互联网+”思维模式背景下的教学需要,“信息技术”课程应该朝着更高水平的方向发展,而为了提升“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水平,为我国新时代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提供扎实的信息人才,就应该通过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体系的完善以及教学手段的多元化等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进一步发展。
1 “互联网+”思维模式下探索“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新路径的必要性
在“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呈现了飞跃式的发展,各行各业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在信息化社会,互联网同样改变着教育行业,作为与互联网关系最为密切的“信息技术”课程,其教育模式、教育理念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人员应该与时俱进,看到这一学科的发展变革趋势,以更加先进的多元的教学方式来适应教学质量提升的需要,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信息技术人才。从当前我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存在兩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能力亟待提升。相关的研究数据表明,很多教师在进行这门课程的教学时,明显出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失衡的情况,部分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水平低下,不能够为学生提供科学的课程指导;另一方面,当前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已经呈现了常态化、模板化的趋势。很多学校的教师使用台式电脑来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但是在互联网加思维背景下,移动终端、人工智能以及VR等设备也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这些内容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大多数教师还是选择使用常规的多媒体设备来进行教学,使得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与内容比较的单一,学生学习到的内容实用性比较弱[1]。
2 “互联网+”思维模式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主流趋势
要探讨“互联网+”思维模式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新路径,就应该明确互联网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所带来的重要影响。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门对于“互联网+”教育十分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已是教学的大势所趋,在学习型社会的构建要求下,“信息技术”课程必须要承担起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任务。因此,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重视理论的讲解,关注课程的实用性,还要根据社会的发展趋势寻求这门课程的创新突破发展[2]。由此可见,“互联网+”思维模式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主流趋势就是要打造“信息化”课堂,可以通过构建信息化教育理念、信息化教学方式以及信息化课程体系这3个方面来实现。首先,“互联网+”提供的信息环境使得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更新,教师不再像传统的课堂教学那样纯粹的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通过互联网来获取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并与学生分享,引导学生“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弱化自身在教学当中的主导性地位,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应该构建起信息化教学模式。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被运用到课堂,翻转课堂、微课等都是当下比较新颖的教学方式,并且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些新颖的教学手段都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理念融合的结果。最后,“互联网+”思维模式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还应该构建起信息化的课程体系,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3]。
3 “互联网+”思维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变革的优势
受“互联网+”思维模式的影响,众多学校开始关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变革。而进行教学变革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信息技术同教学的深度融合,能够扩充课堂的信息量,使教师有足够的信息积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今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信息来源渠道比较多元,海量的信息数据充斥着学生的生活,而如今有“互联网+”作为支撑,更是能够扩充课堂容量,使学生获取到更加多元化的信息技术知识。第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过于单一,课程比较枯燥,而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学课程实现了教育手段更加多元化,丰富的课堂体验使学生能够改变对这门课程的印象,从而激发课堂学习的主动性。第三,尊重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是传统的教育模式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而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定位由主导者变成了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性地位逐渐显现,能够真正地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第四,“互联网+”背景下有利于创造更加真实的教学情境,并且突出教学当中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4 “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创新的路径
4.1 教师应更新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理念
“互联网+”背景下要实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创新,首要任务是要改变信息技术教育人员的教学理念。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教学在传统的课程体系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信息技术”教师缺乏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思想以及“信息技术”同教育深度融合的思想,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使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有更加充分的认识,就必须借助“互联网+”在课程教学当中的融入。通过教学的信息化,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多样的学习情境,使“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得到优化,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并且能够以更加多元化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此外,通过“互联网+”的应用,教师对于学生学习主体性的认识更加全面,善于通过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双向互动关系,实现教育公平化,尊重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个体性差异,贯彻素质教育的目标与精神,从而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
4.2 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当中,由于缺乏相关的教育资源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单一,学生在课堂上并没有汲取足够的实践经验,这就使得学生即使具备了相关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也不能在实践中得到良好的应用。“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为了使学生深入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动态,培养学生存储以及利用信息的能力,必须推动教学方法改革,使学生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有充分的实践操作机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催生了翻转课堂、慕课以及微课教学等新的教学形式,信息化教学手段更是层出不穷。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应该学习这些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适当应用,以使枯燥无聊的信息技术课本内容变为生动形象的、可視化的内容,增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3 转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是教学质量反馈的一个重要方式,在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评价方式不但效率低下,并且常常存在数据分析不准确的问题,使之作为教学质量的参考缺乏公平性与准确性。为了增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动力,就应该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评价方法,在“互联网+“背景下,可以综合学生平时的表现与考试来进行教学评价,各种数据在平台当中都有详细的记录,有利于进行整体的综合核算,使得教学评价更加科学公平。在教学评价平台上,还可以设置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的内容,综合这些评价意见来判定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通过平台学生能够更准确地发现自身不足,并且对照相关的课程教学目标来审视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平台对学生的评价不仅限于期末考试成绩,而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价行为,能够将评价结果作为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促进自我发展的重要参考依据。
5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呈现创新发展。在“互联网+”环境下,实现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创新,有利于使教学与先进的信息技术更加深刻地融合,创造出更加多元的教学环境,大大地丰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参与“信息技术”课堂的积极性,从而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在“互联网+”思维背景下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弥补了传统“信息技术”教学的不足,可大大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参考文献]
[1]宋庭龙.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几点思考[J].甘肃教育,2019(21):135.
[2]赵淑琴.由课堂评价到“机”“人”激励—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激励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5):70.
[3]梁翠红.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有效实施[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4):60.
(编辑 姚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