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

2021-12-08何燕燕袁新颜顾玲玲

无线互联科技 2021年19期
关键词:探究实践混合式教学

何燕燕 袁新颜 顾玲玲

摘 要:随着信息化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疫情攻坚的特殊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改革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飞速变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谓大道至简,老师把课程的内容与思想充分理解消化后,再将复杂的理论用合理的方式方法传授给学生,才是教学工作应该达到的境界,文章针对“C语言程序”课程的特点以及高职学生实际,借助超星学习通平台,探索在SPOC基础上实现“C语言程序”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并把立德树人目标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以期为“C语言”课程等工科类课程开展混合教学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SPOC;混合式教学;探究实践

0 引言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一种融合了课堂与在线学习的混合教学形式,可以将优秀的MOOC资源和传统的课堂教学相融合,形成优势互补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也是“互联网+教育”的充分体现[1]。本次教学探索以疫情為契机,结合自身C语言课程十余年的教学经验,借助学习通软件、泛雅教学平台、在线教学资源库等方式,探索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本文对课程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在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基础上,重点反思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期望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把育人目标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高职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

1 课程教学现状

“C语言程序设计”作为理工科类的专业基础课,是多数高职院大一新生入校后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带领学生初步认识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肩负着引领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体现教师立德树人价值的重任。本课程范围广、内容多,学生刚接触理实一体化的专业课学习,对专业还没产生情怀,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过渡。而且课程部分章节内容难度大,学生的学习热情需要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引导、激发,课程在该背景下融入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本教学模式探索主要通过将课程教学目标和课程德育目标相结合,做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

首先对高职院校生源实际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4方面:(1)进入高职院学习的学生,某个角度来看是经历了高考的失败,学生的自信心有一定的挫败,或者说在本身能力上就有不足,部分学生开始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学习状态,学习的动力、专业的愿景都尤为缺失。(2)工科类课程对学生自身能力有一定要求,而高职院学生普遍缺乏逻辑思维和主动探究能力,所以他们在课程的学习上较少能获得满足感。(3)高职院招生面向多省份,省份间的高考难度标准有差异,同分数录取的生源有差异,而这种差异在理工科类课程中体现极为明显,受实际教学时数的限制,教师很难采取差异化教学。(4)高职院教师的课务工作量较大,完成科研目标的同时还需承担一定的教育工作量,业余时间少,如果学生不愿意主动联系老师,师生间的信息互通就甚少。

2 教学实践

结合以上学生实际,针对本课程特点以江苏商贸职业学院物联网技术专业班级为试点,积极探索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具体实践如下。

2.1 教学资源的建设

(1)在线微课。针对各章节不同知识点的差异,合理挖掘育人元素,实现知识内化与品德提升和谐统一。同时在视频后设置适量测试题,检查学生学习状态,以保持学生的持续注意力和学习效果,激发学习热情,实现全过程学习效果。

(2)课前预习任务单。包括本次课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重难点和作业。学生课前对预习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小组成员讨论解决,在促成团队协作精神形成的同时,带动了班级的学习氛围,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教师将学生共性的问题作为教学重难点在课堂中进行集中分析、答疑、最终解决,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获得感和成就感。

(3)在线题库。通过学习通平台在线视频中插入考核试题,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进而有效解决。教师根据测试和作业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后续的教学内容和重难点,完成后续二次备课。

(4)德育教学资源。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发掘: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通过课程教学内容发掘蕴含的育人元素;通过失败的实验室案例等反思分析,提高学生责任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

2.2 教学组织

课前学生根据任务单完成学习通任务点,学习小组组长课前反馈小组预习情况;教师在学习通平台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将易错和没能掌握的知识点作为教学难点,深入挖掘可实施的育人元素,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堆积,并结合专业课程群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布局和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安排,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讲解做好充分准备。

课中,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结合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设计课堂教学任务,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的同时,通过当下热门事件,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师生间互动,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选择恰当的时机融入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引导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为做好高职教育立德树人育人目标而不断下功夫。

课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的布置课后任务,对学有余力的同学提出拓展要求。学生完成线上作业时,可以随时与老师进行交流答疑;设置同学间互批作业,有效调动学习氛围;教师通过查看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实时有效监督提醒,对没有完成任务的学生及时沟通,增强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的学习信心,鼓励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促成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形成。

2.3 评价与考核

期末总评成绩采用过程性评价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采用在线学习时间、课堂教学效果、期末考试成绩3个方面结合的评定方法[3]。其中在线学习(30%)依托学习通平台数据,客观给出学生相关学习态度、出勤率和学习效果的成绩;线下课堂(35%)由课堂提问情况、小组讨论、实训环节等组成,检验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将学生的团队协助、实训室劳育纳入考核。期末考试(35%)采用编程题的题型,10选5模式进行考核。

3 教学效果

3.1 教学质量提高

采用混合教学模式之后,学生通过课前学习视频,节省了基础知识讲解环节,为育人目标的实施预留宝贵时间,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参与课堂难点知识的学习,实现专业知识教学和育人教育的渗透和融合。

3.2 学习兴趣提升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更有针对性地参与课堂,通过小组合作更积极地融入学习讨论,课堂参与度的增加较好地提高了学习积极性,而学生学习获得感和成就感的提升又使其对学习更加有兴趣,形成良性循环,进而教学效果有效得到提升。

3.3 综合素质提升

课程中引入了育人元素,通过讲解最新的案例,切入学生们的兴趣点并融入课堂内容,在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成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职业习惯的养成,找寻实现人生追求的责任选择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3.4 学习成绩稳步提升

直观显性的表现是学生对最终的学习成绩十分在乎,无论是线上的学习考核,还是期末成绩,小组之间和小组之内形成了良性竞争,学生最终的期末成绩分数不及格率明显下降,均分有了阶梯式的提高。

4结语

课程是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也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在课程中融入育人元素,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课程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更是职教20条中第19条实现“三全育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教学一线的不断改革实践,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习兴趣,也帮助学生塑造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真正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张颖.基于SPOC的高职“机械基础”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分析[J].科技与创新,2020(30):75-77.

[2]付星.大学英语与思证教育的融合研究—基于钉钉平台的创新实践[J].品牌研究,2020(24):271.

[3]黄海风.高校SPOC课程成绩评定方法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7(21):24-26.

(编辑 何 琳)

猜你喜欢

探究实践混合式教学
电力企业创新电力计量工作探究实践
在小学数学中实施探究性活动的教学研究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