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技术在“文献检索”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21-12-08吴君才
吴君才
摘 要:云计算技术的问世,使高校课堂教学有了更多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可供选择。文章针对现阶段高校文献检索教学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在高校该课程教学对云计算技术的具体运用,即:运用云计算技术打造更便捷、有效的协作平台,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教育资源;提升教师的素质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层次性与丰富性,促进教学创新发展等。
关键词:文献检索课;云计算技术;应用;教学
1 “文献检索”课程简介
“文献检索”属于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其中包括各种文献资料介绍、数据库介绍、信息资料查找、文献信息加工与处理、利用文献资料进行论文写作等,因此,“文献检索”课程也具备很强的时间性性与应用性。高等院校中的课程类型多种多样,“文献检索”是组成基础课程的重要部分,有利于学生信息获取能力以及信息能力的提升,同时有利于对学生信息素养、论文写作能力以及科研等方面进行培养[1]。
“文献检索”课程教学中的云技术应用有利于推动传统“文献检索”课程教学现状快速实现转变。云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学生更加方便快捷的实现文献检索,因此,有关高校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如何应用云技术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
2 高校“文献检索”课程存在的问题
2.1 内容单一,课程学时短,学生缺乏趣味性
景德镇学院“文献检索”课程在各个本科专业中均有涉及,包括计算机网络课程、生物技术课程、机械技术课程等,“文献检索”课程主要以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开展,学时设置为16学时,一般在大三下学期开课,这个时间段的学生往往专业课学习任务繁重,学生的主要精力基本都放在准备研究生考试或者找工作就业等,因此,大部分学生都不够重视该门课程。有的学生认为“文献检索”课程门槛较低,且毕业之后一般也不会从事与其相关的工作;有的学生认为“文献检索”课就是教授如何查找资料而已,而现在流行的“百度”可充分解决这一问题,因此不需要专门进行学习,需要用的时候再进行学习也来得及;还有学生认为学不学“文献检索”课程都没有太大的影响,这就是一个考查课,不会另外记学分,因此,对于学习该门课程采取不主动、不重视的学习态度,根本不愿意主动去参与实践[3]。
由于该课程设置为选修课且排课学期靠后,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较为单一,这就导致学生不仅从思想上不重视该门课程的学习,存在学习态度不端正,积极性与主动性低,上课只为应付考试的现象,对于该门课程可产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也没有引起重视。
2.2 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不够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以任务教学法为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使其学习动机得到激发。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充当着引导者的角色,要重视学生思维的开拓,可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与思维广度。这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同时,合理使用移动技术可以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教师实现从“控学”到“导学”的转变。教师教学方式也应多样化发展,选择具有更强操作性的教学方式,使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进行更好的互动。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实现自我感悟,还可以通过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互动获得新的感悟。这样也有利于学生通过交往实践,使其独立性不断增强。
2.3 实践课时有待提高
填鸭式教学是传统课堂教学的主要特点,“文献检索”课程目前也存在这种情况,主要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这种教学方式可向学生讲授较多的知识点,但“文献检索”是一门具有较强操作性与实践性的课程,因此,为了对学生进行更好地培养,使其文献检索能力与利用能力充分提高,必须要重视实践。笔者认为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通过增加实践课时的方式实现,这样不仅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文献信息查找以及检索技巧能力的锻炼,还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文献检索知识,使学生的课程参与感不断增强,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文献检索”课程理论课时可适当减少,比如减少到10课时,如果学生没有完全掌握理论方面的知识,可利用课外时间通过学习慕课课程或学习教师制作的相关知识点小视频等方式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其余时间都可以实践课为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文献检索能力与检索技能应用能力得到全方位的培养。现阶段,文献检索理论课时一般设置为16课时,课程时间已经较为紧凑,可通过增加2课时实践课时的方式,使学生对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点通过实践进行巩固,使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另外,在实践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充分理解知识点。
3 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的“文献检索”课改革举措
3.1 课程内容重设
传统“文献检索”课程教学重视对学生信息检索能力与信息获取能力的培养[4],因此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主要以各种纸质版以及电子版文献资源为主。在云技术环境下,应在此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拓展,比如文献分析工具、文献管理软件、论文写作、综述报告、信息道德、信息素养教育等。其中,信息素养教育涉及更加宽泛的教育内容,涌现出了很多的新名词,比如媒体素养、跨媒体素养、数据素养等。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已经十分丰富了,但也存在内容臃肿的现象,因此在进行课程内容重设时,有必要对各部分内容适当进行压缩或删减。
3.2 课程形式转变
混合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传统教学结合在线教学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使教师的监督与引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还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得到充分的调动。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为适应这一环境下的教育特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学教学团队从2018年开始,在慕课网开设了专门的“植物学”慕课。以慕课为基础的混合式教学目前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以学生学习发展为中心是现代教学的新理念,通过课堂教学结合慕课教学的方式实现线下线上混合教学。学生通过线上进行自主学习的时间主要以总学时的2%为主,课堂是进行线下教学的主要场地,通过这种方式尝试进行“合作性学习”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的基本形式是以小组活动为主,评价标准以团队成绩为主,通过各项教学因素互动,使学生共同学习、相互学习,从而完成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标。“线上教学”则是学生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慕课自主学习。慕课是通过知识碎片化的方式将中基教学存在的难点和重点进行总结,并通过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的方式,使学生拥有充足的自我思考时间与自主学习时间。慕课教学还要设置专门的师生讨论区,使师生之间加强互动。线上教学有利于教学双方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对其进行改善,使自身水平不断提高。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方式使课程学习挑战度不断提高,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与自主式学习提供全面的支持,使学生学习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3.3 可以拓展学生学习的知识领域
学习是无止境的,不仅可以从课本中学习到知识,也可以从生活中学习到很多新鲜的知识,还可以利用移动终端对于不理解的、不懂不会的知识点进行学习,使学生能够及时掌握相关知识点。对于教师来说,遇到不能解決的问题或者知识点,也可以利用移动终端进行解决。学习通教师都是具备相关资质的,其讲解的视频也是非常有价值的知识点的。因此,学生可充分利用学习通进行课外知识学习。
3.4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模式中的移动终端应用有利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化发展时代,移动终端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个性化与人性化的信息,学生也乐于接受这种学习方式,通过移动终端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够得到更好的激发,学生也会变得更爱沟通、爱交流。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学习会更加专注,学习热情也会更高,从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4 结语
本文从“文献检索”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多个方面提出改善措施,包括课程设置时间、实践课程设置、政策宣传以及考核方式等,期望为“文献检索”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增强提供参考,为社会培养出具有更高信息素养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杨霞.“互联网+”视阈下医学文献检索课的理性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30):172-175.
[2]王庆浩.基于云计算的馆际互助与文献传递系统[D].上海:复旦大学,2012.
[3]蔡明.云计算环境下文献检索课面临的挑战和改革[J].图书馆学刊,2011(12):57-58,124.
[4]李光雷,张世禄.云计算在资料查询中的应用初探[J].大连大学学报,2009(6):72-74.
(编辑 姚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