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下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优化路径
2021-12-08金叶孙玉婷
金叶 孙玉婷
关键词: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区域联动;“两业”融合
中图分类号:F5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8 — 0106 — 0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是国家政策势能引导的一个重要趋势,物流业作为服务业性质中串联起各个行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必然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2019 年国家发改委等24 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 《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我国物流业目前处于中高速发展阶段,且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物流业造成极大震荡,同时也暴露了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因此如何在后疫情时代实现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成为目前的首要课题。
一、物流业运行情况分析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历年物流数据,对物流运行情况分析如下。
图1 2011-2019年社会物流总额(单位:亿元)
根据图1显示,2011-2019年社会物流需求总体保持平稳增长,但由于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经济下行大力加大,社会物流需求增速有所趋缓,处于中高速发展阶段。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国各地依照疫情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部分地区除医疗物资和民生保障外,物流通道受阻,造成部分资源紧缺,服务时效性延长,配送得不到保障。2020年上半年,社会物流总费用6.5万亿元,同比下降4.0%,占上半年GDP的比重为14.2%。在复工复产后,物流业运动效率有所提升,全年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13.2%。從6月份起连续7个月保持10%以上的月增速。2020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300.1万亿元,同比增长3.5%。从第三季度开始物流总收入增速开始由负转正,且快速回升,全年物流业总收入10.5万亿元,同比增长2.2%,整体保持增长态势。总得来说,宏观经济在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之时,物流业总体运行呈现先抑后扬,逐步平稳态势,后疫情时代可以维持运行平稳,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图2 2006年-2020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及与GDP的比率
根据图2显示,十二五后期,物流业降本增效成果较为显著,十三五期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基本维持在稳定水平,五年间下降1.3%。对比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该比值基本稳定在8%-9%左右,目前我国2020年的比值是14.7%,反映出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物流成本依然较高且有相当大的优化空间。
二、物流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物流产业结构不均衡,物流基础设施连接不充分
我国物流业的产业结构存在严重不均衡现象,主要表现为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不均衡、各大经济带与偏远地区的不均衡以及城乡之间的不均衡。相比之下,劣势地区物流规模和能力明显偏低,物流的可达性、时效性和服务性均有明显差距。而优势地区物流资源相对集中,物流能力强,发展水平较高。同时也无法避免部分地区因资源分布过于集中,导致利用率低甚至出现恶性竞争的情况。这种不均衡的现象导致资源分化严重,物流基础设施连接不充分,区域间协作困难,难以实现整体的集约化发展,物流“大流通”需要的组织形式、流通渠道等难以实现最优化状态。此外,随着我国物流基础设施与产业融合度不够,物流集聚区与产业集群缺乏有机联系,对区域经济的支撑作用有待加强。
(二)物流能力存在结构性过剩
物流业由于进入的壁垒比较低,发展方式较为粗放,在“十三五”期间物流行业从业人员年均增长3.9%。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高杲表示,当前我国约有物流相关法人单位40万家,物流业相关从业人员超过5000万人。物流企业基本分为生产性物流和生活性物流两大类,随着现如今电商快递、冷链物流等的持续快速增长,生活性物流已然成为物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源。但是现有物流产品和服务主要还是适用于覆盖面广、量大的生产性物流,涉及各个行业、上下游的协调联动,因此在疫情影响下生产性物流的恢复情况要弱于生活性物流。物流能力过剩这一突出问题直接导致国内物流业呈现“多、散、难、乱”的特点,我国物流企业数量虽多,但龙头企业较少,绝大多数是小规模企业,普遍存在资金周转能力不强,设备自动化水平较低,服务内容单一,缺乏系统的管理水平,专业人才紧缺,创新能力和适应新技术能力较弱等问题。这种发展方式导致企业竞争力不强,盈利差,为维持企业生存打起价格战,甚至个别企业低于成本竞争,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疫情防控常态化同时也增高了企业运营成本,延长回款周期,加剧资金周转压力。该行业从业群体虽然庞大,但绝大多数散户群体并不具备面对无货可运、运力短缺、现金流差以及各地疫情防控政策等多方面的抗风险能力。
(三)制度性交易成本较高
经济转型升级阶段,企业仅依靠降低成本与扩大销售难以保持利润,物流逐渐成为了“第三利润源”,节约物流成本也是现实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但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偏高也是直接导致物流业难以降本增效的根本问题。首先,相较于铁路和水路,道路运输处于运输主体地位,其中就包括难以缩减的公路通行费用,一般公路通行费用平均约占物流企业运输成本的34%,是大多数物流企业的沉重负担,因而导致出现超高超重、绕行所致司机长时间疲劳驾驶等危险行为。其次是税负问题,物流各环节税率不统一,为物流一体化运作增加难度,也提高了税收征管成本。还有相当一部分个体司机无法为上游企业提供增值税发票,企业进项抵扣不足,导致税负“不降反升”。第三,城市内普遍存在货运通行难的问题,限行时间、限行道路和范围等等都在增加城市内配送成本和时效。
(四)创新驱动不足
“互聯网+”时代的到来为物流技术发展打开了新思路,许多互联网新兴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物流资源的整合中。传统物流业正在经历向智慧物流、智能物流转变的新阶段。虽然国家交通运输部大力支持“互联网+”高效物流发展,但一些新技术仍处于试行阶段,技术性投资和未知风险均比较大,小规模企业和个体散户参与度不高,且相关法律法规和现行的管理办法无法有效覆盖新业态,在政策制度层面暂时无法为物流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创新驱动仍具有多方面的制约因素,因此,现阶段在创新驱动方面仍需政府占据主导地位开展试点工作。
三、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优化路径
(一)物流产业资源配置转向技术创新,业态创新
大力发展网络货运,培育现代物流市场新业态,加快推进道路货运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网络货运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将分散的物流资源进行集中整合,通过托运人与承运人签订运输合同的方式,配置更优质的运输资源,以完成货物运输。网络货运可以优化运输结构,推动物流产业升级,加速物流与互联网融合,以集约化实现降本增效。同时促进多式联运,加快推动大宗货物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减少公路运输,低排放、高效能,推动网约车、定制公交、无人机、无人仓等不断涌现的各种创新模式。网络货运作为物流业新模式、新技术应用的示范代表,承担着进一步降本增效,让我国从物流大国向物流强国迈进的使命。各地政府也将网络货运作为新业态、新产业,作为重点培养的一个产业。网络货运的大力发展可以很好的整合分散资源、提升物流企业的组织化程度,提高智能调度的效率,缩短交易链条,助力企业降本增效。物流企业应抓住网络货运这一发展趋势,借助政策力量,发挥网络货运的转型红利。
随着我国率先进入5G技术机遇期,5G技术也为物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智慧物流市场添砖加瓦。5G技术可运用于智能物流园区、冷链物流、自动分拣、物联网、无人机配送、等多个智能物流领域应用场景的研究。加速5G技术在物流业融合发展对提高商品递送效率、便利性和灵活性都有巨大的潜力,为创建新的物流商业平台、打造流通新格局,构建完善物流服务体系等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二)促进物流业的区域联动,驱动区际经济互动发展
促进省内区域与区域之间、省与省、板块与板块之间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提升交通可达性。缩短物流时间,改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良交通工具,大力发展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高速干道, 提升运输速度、准点率和安全性,做好时间衔接,缩短物流时间,提升落户区域物流网点的覆盖率。此外,大力发展城市群物流、乡村物流、经济区和经济带物流、通道物流以及国际物流,有效提升物流业在城市群、乡村、经济区、经济通道、经济带和国家区域的区域联动发展水平。发展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县域、乡镇和乡村物流,提升物流业在各个层级区域之间的区域联动水平,扩大物流集成,形成区域“大物流”。同时,加强区际物流基础设施的标准化、专业化、网格化、智能化建设,促进区际物流基础设施的高效衔接、信息化对接和快速运转。
(三)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从“两业”联动到“两业”融合
目前我国物流业处于中高速发展阶段,以单一物流业发展模式无法达到高质量发展要求。制造业是全社会物流总需求的主要来源,在我国社会物流总额中工业品物流占90%以上,工业品从原材料采集、生产制造到消费端整个流程中90%以上的时间处于物流环节。早在2009年国务院发布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就提到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工程。“两业”联动是产业间相互适应,物流链与供应链集成共赢机制,形成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动融合发展格局。在受到疫情的影响之下,面对突发事件供应链明显反映出弹性不足、产业链协同性不强、“两业”联动运行不稳定等问题。现如今在“双循环”的发展新格局下,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物流业和制造业要从“两业”联动升级为“两业”融合,形成利益共同体。政府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上起到决定性作用,需给与政策支持,充分调动制造企业积极性,根据地方优势产业选取龙头企业作为融合发展试点,保障物流业支持产业发展基本规模、能力和增值服务特性,促使“两业”之间相互适应,整合资源形成集成服务发展能力,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信息、物料、资金、产品等配置流通效率,推动设计、采购、制造、销售、消费信息交互和流程再造,形成高效协同、弹性安全、绿色可持续的智慧供应链网络。在两业融合中寻找到到耦合共生的发力点,释放经济增长效应,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参 考 文 献〕
〔1〕李晓丹.我国物流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40(12):11-13.
〔2〕何黎明.推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若干问题〔J〕.中国流通经济,2018,32(10):3-7.
〔3〕贺登才.“两业”一体化 助力“双循环”〔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20,(18):25-26.
〔4〕张国云.高质量发展倒逼现代物流和制造业“唇齿相依”〔J〕.浙江经济,2021,(02):14-16.
〔5〕张博.推动我国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与路径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20,(10):103-105.
〔6〕李娟.物流业发展质量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
〔7〕董千里.两业联动布局与物流业高质量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21,35(04):3-12.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