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如何在备课中推陈出新
2021-12-08冀萍
摘 要:思政课是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课程内容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如何发挥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培育国家需要的合格人才,思政课教师要研读教材、整合资源、结合实际,在课前的备课中做足功夫,这样才能守住思政课主阵地,种好思政责任田,让学生喜欢思政课、爱上思政课,从而达到培根铸魂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备写方案;深度学习;挖掘教材;整合资源
要上课,先备课,教案是教师上好课的蓝本。好的教学方案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要符合授课者——每位教师不同的课堂风格和授课特点,否则课堂教学中可能会出现“教”与“学”两张皮的现象。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学科特点,笔者在多年从事小学思政课教学的基础上,认为广大思政课教师备课时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备写符合师生需求的有新意的教学蓝本。
二、 备课时紧扣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
统编教材编写的文本逻辑往往不是教学的逻辑。教学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情感、有生命活力的学生,因此教师需要依据教学目标、学生实际和教學需要,对教材逻辑进行调整,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找到更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逻辑,设置科学的教学环节,即教学思路和相应的学习活动,使教学达到对教材的“优化”。
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九课《正确认识广告》第一课时《无处不在的广告》,根据教学的需要,我们设定三个教学目标:1. 知道广告在生活中无处不在;2. 了解广告的类型、功能及特点;3. 了解广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依据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思路:无处不在的广告——广告的类型和功能——广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思路,可以安排四个教学活动支撑课堂教学,活动一:七嘴八舌话广告(电视、报刊、影院、橱窗……);活动二:认识广告先生(认识广告的类型和功能);活动三:广告影响生活(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活动四:我们也来做个广告(做一个宣传家乡的公益广告……)。教材中的内容顺序是:先呈现无处不在的广告,然后呈现广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后面才提到广告的类型和功能。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思路,对教材的逻辑顺序进行了调整:先说广告的类型和功能,最后再讲广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特别是最后一个活动:“我们也来做个广告”,教材中并没有这个内容,备课中这样安排,是对教材内容进行的补充。
三、 备课时牢记——“营养丰富,味道又好”
记得陕西省首届思政课大练兵的评价标准中有这样一条:注重价值引领,让学生感觉“营养丰富,味道又好”。一线思政教师在课堂上如何给学生呈现一节“营养丰富,味道又好”的思政课呢?我的理解就是:切合时代步伐,突出“价值引领”,创设情境,实现“实践导行”,将两者亲密结合,即为“营养丰富,味道又好”的思政课。
思政课如何突出“价值引领”?大家可以从下面两方面着手:
(一)传递新声音
价值引领,这是思政课要落实的魂、达到的标,课堂上要与时代倡导的主流价值观相吻合,要把最新的理念、最新的声音,传递到课堂上去。也就是说,课堂教师讲授的内容、价值引领的主旨要新。比如,“赖宁精神”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是“见义勇为”精神力量的载体,是整个中国学生学习“见义勇为”精神的榜样,但是进入21世纪以后,社会走出了过去那种不切实际地鼓励孩子“见义勇为”的道德高调误区,恢复了青少年教育中的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版中也删去了关于“见义勇为”的叙述,并明确规定,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抢险活动。这就是一种价值引领,所以教师们切记不可拿着昔日的旧船票登上今日的客船。
(二)“两难问题”的思辨
统编教材中设计了一些“两难”问题,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通过“两难”问题的思辨,实现价值引领。比如,二年级上册第七课《我是班级值日生》中第二个话题——《这种情况怎么办》。范例呈现的是女同学值日时将垃圾扫在一起,一位男同学从这里经过,说:“你怎么把垃圾堆在路中间,差点把我绊倒!”值日生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又比如,四年级下册第六课《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第一个话题——《餐桌上的浪费》。这节课中呈现的一个范例是:我也知道浪费不好,但这些菜我真的不想吃。遇到这类两难问题,学生肯定会出现不同的理解。比如,在第二个两难问题的处理中,我校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说:“提前和妈妈交流,让妈妈多做一些自己喜欢吃的菜,少做或不做自己不喜欢吃的菜”;还有的学生说:“我会和妈妈、家长一起做饭,这样即使不是自己喜欢吃的菜,但也是自己动手做的,就吃得很香;”也有的学生说:“尝试改变一下自己的饮食习惯,说不定以后会吃现在不爱吃的菜。”一个问题出现了多个答案。因此,对于“两难”问题,在课堂中要让学生通过的思辨,让学生在思考中,在思想的碰撞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而不是老师简单一味地“给予”。
思政课如何突出“实践导行”?
小学道法课堂是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的,注重引导学生在体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实现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教师有必要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还原生活场景,让学生有所触动,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更有利于达到明理导行的作用。
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三课《做学习的主人》第二课时——《和时间交朋友》,我是以林林两天写作业不同的表现的动画片导课创设情境的。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九课《生活离不开规则》第一课时——《生活处处有规则》时,让学生玩“夹弹珠”的游戏,在愉快放松的气氛中,学生就会明白,玩游戏需要规则。所以,教师可以用学生喜爱的动画效果创设情境,用教师风趣、激情的话语创设情境、用故事、用笑话、用图片、用肢体语言等都可以创设出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情境,从而实现“实践导行”。
四、 备课时树立“教学大于教材”的理念
(一)忠于教材,开发教材
2019年3月18日召开的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议上重要精神指示: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把统编教材作为依据,同时也不能简单照本宣科,思政课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有统一要求,但具体落实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所以,教师不可以“就教材上教材”,要树立“教学大于教材”的理念。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当前教师们在使用教材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把教材作为唯一的教学内容,照本宣科;二是完全抛开教材,自己拓展和发挥。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正确的做法是研读教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教材聚集了专家的智慧,经过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严格审查,教师对教材理解和领悟的深度决定了其引领学生学习的高度。因此,备课时要注意用好教材中的各种资源(图、文、栏目、小主持人问话,甚至包括用学生自己填充的留白、省略号和问号),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和挖掘。我们要“忠于教材”,忠于教材的目标、理念和精神,然后根据教材的需要,我们该添的添,该加的加,该缩的缩,把教材看作教学的蓝本,创造性使用教材,而不能就教材上教材。
比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九课《生活离不开规则》第一个话题《生活处处有规则》时,书中呈现的范例是“猫捉老鼠”的游戏,我把它换成了“夹弹珠”的游戏,因为班级人数较多,书中游戏不太好组织,而且耗时长。當然,教师也可以将书中“找规则”的范例图片换成学生熟悉的本地场所的图片,学生看着熟悉的地方,会激发生活经验。教师可以将书中“无规则会怎么样”的三幅范例图片用“淘淘的噩梦”这一故事情节一一展示,因为是讲故事,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乐于解决问题。最后,通过“搭建规则塔”的游戏,将守规则行为进行升华,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白守规则行为的重要性,其可以使国家的形象高大;不守规则的行为可以影响其他人,使其也不守规则,从而影响到国家形象。这种方式使学生在搭建“规则塔”的游戏中,获得了深刻的道德体验,并乐意做守规则的人。这个环节在教材中是没有的,是授课者开发出来的,这样备出来的课,同事们听了之后觉得很新颖,也很震撼,达到了思政课“营养丰富,味道又好”的要求。这些课堂活动也都落实了思政课的“实践导行”。
(二)备课时不防用用“热点”
教师们备课时可以考虑将孩子们喜爱的动画人物、把社会上最新的热点用到课堂中去,如,讲三年级上册第三课《做学习的主人》——《我和时间交朋友》一课时,我将学生喜爱的“小魔仙”带到课堂,用“小魔仙”激发学生挑战的欲望。在上网课期间,将疫情中鲜活感人的事例变成教学素材,通过讲述战“疫”中的故事,传承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我讲六年级下册第一课《学会尊重》时,将战“疫”中“平凡小人物:六旬书记每天定点定时骑着自制的宣传车,在大街小巷进行疫情防控宣传;武汉餐馆老板陈鹏免费请医护人员吃热干面;蓝天救援队队员每天背着70斤的设备进行消杀工作……看到母女俩的隔空拥抱,孩子哭着说:“妈妈我想让你抱抱我,我都忘记你身上的那种味道!”……这些素材,我都用到了课堂中去,通过画面,让学生体会:在生与死之间,哪个生命不可贵?
哪次的离别不动情呢?从而达到使学生尊重每个生命、每份职业、尊重身边每个人的教学效果。
另外,国内外时政新闻也是“热点”,如讲到环境保护时,就可以用到保护环境的金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讲到家乡特产,如讲到商洛的特产时,就一定记着讲“小木耳、大产业”。所以,思政教师要关注新闻,要早一步把国家信号,党的声音第一时间诠释、传播到孩子的心中。另外,学生学校及班级、身边发生的事件,学生很熟悉,也尤为能表达,因为他们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教师在备课时,都可以考虑运用这些素材,让我们的课堂不但大气还接地气。
(三)小微课、大作用
把微课用到课堂中去,如讲三年级上册第四课《说说我们的学校》时,笔者就将微课《画张平面示意图》在课堂中播放,学生很快就明白了怎样绘制学校的平面示意图。一般来说,课堂上使用小视频、小微课会助力课堂上重难点的突破。
(四)善于融合学科
道法课经常与其他学科知识出现融合和交叉,我们可以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讲道法课。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第十一课《我是一张纸》时,为了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纸张浪费与生态影响情况,可用计算的办法:一棵生长10年的大树大约可以制成3000张A4纸,假如学校有3000名学生,一人一天浪费一张纸就是浪费了一棵10年生的大树,一年就有365棵大树被毁掉,没有了树林,生态就会受到严重影响,这将会对人类产生极为严重的后果。通过计算,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纸张和生态环境的关系。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能激发学生道法课堂上的兴趣,让学生参与课堂,积极、主动、有深度地去学习,在课堂中用自己感受和体验获得道德认知和理解,就可以算得上一节生动有趣、有深度的思政课。智者见微,浅尝辄止,让我们一起在有温度的思政育人路上前行!
参考文献:
[1]刘伟伟.就追那一束光: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山东教育,2018(10):55-56.
[2]侯玲玲.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探索[J].新丝路,2019(8):1.
作者简介:冀萍,陕西省商洛市,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