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阅读习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21-12-08原艺珍史利洋

理论观察 2021年8期
关键词:网络小说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原艺珍 史利洋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小说;网络阅读习惯;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8 — 0048 — 04

网络阅读是一种随着阅读载体的改变而出现的阅读方式,通过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网络环境中获取信息,并获取意义的一种过程。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4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54亿,新增网民2598万。而在所有网民群体中,学生群体尤其是大学生群体构成了网络使用的一大主体,同时,他们认为网络阅读是最主要的阅读方式。伴随互联网信息技术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更容易接受网络等新生事物,同时他们基本都具备手机、电脑、平板甚至kindle等网络阅读的设备,网络阅读对他们来说更迅捷高效、更符合时代潮流。此外,图文并茂的网络阅读相较于传统的纸质阅读更生动、形象,阅读体验更加强烈。网络阅读以微信、微博短文等无孔不入的碎片化方式侵入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且有扩展蔓延的趋势。高校课堂低头族、宿舍宅男宅女等新时期的高校大学生生存图景屡见不鲜。与此同时,在地铁、公交车等公共视域之内,我们也会发现众多社会青年对网络阅读的沉浸和喜爱。由阅读习惯改变而引发的教育困境、社会问题应该引起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本文从辅导员的视角出发,以当下大学生特定的网络阅读习惯这一时代现象切入,对大学生的阅读进行正确的规范与引导、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有益的探索。

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学生的网络阅读现状

2019年5-6月间,笔者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学生为调查样本,对其进行了“高校大学生网络阅读”的问卷调查,一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978份,收回有效问卷956份。调查对象包含汉语言文学、美学、法学、戏剧影视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等5个专业,涵盖大一到大四共四个年级的本科生,其中男生168人,占 16.8%;女生832人,占83.2%。

1.阅读的方式与时长

问卷中对于“您一般通过哪种方式与途径进行阅读”的问题,学生选择“纸质阅读”与“网络阅读”的占比分别是23.9%、76.1%;关于“您一天中网络阅读所占据的个人时间”一问中,1-2小时的选项占比是37%,2-4小时的选项占比是52%,4-6小时的选项占比是11%。两项调查结果均表明,数字时代下,网络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新一代的高校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网络阅读的方式。他们能够通过网络阅读收集信息、获取知识,网络阅读在他们的业余生活学习过程中日渐发挥着重要作用。

2.网络阅读的类型

在关于大学生网络阅读内容的调查中,“网络小说”“休闲娱乐”“新闻热点”的三类选项呈现三足鼎立的态势,分别占25.6%、21.6%、24.8%;其次是“学习考试”“专业知识”“文史经典”的分别占11.2%、12.6%、4.2%;总体来说,网络阅读有泛娱乐化的倾向。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网络阅读内容在性别方面呈现一定的差异。“新闻热点”的选项中男生最多,相形之下“娱乐休闲”的选项中女生的数量又明显高于男生。在关于“网络小说”的调查中也呈现出一定的性别差异,比如在备受追捧的网络小说阅读的类型中,大多数女生喜爱网络言情叙事,而男生则更偏爱玄幻穿越等叙事类型。这表明,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网络阅读需求与审美嗜好存在明显差异,男生更关注历史、社会乃至神秘的超自然力量的作品,女生则更注重情感诉求与个人时尚等相关内容。

3.网络阅读的依赖性

“在专业课或者思政课堂上,你会因对课程兴趣不高而进行网络阅读吗”的问答中,选择“会”的占64.8%,“不会”的占35.2%;“离开网络阅读,我们无法适应”的选项中,选择“同意”“说不清楚”分别占的占33.6%、11.5%,“不同意”的占54.9%,值得注意的是,调查样本中有45.1%的学生表明已经对网络阅读产生一定程度的依赖。由此可见,在当今高校大学生中由网络阅读习惯带来的“浅阅读”风气盛行。很大一部分学生通过网络阅读来缓解个人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压力,个别学生则因网络阅读习惯引发网络成瘾、依赖等不良的行为倾向。

二、大学生网络阅读习惯形成的原因

1.网络阅读方便快捷、成本低廉

与传统阅读方式所不同的是,网络阅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广泛、传播形式方便快捷。“网络阅读以数字化文本和超文本等网络信息,经由浏览网页、网上论坛、博客、阅读网站、微信、信息邮件等途径传递给阅读者,他们也可以通过超链接跳转到指定网页上进行浏览阅读”〔1〕。此外,大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手机、电脑进行在线阅读学习,也可以下载相关阅读文件离线学习,网络阅读方便快捷且成本低廉。市面上各种电子阅读器也给读者的自主阅读和个性化选择带来极大的便利,阅读者可以利用零散的时间进行阅读,这也大大降低了他们的时间成本。快餐式的网络阅读决定了高校大学生的阅读内容更加浅表化和隨意化,这同大学生群体此成长阶段中急躁、追求个性的心理特点相呼应,于是网络阅读也就轻易能够得到大学生群体的青睐与情感认同。

2.网络阅读的内容丰富驳杂 多样新奇

其次,网络文化发轫成长于民间,自由自在、天马行空是它最本质的属性特征。加之网络文化的市场准入门槛较低,很多现实生活中无法表达的话语都可以经由网络这个媒介发声,于是我们可以看到网络当中充斥着各种各样表达自我个性的文化现象与新奇感性的阅读内容。涉世未深的、阅读水平及层次较低的大学生很容易被这些海量新奇的内容吸引、感染,甚至产生强烈认同感。

以高校大学生群体最热衷喜爱阅读的网络小说为例,为博人眼球、提高点击率,女生喜爱的网络言情小说中遍布灰姑娘逆袭成为大女主的传奇故事模型;对于男生偏爱的玄幻穿越剧,作者则以超自然的事实或不合逻辑的情节来吸引读者,作品宇宙观架构宏伟震撼,使男性读者读来励志、热血具有极强的代入感。总而言之,这些虚拟的、不切实际的网络阅读内容迎合年轻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理,使他们逃避现实,对未来的幻想与渴望,成为高校一些学子释放压力、排解困惑的一种途径。

3.高校思政话语方式的单一性与人文教育的缺失

与方便快捷、新奇多样的网络阅读所不同的是,我们的思政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的传统性与滞后性。长久以来,我国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为主渠道、以辅导员为思政教育的骨干力量、以主题班会、谈心谈话等方式进行。这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仅出现在课堂或者辅导员的教育管理中,很难将思政教育做实、做细,深刻影响到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相比之下,网络阅读中简约个性、富于创造力、表现力的网络语言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而被其接受。网络语言的随意化与个性化的表述风格助长了学生散漫自由、快餐式阅读习惯,不利于大学生的深入阅读与理性思考,致使其很难集中注意力,自主学习效率低,这也能够解释为何会出现“手机控”“低头族”等当下特殊的教育现象。

三、网络阅读习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对大学生的三观造成很大冲击

网络环境相对自由宽松,网络创作者们通过将不同层级人们的欲望融入网络作品的方式增加作品的娱乐性、提高作品的点击率,从而获得一定的收益。在这种创作理念的支撑下,网络作品形成“个人利益至上”的主题,作品充斥着个人享乐、拜金等与主流价值理念极端不符的内容与思想。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当前绝大多数的互联网服务器中美国占有绝对地位,它能够通过网络进行价值渗透与文化理念输出。“这使我国高校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在无形中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久而久之,他们对西方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事宜进行盲目崇拜”〔2〕。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成的最后关键阶段。如果说中学时代学生的三观塑造还有赖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那么大学阶段,学校、思政教师、辅导员形成的“防火墙”在无形中弱化。在网络阅读习惯的影响下,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内容繁杂、价值理念不一的网络作品,学生受此影响又根据自己的思维模式与行为准则生发出各种各样的价值取向。青年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但他们的心理年龄还未成熟、对事物的认知还有欠缺、道德观念尚待完善,此阶段若受到“异化的网络信息资源,容易导致大学生道德观、价值观的混乱”。〔3〕一些网络作品中传达的个人理念严重背离集体主义的观念,消解着大学生群体积极奉献的价值观念;网络作品透露出的对西方拜金、享乐生活的向往则对大学生群体造成误导,使其严重背离艰苦奋斗的生活理念。

2.对校园安全构成一定威胁与挑战

与以往责任感、使命感极强的精英文学家们不同,网络写手们在巨大商业利益的驱动下,他们的写作动机更为功利实际、侧重给阅读者带来感官的冲击与情绪的释放。以男生喜爱的玄幻、穿越、修真这一类的网络小说为例,网络写手们在行文中频频夹杂一些污言秽语,以显露一种霸气、雄浑的语言风格。这种高度口语化、随意化的语言风格,使得一些大学生认为在网络上可以为所欲为,甚至进行网络犯罪。與此同时,此类文本中也多夹杂一些黑色、暴力等元素,男生沉迷其中,幻想同男主人公一样拥有超能力,最后走上人生逆袭之路。但其中宣扬的个人英雄主义易使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个性逐渐走向极端,甚至引发校园暴力事件。

3.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与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网络信息资源庞杂丰富、传播速度快且时刻处于更新变换之中,这极大地满足了青年学生对未知且变化世界的强烈好奇心与探索欲。他们将自己大量宝贵的时间投入到刷微信、微博、浏览网页等一些低效无用的网络阅读之中,以获得自己与世界的联系。以学生沉迷阅读的网络小说为例,网络写手们不仅通过紧张刺激、梦幻美好的情节与人物设置来吸引读者,更是行文到作品的关键之处以付费的方式吊足青年读者们的胃口,使其欲罢不能。对阅读快感与娱乐性的不断关注,使高校大学生形成一种不愿意深入思考的习惯,这对他们有限而宝贵的大学时光而言构成一种巨大的浪费。

随着青年大学生在网络阅读中投入的时间日益增加,造成他们时间安排上的不合理,身心也会有一些不良反应。首先,长时间接受手机、电脑等电子终端的微波和辐射使读者容易扰乱神经系统,造成中枢神经失调,如记忆力下降,引发暴躁、焦虑等疾病。其次,学生沉迷网络阅读,切断了自己与外界事物包括朋辈导师等社会联系,使得学生集体意识淡薄,只关注个人内心世界且更加敏感脆弱,久而久之甚至会出现社交恐惧、人际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

四、网络阅读环境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探析  

1.强化大学生的深度阅读  调整学业考评标准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影响改变着高校学子的学习与生活面貌。就网络阅读而言,它不仅改变着学生的阅读习惯,也改变塑造着他们的阅读思维。在海量的网络信息面前,没有正确阅读导向的莘莘学子往往被标题党等博人眼球的内容所吸引,阅读时他们从一则信息很快跳转到另一则信息,久而久之学生便没有耐心读完整篇文章,深度阅读与思考的习惯更无从谈起。

高等学府是传习经典、探索真知、立德树人的教育场所。当下因网络阅读而造就的“快餐式”阅读潮流对高校精英教育构成一种潜在的冲突与矛盾。“浅阅读”或“快餐式阅读”固然能在短时间内接收更多信息,但长久来看不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积累与经典文化的传承,对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与完善也无益处。因此,高等院校在注重学生的专业素养与技能的培养时,也要注意培养大学生深度阅读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意味着高校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操守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对大学生实施高质量的阅读指导。首先,高校应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拓宽专业课教师的知识结构,不断培养教师的文化底蕴,同时“借鉴国外阅读教育成果,了解、感知和认知阅读教育的基本内容,加强对专业教师的阅读教育素养的培养”。〔4〕大学生处于特定的人生发展阶段,作为立德树人的高校更有义务来引导大学生的阅读成长,而不是只管教学,忽视了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材。高校教师应当带领学生领悟感受国学经典文本的精妙之处,培养大学生对经典文本读物的亲近感与喜悦感,并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养成深入思考的阅读习惯。比如,高校可以通过设置文学经典赏析选修课,特别是面向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开设《大学语文》等必修课,并规定选修的人文社科类或艺术类课程的学分要求等方式,使被边缘化的经典文化重新进入高校学子的日常生活中,进而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德育与美育水平,弥补人文教育与经典阅读缺失带来的专业不足。

2.构建网络育人平台  打造网络育人队伍

面对新时代、新形势下的网络思政教育,高校要充分认识并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力量,主动出击、有所作为。首先,要构建并强化所在院校的网络信息平台,打造院系专属的网络公众号、学习平台等,构建一支网络学工精英队伍。运用技术的力量来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开展思政工作。借助校内网优势,关注学生的网络热点话题的讨论方向,转发网络热点视频或者相关话题,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引领思政教育导向,以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他们对思政话语的讨论,从而传递符合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思想与声音。其次,要举办线上网络学习与交流活动,拓宽高校思政教育的途径与方式。聘请各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定期举行网上文化沙龙及专业类的网上课堂或讲座,通过极富针对性的教育来帮助、影响和启发学生去挖掘自己学业成长的潜能、提升学习兴趣,提高个人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最终完成高校对当代大学生立德树人的目标任务。此外可以开通专家咨询、心理辅导自助软件等交互渠道,选聘一些学生喜爱信赖的心理咨询师、学术名师、辅导员老师等,为大学生开展网上心理咨询、辅导、诊疗、学术引导、职业规划等途径,帮助其解决思想上的“疑难杂症”,进而提高思政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3.丰富校园图书馆馆藏  引导大学生的阅读行为

对我校文学院网络阅读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虽然网络阅读对大学生的阅读习惯产生深刻影响,但传统的纸质阅读仍有一席之地。高校在重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对大学生开展学习服务、进行思政教育的同时,更不应忽视学校图书馆、资料室等学习场所的建构与营造,不断发挥经典文本阅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导作用,着力推进大学生的经典阅读教育。首先,高校应从新生入校开始,对其开展图书馆的宣传、介绍等培训讲座,引导学生对图书馆的馆藏、借阅功能、检索方式等具备基本的认知,帮助其充分利用图书馆,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为其阅读习惯的养成打下良好基础。其次,学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院系新媒体的作用,将书评、书讯、作家等相关图书信息第一时间以微信、微博推文的形式传送给学生。最后,图书馆应借鉴“图文并茂”的网络阅读传播形式,同出版社积极对接合作,严选更符合大学生群体阅读需求与阅读习惯的优质图书,更大程度发挥图书馆馆藏图书的价值与意义,进而发挥经典文本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引导与启发功能。

为提高大学生群体思想道德文化素养、提升其阅读品位与审美趣味,高校还可通過多种途径扭转经典文化日渐小众化、边缘化的处境。如组织开展各类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将新媒体技术与配音、表演、朗诵等多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结合起来,让高校学子从中感受到经典阅读的魅力与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审美鉴赏水平。比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每年举办的“礼乐中华·盛世霓裳——汉文化展演活动”,它将传统汉服与古典文学相融合,以舞台展演的方式与历史文脉相连接,打通学生心灵通往古典传统文化的密道,从而把经典文学与传统文化中的精神给养传递给文学院学子,使其对经典文学与深度阅读给予更多的关注。

4.加强网络创作监管  净化网络阅读环境

随着网络文学异军突起与网络阅读蔚然成风,小说写作门槛低、创作更加自由化。通过网络平台似乎人人皆可成为作家,这导致网络文学市场良莠不齐,作品质量不断下滑。小说作品的思想性不深刻,文学艺术性更是难以言说。而且,其中不乏有大量黑色暴力和拜金享乐等恶俗内容,这对当代大学生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一定的冲击。在市场经济作用下,网络文学或者网络文化急功近利、追求市场效益产生的问题也日益明显,这也是网络文学能否进入主流经典文学史,学界尚存在争议的原因所在。因此,我们需要从网络管理的层面对网络文学的创作进行反思,以期为高校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网络阅读环境。

国家相关部门要建立相应的网络文学作品审查和管理制度,加强对文本作品的审查与准入机制,摒弃以往网络写手们自己随意上传即可发表的模式。必要时,甚至可以成立作品审查小组,邀请高校及科研机构相关专业的专家与学者担任审查小组成员来对网络文学作品进行把控。同时,国家也应利用技术,比如在服务器上安装防火墙软件等方式,将网络上的迷信、色情、暴力、反动的信息进行过滤,清理不健康的网络文化内容,为高校大学生的网络阅读营造良好的环境。于高校大学生而言,他们自身也要不断提高对网络阅读的辨识能力,养成良好的网络阅读习惯并由此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当下,网络是阅读的载体,它拓宽了当代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与思维边界,在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争论传统纸媒阅读与网络阅读孰重孰轻的地位问题并无意义,如何对大学生的网络阅读行为进行有效的引导,避免引发负面影响;如何借鉴网络文学的传播与发声方式,不断发挥经典文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力量,需要每一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思考。

〔参 考 文 献〕

〔1〕李燕.论如何做好大学生的网络阅读指导〔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11:16.

〔2〕胡庭鹏.课程教育研究〔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18:79.

〔3〕程宇琳.合肥市高等学校大学生网络阅读研究〔D〕.安徽大学,2014:20.

〔4〕郝苏彤.“90后”的大学生:传统阅读or网络阅读——探寻大学生的阅读出路〔J〕.出版广角,2014:40.〔责任编辑:丁 冬〕

猜你喜欢

网络小说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当网络小说逆袭之后……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50 SHADES OF ONLINE L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