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建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创新实践
2021-12-08张旭超张佳鑫
张旭超 张佳鑫
关键词:新时代党建思想;高校党的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8 — 0030 — 03
一、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历史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创始人,通过他们的努力,无产阶级政党学说于十九世纪中期创立,其契合当时的社会形势,是结合科学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产物〔1〕。《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写的纲领,其中首次将无产阶级的性质、纲领、理论、组织原则以及策略原则等提出,同时进行了详细阐述,为无产阶级政党奠定了理论基础。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建者为列宁,其在创建过程中大力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使其变成完整的党建理论,一种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学说得以形成。列宁立足于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对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是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得以构建的有组织的队伍,党是无产阶级专政的领导力量等原理进行了阐述,列宁还立足于执政党所处的地位、环境以及任务的改变,把党自身建设的部分重要原则提了出来。毛泽东结合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小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占比最大,只有很少一部分无产阶级,但是具有很强战斗力的社会历史背景中,成功地将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一个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把毛泽东党建理论顺利形成。毛泽东党建理论从制度、作风、组织、政治、思想上深刻阐述了党的建设基本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经验总结以及正确理论原则,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
毛泽东所提的正确的原则与理论观点,给予了当代中国共产党建设有效指导。在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以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改革下,对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教训予以参考,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新时代特征、当代中国国情,邓小平党建理论顺利形成。邓小平党建理论以如何建设党、建设什么样的党的问题为中心,对党的领导地位、指导思想、建设目标、思想路线、政治路线以及党的党际关系、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等进行了详细阐述。解决种种问题,所具有的创新精神和时代特色十分鲜明,使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得到了丰富与发展。在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邓小平理论将党的建设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有效解决,对新时期“如何建设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做出了回答,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发展。
二、高校加强党建的必要性分析
(一)大学生党员先进性不足
最近几年,全国各高校均加大了党建工作力度,比如在固定的时间开展党校系列的培养、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展开基本理论和知识教育等。学生党组织在文化活动建设以及校园校风建设过程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其所发挥的作用很显著,但在高校党建中还有诸多不足之处,其中一些大学生党员明显先进性不足。一些大学生党员缺乏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出现此问题的主要因素。部分是不了解入党动机,思想信念不坚定,缺乏较强的意识,党性观念不足;部分十分自我,只重视实现自身的价值,自律性和奉献精神较差,参与党组织生活的积极性较差;还有一些大学生党员责任心较弱,需要不断强化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缺乏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大学生党员若是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便不可能信仰党组织,这样的共产党员是不合格的,不能将带头作用发挥出来。现阶段,一些大学生的政治觀念很弱,缺乏思想信念,目标动力严重不足。一般情况下,多元化、多变化、非理性化、非科学化等是大学生信仰的主要特点,这种信仰危机会严重影响大学生党员,会造成一些党员缺少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高校党建工作之所以会出现诸多问题,其中大学生党员马克思观念薄弱便是极其重要的原因之一,造成此问题出现的原因有很多,既有社会层面的影响,同时和高校相关部门没有做好工作以及大学生自身有着极大的关系。社会层面,主要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并未密切联系实践、西方多元文化的影响。大学生自身方面,主要是因为自我意识和个性特点对大学生造成了影响。此外,高校有关部门没有做好相关事项也会严重影响高校党建工作。
三、新时代党建思想对继续推进高校党的建设的实践意义
第一,始终不渝“人民至上”,秉承教育初心谨记育人职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致认同人的实质属性是社会性。党的十九大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发出了办好让广大群众称心如意教育的时代强音。大学生想要更好地融入社会中生存发展,需要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烈政治归属感。站在历史交汇点的新时代,青年更是被赋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因此,高校党的建设承担着坚定大学生政治理想信念,弘扬“四个自信”的重要职责。用新时代党建思想领航,坚定社会主义办学目标,努力培养“六有大学生”,打造一支意志坚定、本领过硬的社会主义事业接棒人,高校党建工作责无旁贷。
第二,始终不渝“全面从严治党”,充分发挥高校党支部战斗堡垒的关键作用。高校党建工作应始终坚持严格、实事求是的原则。把依法治校与从严治党相结合,普遍提高高等院校基层党组织的聚心力和革新力,进一步增强高等院校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对抗风险的能力。详细规划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继续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同时,随着新媒体工具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也为创新高校基层党支部活动提供了多样平台和渠道,如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网、求是网等。因此,高校基层党支部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工具的优势,大力探索新媒体工具在基层建设中的创新作用,提高支部工作的科学水平〔2〕。大多数党员和教师还需要提高政治意识、全局意识、核心意识和合规意识,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则,使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在高校实施和落实各种党章制度,加强制度的强制力,通过建设治理改进制度的实施。
第三,始终不渝“制度治党”,大力发挥教师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起来,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工程之一;而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及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则是学校党组织建设的关键。共产党先锋模范作用在各个历史时代具有不同的内涵,在迈向新阶段,新时代中国已经全面发力,在即将抓住“弯道超车”的绝好时机下,在一批“90后”,甚至“00后”即将全面接棒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下,充分发扬高校教师党员模范表率作用具有深远影响力〔3〕。广大高校党员教师要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用纯粹的理想信念照耀学生,用扎实的理论功底感染学生,以坚定的政治态度和立场引领学生,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新思想为前进方向,谨记育人职责,秉承教育初心,躬身学科内涵发展与建设;始终情系祖国、勇于创新,努力开拓;始终不负时代重托,勇担民族振兴大任,争做打造伟大复兴“梦之队”的筑梦人;始终持身守正用自己实际行动感染广大师生。
第四,加大高校思想理论建设力度,促进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提升。在党建中理论建设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十七届四中全会将“坚持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第一位,促进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提升”的重要任务提出,所以,在高校党建中也要加大思想理论建设力度〔4〕。加大高校思想理论建设力度,即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宣传,而学校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便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渠道,学生在课堂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予以学习,最关键的是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对学生展开教育、提高党员素质,用处于不断发展状态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首先,要注重鼓励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原著。教师要给予学生督促与引导,让其利用课余时间尽可能多阅读《共产党宣言》《矛盾论》《实践论》等经典著作,竭尽全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观点,就马克思主义理论,应加大学习和研究力度,从而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理解。其次,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讲授给学生,同时和社会热点问题相联系,以党建的各种重大问题为中心展开探索与研究,加深学生对其历史地位、实践基础、时代背景、重大意义的理解,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严格落到实处。再次,学校要在固定的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相关活动,如邓小平理论研究会、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班、青年时政论坛、国情讲习班等,以此使广大青年有更多的机会围绕马克思主义展开学习、探讨与研究。同时,向高校著名专家学者发出邀请,让其到校讲座,让师生们相互学习与交流,借助思维的碰撞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提高。最后,要将网络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改革教学实践。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大学生获得信息与知识提供了方便,所以要把网络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构建“红色网站”,在网站中大力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宣传,同时要对教学实践进行改革,从纯理论课堂中走出来,带领学生到“红色革命圣地”进行参观,开展专题实践调研,以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延伸到课堂之外,结合实际,促进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增强。
第五,构建“基地+论坛”载体。首先,构建六大基地。以高校深厚文化底蕴为基础,努力构建历史文化教育、学术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六大育人基地。和当地宣传部联手,一同打造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渗透相关思想和哲学的广场、书院等标志性项目,把马克思主义大讲堂办好,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和时代化的顺利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开展“国风雅韵”中华经典曲目传习会、“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构建展现具有高校自身特色以及时代精神的大学文化。竭尽全力做一流学术,给予师生引导,让其朝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发展道路前进。其次,构建相关论坛。设立水平较高的学术讲座、讲坛和论坛,积极利用论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具有本校特色、对人文精神予以弘扬的论坛品牌,以此使思想政治工作更有亲和力、针对性。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的场所。高校是恪守党的领导的坚强思想阵地,要始终围绕“培育怎样的接班人,怎样培育接班人,为谁培育接班人”这一根蒂,与此同时,亦要始终恪守党对高校教育事业统领的全覆盖。只有坚持新时代党建思想为引领,整个学校管理过程加强党的领导,从立德树人入手,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才能进一步推动新时代背景之下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向前,以此进一步为社会主义建设孜孜不倦地培育德才兼备又赋有崇高理想信念、稳妥的、又红又专的、卓绝的接棒人〔5-7〕。百年江山代有人才出,站在历史新的更高起点上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更加清晰地勾勒出奋斗的前景,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新思想为引擎,承搭着迈进新征程的“复兴号”,新形势新征程的高等院校的党建工作对青年学生人生理想的达成〔8-9〕,为党和国家宏伟事业生生不息,为人民小康、华夏振兴、国家鼎盛“中国梦”的实现,为向爱好和平的世界人民传递中国声音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旨〔10-13〕。
〔参 考 文 献〕
〔1〕徐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扬州大學,2013.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
〔4〕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5〕肖云刚.高校教师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途径探索〔J〕.学理论,2018,(02),139-140.
〔6〕韩东甫.新时代党建理论体系的创新性建构分析〔J〕.智库时代,2020,(15):15-16.
〔7〕王小鹏.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概念溯源及演进逻辑〔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20,
43(02):30-35.
〔8〕张晓亮.高校思政与党建工作融合路径研究〔J〕.办公室业务,2020,(05):20+22.
〔9〕师吉金,李长达.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建工作的实践创新〔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5(06):88-95.
〔10〕贺迅,周强.基于社会创业教育理念的高校党建工作探索〔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04):64-67.
〔11〕郑顺爱.高校党建工作的新方向与新方法〔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36):104.
〔12〕翟颖.浅析高校党建工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36):103.
〔13〕杨林霞.高校教师党支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现实路径探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24):18-19+22.
〔责任编辑:丁 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