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2021-12-08徐新禹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32期
关键词:尿素氮灌流尿毒症

杨 莹 徐新禹

(1 朝阳市中心医院肾内科,辽宁 朝阳 122000;2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四川 成都 610207)

尿毒症属于肾脏代谢紊乱综合征,主要是肾功能损伤所致,常因肾脏尿液代谢异常引起的水分、代谢物无法排出体外产生的中毒症状[1]。该疾病存在较高的病死率,在发病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增加其家庭经济负担。患者在发病后会失去部分肾功能,而剩余肾功能对患者康复和预后十分关键,需调节和滤过健存肾实质部分的内分泌功能,维持患者机体代谢能够将血液毒素有效清除。临床针对肾功能不足的患者常开展血液透析维持治疗,按时将血液内无法代谢的残余物质清除。此种治疗方式虽可以替代肾功能,然而却无法有效保存残余肾功能,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肾脏功能最终消失[2]。为了减少对肾功能的损伤、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减少残存肾实质受到的损伤,需联合血液灌流进行治疗。本研究选择了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00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尿毒症应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展开了研究,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对象全部选自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00例尿毒症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成试验组(n=50)和对照组(n=50)。试验组30例男患,20例女患;年龄28~68岁,平均年龄为(47.90±2.90)岁;病程为1~6年,平均病程为(3.40±1.10)年;原发病:3例多囊肾、4例急进性肾炎、7例高血压性肾损害、7例慢性梗阻性肾病、10例糖尿病肾病、19例原发慢性肾小球肾炎。对照组31例男患,19例女患;年龄29~70岁,平均年龄为(49.30±2.50)岁;病程为1~5年,平均病程为(2.90±0.80)年;原发病:2例多囊肾、5例急进性肾炎、6例高血压性肾损害、7例慢性梗阻性肾病、9例糖尿病肾病、21例原发慢性肾小球肾炎。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试验获得院内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入组标准:①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尿毒症相关诊断标准相符,肌酐清除率低于10 mL/min,血肌酐高于707 μmol/mL。②患者病情较稳定且可以开展血液透析治疗,预期生存时间在6个月以上。③血液透析时间在3个月以上。④尿量<400 mL/d。⑤患者和家属知晓且同意本次试验。排除标准:①近3个月内使用影响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代谢药物患者。②合并恶性肿瘤患者。③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患者。④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功能严重衰竭患者。⑤精神意识严重异常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的体外循环通路全部使用动静脉内瘘穿刺,治疗30 min前使用肝素(Sanofi Winthrop Industrie,批准文号:注册证号BX970207)抗凝,血流量为200 mL/min,碳酸氢盐透析液流量为500 mL/min。对照组患者使用血液透析治疗,每次持续4 h,每周3次,持续治疗2个月,在治疗过程中需定期对生命体征和血小板进行复查。试验组患者使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每周治疗1次,持续治疗2个月,详细治疗方案:选择血液透析机进行治疗,对透析器和血路管选用0.9%氯化钠溶液500 mL进行预冲,流速控制在100 mL/min以内,将透析器皿室侧和血路管空气排除干净。选用一次性HA-230血液灌流器,观察血流方向,之后对灌流器中反渗透液使用0.9%氯化钠溶液500 mL冲洗排净,之后使用5%萄糖溶液稀释40 mg肝素,置入灌流器中,之后密闭循环0.5 h,再用0.9%氯化钠溶液500 mL稀释30 mg肝素,将葡萄糖液冲洗排净,连接灌流器和透析器,预防渗漏。完全肝素化后开展体外循环,以200 mL/min为灌流速度,试验组患者初次使用肝素剂量为30 mg。治疗2 h后将灌流器取下,将0.9%氯化钠溶液300 mL由泵前血路管置入,待体内血液回流后持续透析2 h。对照组患者肝素初次使用剂量0.3~0.5 mg/kg,追加剂量为3~5 mg/h。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患者的残存肾功能、血液毒素(甲状旁腺激素、钙离子、尿素氮)变化水平、血磷水平。②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未出现感染、皮肤瘙痒等情况则为显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未出现感染、皮肤瘙痒等情况则为有效;治疗后患者未达到以上标准或进一步加重则为无效[3]。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甲状旁腺激素、钙离子、尿素氮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甲状旁腺激素、钙离子、尿素氮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甲状旁腺激素、钙离子、尿素氮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甲状旁腺激素、钙离子、尿素氮水平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甲状旁腺激素、钙离子、尿素氮水平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残余肾功能和血磷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残余肾功能和血磷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残余肾功能和血磷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残余肾功能和血磷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残余肾功能和血磷水平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中29例显效、19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患者中20例显效、21例有效、9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2.00%。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病情的不断加重,当发展至终末期为尿毒症,通常是由患者失去肾功能导致机体囤积大量有毒物质而无法排出体外所致,属于一种代谢紊乱综合征[4]。尿毒症并不属于独立疾病,而是多种晚期肾脏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以水电解质和酸碱代谢异常、呼吸系统症状、胃肠道症状、血液系统表现、神经肌肉系统症状、骨骼病变等为主[5]。患者在发病后机体血液中常见的有毒物质包括甲状旁腺素、自由基、尿素氮以及肌酐等。以上代谢有毒物质在体内长时间囤积,随着病情的不断严重,会出现电解质紊乱和水肿等症状,加重对患者残存肾功能的损伤,致使病情进一步恶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尿毒症疾病临床常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此种治疗方式能够将患者体内毒素有效清除,改善水电解质紊乱,进而减少患者营养缺乏和贫血等症状[6]。定期将患者血液内的毒素有效清除是延长患者生命的有效方案之一。现阶段,尿毒症患者在发病后会残余部分肾功能,能够有效代谢磷离子、钙离子等,进而缓解对肾脏造成的损害。此外,保护残余的肾功能可帮助患者摄入更多的高蛋白物质,预防营养不良,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治疗尿毒症有效的方案之一为血液透析,主要通过透析和超滤脱水作用有效将体内尿素氮、肌酐等有毒物质排出,并改善水电解质异常情况。临床研究表明,血液透析虽能够将尿素氮、肌酐等有毒物质清除,然而无法有效清除大分子毒性物质,此类有毒物质存在显著的神经毒性,会对机体血红蛋白的合成产生明显抑制作用,还会减弱白细胞吞噬毒素的作用,扰乱内分泌平衡,严重损伤剩余的肾功能[7-8]。血液灌流属于血液净化技术之一,是在固态吸附剂的灌流器中引入血液,再根据吸附作用将血液中无法清除的内源性和外源性代谢废物和毒素有效清除。此种治疗技术与血液透析联合使用,能够显著提升有毒物质清除率,特别是针对一些大分子有毒物质,主要是血液灌流存有树脂,存在吸附力强、表面积大等优势,能吸附大量大分子有毒物质[9-10]。血液灌流和血压透析联合应用能够同时排出大分子和小分子有毒物质,平衡紊乱的水电解质。

本次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残余肾功能和血磷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残余肾功能和血磷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甲状旁腺激素、钙离子、尿素氮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甲状旁腺激素、钙离子、尿素氮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说明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能够互补缺点,增加有毒物质的清除,保护残余的肾功能,确保治疗效果。

总而言之,尿毒症应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有利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调节患者的肾功能,减少血液毒素以净化血液。

猜你喜欢

尿素氮灌流尿毒症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尿素氮变化、变化规律及变化的意义分析
治疗尿毒症新型血液灌流吸附剂体外实验研究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人物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20例疗效观察
血液灌流治疗戊巴比妥钠中毒1例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清蛋白电泳图谱分析
脲酶/硝化抑制剂对尿素氮在白浆土中转化的影响
不同密闭材料硫包衣尿素氮素释放特性及对夏玉米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