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WOT 分析模型下成都体育赛事旅游发展研究

2021-12-08韩南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22期
关键词:名城体育赛事成都市

韩南

(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乒乓球学院 上海 200438)

1、引言

近年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多,生活档次有了提高,国家法定节假日的实行使人们的休闲时间增多,由此便开始追求各种丰富的文化旅游活动。体育赛事和旅游活动的结合,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随着全球各国体育旅游的不断壮大和举行体育比赛对当地旅游业的巨大的促进作用,各个国家和城市都在争取举行比赛的机会,从而可以对该城市的经济、文化、政治等起到一定的作用。成都市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许多国际性体育赛事纷纷落户成都,例如,第31届世界大运会、世乒赛、男足亚洲杯等等。体育赛事和旅游活动的创新结合,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国内的体育旅游市场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各城市、地区举办的体育赛事也在不断增加,因举办体育赛事而引发的旅游活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后,在全国范围内更是掀起了体育赛事旅游的热潮。

本文通过SWOT分析法探究成都体育赛事旅游在旅游经济影响下的发展现状,明确成都体育赛事旅游在发展中的劣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探索出成都体育赛事旅游独特的发展方式,从而激发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为成都市体育赛事旅游的发展指明方向,使成都体育赛事旅游得到更好的发展,能够逐步走向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同时带动成都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继续提高成都的城市综合实力,使其在国际上更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除此之外,了解分析成都市体育赛事旅游的发展现状也有利于促进了解成都旅游业以及体育产业的各自与互动发展。与此同时,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成都市在承接这些大型体育赛事的质量与具体实施方面,还是存在劣势和威胁,因此,种种案例已表明成都体育赛事旅游市场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SWOT分析法下的成都体育赛事旅游发展现状

2.1、优势分析

(1)政策利好。

2019年《成都市建设世界赛事名城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公布要求在3年的时间内,对市内的体育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建立成都特色的体育赛事品牌、积极引进和培养人才、提高成都生态、给予重视保护等措施,实现体育产业的成长进步,对成都建设世界赛事名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2021年9月《成都世界赛事名城建设纲要》发布称未来成都将着力打造“两都四中心一级”的世界赛事名城体系,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赛事之都,目标是到2025年建成世界赛事名城,2030年建成世界体育名城,2035年建成世界生活名城。

(2)经济优势。

成都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其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位居西部地区首位,其中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所占比重也在逐年增加。在“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建设发展战略、成都“世界旅游名城”、“世界赛事名城”的建设下为成都市吸引注资提供了一定的机遇,这些国家政策的实行更好地为成都发展体育赛事旅游带来了资金来源和经济保护。

(3)区位优势。

成都位于四川省中部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开阔,是四川省会城市,也是西南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成都作为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在全国的交通枢纽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成都在地理位置方面也是极具优越性,加之市内交通状况的便利更是为成都集聚了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多种综合性资源,可以看出成都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为体育赛事旅游的开展做足了充分的准备与技术上的大力支持。

(4)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成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古蜀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中国的十大古都之一,有着悠久的文化背景,积累了相当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拥有金沙遗址、武侯祠、杜甫草堂、文殊院、明蜀王陵等文物保护单位。同时,成都旅游资源丰富,享有“天府之国”、“蜀中苏杭”的美名。成都市拥有众多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是开展丰富的旅游活动的重要基础,同时也为成都市开展旅游活动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5)体育硬件设施完善。

成都不仅有充足的旅游资源,还有着较为完善的体育基础设施。拥有双流体育中心、都江堰体育中心、成都体育中心等体育运动中心;有双流国家羽毛球训练基地,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等专业训练基地等等。拥有较为完善的体育基础设施是举行体育赛事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体育赛事旅游,所需求的与之匹配的相关设施服务则包括可以充分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各种旅游活动开展的基础设施以及服务。

2.2、劣势分析

(1)知名体育赛事品牌匮乏。

为打造世界赛事名城,成都积极承办各项重大国际体育比赛。尽管近年来成都承办的体育赛事数量多,项目全,然而,在这其中,许多体育赛事规模小、级别低,社会影响较小,难以引来海外的体育旅游爱好者的参与,只是对城市内以及国内部分地区的体育爱好者有一定的号召力。固定赛事和本土化赛事较少,缺乏成都地方特色,缺少知名体育赛事品牌,亟待提升成都体育赛事品牌建设。

(2)体育赛事旅游专业人才和经验稀缺。

成都市有十多所高校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也有近十所高校开设体育学专业,但是却很少有高校开设体育旅游专业或者方向的,从而导致了体育旅游结合型人才的严重不足,极大地阻碍了体育旅游的发展。体育赛事旅游不仅需要有能力掌握旅游经营管理和旅游服务的人才,还需要有能力掌握特殊体育运动技能,熟悉体育赛事运作的人才,将旅游和体育专业知识进行整合。丰富的旅游管理经验和赛事运作经验同样也是体育赛事旅游发展的必不可少的要素。

(3)与赛事配套的旅游文化活动不足。

成都承办的大部分赛事较为单一,如,乒乓球世界杯赛和锦标赛、ATP250成都网球公开赛等这类比赛性质就决定了与旅游文化活动无法进行很好的融合,赛事举办结束以后,观众离场,缺乏与赛事相配套的文化旅游活动,故而旅游者将离开当地,无法进行停留时间更长、内容更丰富的旅游活动。相反而言,部分赛事与旅游文化活动结合得十分巧妙,如,成都双遗马拉松赛,举办地点设在都江堰,跑友们在参与完赛事以后还可以参观旅游都江堰和青城山与之配套的相关文化旅游活动,这样就可以在吸引跑友们热情参与的同时还可以留住游客。

(4)赛事与旅游的融合程度低,宣传力度不足。

成都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行业发达,成都已经成为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吸引了来自全球各个国家成千上万旅游者的游览。成都承办了多项重要体育赛事,春季举行成都双遗马拉松,秋季举行成都国际马拉松赛,吸引着来自全球各个国家的跑友们的参与。但是赛事与旅游的融合并没有充分显示出来。赛事方只单纯地举办和宣传赛事,旅游方只单纯地举办旅游活动和宣传城市特色,两者互不交叉,也互不参与。赛事和旅游融合的体育赛事旅游产品少,宣传力度不足,缺少城市特色,没有市场竞争力。

2.3、机遇分析

(1)未来政策保驾护航。

成都市立足于“十三五”规划,地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交汇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计划,打造“国际赛事名城”等政策的出台使成都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政府公开的《成都创建国际赛事名称行动计划》中提出从提出了从2021年到2025年,至少每一年都要举行超过29个重要体育赛事,从2026年到2035年的十年里,保证至少每一年举行38个重要赛事,在举行众多体育赛事的基础上,还将努力申办获得举行青奥会、亚运会、东亚运动会等综合性的、享有世界号召力的全球参与运动会的机会,使成都逐渐发展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赛事名城。

(2)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纷纷落户成都。

近几年来,成都市旅游形象提升,国际地位的提高,许多国际重要体育大赛落户成都,吸引了国内外喜爱体育的人群来到成都。例如,成都双遗马拉松已经成为一年一度的国际性马拉松赛事,2021年4月24日成都双遗马拉松在成都都江堰举办,吸引了近20000名跑者齐聚都江堰。2022年还即将迎来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2023年男足亚洲杯等国际赛事。此外,成都还将努力升级把乒乓球世界杯赛和锦标赛、ATP500级别成都网球公开赛等打造成为国际性的体育赛事品牌。

(3)体育赛事场馆和基地建设的完善。

政府发表的 《成都市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文件中指出:“为加快推进奥体城规划建设,2020年前在中心城区建成242个综合运动场(馆)”。自2018年成都开始打造世界赛事名城以来,政府各级部门加强对新体育场馆的修建,做好仔细地规划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修建可以承办大中型体育赛事的综合性体育场馆以及各运动专项的训练基地。

2.4、威胁分析

(1)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

正是由于体育赛事旅游在不断地稳步前进,使得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也在不停地茁壮成长。就目前而言,国内各省市竞争愈发激烈,北上深广等城市都在建设该城市的品牌赛事项目,通过承办各类体育比赛,促进旅游活动的开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例如,上海的F1赛,青海的环青海湖自行车国际比赛,厦门的国际马拉松赛等,这些赛事不仅举办得相当成熟,而且有很大的影响力。同时,海南环岛大帆船赛、哈尔滨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等因城市特点发展起来的大型体育赛事,更具有特色性,是其他地区不能比拟的。

(2)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体育比赛的举行对城市的变化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承办比赛可以推动体育基础设施的完善,更新地区的环境状况;另一方面,在建设或重建体育基础设施的过程中难免会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变,引发不好的状况。例如,马拉松赛事举办结束以后,对于土壤、水、大气等都会造成不同程度上的污染。同时,体育比赛的举行一般集中于某一段时间,此时众多参赛者、观赛者同一时间段涌入赛事主办地,产生了巨大的交通压力,对当地的环境承载力也造成不小的威胁。

表1 成都体育赛事旅游的SWOT分析

3、成都体育赛事旅游发展对策

3.1、积极推进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体育基础设施是举行各种规模的体育比赛、促进城乡居民积极参与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运动员参与竞赛实力的基础条件。成都部分地区基础设施的匮乏和破旧无法满足当前体育竞赛、公共体育活动以及运动员专项练习的需求。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对老一批的运动场馆进行维修重建;第二,积极落实和推进已规划或在建中的场馆建设;第三,加强对体育运动场馆的利用率,例如在成都体育馆举办音乐会、举行文化娱乐活动等,都可以提高运动场馆的使用率,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蓉进行旅游活动。

3.2、加强赛事旅游市场的开发

目前赛事旅游产品供应方面还存在着缺乏的问题,就目前所拥有的的赛事旅游产品中,没有对赛事文化进行透彻的挖掘,缺乏富含深层次的旅游产品,无法满足体育旅游爱好者开展重复多次的体育赛事旅游的要求。因此,体育部门要有建设本土赛事特点的意识,旅游部门要有针对赛事特点的开发意识,并结合成都本地特点,打造成都本土赛事平台;要丰富与赛事相关的娱乐、文化体验活动,吸引体育旅游爱好者参加,在观看体育赛事之后还能畅玩本地特色景点;政府要制定相关制度和政策,建立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各方代表的合法权益,让更多的企业加入到赛事旅游市场的开发中,进一步维护市场开发的合理秩序。

3.3、努力创办优秀的本土体育品牌赛事

成都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创新发展也走在了前列,要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发展的大好时期。在成都现有的“一带一路”国际乒乓球公开赛、“一带一路”国际篮联3×3成都邀请赛、“一带一路”澳网国际网球邀请赛的前提下,逐步形成“一带一路”系列体育赛事,使之成为国际性的重大赛事活动;还可以利用政府对于天府绿道的开发使用,自创成都天府绿道国际马拉松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国际徒步大赛和国际定向越野赛,可以开创一系列的天府绿道赛事。培育具有成都自有品牌和成都印迹的国际型体育赛事,加强宣传成都的本土文化,吸引更多国际赛事落户成都,进一步带动成都体育旅游等相关行业设施与服务的完善。

3.4、积极完善体育旅游人才培养政策

随着国内经济不断进步以及经济全球化加深,中国的赛事行业、旅游行业同样也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而专业人才的缺乏也正是成都体育赛事旅游欠发达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对于成都体育赛事旅游发展而言,要想取得长期良好的稳定发展离不开优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因此,旅游企业、体育公司要加强与高校的紧密合作,建立校企合作联盟,联合高校培养人才,支持高校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待高校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引进相关赛事旅游人才,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注入动力。

3.5、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国外的体育赛事旅游产品发展较为完善,也更具有市场价值,这不仅需要有成熟的赛事旅游运营团队还需要有更加坚实的社会资本的支持。然而,成都市的多数体育赛事仍由政府部门占绝对主导,并未真正发挥出旅游和赛事合作后的巨大经济效益,赛事中的旅游尚未进行市场化运作。因此,有关部门应鼓励建立体育旅游动力机制的民间资本,号召更多有资本、有实力的社会企业,积极投身到体育产业或旅游产业,使体育赛事旅游朝着市场化、多样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前进。

4、结语

旅游作为成都市发展的优势条件,在“旅游+体育赛事”的新型旅游方式下,体育赛事与旅游活动的融合不仅拓宽了体育产业的发展方式,而且为旅游产业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条件,打造世界赛事名城的同时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加速成都世界赛事名城和世界旅游名城的建设,推动成都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前进步伐,不断增强成都经济实力,提高成都国际的地位。研究基于SWOT分析模型得出的成都赛事旅游具有较大潜力,今后工作重心需要围绕自身发展的优势,克服发展过程中的劣势,把握住新时代发展的机遇,积极迎接新的挑战。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成都的体育赛事旅游一定可以取得更加长远的发展,有着更加辉煌的未来。

猜你喜欢

名城体育赛事成都市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防护纺织名城”新名片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巧用“体育赛事”解释相遇与追及的两类典型问题
首届侨商经贸合作暨创新名城推介会在宁举行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北威州名城名展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